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世界顶级数据库峰会ICDE上,阿里云首次向欧洲技术学者深度剖析了自研的百万QPS数据库POLARDB,并引入了Cloud-Naitve Database的概念,推动云原生数据库成为数据库行业标准。
基于Cloud-Naitve的POLARDB数据库:比MySQL快6倍
据阿里云数据库架构师蔡松露介绍,POLARDB采用了全新3DXpoint存储介质、NVMe SSD和RDMA网卡的软硬件,可实现节点间的共享存储和秒级水平扩展,支持百T容量无缝扩容、2分钟只读副本扩容、1分钟全量备份。在标准场景下,POLARDB性能是MySQL的6倍,可够提供100万QPS和100T的单表能力,而成本仅为商业数据库的1/10。
数据的指数型增长和多元化,对数据库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除了性能上的需求,用户更关注如何让业务数据从离线走向在线,让业务能实时服务客户,更关注如何降低运营成本和运维压力。
“只有Cloud-Native Database能够满足上述用户的需求” 蔡松露指出,阿里云创新引入的Cloud-Native Database概念可提供HTAP、Serverless和Intelligence的能力,帮助用户实现数据在线实时分析、自动优化SQL语句、自动调整参数、自动故障分析等,同时,用户无需关注运维即可直接获得计算力。
本届ICDE上,阿里云通过创新性采用PAXOS算法,新一代数据库POLARDB可在保证一致性的同时满足节点的容错需求,“CAP不是0和1的关系,而应该是99%和100%的差别。云数据库终将会像中国的太极一样将CAP互为融合。”蔡松露表示。
新四大发明背后的技术浪潮 云计算成中国技术新名片
峰会现场,有欧洲学者说起访问中国的经历,有些不理解中国是如何从现金交易如何直接进入了移动支付时代的。
在阿里云产品总监何云飞看来,这个现象和”高铁、共享单车、网络购物” 一起被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背后都有中国云计算的创新力在支撑。不仅如此,今天的中国还有峰值400亿次访问的12306购票系统、每秒32万笔交易的双11购物节、让城市出行更顺畅的ET城市大脑,阿里云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云计算正在改变中国人民的生活,已成为中国又一张”新名片”。
巨大需求的背后是云计算技术能力的不断攀升,”2013年,我们实现了5000台服务器的运算规模,短短4年后,阿里云已经能够实现单集群10000台的运算规模”,阿里云产品总监何云飞表示,从5K到10K这不是简单的乘以2的关系,需要底层技术的不断演进,这也是阿里云自研的大规模分布式操作系统“飞天”进化能力的体现。
从2016年开始,阿里云就在德国法兰克福设立了首个欧洲数据中心,这让欧洲市场的“阿里云热”逐步升温,沃达丰、英国气象局等都在通过这朵中国云打造技术生态系统。目前,阿里云已在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43个可用区,初步形成了全球基础设施的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