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的新思考,为什么容器已经无处不在了

本文涉及的产品
容器镜像服务 ACR,镜像仓库100个 不限时长
简介: 阿里云容器服务总监易立表示:“云原生不但可以很好的支持互联网应用,也在深刻影响着新的计算架构、新的智能数据应用。以容器、服务网格、微服务、Serverless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带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构建应用。”

4月24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首届云原生产业大会在北京举行,在《云原生数字引领未来》的主题演讲中,阿里云容器服务总监易立表示:“云原生不但可以很好的支持互联网应用,也在深刻影响着新的计算架构、新的智能数据应用。以容器、服务网格、微服务、Serverless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带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构建应用。”本文根据易立演讲内容整理而成。

拥抱云原生技术,解耦系统复杂度

如今,大多数企业开始全面拥抱云计算,在All-in-Cloud全面到来的时代,三个重要转变:基础设施的云化、核心技术的互联网化、业务的数据化和智能化。在各行各业中,都有很多业务应用从诞生之初就生长在云端,各个企业也因此越来越像互联网公司,而技术能力被视为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在2019阿里云峰会·北京站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在谈及‘核心技术的互联网化’时,也提到了大力投资云原生。

为什么要拥抱云原生?一方面,云计算已经重塑了软件的整个生命周期,从架构设计到开发,再到构建、交付和运维等所有环节;另一方面,企业IT架构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而业务又深度依赖IT能力。这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正如人类社会发展伴随着技术革命与社会大分工一样,云原生技术的出现解耦了很多复杂性,这是IT技术的进步。

首先,Docker实现了应用与运行环境的解耦,众多业务应用负载都可以被容器化,而且应用容器化满足了敏捷、可迁移、标准化的诉求;其次,Kubernetes的出现让资源编排调度与底层基础设施解耦,应用和资源的管控也开始得心应手,容器编排实现资源编排、高效调度;随后,Istio为代表的服务网格技术解耦了服务实现与服务治理能力。此外,阿里云还提供了Open API、SDK等丰富的开发工具,实现第三方被集成,为云的生态伙伴提供广阔的可能性。这样的技术分层推动了社会分工,极大促进了技术和业务创新。

在阿里云看来,云原生首先可以支持互联网规模应用,可以更加快速地创新、和低成本试错;其次,屏蔽了底层基础架构的差异和复杂性;同时,服务网格、无服务计算等新的计算范型的不断涌现,给整体IT架构能力带来了极致弹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业务。用户可以基于阿里云容器服务构建面向领域的云原生框架,如面向机器学习的Kubeflow,和面向无服务器的Knative等等。

image

方兴未艾,容器应用的新思考

容器已经无处不在了, 作为容器服务的提供者,我们认为容器技术会继续发展,被应用于“新的计算形态”,“新的应用负载”和“新的物理边界”,在此将相关观察和新思考分享给大家。

1 新的计算形态:云原生的Serverless Runtime已来

云原生技术理念,是使企业用户及开发者只关注应用开发,无需关注基础设施及基础服务。与之相似的Serverless计算,将应用服务资源化并以API接口的方式提供出来,使用者只需从客户端发起调用请求即可,更重要的是,pay as you go 能够真正为用户节省成本。

Serverless Runtime 分为面向基础架构容器的实现,面向应用服务封装的实现,和事件驱动面向函数计算的实现。
image

云原生Serverless Runtime形态包含多种方式。业界各个厂商也相应地设计出了不同服务解决方案:

  • 面向函数的Function as a Service(FaaS) - 比如AWS Lambda,阿里云的函数计算,提供了事件驱动的编程方式,用户只需提供函数实现响应触发实践,开发效率很高。阿里云函数计算按照调用量计费,可以根据业务流量平滑调整计算资源,在典型场景下,会有10%~90%的成本下降。客户码隆科技做模型预测,利用函数计算降低了40%的计算成本。
  • 面向应用 - 比如Google App Engine、新发布的Cloud Run和阿里云EDAS Serverless,用户只需提供应用实现而平台负责应用弹性、自动化运维,这主要面向互联网类型应用。相比于FaaS,面向应用的Serverless形态无需改造现有应用,阿里云EDAS Serverless为流行的开源微服务框架提供了无服务器应用托管平台,支持Spring Cloud,Apache Dubbo,或者阿里云HSF框架。
  • 面向容器 – 比如AWS fargate,或者是阿里云的Serverless Kubernetes 应用的载体是容器镜像,灵活性很好,配合调度系统可以支持各种类型应用,而无需管理底层基础架构。针对容器化应用,阿里云在去年5月推出了Serverless Kubernetes容器服务,无需节点管理和容量规划,按应用所需资源付费,弹性扩容。针对阿里云基础能力优化,安全,高效。极大降低了管理Kubernetes集群的。Serverless Kubernetes的底层是构建在阿里云针对容器优化的轻量虚拟化弹性容器实例之上,提供了轻量、高效、安全的容器应用执行环境。Serverless Kubernetes无需修改即可部署容器类型应用。

