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连区块链教程区块链背后的信息安全2DES、3DES加密算法原理一

简介:

  区块链教程区块链背后的信息安全2DES、3DES加密算法原理一,2018年下半年,区块链行业正逐渐褪去发展之初的浮躁、回归理性,表面上看相关人才需求与身价似乎正在回落。但事实上,正是初期泡沫的渐退,让人们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区块链真正的技术之上。

DES、3DES加密算法原理及其GO语言实现

DES加密算法,为对称加密算法中的一种。70年代初由IBM研发,后1977年被美国国家标准局采纳为数据加密标准,即DES全称的由来:Data Encryption Standard。
对称加密算法,是相对于非对称加密算法而言的。两者区别在于,对称加密在加密和解密时使用同一密钥,而非对称加密在加密和解密时使用不同的密钥,即公钥和私钥。
常见的DES、3DES、AES均为对称加密算法,而RSA、椭圆曲线加密算法,均为非对称加密算法。

DES是以64比特的明文为一个单位来进行加密的,超过64比特的数据,要求按固定的64比特的大小分组,分组有很多模式,后续单独总结,暂时先介绍DES加密算法。
DES使用的密钥长度为64比特,但由于每隔7个比特设置一个奇偶校验位,因此其密钥长度实际为56比特。奇偶校验为最简单的错误检测码,即根据一组二进制代码中1的个数是奇数或偶数来检测错误。

Feistel网络

DES的基本结构,由IBM公司的Horst Feistel设计,因此称Feistel网络。
在Feistel网络中,加密的每个步骤称为轮,经过初始置换后的64位明文,进行了16轮Feistel轮的加密过程,最后经过终结置换后形成最终的64位密文。

64比特明文被分为左、右两部分处理,右侧数据和子密钥经过轮函数f生成用于加密左侧数据的比特序列,与左侧数据异或运算,运算结果输出为加密后的左侧,右侧数据则直接输出为右侧。
其中子密钥为本轮加密使用的密钥,每次Feistel均使用不同的子密钥。子密钥的计算,以及轮函数的细节,稍后下文介绍。
由于一次Feistel轮并不会加密右侧,因此需要将上一轮输出后的左右两侧对调后,重复Feistel轮的过程,DES算法共计进行16次Feistel轮,最后一轮输出后左右两侧无需对调。

DES加密和解密的过程一致,均使用Feistel网络实现,区别仅在于解密时,密文作为输入,并逆序使用子密钥。

go标准库中DES算法实现如下:

func cryptBlock(subkeys []uint64, dst, src []byte, decrypt bool) {
    b := binary.BigEndian.Uint64(src)
    //初始置换
    b = permuteInitialBlock(b)
    left, right := uint32(b>>32), uint32(b)

    var subkey uint64
    //共计16次feistel轮
    for i := 0; i < 16; i++ {
        //加密和解密使用子密钥顺序相反
        if decrypt {
            subkey = subkeys[15-i]
        } else {
            subkey = subkeys[i]
        }
        //feistel轮函数
        left, right = right, left^feistel(right, subkey)
    }
    //最后一轮无需对调
    preOutput := (uint64(right) << 32) | uint64(left)
    //终结置换
    binary.BigEndian.PutUint64(dst, permuteFinalBlock(preOutput))
}
//代码位置src/crypto/des/block.go

初始置换和终结置换

进入Feistel轮之前,64位明文需做一次初始置换。Feistel轮结束后,需做一次反向操作,即终结置换。
初始置换和终结置换目的是为加强硬件的破解难度而加的。

附go标准库中使用的初始置换表和终结置换表如下:

//初始置换表
var initialPermutation = [64]byte{
    6, 14, 22, 30, 38, 46, 54, 62,
    4, 12, 20, 28, 36, 44, 52, 60,
    2, 10, 18, 26, 34, 42, 50, 58,
    0, 8, 16, 24, 32, 40, 48, 56,
    7, 15, 23, 31, 39, 47, 55, 63,
    5, 13, 21, 29, 37, 45, 53, 61,
    3, 11, 19, 27, 35, 43, 51, 59,
    1, 9, 17, 25, 33, 41, 49, 57,
}

//终结置换表
var finalPermutation = [64]byte{
    24, 56, 16, 48, 8, 40, 0, 32,
    25, 57, 17, 49, 9, 41, 1, 33,
    26, 58, 18, 50, 10, 42, 2, 34,
    27, 59, 19, 51, 11, 43, 3, 35,
    28, 60, 20, 52, 12, 44, 4, 36,
    29, 61, 21, 53, 13, 45, 5, 37,
    30, 62, 22, 54, 14, 46, 6, 38,
    31, 63, 23, 55, 15, 47, 7, 39,
}
//代码位置src/crypto/des/const.go

