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存储系统的最佳实践:系统发展路径

简介:

分布式存储系统从整体架构的角度看大同小异,实现起来却困难重重。自主研发的 分布式存储系统往往需要两到三年才能逐步成熟起来,其中的难点在于如何把系统做稳定。系统开发过程中涉及架构设计、关键算法实现、质量控制、团队成员成长、线上运维、应用合作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项目失败。
本文章介绍通用分布式存储系统发展路径。

通用分布式存储系统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随着应用需求不断发展起来的。它来源于具体业务,又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能够解决一大类问题。通用分布式存储平台的优势 在于规模效应,等到平台的规模超过某个平衡点时,成本优势将会显现。

通用分布式存储平台主要有两种成长模式:

  • 公司高层制定战略大力发展通用平台。这种模式前期发展会比较顺利,但是往往会因为离业务太远而在中期暴露大量平台本身的问题。
  • 来源于具体业务并将业务需求通用化。这种模式会面临更大的技术挑战,但是团队成员反而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更多的锻炼。

第2种发展模式相对更加曲折,大致需要经历如下几个阶段。

起步:解决特定问题

在起步阶段,需要解决业务提出的特殊需求,这些特殊需求是以前的系统无法解决或者解决得不太好的。例如,OceanBase 系统起步时需要解决淘宝收藏夹业务提出的两张大表左连接问题。起步期的挑战主要在于技术挑战,团队成员能够在这个阶段获得较大的技术成长。

求生存:应用为王

为了证明平台的通用性,需要接入大量的业务。如果没有公司战略支持,这个阶段将面临“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没有业务就无法完善平台,平台不完善就无法吸引更多业务接入。在这个阶段,优先级最高的事情是接入合适的应用并把应用服务好,形成良好的口碑。求生存阶段还将面临一个来自团队内部的挑战,团队成员缺乏起步期的新鲜感,部分成员工作热情会有所降低。这个阶段需要明确团队的愿景,耐住寂寞,重视每个细节。

平台化:提升易用性、可运维性

当应用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花大力气提升易用性和可运维性了。易用性的关键在于采用标准的使用接口,兼容应用以前的使用方式,从而降低学习成本和应用改造成本,提升可运维性要求将系统内部更多状态暴露给运维人员并开发方便的部署、监控、运维工具。

成熟期:持续不断地优化

分布式存储系统步入成熟期后,应用推广将会比较顺利。开发团队在这个阶段做的多情主要是持续不断地优化系统,并根据应用的需求补充一些功能支持。随着平合规模不断增长以及优化工作不断深入,平台的规模效应将显现,平台取得成功。

通用存储平台发展过程中困难重重,要求团队成员有强烈的信念和长远的理想,能够耐得住寂寞。另外,系统发展过程中需要保持对技术细节的关注,每个实现细节问题都可能导致用户抱怨,甚至引起线上故障。

从公司的角度看,是否发展通用分布式存储平台取决于公司的规模。对于小型互联网公司(员工数小于100人),那么,应该更多地选择广泛使用的存储技术,例如MySQL开源关系数据库;对于中型互联网公司(员工数在100到1000人之间)。那么,可以组合使用各种SQL或NoSQL存储技术,改进开源产品或者基于开源产品做二次开发,例如基于MySQL数据库做二次开发,实现7.1节中的MySQL Sharding架构;对于大型互联网公司(员工数超过1000人),那么,往往需要自主研发核心存储技术,包括分布式架构、存储引掌等。通用分布式存储系统研发周期很长,系统架构需要经过多次选代,团队成员也需要通过研发过程来获得成长,因此,这种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务必坚持到底。

