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是如何启动的

简介: boot的含义boot原来的意思是靴子,这里的boot是bootstrap(鞋带)的缩写,它来自一句谚语:"pull oneself up by one's bootstraps"。字面意思是"拽着鞋带把自己拉起来",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boot的含义

boot原来的意思是靴子,这里的boot是bootstrap(鞋带)的缩写,它来自一句谚语:"pull oneself up by one's bootstraps"。

字面意思是"拽着鞋带把自己拉起来",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工程师们用它来比喻,计算机启动是一个很矛盾的过程:必须先运行程序,然后计算机才能启动,但是计算机不启动就无法运行程序!

工程师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拉鞋带",久而久之就简称为boot了。

计算机的整个启动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1. BIOS
  2. 主引导记录
  3. 硬盘启动
  4. 操作系统

第一阶段:BIOS

"只读内存"(read-only memory,缩写为ROM)发明,开机程序被刷入ROM芯片,计算机通电后,第一件事就是读取它。

这块芯片里的程序叫做"基本輸出輸入系統"(Basic Input/Output System),简称为BIOS。

硬件自检

BIOS程序首先检查,计算机硬件能否满足运行的基本条件,这叫做"硬件自检"(Power-On Self-Test),缩写为POST。

如果硬件出现问题,主板会发出不同含义的蜂鸣,启动中止。如果没有问题,屏幕就会显示出CPU、内存、硬盘等信息。

启动顺序

硬件自检完成后,BIOS把控制权转交给下一阶段的启动程序。打开BIOS的操作界面,里面有一项就是"设定启动顺序"。

BIOS提供了一个外部储存设备的排序,排在前面的设备就是优先转交控制权的设备。这种排序叫做"启动顺序"(Boot Sequence)。

通过此项设置,BIOS将知道"下一阶段的启动程序"存放在哪一个设备。

第二阶段:主引导记录

BIOS按照"启动顺序",把控制权转交给排在第一位的储存设备。

计算机存入内存地址0x7C00读取该设备的第一个扇区,也就是读取最前面的512个字节。如果这512个字节的最后两个字节是0x55和0xAA,表明这个设备可以用于启动;如果不是,表明设备不能用于启动,控制权于是被转交给"启动顺序"中的下一个设备。这最前面的512个字节,就叫做"主引导记录"(Master boot record,缩写为MBR)。

ps:

0x7C00这个地址来自Intel的第一代个人电脑芯片8088,以后的CPU为了保持兼容,一直使用这个地址。1981年8月,IBM公司最早的个人电脑IBM PC 5150上市,就用了这个芯片。

当时搭配的操作系统是86-DOS。这个操作系统需要的内存最少是32KB。内存地址从0x0000开始编号,32KB的内存就是0x0000~0x7FFF

8088芯片本身需要占用0x0000~0x03FF,用来保存各种中断处理程序的储存位置。(主引导记录本身就是中断信号INT 19h的处理程序。)所以,内存只剩下0x0400~0x7FFF可以使用。

为了把尽量多的连续内存留给操作系统,主引导记录就被放到了内存地址的尾部。由于一个扇区是512字节,主引导记录本身也会产生数据,需要另外留出512字节保存。

所以,它的预留位置就变成了:0x7FFF - 512 - 512 + 1 = 0x7C00。0x7C00就是这样来的。

计算机启动后,32KB内存的使用情况如下:

+--------------------- 0x0
| Interrupts vectors
+--------------------- 0x400
| BIOS data area
+--------------------- 0x5??
| OS load area
+--------------------- 0x7C00
| Boot sector
+--------------------- 0x7E00
| Boot data/stack
+--------------------- 0x7FFF
| (not used)
+--------------------- (...)

主引导记录的结构

"主引导记录"只有512个字节,它的主要作用是,告诉计算机到硬盘的哪一个位置去找操作系统

主引导记录由三个部分组成:

  1. 第1-446字节:调用操作系统的机器码。
  2. 第447-510字节:分区表(Partition table)。
  3. 第511-512字节:主引导记录签名(0x55和0xAA)。

分区表

考虑到每个区可以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主引导记录"因此必须知道将控制权转交给哪个区。

分区表的长度只有64个字节,里面又分成四项,每项16个字节。所以,一个硬盘最多只能分四个一级分区,又叫做"主分区"。

每个主分区的16个字节,由6个部分组成:

  1. 第1个字节:如果为0x80,就表示该主分区是激活分区,控制权要转交给这个分区。四个主分区里面只能有一个是激活的。
  2. 第2-4个字节:主分区第一个扇区的物理位置(柱面、磁头、扇区号等等)。
  3. 第5个字节:主分区类型。
  4. 第6-8个字节:主分区最后一个扇区的物理位置。
  5. 第9-12字节:该主分区第一个扇区的逻辑地址。
  6. 第13-16字节:主分区的扇区总数。

