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计算+”:聚焦三大计算,打造数据社会原动力

本文涉及的产品
云原生大数据计算服务MaxCompute,500CU*H 100GB 3个月
云原生大数据计算服务 MaxCompute,5000CU*H 100GB 3个月
简介:

10月26、27日,两年一度的Inspur World大会如期而至。本次大会的主题是“Only Data 数据进化世界”。2000多名重量级政府、企业客户及合作伙伴济济一堂,围绕数据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就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信息化应用热点进行了深入探讨。


浪潮集团执行总裁、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恩东 发表主题演讲

要想实现数据社会化,计算是关键。浪潮认为,要以数据为核心,在先进的计算技术支持下,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挖掘并发挥出数据的价值。在社会从“数据化”迈向“数据社会化”的进程中,需要逐步实现数据资源化、数据商品化,数据生态化,并最终走向数据社会化。


浪潮集团执行总裁、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恩东

浪潮集团执行总裁、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恩东带来题为“计算+ 数据原动力”的主题演讲,与业界共同探讨了计算的新历史使命——如何承载、助力数据社会化进程,并阐述了浪潮的应对之道——计算+。


InspurWorld2016主会场

“一切皆计算,融合是未来。”王恩东表示,数据处理贯穿整个数据社会化进程始终,计算是数据社会化的关键。

数据价值不断重塑,计算无处不在

数据资源化是迈向数据社会化的前提,数据资源化的过程,离不开数据处理平台,数据处理的核心是计算。当前,物理世界信息化,信息世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正在加速。作为数据处理的载体,计算正变革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数字化无处不在。

计算承载数据,智慧医疗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场景。数据来源多样,数据类型丰富,数据价值潜力巨大……当传统医疗服务向“大健康”进化,狭义诊疗延伸至健康保健和人们日常生活时,计算深入到数据流转的每一个环节。现在,通过各种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等,可以随时收集心率、呼吸速率、血压、血糖等体征,个体的语音、语气、手势和表情等情感状态数据也可以通过健康机器人获得。通过各种通信介质,这些采集的数据都能畅通无阻地传输到后端的云数据中心。

在云数据中心中,各种数据首先被融合、存储下来,随后进行初步的情绪和健康状态统计分析,再结合历史数据、图像、社交网络数据等,进一步开展数据挖掘,例如通过人的血压、表情动作、语音语调等判断一个人的情绪变化,然后生成分析报告,制定锻炼计划、饮食计划和保健方案等,为各种医疗机构、保健中心、保险公司提供各种医疗辅助决策支持。

可以说,无论前端还是后端,无论是体征监测还是分析诊断,数据所在之处,就是计算用武之地。各种各样的场景背后,计算是根本逻辑。

比如智能交通领域,无需输入目的地,滴滴就能“猜”到你想去哪儿。基于用户的历史数据,结合相关信息(时间、地点等)进行分析比较,多数情况下,还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这种能力背后,离不开大量的数据交互和机器学习。交通部门通过长期收集某一地区交通事故的详细数据(比如驾驶员的性别、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发生原因等),在数据达到一定规模之后,通过不同的数据分析模型来导出各种信息,这些信息不仅指导这一地区交通立法的修订、公路桥梁的建设、交通警示系统的建设,还可决定交通警察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配置。持续演进的计算能力支持大量智能的“端”,传输、处理、分析、反馈,数据不断流动、转化、变现,最终连成智慧的“网”。

显而易见的是,智慧化的决策、智能化的应用是目标,其对计算的需求与信息化是截然不同的,数据处理平台——计算将承接一切。IoT、云计算、大数据、深度学习、高性能计算......围绕“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处理——数据分析共享”流程,从前端数据采集到云数据中心数据处理再到端云之间的数据请求交互,一切皆离不开计算,计算无处不在。

关键计算不可替代,科学计算永无止境,智慧计算占比超70%

信息技术领域“没有一招鲜”,计算市场亦如此。计算能力的提升推动数据处理模型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一走向多样化,这意味着,用户能够从数据处理过程中获得更多价值。

从计算发展的整个历史来看,最初,计算机只是用于数值计算,后来逐步发展为两个方向:科学计算和商业计算。今天,关键业务计算和科学计算持续发展之外,云计算、大数据、深度学习正走向深度融合,不断发展并逐步演进出新计算类型——智慧计算。可以预见,关键业务计算、智慧计算和科学计算将成为未来计算的三种主要形态。三大计算类型共同构建面向未来的计算能力,为数据社会化奠定基础。