image

2 新的应用负载:容器正被用于越来越多类型应用

最早容器被认为不适合传统的已有应用,但是现在状况已大为改观。容器已经开启了对Windows生态的支持,新发布的1.14版本中Kubernetes 的Pod,Service,应用编排,CNI 网络等绝大多数核心能力都已经在 Windows 节点上得到了支持。当今Windows系统依然占有60%的份额,比如企业的ERP软件、基于ASP的应用、大量的Windows的数据库等,这些传统的基于虚拟化的应用,都可以在代码不用重写的情况下实现容器化。

基于容器技术构建的新架构,会催生新的应用业务价值。云原生AI是非常重要的应用场景,快速搭建AI环境,高效利用底层资源,无缝配合深度学习的全生命周期。对于AI工程,云原生系统可以在四个维度上为提效:

  • 优化异构资源调度
  • 弹性、高效、细粒度(支持GPU共享)
  • 简化异构资源管理复杂性,提升可观测性和使用效率
  • 可移植、可组装、可重现的AI流程

以深度学习分布式训练为例,通过阿里云容器服务可以获得三重加强。资源优化:统一调度CPU/GPU等异构资源,使用VPC/RDMA网络加速;性能提升:GPU 64卡P100,加速比提升90%,相比原生Tensorflow有45%提升;算法优化:MPI代替gRPC通信、ring-allreduce环形通信、计算和通信重叠、梯度融合等。

还有其他高性能计算的场景,以基因数据处理为例,阿里云某用户在5小时内完成WGS 100GB数据处理,支持5000+步骤的复杂流程, 90秒实现500节点扩容充分发挥容器极致弹性。

3 新的物理边界:云-边-端,容器不止运行在IDC服务器中

容器最被熟知的基础环境是数据中心,在业务流量高峰与低谷之时,凭借容器极致弹性可以实现应用与资源伸缩,有效地保证高利用率与高性价比。

随着5G和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云计算中心集中存储、计算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终端设备对于时效、容量、算力的需求。将云计算的能力下沉到边缘侧、设备侧,并通过中心进行统一交付、运维、管控,将是云计算的重要发展趋势。以Kubernetes为基础的云原生技术,在任何基础设施上提供与云一致的功能和体验,实现云-边-端一体化的应用分发, 支持不同系统架构和网络状况下,应用的分发和生命周期管理,并且针对边缘及设备进行如访问协议、同步机制、安全机制的种种优化。
如前所述,应用容器化实现了标准化的可移植性,促成了敏捷弹性的云原生应用架构。不仅大大简化了多云/混合云的部署,而且优化成本,同时提供更多的选择,比如满足安全合规的要求、提升业务敏捷性、提升地域覆盖性等等。

容器可以适用于多种基础环境,比如数据中心、边缘云、和多云/混合云,使得开发者关注回归到应用本身。

写在最后

云原生时代,是开发者最好的时代。

云原生不但可以很好的支持互联网应用,也在深刻影响着新的计算架构、新的智能数据应用。以容器、服务网格、微服务、Serverless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带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构建应用。此外,云原生也在拓展云计算的边界,一方面是多云、混合云推动无边界云计算,一方面云边端的协同。

