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VM 框架解析之双向绑定

本文涉及的产品
全局流量管理 GTM,标准版 1个月
公共DNS(含HTTPDNS解析),每月1000万次HTTP解析
云解析 DNS,旗舰版 1个月
简介: 更好的阅读体验,点击 原文地址项目地址MVVM 框架近年来前端一个明显的开发趋势就是架构从传统的 MVC 模式向 MVVM 模式迁移。在传统的 MVC 下,当前前端和后端发生数据交互后会刷新整个页面,从而导致比较差的用户体验。

更好的阅读体验,点击 原文地址

img_7b2ed4c858a640591c2b85c36c3e6ad0.jpe

项目地址

MVVM 框架

近年来前端一个明显的开发趋势就是架构从传统的 MVC 模式向 MVVM 模式迁移。在传统的 MVC 下,当前前端和后端发生数据交互后会刷新整个页面,从而导致比较差的用户体验。因此我们通过 Ajax 的方式和网关 REST API 作通讯,异步的刷新页面的某个区块,来优化和提升体验。

MVVM 框架基本概念

在 MVVM 框架中,View(视图) 和 Model(数据) 是不可以直接通讯的,在它们之间存在着 ViewModel 这个中间介充当着观察者的角色。当用户操作 View(视图),ViewModel 感知到变化,然后通知 Model 发生相应改变;反之当 Model(数据) 发生改变,ViewModel 也能感知到变化,使 View 作出相应更新。这个一来一回的过程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双向绑定。

MVVM 框架的应用场景

MVVM 框架的好处显而易见:当前端对数据进行操作的时候,可以通过 Ajax 请求对数据持久化,只需改变 dom 里需要改变的那部分数据内容,而不必刷新整个页面。特别是在移动端,刷新页面的代价太昂贵。虽然有些资源会被缓存,但是页面的 dom、css、js 都会被浏览器重新解析一遍,因此移动端页面通常会被做成 SPA 单页应用。由此在这基础上诞生了很多 MVVM 框架,比如 React.js、Vue.js、Angular.js 等等。

MVVM 框架的简单实现

img_81928502ec7dc8bebace79cb5944f0ba.jpe

模拟 Vue 的双向绑定流,实现了一个简单的 MVVM 框架,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虚线方形中就是之前提到的 ViewModel 中间介层,它充当着观察者的角色。另外可以发现双向绑定流中的 View 到 Model 其实是通过 input 的事件监听函数实现的,如果换成 React(单向绑定流) 的话,它在这一步交给状态管理工具(比如 Redux)来实现。另外双向绑定流中的 Model 到 View 其实各个 MVVM 框架实现的都是大同小异的,都用到的核心方法是 Object.defineProperty(),通过这个方法可以进行数据劫持,当数据发生变化时可以捕捉到相应变化,从而进行后续的处理。

img_9d01dd190c2fba81260a674988835f32.jpe

Mvvm(入口文件) 的实现

一般会这样调用 Mvvm 框架

const vm = new Mvvm({
            el: '#app',
            data: {
              title: 'mvvm title',
              name: 'mvvm name'
            },
          })

但是这样子的话,如果要得到 title 属性就要形如 vm.data.title 这样取得,为了让 vm.title 就能获得 title 属性,从而在 Mvvm 的 prototype 上加上一个代理方法,代码如下:

function Mvvm (options) {
  this.data = options.data

  const self = this
  Object.keys(this.data).forEach(key =>
    self.proxyKeys(key)
  )
}

Mvvm.prototype = {
  proxyKeys: function(key) {
    const self = this
    Object.defineProperty(this, key, {
      get: function () { // 这里的 get 和 set 实现了 vm.data.title 和 vm.title 的值同步
        return self.data[key]
      },
      set: function (newValue) {
        self.data[key] = newValue
      }
    })
  }
}

