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高级知识点学习(六)

简介: 围棋少年Python中的迭代协议迭代协议有两个概念:可迭代类型(Iterable)迭代器(Iterator)迭代器:迭代器是访问集合内元素的一种方式, 一般用来遍历数据。
img_44f49925bfa26e0ecddd852e95158e3a.png
围棋少年

Python中的迭代协议

迭代协议有两个概念:

  1. 可迭代类型(Iterable)
  2. 迭代器(Iterator)

迭代器:迭代器是访问集合内元素的一种方式, 一般用来遍历数据。

迭代器和以下标的访问方式不一样, 迭代器是不能返回的, 迭代器提供了一种惰性方式数据的方式。

可迭代对象(Iterable) 和 迭代器(Iterator) 是不同的。

可迭代对象:

  • 实现__iter__这个魔法函数

迭代器:

  • 实现__next__这个魔法函数
  • 实现__iter__这个魔法函数
from collections.abc import Iterable, Iterator
a = [1, 2]

print(isinstance(a, Iterable))
print(isinstance(a, Iterator))

打印结果:
True
False

上边代码,因为a是一个list,而list是一个可迭代对象并不是迭代器,因为list对象中没有__next__方法。

生成器

生成器函数:函数里只要有yield关键字,它就是生成器对象。
生成器对象在python编译字节码的时候就产生了。
生成器对象也是实现了迭代器协议的,所以可以使用for循环遍历到它的值。

def gen_func():
    yield 1

gen = gen_func()
for value in gen:
    print(value)

打印结果:
1

Python 中的GIL

GIL:global interpreter lock (cpython)
GIL:全局解释器锁。

python中一个线程对应于c语言中的一个线程。

GIL使得同一个时刻只有一个线程在一个cpu上执行字节码, 也就意味着无法将多个线程映射到多个cpu上执行。

GIL锁分配给某一线程后,并不是说这个线程执行完了之后它才会释放把它交给另外一个线程,它不是整个过程完全占有,它实际上是会在适当的时刻释放的,是结合了字节码执行的行数比如他执行了1000行字节码之后,它会释放,然后另外一个线程就可以得到运行。

GIL释放:

  1. 会根据执行的字节码行数以及时间片释放gil。
  2. gil在遇到io的操作时候主动释放。
total = 0

def add():
    global total
    for i in range(1000000):
        total += 1


def desc():
    global total
    for i in range(1000000):
        total -= 1


thread1 = threading.Thread(target=add)
thread2 = threading.Thread(target=desc)
thread1.start()
thread2.start()

thread1.join()
thread2.join()
print(total)

上边代码两个线程分别执行两个函数,两个函数对同一变量做加减操作,本来应该先加到1000000再减1000000最终打印出0,但事实上是不会打印0的。

多线程编程

IO密集型时,适合多线程。
CPU密集型时,适合多进程。

多线程编程是我们几乎所有编程语言中都会遇到的问题。

操作系统能够切换和调度的最小单元是线程。

在最开始的时候,操作系统能够调度的最小单元是进程,但是由于进程对系统资源消耗非常大,所以后期就演变出了线程。

第一种方式:通过Thread类实例化

def get_detail_html(url):
    print("get detail html started")
    time.sleep(2)
    print("get detail html end")


def get_detail_url(url):
    print("get detail url started")
    time.sleep(4)
    print("get detail url end")


if __name__ == "__main__":
    thread1 = threading.Thread(target=get_detail_html, args=("",))
    thread2 = threading.Thread(target=get_detail_url, args=("",))
    # 设置为守护线程,随着主线程退出,子线程也退出
    #thread1.setDaemon(True)
    #thread2.setDaemon(True)
    start_time = time.time()

    thread1.start()
    thread2.start()
    # 等待线程1,2执行完成 再执行完主线程;
    thread1.join()
    thread2.join()

    print(time.time() - start_time)