目录
相关文章
|
5月前
|
Kubernetes 大数据 调度
Airflow vs Argo Workflows:分布式任务调度系统的“华山论剑”
本文对比了Apache Airflow与Argo Workflows两大分布式任务调度系统。两者均支持复杂的DAG任务编排、社区支持及任务调度功能,且具备优秀的用户界面。Airflow以Python为核心语言,适合数据科学家使用,拥有丰富的Operator库和云服务集成能力;而Argo Workflows基于Kubernetes设计,支持YAML和Python双语定义工作流,具备轻量化、高性能并发调度的优势,并通过Kubernetes的RBAC机制实现多用户隔离。在大数据和AI场景中,Airflow擅长结合云厂商服务,Argo则更适配Kubernetes生态下的深度集成。
626 34
|
19天前
|
存储 算法 安全
“卧槽,系统又崩了!”——别慌,这也许是你看过最通俗易懂的分布式入门
本文深入解析分布式系统核心机制:数据分片与冗余副本实现扩展与高可用,租约、多数派及Gossip协议保障一致性与容错。探讨节点故障、网络延迟等挑战,揭示CFT/BFT容错原理,剖析规模与性能关系,为构建可靠分布式系统提供理论支撑。
146 2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安全
新型电力系统下多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新型电力系统下多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
3月前
|
数据采集 缓存 NoSQL
分布式新闻数据采集系统的同步效率优化实战
本文介绍了一个针对高频新闻站点的分布式爬虫系统优化方案。通过引入异步任务机制、本地缓存池、Redis pipeline 批量写入及身份池策略,系统采集效率提升近两倍,数据同步延迟显著降低,实现了分钟级热点追踪能力,为实时舆情监控与分析提供了高效、稳定的数据支持。
分布式新闻数据采集系统的同步效率优化实战
|
9月前
|
分布式计算 DataWorks 数据处理
产品测评 | 上手分布式Python计算服务MaxFrame产品最佳实践
MaxFrame是阿里云自研的分布式计算框架,专为大数据处理设计,提供高效便捷的Python开发体验。其主要功能包括Python编程接口、直接利用MaxCompute资源、与MaxCompute Notebook集成及镜像管理功能。本文基于MaxFrame最佳实践,详细介绍了在DataWorks中使用MaxFrame创建数据源、PyODPS节点和MaxFrame会话的过程,并展示了如何通过MaxFrame实现分布式Pandas处理和大语言模型数据处理。测评反馈指出,虽然MaxFrame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但在文档细节和新手友好性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
9月前
|
存储 运维 安全
盘古分布式存储系统的稳定性实践
本文介绍了阿里云飞天盘古分布式存储系统的稳定性实践。盘古作为阿里云的核心组件,支撑了阿里巴巴集团的众多业务,确保数据高可靠性、系统高可用性和安全生产运维是其关键目标。文章详细探讨了数据不丢不错、系统高可用性的实现方法,以及通过故障演练、自动化发布和健康检查等手段保障生产安全。总结指出,稳定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迭代演进,盘古经过十年以上的线上锤炼,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653 7
|
9月前
|
存储 分布式计算 Hadoop
基于Java的Hadoop文件处理系统:高效分布式数据解析与存储
本文介绍了如何借鉴Hadoop的设计思想,使用Java实现其核心功能MapReduce,解决海量数据处理问题。通过类比图书馆管理系统,详细解释了Hadoop的两大组件: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和MapReduce(分布式计算模型)。具体实现了单词统计任务,并扩展支持CSV和JSON格式的数据解析。为了提升性能,引入了Combiner减少中间数据传输,以及自定义Partitioner解决数据倾斜问题。最后总结了Hadoop在大数据处理中的重要性,鼓励Java开发者学习Hadoop以拓展技术边界。
286 7
|
10月前
|
人工智能 分布式计算 数据处理
云产品评测:MaxFrame — 分布式Python计算服务的最佳实践与体验
阿里云推出的MaxFrame是一款高性能分布式计算平台,专为大规模数据处理和AI应用设计。它提供了强大的Python编程接口,支持分布式Pandas操作,显著提升数据处理速度(3-5倍)。MaxFrame在大语言模型数据处理中表现出色,具备高效内存管理和任务调度能力。然而,在开通流程、API文档及功能集成度方面仍有改进空间。总体而言,MaxFrame在易用性和计算效率上具有明显优势,但在开放性和社区支持方面有待加强。
142 9
|
11月前
|
存储 运维 负载均衡
构建高可用性GraphRAG系统:分布式部署与容错机制
【10月更文挑战第28天】作为一名数据科学家和系统架构师,我在构建和维护大规模分布式系统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最近,我负责了一个基于GraphRAG(Graph 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模型的项目,该模型用于构建一个高可用性的问答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分布式部署和容错机制的重要性。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在生产环境中构建一个高可用性的GraphRAG系统,包括分布式部署方案、负载均衡、故障检测与恢复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553 4
构建高可用性GraphRAG系统:分布式部署与容错机制
|
10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运维
分布式机器学习系统:设计原理、优化策略与实践经验
本文详细探讨了分布式机器学习系统的发展现状与挑战,重点分析了数据并行、模型并行等核心训练范式,以及参数服务器、优化器等关键组件的设计与实现。文章还深入讨论了混合精度训练、梯度累积、ZeRO优化器等高级特性,旨在提供一套全面的技术解决方案,以应对超大规模模型训练中的计算、存储及通信挑战。
552 4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