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分析的下一代架构--IOTA

本文涉及的产品
实时计算 Flink 版,5000CU*H 3个月
阿里云百炼推荐规格 ADB PostgreSQL,4核16GB 100GB 1个月
云原生大数据计算服务MaxCompute,500CU*H 100GB 3个月
简介: IOTA是什么?你是否为下一代大数据架构做好准备?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从大数据1.0的BI/Datawarehouse时代,经过大数据2.0的Web/APP过渡,进入到了IOT的大数据3.0时代,而随之而来的是数据架构的变化。
IOTA是什么?你是否为下一代大数据架构做好准备?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从大数据1.0的BI/Datawarehouse时代,经过大数据2.0的Web/APP过渡,进入到了IOT的大数据3.0时代,而随之而来的是数据架构的变化。

▌Lambda架构

在过去Lambda数据架构成为每一个公司大数据平台必备的架构,它解决了一个公司大数据批量离线处理和实时数据处理的需求。一个典型的Lambda架构如下:


 

数据从底层的数据源开始,经过各种各样的格式进入大数据平台,在大数据平台中经过Kafka、Flume等数据组件进行收集,然后分成两条线进行计算。一条线是进入流式计算平台(例如 Storm、Flink或者Spark Streaming),去计算实时的一些指标;另一条线进入批量数据处理离线计算平台(例如Mapreduce、Hive,Spark SQL),去计算T+1的相关业务指标,这些指标需要隔日才能看见。

Lambda架构经历多年的发展,其优点是稳定,对于实时计算部分的计算成本可控,批量处理可以用晚上的时间来整体批量计算,这样把实时计算和离线计算高峰分开,这种架构支撑了数据行业的早期发展,但是它也有一些致命缺点,并在大数据3.0时代越来越不适应数据分析业务的需求。缺点如下:

● 实时与批量计算结果不一致引起的数据口径问题:因为批量和实时计算走的是两个计算框架和计算程序,算出的结果往往不同,经常看到一个数字当天看是一个数据,第二天看昨天的数据反而发生了变化。

● 批量计算在计算窗口内无法完成:在IOT时代,数据量级越来越大,经常发现夜间只有4、5个小时的时间窗口,已经无法完成白天20多个小时累计的数据,保证早上上班前准时出数据已成为每个大数据团队头疼的问题。

●数据源变化都要重新开发,开发周期长:每次数据源的格式变化,业务的逻辑变化都需要针对ETL和Streaming做开发修改,整体开发周期很长,业务反应不够迅速。

● 服务器存储大:数据仓库的典型设计,会产生大量的中间结果表,造成数据急速膨胀,加大服务器存储压力。

 

▌Kappa架构

针对Lambda架构的需要维护两套程序等以上缺点,LinkedIn的Jay Kreps结合实际经验和个人体会提出了Kappa架构。Kappa架构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改进流计算系统来解决数据全量处理的问题,使得实时计算和批处理过程使用同一套代码。此外Kappa架构认为只有在有必要的时候才会对历史数据进行重复计算,而如果需要重复计算时,Kappa架构下可以启动很多个实例进行重复计算。

一个典型的Kappa架构如下图所示:

 

Kappa架构的核心思想,包括以下三点:

1.用Kafka或者类似MQ队列系统收集各种各样的数据,你需要几天的数据量就保存几天。

2.当需要全量重新计算时,重新起一个流计算实例,从头开始读取数据进行处理,并输出到一个新的结果存储中。

3.当新的实例做完后,停止老的流计算实例,并把老的一些结果删除。

Kappa架构的优点在于将实时和离线代码统一起来,方便维护而且统一了数据口径的问题。而Kappa的缺点也很明显:

● 流式处理对于历史数据的高吞吐量力不从心:所有的数据都通过流式计算,即便通过加大并发实例数亦很难适应IOT时代对数据查询响应的即时性要求。

● 开发周期长:此外Kappa架构下由于采集的数据格式的不统一,每次都需要开发不同的Streaming程序,导致开发周期长。

● 服务器成本浪费:Kappa架构的核心原理依赖于外部高性能存储redis,hbase服务。但是这2种系统组件,又并非设计来满足全量数据存储设计,对服务器成本严重浪费。

 

▌IOTA架构

而在IOT大潮下,智能手机、PC、智能硬件设备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强,而业务需求要求数据实时响应需求能力也越来越强,过去传统的中心化、非实时化数据处理的思路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大数据分析需求,我提出新一代的大数据IOTA架构来解决上述问题,整体思路是设定标准数据模型,通过边缘计算技术把所有的计算过程分散在数据产生、计算和查询过程当中,以统一的数据模型贯穿始终,从而提高整体的预算效率,同时满足即时计算的需要,可以使用各种Ad-hoc Query来查询底层数据:

  

 

IOTA整体技术结构分为几部分:

● Common Data Model:贯穿整体业务始终的数据模型,这个模型是整个业务的核心,要保持SDK、cache、历史数据、查询引擎保持一致。对于用户数据分析来讲可以定义为“主-谓-宾”或者“对象-事件”这样的抽象模型来满足各种各样的查询。以大家熟悉的APP用户模型为例,用“主-谓-宾”模型描述就是“X用户 – 事件1 – A页面(2018/4/11 20:00) ”。当然,根据业务需求的不同,也可以使用“产品-事件”、“地点-时间”模型等等。模型本身也可以根据协议(例如 protobuf)来实现SDK端定义,中央存储的方式。此处核心是,从SDK到存储到处理是统一的一个Common Data Model。

● Edge SDKs & Edge Servers:这是数据的采集端,不仅仅是过去的简单的SDK,在复杂的计算情况下,会赋予SDK更复杂的计算,在设备端就转化为形成统一的数据模型来进行传送。例如对于智能Wi-Fi采集的数据,从AC端就变为“X用户的MAC 地址-出现- A楼层(2018/4/11 18:00)”这种主-谓-宾结构,对于摄像头会通过Edge AI Server,转化成为“X的Face特征- 进入- A火车站(2018/4/11 20:00)”。也可以是上面提到的简单的APP或者页面级别的“X用户 – 事件1 – A页面(2018/4/11 20:00) ”,对于APP和H5页面来讲,没有计算工作量,只要求埋点格式即可。

● Real Time Data:实时数据缓存区,这部分是为了达到实时计算的目的,海量数据接收不可能海量实时入历史数据库,那样会出现建立索引延迟、历史数据碎片文件等问题。因此,有一个实时数据缓存区来存储最近几分钟或者几秒钟的数据。这块可以使用Kudu或者Hbase等组件来实现。这部分数据会通过Dumper来合并到历史数据当中。此处的数据模型和SDK端数据模型是保持一致的,都是Common Data Model,例如“主-谓-宾”模型。

● Historical Data:历史数据沉浸区,这部分是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数据,为了实现Ad-hoc查询,将自动建立相关索引提高整体历史数据查询效率,从而实现秒级复杂查询百亿条数据的反馈。例如可以使用HDFS存储历史数据,此处的数据模型依然SDK端数据模型是保持一致的Common Data Model。

● Dumper:Dumper的主要工作就是把最近几秒或者几分钟的实时数据,根据汇聚规则、建立索引,存储到历史存储结构当中,可以使用map reduce、C、Scala来撰写,把相关的数据从Realtime Data区写入Historical Data区。

● Query Engine:查询引擎,提供统一的对外查询接口和协议(例如SQL JDBC),把Realtime Data和Historical Data合并到一起查询,从而实现对于数据实时的Ad-hoc查询。例如常见的计算引擎可以使用presto、impala、clickhouse等。

● Realtime model feedback:通过Edge computing技术,在边缘端有更多的交互可以做,可以通过在Realtime Data去设定规则来对Edge SDK端进行控制,例如,数据上传的频次降低、语音控制的迅速反馈,某些条件和规则的触发等等。简单的事件处理,将通过本地的IOT端完成,例如,嫌疑犯的识别现在已经有很多摄像头本身带有此功能。

 

IOTA大数据架构,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 去ETL化:ETL和相关开发一直是大数据处理的痛点,IOTA架构通过Common Data Model的设计,专注在某一个具体领域的数据计算,从而可以从SDK端开始计算,中央端只做采集、建立索引和查询,提高整体数据分析的效率。

● Ad-hoc即时查询:鉴于整体的计算流程机制,在手机端、智能IOT事件发生之时,就可以直接传送到云端进入real time data区,可以被前端的Query Engine来查询。此时用户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查询,直接查到前几秒发生的事件,而不用在等待ETL或者Streaming的数据研发和处理。

● 边缘计算(Edge-Computing):将过去统一到中央进行整体计算,分散到数据产生、存储和查询端,数据产生既符合Common Data Model。同时,也给与Realtime model feedback,让客户端传送数据的同时马上进行反馈,而不需要所有事件都要到中央端处理之后再进行下发。

 

如上图,IOTA架构有各种各样的实现方法,为了验证IOTA架构,易观也自主设计并实现了“秒算”引擎,目前支持易观内部月活5.5亿设备端进行计算的同时,也基于“秒算”引擎研发出了可以独立部署在企业客户内,进行数字用户分析和营销的“易观方舟”,可以访问ark.analysys.cn进行体验。

 

在大数据3.0时代,Lambda大数据架构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用户日常大数据分析和精益运营的需要,去ETL化的IOTA大数据架构才是未来。

本文对比了 Lambda数据架构的痛点,通过实践和总结出新一代大数据分析架构IOTA架构,欢迎加入微信群讨论



IOTA架构分析说明PPT, 请查阅!