实现了代理方法后,就步入主流程的实现

function Mvvm (options) {
  this.data = options.data
  // ...
  observe(this.data)
  new Compile(options.el, this)
}

observer(观察者) 的实现

observer 的职责是监听 Model(JS 对象) 的变化,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用到了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 get 和 set 方法,当要获取 Model(JS 对象) 的值时,会自动调用 get 方法;当改动了 Model(JS 对象) 的值时,会自动调用 set 方法;从而实现了对数据的劫持,代码如下所示。

let data = {
  number: 0
}

observe(data)

data.number = 1 // 值发生变化

function observe(data) {
  if (!data || typeof(data) !== 'object') {
    return
  }
  const self = this
  Object.keys(data).forEach(key =>
    self.defineReactive(data, key, data[key])
  )
}

function defineReactive(data, key, value) {
  observe(value) // 遍历嵌套对象
  Object.defineProperty(data, key, {
    get: function() {
      return value
    },
    set: function(newValue) {
      if (value !== newValue) {
        console.log('值发生变化', 'newValue:' + newValue + ' ' + 'oldValue:' + value)
        value = newValue
      }
    }
  })
}

运行代码,可以看到控制台输出 值发生变化 newValue:1 oldValue:0,至此就完成了 observer 的逻辑。

Dep(订阅者数组) 和 watcher(订阅者) 的关系

观测到变化后,我们总要通知给特定的人群,让他们做出相应的处理吧。为了更方便地理解,我们可以把订阅当成是订阅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当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有更新时,那么它会把内容推送(update) 到订阅了它的人。

img_e50c1a035b2d5e6e73d82ecb69b25c90.jpe

那么订阅了同个微信公众号的人有成千上万个,那么首先想到的就是要 new Array() 去存放这些人(html 节点)吧。于是就有了如下代码:

// observer.js
function Dep() {
  this.subs = [] // 存放订阅者
}

Dep.prototype = {
  addSub: function(sub) { // 添加订阅者
    this.subs.push(sub)
  },
  notify: function() { // 通知订阅者更新
    this.subs.forEach(function(sub) {
      sub.update()
    })
  }
}

function observe(data) {...}

function defineReactive(data, key, value) {
  var dep = new Dep()
  observe(value) // 遍历嵌套对象
  Object.defineProperty(data, key, {
    get: function() {
      if (Dep.target) { // 往订阅器添加订阅者
        dep.addSub(Dep.target)
      }
      return value
    },
    set: function(newValue) {
      if (value !== newValue) {
        console.log('值发生变化', 'newValue:' + newValue + ' ' + 'oldValue:' + value)
        value = newValue
        dep.notify()
      }
    }
  })
}

初看代码也比较顺畅了,但可能会卡在 Dep.targetsub.update,由此自然而然地将目光移向 watcher,

// watcher.js
function Watcher(vm, exp, cb) {
  this.vm = vm
  this.exp = exp
  this.cb = cb
  this.value = this.get()
}

Watcher.prototype = {
  update: function() {
    this.run()
  },

  run: function() {
    // ...
    if (value !== oldVal) {
      this.cb.call(this.vm, value) // 触发 compile 中的回调
    }
  },

  get: function() {
    Dep.target = this // 缓存自己
    const value = this.vm.data[this.exp] // 强制执行监听器里的 get 函数
    Dep.target = null // 释放自己
    return value
  }
}

从代码中可以看到当构造 Watcher 实例时,会调用 get() 方法,接着重点关注 const value = this.vm.data[this.exp] 这句,前面说了当要获取 Model(JS 对象) 的值时,会自动调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 get 方法,也就是当执行完这句的时候,Dep.target 的值传进了 observer.js 中的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 get 方法中。同时也一目了然地在 Watcher.prototype 中发现了 update 方法,其作用即触发 compile 中绑定的回调来更新界面。至此解释了 Observer 中 Dep.target 和 sub.update 的由来。

来归纳下 Watcher 的作用,其充当了 observer 和 compile 的桥梁。

1 在自身实例化的过程中,往订阅器(dep) 中添加自己

2 当 model 发生变动,dep.notify() 通知时,其能调用自身的 update 函数,并触发 compile 绑定的回调函数实现视图更新

最后再来看下生成 Watcher 实例的 compile.js 文件。

compile(编译) 的实现

首先遍历解析的过程有多次操作 dom 节点,为提高性能和效率,会先将跟节点 el 转换成 fragment(文档碎片) 进行解析编译,解析完成,再将 fragment 添加回原来的真实 dom 节点中。代码如下:

function Compile(el, vm) {
  this.vm = vm
  this.el = document.querySelector(el)
  this.fragment = null
  this.init()
}