子密钥的计算

DES初始密钥为64位,其中8位用于奇偶校验,实际密钥为56位,64位初始密钥经过PC-1密钥置换后,生成56位串。
经PC-1置换后56位的串,分为左右两部分,各28位,分别左移1位,形成C0和D0,C0和D0合并成56位,经PC-2置换后生成48位子密钥K0。
C0和D0分别左移1位,形成C1和D1,C1和D1合并成56位,经PC-2置换后生成子密钥K1。
以此类推,直至生成子密钥K15。但注意每轮循环左移的位数,有如下规定:

var ksRotations = [16]uint8{1, 1, 2, 2, 2, 2, 2, 2, 1, 2, 2, 2, 2, 2, 2, 1}
//代码位置src/crypto/des/const.go

go标准库中DES子密钥计算的代码如下:

func (c *desCipher) generateSubkeys(keyBytes []byte) {
    key := binary.BigEndian.Uint64(keyBytes)
    //PC-1密钥置换,生成56位串
    permutedKey := permuteBlock(key, permutedChoice1[:])

    //56位串分左右两部分,各28位,ksRotate为依次循环左移1位
    leftRotations := ksRotate(uint32(permutedKey >> 28))
    rightRotations := ksRotate(uint32(permutedKey<<4) >> 4)

    //生成子密钥
    for i := 0; i < 16; i++ {
        //合并左右两部分,之后PC-2置换
        pc2Input := uint64(leftRotations[i])<<28 | uint64(rightRotations[i])
        c.subkeys[i] = permuteBlock(pc2Input, permutedChoice2[:])
    }
}
//代码位置src/crypto/des/block.go

附go标准库中使用的PC-1置换表和PC-2置换表:

//PC-1置换表
var permutedChoice1 = [56]byte{
    7, 15, 23, 31, 39, 47, 55, 63,
    6, 14, 22, 30, 38, 46, 54, 62,
    5, 13, 21, 29, 37, 45, 53, 61,
    4, 12, 20, 28, 1, 9, 17, 25,
    33, 41, 49, 57, 2, 10, 18, 26,
    34, 42, 50, 58, 3, 11, 19, 27,
    35, 43, 51, 59, 36, 44, 52, 60,
}

//PC-2置换表
var permutedChoice2 = [48]byte{
    42, 39, 45, 32, 55, 51, 53, 28,
    41, 50, 35, 46, 33, 37, 44, 52,
    30, 48, 40, 49, 29, 36, 43, 54,
    15, 4, 25, 19, 9, 1, 26, 16,
    5, 11, 23, 8, 12, 7, 17, 0,
    22, 3, 10, 14, 6, 20, 27, 24,
}
//代码位置src/crypto/des/const.go

未完待续感谢关注兄弟连区块链教程分享!

