他的一次基于兴趣的创业,圆了多少大小孩子的“机甲梦”。
机动战士高达、新世纪福音战士、变形金刚……在看着这些影视作品的同时,不少人心中生出了一种“机器人情结”,在机器人与人产生互动时表现向往,在机器人之间发生格斗时热血沸腾。
与此同时,“机器人情结”也成为许多人踏入机器人创业圈的那颗启明星,比如国内工匠社的创始人兼CEO招俊健,出于对机器人的憧憬,他正在从事格斗竞技机器人的创业,帮助不少人圆了“机甲梦”。
图 | 工匠社创始人兼CEO招俊健
玩具市场正在退化,AI等技术为其注入新活力
如果再做细分的话,格斗竞技机器人属于娱乐性机器人,相比于工具类机器人,这类具备“玩具”属性的机器人往往更为吸引消费者。
事实上,机器人玩具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只不过在招俊健看来,“传统玩具市场增长乏力,而我们可以利用技术对其性能、玩法、应用、互动性进行升级,强化机器人的性能和互动性。”
因此,不同于以往印象中的机器人玩具,招俊健在产品中融入了AI的技术,带领团队打造了桌面级格斗竞技机器人。
与此同时针对落地市场这一块,他在经营过程中找打了两大方向,分别是竞技娱乐市场和机器人教育市场。以机器人教育市场为例,“在学校、培训班等场景中,格斗竞技机器人被运用的非常成熟,甚至还当选为2018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小学组的指定用具。”
产品迭代升级是一个反推的结果
目前,工匠社已经推出了一款格斗机器人产品和一款游戏机器人产品,分别是GANKER和GEIO。
相比于第一代产品,GEIO融入了AI、FPV等前沿技术,增加了低功耗视觉识别、姿态控制系统、AR等,让它能够自主识别敌人并发动攻击,也可以根据消费者的手机移动而产生相应的移动效果,增添了许多更有趣的玩法。
针对产品的迭代升级,招俊健将灵感的诞生归功于消费者,“这些功能之所以会出现,来源于消费者提供的需求反馈。”他将这个过程称之为“反推”。
他以GEIO的“视觉锁敌”功能为例,有买了GANKER的消费者给出反馈,表示它不能做到锁定前方敌人,无法让武器对焦并打中对方。收到反馈之后,工匠社的团队就开始想办法,考虑到这样的小型机器并不具备很大的计算能力,经过多次研发之后,就有了现在GEIO所拥有的“低功耗视觉识别”能力,让机器人在视觉等方面实现“自主”和“精准”。
“消费者需要这个功能,我们就自己想办法,提高某些方面的研发实力,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继而推出新一代产品,这是一个反推的过程。”
招俊健说到,目前工匠社在海内外已经拥有了几十万个粉丝、上百万的关注,另外还有线下的俱乐部等等,这些都是他们获得反馈的第一来源,尤其是那些已经购买了工匠社产品的消费者,对产品的不足更为清楚。这之外,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他们也会进行市场调查等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打磨产品,工匠社在发展战略中还存在另外两条路线,分别是赛事和IP。
赛事方面,除了自己主办全球GANKER机器人擂台赛、GANKER机器人涂装大赛等,工匠社也参与了一些世界级的机器人赛事。对于赛事,招俊健更愿意将之理解为“体验”,“公司需要为产品打造服务和体验,我们通过赛事首先服务已购买工匠社产品的消费者,再通过他们进行二次传播,从而在不消耗太多资源的前提下扩大品牌和产品的覆盖群体范围。”
与此同时,出于同样的目的,工匠社也正在加快推进产品的IP化。借助于腾讯、光控众盈资本等投资方的优势,工匠社持续在动画、漫画、小说等方面投入精力,以打造属于工匠社的机器人文化。
接受质疑,但不接受全盘否认
看过机器人比赛的都知道,为了赢得比赛,对战方需要让自己的变强,于机器人而言,这涉及到编程和DIY。
就目前机器人市场来看,尤其是那些具备娱乐或教育功能的机器人,“编程”已经成为了一个战略必备功能。不过,针对这一功能,市场上也存在一些质疑,在部分消费者看来,所谓的具备编程功能的机器人多只是披着鲜亮“编程”外衣的玩具,这一功能并不存在实际意义。
面对质疑,招俊健明确表示:“我们接受质疑者的建议,但是并不会回答他们的否定。”在他看来,“世界上所有的创业项目都是‘无中生有’的,然后创业者再将之做的更为合理,最终实现价值。”
目前的体现形式上,孩童等群体进行编程时,多是将几个可视化指令框进行排布和拼接,在一些家长眼中,这种编程教育的意义似乎并不大。
针对这个问题,招俊健表示,编程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体验过程是具备独特性的。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需要通过拖拽式图形编程块重新构造一个“控制器”,而非使用官方预设的控制系统,使用者能够更好的得到逻辑思维训练,以及了解机器人运行的原理。
“编程是否能真正实现它本身的意义,这也是后面需要不断进行完善的。”他表示,“因为有质疑,才会有不同的idea,这是我们所需要的,但是完全的否定就没有意义了,因为每一家公司都需要一个开拓的过程。”
最后
目前,工匠社已经在去年完成了近亿元的B轮融资,现有投资方中也不乏腾讯等实力雄厚的资本。
从一个消费级机器人创业者的角度出发,招俊健对于机器人融资有着自己的一套心得。不同于面向B端的功能性机器人等,他认为从事消费机机器人创业首先得过自己的那一关。
具体说来,“只有先打动自己,其次才能打动消费者,最后打动的才是投资者。这个时候,投资人的投资是一个锦上添花的过程,只是提供一个速推的力量。如果产品连自己都不能打动,融资再多、再快也是没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