上边代码中,两个线程分别执行两个函数,主线程下有两个子线程。

thread1.setDaemon(True)这个操作是把thread1设置为守护线程,随着主线程退出,thread1也退出。
thread1.join()这个操作是把主线程等待thread1执行完再执行完主线程。

第二种方式:通过重载Thread来实现多线程

def get_detail_html(url):
    print("get detail html started")
    time.sleep(2)
    print("get detail html end")


def get_detail_url(url):
    print("get detail url started")
    time.sleep(4)
    print("get detail url end")



class GetDetailHtml(threading.Thread):
    def __init__(self, name):
        super().__init__(name=name)

    def run(self):
        print("get detail html started")
        time.sleep(2)
        print("get detail html end")


class GetDetailUrl(threading.Thread):
    def __init__(self, name):
        super().__init__(name=name)

    def run(self):
        print("get detail url started")
        time.sleep(4)
        print("get detail url end")


if  __name__ == "__main__":
    thread1 = GetDetailHtml("get_detail_html")
    thread2 = GetDetailUrl("get_detail_url")
    start_time = time.time()
    thread1.start()
    thread2.start()

    thread1.join()
    thread2.join()

    print("last time: {}".format(time.time()-start_time))

上边代码继承threading.Thread必须重载run方法。

线程同步Lock、RLock

为什么要线程同步?
现有两个函数,分别是对全局变脸a进行加减操作,两个函数使用两个线程来运行,一个线程负责把a加一,另一个负责把a减一,上代码:

a = 0
def add(a):
    a += 1

def desc(a):
    a-=1

首先使用内置方法dis()看一下两个函数字节码是什么样子的:

import dis

def add(a):
    a += 1

def desc(a):
    a-=1

print(dis.dis(add))
print(dis.dis(desc))

打印结果:
 63           0 LOAD_FAST                0 (a)
              2 LOAD_CONST               1 (1)
              4 INPLACE_ADD
              6 STORE_FAST               0 (a)
              8 LOAD_CONST               0 (None)
             10 RETURN_VALUE
None
 66           0 LOAD_FAST                0 (a)
              2 LOAD_CONST               1 (1)
              4 INPLACE_SUBTRACT
              6 STORE_FAST               0 (a)
              8 LOAD_CONST               0 (None)
             10 RETURN_VALUE
None

上边代码打印结果:

看下add的里边字节码:

  1. LOAD_FAST:首先把 a LOAD 到内存中
  2. LOAD_CONST :再把1 LOAD 到内存中
  3. INPLACE_ADD:执行加的操作
  4. STORE_FAST:将加完的值赋值给 a

desc里边也是一样的,分四步,不同的是desc里执行的是减法。

如果同时执行add字节码和desc字节码时,之前笔记中提过,执行以上四个步骤时随时都可能释放gil锁,因为字节码的数量已经满了,以上四步任何一步骤都可能释放gil锁切换到另外一个线程,所以有可能造成一个结果,就是a要么等于1,要么等于-1,但是我们期望的是a 等于0,这时候就需要线程同步来解决问题。

我们希望在执行add函数的代码段时,另一个线程中的desc代码段是停止的,这就是线程同步机制。

python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制,叫做锁:
from threading import Lock
在运行一个代码段时,加一把锁,等运行完了,再释放锁。

from threading import Lock
total = 0
# 声明一把锁
lock = RLock()

def add():
    global lock
    global total
    for i in range(1000000):
        # 获得锁
        lock.acquire()
        total += 1
        # 释放锁
        lock.release()

def desc():
    global total
    global lock
    for i in range(1000000):
        lock.acquire()
        total -= 1
        lock.release()

import threading
thread1 = threading.Thread(target=add)
thread2 = threading.Thread(target=desc)
thread1.start()
thread2.start()

thread1.join()
thread2.join()
print(total)