相关文章
|
3月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缓存
zk基础—1.一致性原理和算法
本文详细介绍了分布式系统的特点、理论及一致性算法。首先分析了分布式系统的五大特点:分布性、对等性、并发性、缺乏全局时钟和故障随时发生。接着探讨了分布式系统理论,包括CAP理论(一致性、可用性、分区容错性)和BASE理论(基本可用、软状态、最终一致性)。文中还深入讲解了两阶段提交(2PC)与三阶段提交(3PC)协议,以及Paxos算法的推导过程和核心思想,强调了其在ZooKeeper中的应用。最后简述了ZAB算法,指出其通过改编的两阶段提交协议确保节点间数据一致性,并在Leader故障时快速恢复服务。这些内容为理解分布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全面的基础。
|
7月前
|
安全 算法 网络协议
解析:HTTPS通过SSL/TLS证书加密的原理与逻辑
HTTPS通过SSL/TLS证书加密,结合对称与非对称加密及数字证书验证实现安全通信。首先,服务器发送含公钥的数字证书,客户端验证其合法性后生成随机数并用公钥加密发送给服务器,双方据此生成相同的对称密钥。后续通信使用对称加密确保高效性和安全性。同时,数字证书验证服务器身份,防止中间人攻击;哈希算法和数字签名确保数据完整性,防止篡改。整个流程保障了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和完整性保护。
|
4月前
|
数据采集 监控 API
加密货币 Pump 监测刮刀工具开发原理及实现路径
开发Pump监测刮刀工具需综合运用高频数据采集、波动率建模、跨平台对冲三大核心技术,2025年的技术瓶颈已从基础数据获取转向超低延迟执行与合规适配。建议采用模块化开发策略,优先实现核心监控功能,再逐步接入AI决策与链上套利模块。代码示例需根据最新交易所API文档动态调整,并严格遵守所在地监管法规。
|
4月前
|
NoSQL 算法 安全
分布式锁—1.原理算法和使用建议
本文主要探讨了Redis分布式锁的八大问题,包括非原子操作、忘记释放锁、释放其他线程的锁、加锁失败处理、锁重入问题、锁竞争问题、锁超时失效及主从复制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优化措施。接着分析了Redis的RedLock算法,讨论其优缺点以及分布式专家Martin对其的质疑。此外,文章对比了基于Redis和Zookeeper(zk)的分布式锁实现原理,包括获取与释放锁的具体流程。最后总结了两种分布式锁的适用场景及使用建议,指出Redis分布式锁虽有性能优势但模型不够健壮,而zk分布式锁更稳定但部署成本较高。实际应用中需根据业务需求权衡选择。
|
6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算法
短视频到底如何推荐的?深度剖析视频算法推送原理详细且专业的解读-优雅草卓伊凡-【01】短视频算法推荐之数据收集
短视频到底如何推荐的?深度剖析视频算法推送原理详细且专业的解读-优雅草卓伊凡-【01】短视频算法推荐之数据收集
502 12
短视频到底如何推荐的?深度剖析视频算法推送原理详细且专业的解读-优雅草卓伊凡-【01】短视频算法推荐之数据收集
|
7月前
|
运维 NoSQL 算法
【📕分布式锁通关指南 04】redis分布式锁的细节问题以及RedLock算法原理
本文深入探讨了基于Redis实现分布式锁时遇到的细节问题及解决方案。首先,针对锁续期问题,提出了通过独立服务、获取锁进程自己续期和异步线程三种方式,并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Lua脚本和守护线程实现自动续期。接着,解决了锁阻塞问题,引入了带超时时间的`tryLock`机制,确保在高并发场景下不会无限等待锁。最后,作为知识扩展,讲解了RedLock算法原理及其在实际业务中的局限性。文章强调,在并发量不高的场景中手写分布式锁可行,但推荐使用更成熟的Redisson框架来实现分布式锁,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00 0
【📕分布式锁通关指南 04】redis分布式锁的细节问题以及RedLock算法原理
|
8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PyTorch
深度强化学习中SAC算法:数学原理、网络架构及其PyTorch实现
软演员-评论家算法(Soft Actor-Critic, SAC)是深度强化学习领域的重要进展,基于最大熵框架优化策略,在探索与利用之间实现动态平衡。SAC通过双Q网络设计和自适应温度参数,提升了训练稳定性和样本效率。本文详细解析了SAC的数学原理、网络架构及PyTorch实现,涵盖演员网络的动作采样与对数概率计算、评论家网络的Q值估计及其损失函数,并介绍了完整的SAC智能体实现流程。SAC在连续动作空间中表现出色,具有高样本效率和稳定的训练过程,适合实际应用场景。
2068 7
深度强化学习中SAC算法:数学原理、网络架构及其PyTorch实现
|
8月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搜索推荐
算法备案全流程攻略:保姆级教程
在AI热潮下,算法成为互联网服务的核心驱动力,但也带来了大数据杀熟、算法歧视等问题。为规范行业发展,算法备案制度应运而生。该制度涵盖网站、APP等多种产品形式,要求企业在2个月内完成备案,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等法规。未备案企业可能面临无法上线、罚款甚至刑罚的后果。备案流程包括注册、主体备案、信息填报及审核,确保算法合规运营。通过悬挂备案号、标识AI生成内容和定期自查,企业需持续维护算法安全与合规。
|
9月前
|
算法 Java 数据库
理解CAS算法原理
CAS(Compare and Swap,比较并交换)是一种无锁算法,用于实现多线程环境下的原子操作。它通过比较内存中的值与预期值是否相同来决定是否进行更新。JDK 5引入了基于CAS的乐观锁机制,替代了传统的synchronized独占锁,提升了并发性能。然而,CAS存在ABA问题、循环时间长开销大和只能保证单个共享变量原子性等缺点。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使用版本号机制、合并多个变量或引入pause指令优化CPU执行效率。CAS广泛应用于JDK的原子类中,如AtomicInteger.incrementAndGet(),利用底层Unsafe库实现高效的无锁自增操作。
356 0
理解CAS算法原理
|
9月前
|
安全 算法 网络协议
【网络原理】——图解HTTPS如何加密(通俗简单易懂)
HTTPS加密过程,明文,密文,密钥,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公钥和私钥,证书加密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