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时代,看工业云如何玩转开源技术

简介:

随着全球数字化制造热潮的袭来,数字工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也再一次成为国家竞争的重要因素。诸如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等都是利用新技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兴战略。伴随着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融合与渗透,工业云应运而生,众多国内外传统工业企业纷纷上“云”。

500292854_wx

工业云最先被欧美企业重视,凭借信息技术和企业实力优势,一些历史悠久的企业开始搭建云平台。例如:2015年GE(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发布全球第一款专属于工业领域的云服务平台Predix,德国西门子公司推出了工业云平台Mind Sphere,法国施耐德电气推出了EcoStruxure平台,瑞士ABB宣布推出ABB Ability.与此同时,中国的工业云也在抓紧布局。在政府的推动下,诸如海尔、中国航天科工、三一重工等公司也开始打造自己的工业云平台。海尔通过COSMOPlat定制解决方案将各个供应链厂商整合到自己的工业云中,中国航天科工推出能提供涵盖IaaS、DaaS、PaaS和SaaS的完整工业互联网服务功能INDICS工业互联网平台,三一重工推出了首个由中国本地化工业互联网企业打造的中国本土、自主安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根云。

当然,提到云,就不得不提开源。如今开源已经成为云计算的灵魂,给云计算带来了更加灵活和开放的构建方法,让用户加快对云计算的普及。相关数据显示,全球近年来产生的开源项目数以万计,其中40%与云计算有关。工业云平台也不例外,许多工业云平台都是基于开源技术研发出来的。如西门子和GE的云平台都是基于开源技术Cloud Foundry开发的,再与其他进行融合,并随之技术发展不断演进。

但对于一家企业来言,若想使用开源技术建设自己的云平台,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该如何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安全风险?想要开源一个项目,又该如何进行评估选择托管平台呢?开源时代,开源技术将为工业云带来哪些潜力?为帮助众多传统工业企业上云,选择合适的工业云平台,助推国家智能制造,在本届“2018云计算开源产业大会”——工业使用开源分论坛上,专程邀请了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海尔集团、北京中油瑞飞、中国船舶工业集团、航天云网天智等多位技术大咖分享开源平台上工业云的那些事儿。

在工业使用开源分论坛上,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研究部云服务及软件评估业务主管 可信云工作组副组长陈屹力将权威解读工业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海尔集团IT部首席技术官王养浩将结合海尔工业云平台实际情况,讲述开源产品对工业互联网云平台的价值,北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资深架构师孙杰将发表《混合云在大型数据中心中的运维管理》主题演讲,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信息科技中心智能制造总监谭小野将以船舶行业特征为切入点说明平台建设背景,以船舶及大型制造业转型升级要求为牵引介绍船海智云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最后分享中船集团的实际经验以及平台发展规划,此外,来自航天云网天智公司副总经理侯宝存也将介绍INDICS平台及其公司的开源生态实践。

云开源

重量级嘉宾,权威解读行业趋势:

刘默

刘默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 部门主任

个人介绍:超过10年信息技术产业研究经验,近3年主要从事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相关研究,是《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白皮书》的主要参与者,牵头编写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同时还参与了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等智能制造相关政策的研究支撑。

陈屹力

陈屹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研究部云服务及软件评估业务主管,可信云工作组副组长

个人介绍: 一直从事云计算相关标准及政策研究工作,推进国内云计算及开源技术的产业化落地进程,参与并撰写云计算行业10多个标准,主要负责云服务及软件行业评估认证工作。

王养浩

王养浩

海尔集团IT部首席技术官

个人介绍:Stanley Wang 王养浩先生目前担任海尔集团IT首席技术官,主要负责海尔集团信息化战略、全球化,企业架构规划及企业技术管理诸如:云计算、网络、网络安全、统一协作、数字化企业管理、大数据平台等关键信息系统等领域,同时还专注并领导了HCI、边缘计算、HPC、区块链、SOC、IOT、AI等领域的创新技术研究团队。王养浩先生具有15年以上信息技术工作经验,在加入海尔之前,担任培生教育集团大中国区的技术运营总监,以及在微软、星巴克、百威英博啤酒、德意志银行IBM等众多企业中从事过信息技术高级管理工作。