浪潮判断,智慧计算将成为未来计算产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十年智慧计算占比或超过70%。要想从海量数据中挖掘价值,并实现价值转化,这一过程离不开智慧计算。王恩东观点鲜明地指出,智慧计算“以云计算为基础平台,以大数据为认知方法,以深度学习为优化工具”。像虚拟现实、智能家居、无人驾驶、智能生产、人机协同……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走向智能化、智慧化,过程中,云计算、大数据、深度学习能力缺一不可。

以精准医疗为例,精准医疗将可以让癌症等疑难杂证的治愈率越来越高。未来可以通过人体基因信息、蛋白质信息和各种药物的化学分子信息的存储、建模处理,找到致病的根源,结合药物化学分子的特性和药效数据,形成一整套的精准医疗方案。也就是说,未来每个人都可以形成一个数字的人体。以肺癌为例,建立一个人的数字模型会涉及2TB的数据量,所以这背后有大量的计算需求和对计算力的要求。

如果说智慧计算是“新贵”的话,那么,关键业务计算也一定称得上传统“大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关键地位不可替代。关键业务场景中,数据呈现“小而精”的特点,质量高、价值高。支撑这类业务,离不开高可用、安全可靠的计算系统。显而易见的是,当支付应用无处不在,指纹、扫码、NFC、Apple Pay,甚至“刷脸”都开始走入人们生活时,关键业务计算能力将不断发展,持续演进。根据央行发布的支付业务统计数据,移动支付业务15年达到138亿笔,比2014年增长200%,用户规模达到4.1亿人,同比增长20%。金融、通信、能源、交通……所有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中,核心业务系统和应用逻辑都离不开关键计算。

科学是永无止境的,人类不断挑战自我,探索未知的过程也对支撑这个过程的科学计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科学家正使用地球模拟来预测气象灾害,这个过程中模拟的分辨率越高,越能够减少灾害的影响,对计算能力的需求也更高。实现全球200公里网格分辨率模拟,需要千万亿次的计算能力,25公里分辨率,则需要10亿亿次。目前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射电望远镜阵列SKA,用于探测星系演化、引力波等。每秒钟就会产生1.5TB的数据,每天130PB的数据,数据的极大增长需要计算能力的匹配和支撑。

融合架构推动ICT变革,驱动CT产业IT化

计算规模的爆炸式增长使得数据中心在能耗、性能、处理效率等诸多方面面临巨大挑战:性能扩展受限于互连带宽和协议,集成电路工艺发展遇到瓶颈,各级存储之间的性能严重不匹配,传统架构无法满足需求,需要基于新技术进行架构变革。

未来,“硬件重构”和“软件定义”是“计算+”演进的核心思路和关键方向。王恩东指出,未来的产品形态可能是通信服务器、存储服务器、计算服务器、网络服务器。无论是传统的电信运营商,新兴的服务提供商(SP),还是产业链下游的基础设备、芯片厂商,都在围绕“计算”重构、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诸如思科、英特尔等。

就IT产业而言,从底层芯片、系统级到上层应用、业务,技术融合都在真实发生着。一方面,硬件可重构,例如CPU+FPGA,大幅优化性能的同时,平衡系统效率。另一方面,系统级层面,在硬件层将计算、存储、网络等各种设备中的同类资源整合为资源池,不同设备之间的同类资源能够任意重组,在软件层动态感知业务的资源需求,利用硬件重组的能力,智能的动态分配和组合资源,满足各类应用的需求。王恩东指出,底层基础架构需要因地制宜,提供不同的能力适配和性能优化。

与此同时,小至企业的产品、业务和服务形态,大至行业的商业逻辑和模式创新,技术正不断驱动更深层次的变革。

放眼全球,整个大ICT产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无论是技术、业务、还是商业模式、产业变革,融合都是最重要的关键词。融合架构不仅变革了数据中心相关技术,更将推动整个ICT产业融合。

像浪潮与思科在NFV、SDDC、IoT等领域的产品及技术进行深入合作,聚焦IaaS及IaaS+提供全栈式解决方案。;AT&T、国内三大运营商等都在通过计算+NFV/SDN,推动ICT基础设施融合。其中AT&T早在2013年启动Domain2.0项目,运用NFV和SDN打造新一代网络架构,其愿景是到2020年彻底完成转型,将此新架构运用到对外电信网络服务。

“未来,整个ICT产业将进一步构建于计算之上的。”王恩东指出。例如未来的电信网络,演进方向是CT即计算。技术市场火热的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实质就是使用通用计算资源实现通信设备的功能。事实上,网络只是一个代表,以计算为核心的变革正在基础架构市场的各个维度发生着。