相关实践学习
阿里云百炼xAnalyticDB PostgreSQL构建AIGC应用
通过该实验体验在阿里云百炼中构建企业专属知识库构建及应用全流程。同时体验使用ADB-PG向量检索引擎提供专属安全存储,保障企业数据隐私安全。
AnalyticDB PostgreSQL 企业智能数据中台:一站式管理数据服务资产
企业在数据仓库之上可构建丰富的数据服务用以支持数据应用及业务场景;ADB PG推出全新企业智能数据平台,用以帮助用户一站式的管理企业数据服务资产,包括创建, 管理,探索, 监控等; 助力企业在现有平台之上快速构建起数据服务资产体系
目录
相关文章
|
1月前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SQL
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103 2
|
1月前
|
大数据
【赵渝强老师】大数据主从架构的单点故障
大数据体系架构中,核心组件采用主从架构,存在单点故障问题。为提高系统可用性,需实现高可用(HA)架构,通常借助ZooKeeper来实现。ZooKeeper提供配置维护、分布式同步等功能,确保集群稳定运行。下图展示了基于ZooKeeper的HDFS HA架构。
|
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可视化 大数据
机器学习与大数据分析的结合:智能决策的新引擎
机器学习与大数据分析的结合:智能决策的新引擎
35 15
|
2天前
|
存储 SQL 分布式计算
大数据时代的引擎:大数据架构随记
大数据架构通常分为四层:数据采集层、数据存储层、数据计算层和数据应用层。数据采集层负责从各种源采集、清洗和转换数据,常用技术包括Flume、Sqoop和Logstash+Filebeat。数据存储层管理数据的持久性和组织,常用技术有Hadoop HDFS、HBase和Elasticsearch。数据计算层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支持离线和在线计算,如Spark SQL、Flink等。数据应用层将结果可视化或提供给第三方应用,常用工具为Tableau、Zeppelin和Superset。
33 8
|
7天前
|
SQL 分布式计算 DataWorks
DataWorks产品测评|基于DataWorks和MaxCompute产品组合实现用户画像分析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DataWorks和MaxCompute产品组合实现用户画像分析。首先,通过阿里云官网开通DataWorks服务并创建资源组,接着创建MaxCompute项目和数据源。随后,利用DataWorks的数据集成和数据开发模块,将业务数据同步至MaxCompute,并通过ODPS SQL完成用户画像的数据加工,最终将结果写入`ads_user_info_1d`表。文章详细记录了每一步的操作过程,包括任务开发、运行、运维操作和资源释放,帮助读者顺利完成用户画像分析。此外,还指出了文档中的一些不一致之处,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
6天前
|
分布式计算 DataWorks 搜索推荐
用户画像分析(MaxCompute简化版)
通过本教程,您可以了解如何使用DataWorks和MaxCompute产品组合进行数仓开发与分析,并通过案例体验DataWorks数据集成、数据开发和运维中心模块的相关能力。
38 4
|
2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大数据
在大数据时代,高维数据处理成为难题,主成分分析(PCA)作为一种有效的数据降维技术,通过线性变换将数据投影到新的坐标系
在大数据时代,高维数据处理成为难题,主成分分析(PCA)作为一种有效的数据降维技术,通过线性变换将数据投影到新的坐标系,保留最大方差信息,实现数据压缩、去噪及可视化。本文详解PCA原理、步骤及其Python实现,探讨其在图像压缩、特征提取等领域的应用,并指出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旨在帮助读者掌握这一强大工具。
63 4
|
2天前
|
存储 负载均衡 监控
揭秘 Elasticsearch 集群架构,解锁大数据处理神器
Elasticsearch 是一个强大的分布式搜索和分析引擎,广泛应用于大数据处理、实时搜索和分析。本文深入探讨了 Elasticsearch 集群的架构和特性,包括高可用性和负载均衡,以及主节点、数据节点、协调节点和 Ingest 节点的角色和功能。
10 0
|
26天前
|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数据库
PolarDB 以其出色的性能和可扩展性,成为大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
在数字化时代,企业面对海量数据的挑战,PolarDB 以其出色的性能和可扩展性,成为大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支持高速数据读写,还通过数据分区、索引优化等策略提升分析效率,适用于电商、金融等多个行业,助力企业精准决策。
34 4
|
2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分布式计算 算法
【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分布式机器学习
本文主要介绍分布式机器学习基础知识,并介绍主流的分布式机器学习框架,结合实例介绍一些机器学习算法。
176 5
下一篇
Data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