最后的四个字节("主分区的扇区总数"),决定了这个主分区的长度。也就是说,一个主分区的扇区总数最多不超过2的32次方。

如果每个扇区为512个字节,就意味着单个分区最大不超过2TB。再考虑到扇区的逻辑地址也是32位,所以单个硬盘可利用的空间最大也不超过2TB。

如果想使用更大的硬盘,只有2个方法:一是提高每个扇区的字节数,二是增加扇区总数。

第三阶段:硬盘启动 

这时,计算机的控制权就要转交给硬盘的某个分区了,这里又分成三种情况。

卷引导记录

四个主分区里面,只有一个是激活的。计算机会读取激活分区的第一个扇区,叫做"卷引导记录"(Volume boot record,缩写为VBR)。

"卷引导记录"的主要作用是,告诉计算机操作系统在这个分区里的位置。然后,计算机就会加载操作系统了。

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

随着硬盘越来越大,四个主分区已经不够了,需要更多的分区。但是分区表只有四项,因此规定有且仅有一个区可以被定义成"扩展分区"(Extended partition)。

所谓"扩展分区",就是指这个区里面又分成多个区。这种分区里面的分区,就叫做"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tion)。

计算机先读取扩展分区的第一个扇区,叫做"扩展引导记录"(Extended boot record,缩写为EBR)。它里面也包含一张64字节的分区表,但是最多只有两项(也就是两个逻辑分区)。

计算机接着读取第二个逻辑分区的第一个扇区,再从里面的分区表中找到第三个逻辑分区的位置,以此类推,直到某个逻辑分区的分区表只包含它自身为止(即只有一个分区项)。因此,扩展分区可以包含无数个逻辑分区。但是,似乎很少通过这种方式启动操作系统。如果操作系统确实安装在扩展分区,一般采用下一种方式启动

启动管理器

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读取"主引导记录"前面446字节的机器码之后,不再把控制权转交给某一个分区,而是运行事先安装的"启动管理器"(boot loader),由用户选择启动哪一个操作系统

Linux环境中,目前最流行的启动管理器是Grub

第四阶段:操作系统

控制权转交给操作系统后,操作系统的内核首先被载入内存。

以Linux系统为例:

先载入/boot目录下面的kernel。内核加载成功后,

第一个运行的程序是/sbin/init。它根据配置文件(Debian系统是/etc/initab)产生init进程。这是Linux启动后的第一个进程,pid进程编号为1,其他进程都是它的后代。

然后,init线程加载系统的各个模块,比如窗口程序和网络程序,直至执行/bin/login程序,跳出登录界面,等待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目录
打赏
0
0
0
0
13
分享
相关文章
现身说法,AI小白的大模型学习路径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作为一个AI小白,把我自己学习大模型的学习路径还原出来,包括理解的逻辑、看到的比较好的学习材料,通过一篇文章给串起来,对大模型建立起一个相对体系化的认知,才能够在扑面而来的大模型时代,看出点门道。
718 78
.NET 8.0 通用管理平台,支持模块化、WinForms 和 WPF
【11月更文挑战第5天】本文分析了.NET 8.0 通用管理平台在模块化、WinForms 和 WPF 方面的优势。模块化设计提升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提高了代码复用性;WinForms 提供了丰富的控件库和简单易用的开发模式,技术成熟稳定;WPF 支持强大的数据绑定和 MVVM 模式,具备丰富的图形和动画功能,以及灵活的布局系统。
330 2
啥是无状态的Serverless
无状态是指每次请求独立,不依赖之前的状态。Serverless架构将业务逻辑分解为动态调用的小型函数,实现无状态处理。数据则存储在持久化存储中。这种设计易于水平扩展、简化部署管理和提高可靠性,因无需考虑状态同步问题,故障恢复也更为高效。
373 1
|
11月前
|
Vue2级联选择(Cascader)
这是一个基于 Vue 3 的级联选择组件,支持多种自定义属性,如数据源、选中项、文本字段等。提供了丰富的配置项,如层级间隙、宽度、高度、禁用状态和占位符等,便于灵活使用。组件通过监听选择变化并触发回调事件,实现了动态更新与交互。
390 1
Vue2级联选择(Cascader)
【Kafka】Kafka 的再均衡
【4月更文挑战第7天】【Kafka】Kafka 的再均衡
React 速通笔记
【7月更文挑战第17天】
129 1
NL2SQL进阶系列(5):论文解读业界前沿方案(DIN-SQL、C3-SQL、DAIL-SQL)、新一代数据集BIRD-SQL解读
NL2SQL进阶系列(5):论文解读业界前沿方案(DIN-SQL、C3-SQL、DAIL-SQL)、新一代数据集BIRD-SQL解读
NL2SQL进阶系列(5):论文解读业界前沿方案(DIN-SQL、C3-SQL、DAIL-SQL)、新一代数据集BIRD-SQL解读
采用C#.Net +JavaScript 开发的云LIS系统源码 二级医院应用案例有演示
技术架构:Asp.NET CORE 3.1 MVC + SQLserver + Redis等 开发语言:C# 6.0、JavaScript 前端框架:JQuery、EasyUI、Bootstrap 后端框架:MVC、SQLSugar等 数 据 库:SQLserver 2012
121 0
Redis 6.0多线程模型比单线程优化在哪里了
Redis 6.0多线程模型比单线程优化在哪里了
385 0
AI助理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