云原生时代,也是云厂商更好发挥作用、为客户提供更多价值的时代。

云厂商需要帮助用户最大化利用“云”的能力,最大化发挥“云”的价值,成就企业创造商业价值。

相关实践学习
【文生图】一键部署Stable Diffusion基于函数计算
本实验教你如何在函数计算FC上从零开始部署Stable Diffusion来进行AI绘画创作,开启AIGC盲盒。函数计算提供一定的免费额度供用户使用。本实验答疑钉钉群:29290019867
建立 Serverless 思维
本课程包括: Serverless 应用引擎的概念, 为开发者带来的实际价值, 以及让您了解常见的 Serverless 架构模式
目录
相关文章
|
1月前
|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微服务
探索云原生技术:容器化与微服务架构的融合之旅
本文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云原生技术的核心概念,特别是容器化和微服务架构如何相辅相成,共同构建现代软件系统。我们将通过实际代码示例,探讨如何在云平台上部署和管理微服务,以及如何使用容器编排工具来自动化这一过程。文章旨在为开发者和技术决策者提供实用的指导,帮助他们在云原生时代中更好地设计、部署和维护应用。
|
21天前
|
存储 Kubernetes 开发者
容器化时代的领航者:Docker 和 Kubernetes 云原生时代的黄金搭档
Docker 是一种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允许开发者将应用程序及其依赖打包成可移植的镜像,并在任何支持 Docker 的平台上运行。其核心概念包括镜像、容器和仓库。镜像是只读的文件系统,容器是镜像的运行实例,仓库用于存储和分发镜像。Kubernetes(k8s)则是容器集群管理系统,提供自动化部署、扩展和维护等功能,支持服务发现、负载均衡、自动伸缩等特性。两者结合使用,可以实现高效的容器化应用管理和运维。Docker 主要用于单主机上的容器管理,而 Kubernetes 则专注于跨多主机的容器编排与调度。尽管 k8s 逐渐减少了对 Docker 作为容器运行时的支持,但 Doc
107 5
容器化时代的领航者:Docker 和 Kubernetes 云原生时代的黄金搭档
|
10天前
|
监控 安全 Cloud Native
阿里云容器服务&云安全中心团队荣获信通院“云原生安全标杆案例”奖
2024年12月24日,阿里云容器服务团队与云安全中心团队获得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原生安全标杆案例」奖。
|
12天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调度
容器服务:智算时代云原生操作系统及月之暗面Kimi、深势科技实践分享
容器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云计算操作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向下高效调度多样化异构算力,向上提供统一编程接口,支持多样化工作负载。阿里云容器服务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提供了稳定高效的云上支持,实现了子弹时间特效等创新应用。此外,容器技术还带来了弹性、普惠的计算能力升级,如每分钟创建1万Pod和秒级CPU资源热变配,以及针对大数据与AI应用的弹性临时盘和跨可用区云盘等高性能存储解决方案。智能运维方面,推出了即时弹性节点池、智能应用弹性策略和可信赖集群托管运维等功能,进一步简化了集群管理和优化了资源利用率。
|
1月前
|
供应链 安全 Cloud Native
阿里云容器服务助力企业构建云原生软件供应链安全
本文基于2024云栖大会演讲,探讨了软件供应链攻击的快速增长趋势及对企业安全的挑战。文中介绍了如何利用阿里云容器服务ACK、ACR和ASM构建云原生软件供应链安全,涵盖容器镜像的可信生产、管理和分发,以及服务网格ASM实现应用无感的零信任安全,确保企业在软件开发和部署过程中的安全性。
|
1月前
|
人工智能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阿里云容器服务,智算时代云原生操作系统
2024云栖大会,阿里巴巴研究员易立分享了阿里云容器服务的最新进展。容器技术已成为云原生操作系统的基石,支持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如自动驾驶、AI训练等。阿里云容器服务覆盖公共云、边缘云、IDC,提供统一的基础设施,助力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创新。今年,阿里云在弹性计算、网络优化、存储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多项重要升级,进一步提升了性能和可靠性。
|
1月前
|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Docker
云原生之旅:从容器化到微服务
本文将带领读者踏上云原生的旅程,深入探讨容器化和微服务架构的概念、优势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推动现代软件的发展。我们将通过实际代码示例,展示如何在Kubernetes集群上部署一个简单的微服务应用,并解释相关的配置和操作。无论你是云原生新手还是希望深化理解,这篇文章都将为你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和实操指南。
|
2月前
|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Docker
云原生之旅:从传统架构到容器化服务的演变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已经从简单的虚拟化服务演进到了更加灵活和高效的云原生时代。本文将带你了解云原生的概念、优势以及如何通过容器化技术实现应用的快速部署和扩展。我们将以一个简单的Python Web应用为例,展示如何利用Docker容器进行打包和部署,进而探索Kubernetes如何管理这些容器,确保服务的高可用性和弹性伸缩。
|
2月前
|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开发者
云原生入门:从容器到微服务
本文将带你走进云原生的世界,从容器技术开始,逐步深入到微服务架构。我们将通过实际代码示例,展示如何利用云原生技术构建和部署应用。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开发者,这篇文章都将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启示。
|
2月前
|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云计算
云原生入门:Kubernetes 和容器化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揭开云原生技术的神秘面纱。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我们将探索如何利用Kubernetes和容器化技术简化应用的部署和管理。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开发者,本文都将为你提供一条清晰的道路,帮助你理解和运用这些强大的工具。让我们从基础开始,逐步深入了解,最终能够自信地使用这些技术来优化我们的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