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ka设计模式系列-Chain模式

简介:   链式调用在很多框架和系统中经常存在,算不得上是我自己总结的设计模式,此处只是简单介绍在Akka中的两种实现方式。我在这边博客中简化了链式调用的场景,简化后也更符合Akka的设计哲学。trait Chained{ def receive:Receive = Actor.

  链式调用在很多框架和系统中经常存在,算不得上是我自己总结的设计模式,此处只是简单介绍在Akka中的两种实现方式。我在这边博客中简化了链式调用的场景,简化后也更符合Akka的设计哲学。

trait Chained{
  def receive:Receive = Actor.emptyBehavior
}
trait IntReceiveChained1 extends Chained{
  override def receive:Receive = super.receive orElse {
    case i:Int => println(s"IntReceiveChained1 receive Int $i")
  }
}
trait IntReceiveChained extends Chained{
  override def receive:Receive = super.receive orElse {
    case i:Int => println(s"IntReceive receive Int $i")
  }
}
trait StringReceiveChained extends Chained {
  override def receive:Receive = super.receive orElse {
    case i:Int => println(s"StringReceive receive Int $i")
    case s:String => println(s"StringReceive receive String $s")
  }
}
class ChainedActor extends Actor with IntReceiveChained with StringReceiveChained with IntReceiveChained1 {
  override def receive:Receive = super.receive orElse {
    case any =>
      println(s"ChainingActor receive any $any")
  }
}
object ChainingPattern1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system = ActorSystem("ChainingPattern1",ConfigFactory.load())
    val chainingActor = system.actorOf(Props(new ChainedActor),"ChainedActor")
    chainingActor ! 123
    chainingActor ! "test"
  }
}

 输出:

IntReceive receive Int 123
StringReceive receive String test

   上面这一种实现方式跟akka没有太大关系,是用scala的trait实现的。在类中调用多个Trait中都有的方法时,首先会从最右边的Trait的方法开始执行,然后依次向左执行,形成一个调用条。这个相当于设计模式中的责任链模式的一种具体实现依赖。只不过是用orElse来实现,以保证每种类型的消息都只被处理一次。我们也可以把orElse替换掉,根据条件判断是否继续调用后续函数,这个需要我们根据业务场景来选择,我就不再展开了。

  

trait Chaining { self => Actor
  private var chainedReceives = List.empty[Receive]
  def registerReceive( newReceive:Receive ): Unit = {
    chainedReceives = newReceive :: chainedReceives
  }
  def receive:Receive = chainedReceives.reduce(_ orElse _)
}
trait IntReceive extends Chaining{
  registerReceive{
    case i:Int => println(s"IntReceive receive Int $i")
  }
}
trait StringReceive extends Chaining {
  registerReceive{
    case s:String => println(s"StringReceive receive String $s")
  }
}
class ChainingActor extends Actor with IntReceive with StringReceive{
}
object ChainingPattern2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system = ActorSystem("ChainingPattern2",ConfigFactory.load())
    val chainingActor = system.actorOf(Props(new ChainingActor),"chainingActor")
    chainingActor ! 123
    chainingActor ! "test"
  }
}

 输出:

IntReceive receive Int 123
StringReceive receive String test

   这种实现方式是将Receive函数注册到一个列表中,通过reduce把处理函数orElse串起来。与第一种方式一样,对相同的类型也都是只匹配一次。此处只是为了简化设计模式的介绍,读者也都可以根据需求修改对chainedReceives的处理方式,比如所有函数都匹配一遍,或者根据业务条件选择性的匹配。

  Akka的Chain模式并不常用,但非常有用。有了它,我们就可以自由组合对消息的处理过程了。如果某个receive需要对大量的消息进行处理,我们可以对消息进行分类,创建不同的链式函数去匹配处理,可以做到高内聚低耦合的效果。

 

目录
相关文章
|
4月前
|
设计模式 Java 数据库连接
【设计模式】【创建型模式】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s)
一、入门 什么是工厂方法模式? 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 Pattern)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它定义了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但由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个类。工厂方法模式使类的实例化延迟
112 16
|
4月前
|
设计模式 算法 前端开发
【设计模式】【行为型模式】职责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一、入门 什么是职责链模式? 职责链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允许你将请求沿着一条链传递,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每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或者将其传递给链中的下一个对象。 为什么需要职责链模式? 使用
143 16
|
4月前
|
设计模式 负载均衡 监控
并发设计模式实战系列(2):领导者/追随者模式
🌟 ​大家好,我是摘星!​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并发设计模式实战系列,第二章领导者/追随者(Leader/Followers)模式,废话不多说直接开始~
116 0
|
4月前
|
设计模式 监控 Java
并发设计模式实战系列(1):半同步/半异步模式
🌟 ​大家好,我是摘星!​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并发设计模式实战系列,第一章半同步/半异步(Half-Sync/Half-Async)模式,废话不多说直接开始~
92 0
|
4月前
|
设计模式 安全 Java
并发设计模式实战系列(12):不变模式(Immutable Object)
🌟 大家好,我是摘星!🌟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并发设计模式实战系列,第十二章,废话不多说直接开始~
83 0
|
4月前
|
设计模式 算法 Java
设计模式觉醒系列(04)策略模式|简单工厂模式的升级版
本文介绍了简单工厂模式与策略模式的概念及其融合实践。简单工厂模式用于对象创建,通过隐藏实现细节简化代码;策略模式关注行为封装与切换,支持动态替换算法,增强灵活性。两者结合形成“策略工厂”,既简化对象创建又保持低耦合。文章通过支付案例演示了模式的应用,并强调实际开发中应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避免生搬硬套。最后推荐了JVM调优、并发编程等技术专题,助力开发者提升技能。
|
4月前
|
设计模式 Prometheus 监控
并发设计模式实战系列(20):扇出/扇入模式(Fan-Out/Fan-In)(完结篇)
🌟 大家好,我是摘星!🌟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并发设计模式实战系列,第二十章,废话不多说直接开始~
125 0
|
6月前
|
设计模式 Java 关系型数据库
设计模式: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
工厂方法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通过将对象的创建延迟到子类实现解耦。其核心是抽象工厂声明工厂方法返回抽象产品,具体工厂重写该方法返回具体产品实例。适用于动态扩展产品类型、复杂创建逻辑和框架设计等场景,如日志记录器、数据库连接池等。优点包括符合开闭原则、解耦客户端与具体产品;缺点是可能增加类数量和复杂度。典型应用如Java集合框架、Spring BeanFactory等。
|
8月前
|
设计模式
「全网最细 + 实战源码案例」设计模式——模式扩展(配置工厂)
该设计通过配置文件和反射机制动态选择具体工厂,减少硬编码依赖,提升系统灵活性和扩展性。配置文件解耦、反射创建对象,新增产品族无需修改客户端代码。示例中,`CoffeeFactory`类加载配置文件并使用反射生成咖啡对象,客户端调用时只需指定名称即可获取对应产品实例。
137 40
|
8月前
|
设计模式 关系型数据库
「全网最细 + 实战源码案例」设计模式——工厂方法模式
简单工厂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通过一个工厂类根据传入参数创建不同类型的产品对象,也称“静态工厂方法”模式。其结构包括工厂类、产品接口和具体产品类。适用于创建对象种类较少且调用者无需关心创建细节的场景。优点是封装性强、代码复用性好;缺点是扩展性差,增加新产品时需修改工厂类代码,违反开闭原则。
107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