打印结果:
0

上边代码不管累加多少次最终结果都是0。
如果没有释放锁,会导致死锁。

使用锁会影响性能。

RLock:
在同一个线程里面,可以连续调用多次acquire, 一定要注意acquire的次数要和release的次数相等。

在同一个线程中,可以使用RLock。

目录
相关文章
|
5月前
|
数据库 Python
Python学习的自我理解和想法(18)
这是我在学习Python第18天的总结,内容基于B站千锋教育课程,主要涉及面向对象编程的核心概念。包括:`self`关键字的作用、魔术方法的特点与使用(如构造函数`__init__`和析构函数`__del__`)、类属性与对象属性的区别及修改方式。通过学习,我初步理解了如何利用这些机制实现更灵活的程序设计,但深知目前对Python的理解仍较浅显,欢迎指正交流!
|
4月前
|
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Python
Python学习的自我理解和想法(27)
本文记录了学习Python第27天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使用Python操作PPTX和PDF的技巧。其中包括通过`python-pptx`库创建PPTX文件的详细步骤,如创建幻灯片对象、选择母版布局、编辑标题与副标题、添加文本框和图片,以及保存文件。此外,还讲解了如何利用`PyPDF2`库为PDF文件加密,涵盖安装库、定义函数、读取文件、设置密码及保存加密文件的过程。文章总结了Python在处理文档时的强大功能,并表达了对读者应用这些技能的期待。
|
5月前
|
数据采集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Python学习的自我理解和想法(16)
这是我在B站千锋教育课程中学Python的第16天总结,主要学习了`datetime`和`time`模块的常用功能,包括创建日期、时间,获取当前时间及延迟操作等。同时简要介绍了多个方向的补充库,如网络爬虫、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并讲解了自定义模块的编写与调用方法。因开学时间有限,内容精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不足,欢迎指正。
|
2月前
|
算法 IDE 测试技术
python学习需要注意的事项
python学习需要注意的事项
186 57
|
2月前
|
JSON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数据格式
拼多多批量下单软件,拼多多无限账号下单软件,python框架仅供学习参考
完整的拼多多自动化下单框架,包含登录、搜索商品、获取商品列表、下单等功能。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计算机视觉
过三色刷脸技术,过三色刷脸技术教程,插件过人脸python分享学习
三色刷脸技术是基于RGB三通道分离的人脸特征提取方法,通过分析人脸在不同颜色通道的特征差异
|
3月前
|
数据采集 存储 监控
抖音直播间采集提取工具,直播间匿名截流获客软件,Python开发【仅供学习】
这是一套基于Python开发的抖音直播间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包含观众信息获取、弹幕监控及数据存储等功能。代码采用requests、websockets和sqlite3等...
|
5月前
|
Python
Python学习的自我理解和想法(19)
这是一篇关于Python面向对象学习的总结,基于B站千锋教育课程内容编写。主要涵盖三大特性:封装、继承与多态。详细讲解了继承(包括构造函数继承、多继承)及类方法与静态方法的定义、调用及区别。尽管开学后时间有限,但作者仍对所学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分享了自己的理解,欢迎指正交流。
|
4月前
|
存储 搜索推荐 算法
Python学习的自我理解和想法(28)
本文记录了学习Python第28天的内容——冒泡排序。通过B站千锋教育课程学习,非原创代码。文章详细介绍了冒泡排序的起源、概念、工作原理及多种Python实现方式(普通版、进阶版1和进阶版2)。同时分析了其时间复杂度(最坏、最好、平均情况)与空间复杂度,并探讨了实际应用场景(如小规模数据排序、教学示例)及局限性(如效率低下、不适用于高实时性场景)。最后总结了冒泡排序的意义及其对初学者的重要性。
|
5月前
|
数据采集 数据挖掘 Python
Python学习的自我理解和想法(22)
本文记录了作者学习Python第22天的内容——正则表达式,基于B站千锋教育课程。文章简要介绍了正则表达式的概念、特点及使用场景(如爬虫、数据清洗等),并通过示例解析了`re.search()`、`re.match()`、拆分、替换和匹配中文等基本语法。正则表达式是文本处理的重要工具,尽管入门较难,但功能强大。作者表示后续会深入讲解其应用,并强调学好正则对爬虫学习的帮助。因时间有限,内容为入门概述,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