在王恩东看来,融合架构是IT基础设施变革的一剂“良方”,其核心是面向应用的硬件重构+软件定义。基于融合架构的理念和实践,浪潮构建了以“计算+”为核心的生态体系,依托完善的软硬件产品线,形成包括可重构的硬件、云数据中心操作系统、大数据处理平台的计算+软硬件产品布局。

多形态的融合架构模块化服务器、计算+的“中枢”——云数据中心操作系统云海OS、大数据处理平台云海Insight和业务开发运营平台云海IOP,当然,还有不可替代的关键计算系统生态(主机、高端存储、核心数据库),浪潮一步一个脚印,为计算市场给出了自己特色鲜明的答案。

而在前端,庞大的终端市场、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市场,以及后端庞大的应用市场,都是浪潮广大合作伙伴的宽广舞台。

迈向数据社会,计算引领未来。浪潮已经整装待发,以可重构硬件资源、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操作系统、大数据处理平台为依托,连接前端计算和后端应用,全面推动技术融合、软件定义和生态共赢,做“计算+”时代的弄潮儿。



本文出处:畅享网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畅享网,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vsharing.com网站。

相关实践学习
基于MaxCompute的热门话题分析
本实验围绕社交用户发布的文章做了详尽的分析,通过分析能得到用户群体年龄分布,性别分布,地理位置分布,以及热门话题的热度。
SaaS 模式云数据仓库必修课
本课程由阿里云开发者社区和阿里云大数据团队共同出品,是SaaS模式云原生数据仓库领导者MaxCompute核心课程。本课程由阿里云资深产品和技术专家们从概念到方法,从场景到实践,体系化的将阿里巴巴飞天大数据平台10多年的经过验证的方法与实践深入浅出的讲给开发者们。帮助大数据开发者快速了解并掌握SaaS模式的云原生的数据仓库,助力开发者学习了解先进的技术栈,并能在实际业务中敏捷的进行大数据分析,赋能企业业务。 通过本课程可以了解SaaS模式云原生数据仓库领导者MaxCompute核心功能及典型适用场景,可应用MaxCompute实现数仓搭建,快速进行大数据分析。适合大数据工程师、大数据分析师 大量数据需要处理、存储和管理,需要搭建数据仓库?学它! 没有足够人员和经验来运维大数据平台,不想自建IDC买机器,需要免运维的大数据平台?会SQL就等于会大数据?学它! 想知道大数据用得对不对,想用更少的钱得到持续演进的数仓能力?获得极致弹性的计算资源和更好的性能,以及持续保护数据安全的生产环境?学它! 想要获得灵活的分析能力,快速洞察数据规律特征?想要兼得数据湖的灵活性与数据仓库的成长性?学它! 出品人:阿里云大数据产品及研发团队专家 产品 MaxCompute 官网 https://www.aliyun.com/product/odps 
目录
相关文章
|
6月前
|
物联网 大数据 云计算
未来趋势:无服务器计算的崛起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无服务器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正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将探讨无服务器计算的定义、优势以及在后端开发中的应用,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区块链
智库观察|算力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与展望
东数西算工程标志着算力经济时代正式拉开帷幕。未来,算力将加速普及。市场也在呼唤算力服务标准,确保算力经济健康发展。
249 1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搜索推荐 大数据
2022年大数据即将带来的5个重要变化
2022年大数据即将带来的5个重要变化
101 0
2022年大数据即将带来的5个重要变化
|
人工智能 Cloud Native 安全
用“绿色计算“技术推动算力可持续发展
7月30日,2022中国算力大会在济南开幕,大会突出创新、融合、绿色三大理念,多位知名院士专家、行业领军人物围绕“算赋百业 力导未来”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共话算力产业发展。蚂蚁集团基础设施委员会主席、绿色计算负责人何征宇应邀参会并在主论坛发表演讲。
457 0
用“绿色计算“技术推动算力可持续发展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城市大脑
【计算讲谈社】第七讲|AI 的价值探索:如何拓展商业边界?
当前 AI 行业处于什么发展阶段?AI 是工具还是目的?如何探索 AI 的应用边界?阿里云【大咖说】全新子系列【计算讲谈社】第七讲《AI 的价值探索:如何拓展商业边界?》上线,中科院博士李昊、阿里巴巴研究员吴翰清携学员共话“AI”。
828 0
【计算讲谈社】第七讲|AI 的价值探索:如何拓展商业边界?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算法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大数据
下一篇
无影云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