Compile.prototype = {
  init: function() {
    if (this.el) {
      this.fragment = this.nodeToFragment(this.el) // 将节点转为 fragment 文档碎片
      this.compileElement(this.fragment) // 对 fragment 进行编译解析
      this.el.appendChild(this.fragment)
    }
  },
  nodeToFragment: function(el) {
    const fragment = document.createDocumentFragment()
    let child = el.firstChild // △ 第一个 firstChild 是 text
    while(child) {
      fragment.appendChild(child)
      child = el.firstChild
    }
    return fragment
  },
  compileElement: function(el) {...},
}

这个简单的 mvvm 框架在对 fragment 编译解析的过程中对 {{}} 文本元素v-on:click 事件指令v-model 指令三种类型进行了相应的处理。

Compile.prototype = {
  init: function() {
    if (this.el) {
      this.fragment = this.nodeToFragment(this.el) // 将节点转为 fragment 文档碎片
      this.compileElement(this.fragment) // 对 fragment 进行编译解析
      this.el.appendChild(this.fragment)
    }
  },
  nodeToFragment: function(el) {...},
  compileElement: function(el) {...},
  compileText: function (node, exp) { // 对文本类型进行处理,将 {{abc}} 替换掉
    const self = this
    const initText = this.vm[exp]
    this.updateText(node, initText) // 初始化
    new Watcher(this.vm, exp, function(value) { // 实例化订阅者
      self.updateText(node, value)
    })
  },

  compileEvent: function (node, vm, exp, dir) { // 对事件指令进行处理
    const eventType = dir.split(':')[1]
    const cb = vm.methods && vm.methods[exp]

    if (eventType && cb) {
      node.addEventListener(eventType, cb.bind(vm), false)
    }
  },

  compileModel: function (node, vm, exp) { // 对 v-model 进行处理
    let val = vm[exp]
    const self = this
    this.modelUpdater(node, val)
    node.addEventListener('input', function (e) {
      const newValue = e.target.value
      self.vm[exp] = newValue // 实现 view 到 model 的绑定
    })
  },
}

在上述代码的 compileTest 函数中看到了期盼已久的 Watcher 实例化,对 Watcher 作用模糊的朋友可以往上回顾下 Watcher 的作用。另外在 compileModel 函数中看到了本文最开始提到的双向绑定流中的 View 到 Model 是借助 input 监听事件变化实现的。

项目地址

本文记录了些阅读 mvvm 框架源码关于双向绑定的心得,并动手实践了一个简版的 mvvm 框架,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欢迎指正。

项目演示

项目地址

作者:牧云云
出处:http://www.cnblogs.com/MuYunyun/"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标明出处。
如果您觉得本篇博文对您有所收获,请点击右下角的 [推荐],谢谢!

目录
相关文章
|
1月前
|
存储 Java
深入探讨了Java集合框架中的HashSet和TreeSet,解析了两者在元素存储上的无序与有序特性。
【10月更文挑战第16天】本文深入探讨了Java集合框架中的HashSet和TreeSet,解析了两者在元素存储上的无序与有序特性。HashSet基于哈希表实现,添加元素时根据哈希值分布,遍历时顺序不可预测;而TreeSet利用红黑树结构,按自然顺序或自定义顺序存储元素,确保遍历时有序输出。文章还提供了示例代码,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集合类型的使用场景和内部机制。
38 3
|
1月前
|
XML JSON API
ServiceStack:不仅仅是一个高性能Web API和微服务框架,更是一站式解决方案——深入解析其多协议支持及简便开发流程,带您体验前所未有的.NET开发效率革命
【10月更文挑战第9天】ServiceStack 是一个高性能的 Web API 和微服务框架,支持 JSON、XML、CSV 等多种数据格式。它简化了 .NET 应用的开发流程,提供了直观的 RESTful 服务构建方式。ServiceStack 支持高并发请求和复杂业务逻辑,安装简单,通过 NuGet 包管理器即可快速集成。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创建一个返回当前日期的简单服务,包括定义请求和响应 DTO、实现服务逻辑、配置路由和宿主。ServiceStack 还支持 WebSocket、SignalR 等实时通信协议,具备自动验证、自动过滤器等丰富功能,适合快速搭建高性能、可扩展的服务端应用。
109 3
|
15天前
|
存储 Java 开发者
Java中的集合框架深入解析
【10月更文挑战第32天】本文旨在为读者揭开Java集合框架的神秘面纱,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其内部结构与运作机制。我们将从集合框架的设计哲学出发,探讨其如何影响我们的编程实践,并配以代码示例,展示如何在真实场景中应用这些知识。无论你是Java新手还是资深开发者,这篇文章都将为你提供新的视角和实用技巧。
12 0
|
1月前
|
Web App开发 IDE 测试技术
自动化测试的利器:Selenium 框架深度解析
【10月更文挑战第2天】在软件开发的海洋中,自动化测试犹如一艘救生艇,让质量保证的过程更加高效与精准。本文将深入探索Selenium这一强大的自动化测试框架,从其架构到实际应用,带领读者领略自动化测试的魅力和力量。通过直观的示例和清晰的步骤,我们将一起学习如何利用Selenium来提升软件测试的效率和覆盖率。
|
1月前
|
人工智能 缓存 Java
深入解析Spring AI框架:在Java应用中实现智能化交互的关键
【10月更文挑战第12天】Spring AI 是 Spring 框架家族的新成员,旨在满足 Java 应用程序对人工智能集成的需求。它支持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多种 AI 技术,并提供与云服务(如 OpenAI、Azure Cognitive Services)及本地模型的无缝集成。通过简单的配置和编码,开发者可轻松实现 AI 功能,同时应对模型切换、数据安全及性能优化等挑战。
109 3
|
1月前
|
分布式计算 Java 应用服务中间件
NettyIO框架的深度技术解析与实战
【10月更文挑战第13天】Netty是一个异步事件驱动的网络应用程序框架,由JBOSS提供,现已成为Github上的独立项目。
44 0
|
2月前
|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C#
移动应用开发中的跨平台框架解析
【9月更文挑战第5天】在移动应用开发领域,跨平台框架因其“一次编写,处处运行”的便利性而受到开发者的青睐。本文将深入探讨几种流行的跨平台框架,包括React Native、Flutter和Xamarin,并比较它们的优势与局限。我们将通过代码示例揭示这些框架如何简化移动应用的开发过程,同时保持高性能和良好的用户体验。无论你是新手还是有经验的开发者,这篇文章都将成为你了解和选择跨平台框架的宝贵资源。
69 19
|
1月前
|
JSON 应用服务中间件 API
使用 Gin 框架实现文件上传:机制与深入解析
使用 Gin 框架实现文件上传:机制与深入解析
|
1月前
|
存储 数据采集 监控
CDGA\如何建立实现数据治理的效率价值框架:实践案例解析
数据治理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组织应建立健全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定期对数据治理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广东药科大学通过数据全景图和数据监控大屏,实现了对数据治理成果的动态、多维度呈现与监控,为科学管理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
3月前
|
C# Windows 开发者
超越选择焦虑:深入解析WinForms、WPF与UWP——谁才是打造顶级.NET桌面应用的终极利器?从开发效率到视觉享受,全面解读三大框架优劣,助你精准匹配项目需求,构建完美桌面应用生态系统
【8月更文挑战第31天】.NET框架为开发者提供了多种桌面应用开发选项,包括WinForms、WPF和UWP。WinForms简单易用,适合快速开发基本应用;WPF提供强大的UI设计工具和丰富的视觉体验,支持XAML,易于实现复杂布局;UWP专为Windows 10设计,支持多设备,充分利用现代硬件特性。本文通过示例代码详细介绍这三种框架的特点,帮助读者根据项目需求做出明智选择。以下是各框架的简单示例代码,便于理解其基本用法。
169 0

推荐镜像

更多
下一篇
无影云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