孙杰

孙杰

北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资深架构师

个人介绍:中油瑞飞资深架构师,从业十几载的IT老兵,专注于系统、运维、云计算和数据中心管理,先后在外企、互联网、电商、大型企业任职,参与实施数据中心建设、私有云架构规划及运维管理、大数据挖掘等相关工作,在若干大中型项目的建设和部署运维中,积累了丰富的架构设计、项目实施和一线经验。凭借丰富的技术经验和乐于分享精神,先后受邀出席全球云计算峰会、可信云大会、架构师大会、GOPS全球运维大会等大型技术会议并发表热点主题分享,受到广泛好评。不仅是技术分享的推崇者,也是IT行业的实践者、布道者。

谭小野

谭小野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信息科技中心智能制造总监

个人介绍:先后服务电力、航天、船舶等行业,多次主持国家重点型号关键技术攻关和研制,在高可靠产品研制、企业信息化、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领域有独到见解。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十余篇论文,专注系统工程方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与实践,对于跨领域跨专业的整合和管理有丰富的沉淀和经验,近年来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领域,多次承担国家、集团的重大课题,得到领导、专家、用户的高度认可。

侯宝存

侯宝存

航天云网天智公司副总经理

个人介绍:侯宝存,博士,研究员,航天科工集团航天云网北京航天智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试验平台组副组长、平台特设组副组长,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产学研融合与应用组组长。近年来一直从事工业互联网、智慧云制造、云仿真、复杂系统建模与协同仿真、多学科虚拟样机、高性能仿真、共性中间件/集成平台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应用实施等工作。

最新会议议程如下:

议程





本文出处:畅享网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畅享网,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vsharing.com网站。
目录
相关文章
|
22天前
|
人工智能
Fancy123:华中科技和华南理工推出的3D网格生成技术
Fancy123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联合推出的3D网格生成技术,能够从单张图片生成高质量的3D网格。该技术通过即插即用的变形技术,解决了多视图图像的局部不一致性,提高了网格对输入图像的保真度,并确保了高清晰度。Fancy123在定性和定量实验中表现出色,能够无缝集成到现有的单图像到3D的方法中。
53 5
Fancy123:华中科技和华南理工推出的3D网格生成技术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供应链
年度必读!《全球开源生态研究报告(2022年)》:全球开源生态从“高速繁荣”向“稳步求精”演进
年度必读!《全球开源生态研究报告(2022年)》:全球开源生态从“高速繁荣”向“稳步求精”演进
493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运维
首届 TechoDay 腾讯技术开放日:云原生、大数据等基础产品一键配置,发布 7 款“轻量级”产品
首届 TechoDay 腾讯技术开放日:云原生、大数据等基础产品一键配置,发布 7 款“轻量级”产品
280 0
|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容灾
开源是基础设施最佳开发方式 | GOTC 全球开源技术峰会
“开源”技术盛宴——GOTC 全球开源技术峰会圆满落幕 杨冰分享OceanBase 开源的发展历程 指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开源与开放的重要性 想了解行业趋势的童鞋们快来码住
开源是基础设施最佳开发方式 | GOTC 全球开源技术峰会
|
消息中间件 数据采集 分布式计算
展望下一代医疗集成平台
医院业务的复杂性促成医院信息系统的多样性,在大部分医院里,各业务系统均有不同厂商构建组成,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患者信息孤岛、数据交换壁垒、信息系统臃肿等问题。正如多条河流必会在江海汇集,面对各业务系统,如果要汇集数据进行分析并以患者为主线在其中流转,就需要建立集成平台来实现此类需求。
825 0
展望下一代医疗集成平台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人工智能
2021 年最可能成为主流的10大发展趋势
  1、 OpenStack 认可度持续高涨   OpenStack[1]本质上是一个云操作平台(系统),它为管理员提供直观友好的控制面板,以便对大量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进行配置和监管。   目前,很多企业运用 OpenStack 平台搭建和管理云计算系统。得益于其灵活的生态系统、透明度和运行速度,OpenStack 越来越流行。相比其他替代方案,OpenStack 只需更少的花费便能轻松支持任务关键型应用程序。 但是,其复杂的结构以及其对虚拟化、服务器和大量网络资源的严重依赖使得不少企业对使用 OpenStack 心存顾虑。另外,想要用好 OpenStack,好的硬件支持和高水平的员
152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安全 语音技术
从开源时代到万物互联,开发者如何弄潮?
阿里巴巴有句话叫做“一群有情有义的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今天把这句话拓展一下,阿里云延展出去的像你们这样的MVP,我们是一群有情有义的人做一堆有意义的事情。
10370 0
|
边缘计算 人工智能 Kubernetes
物联网需要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 创新和更广泛的生态系统才是未来
想象一下,如果互联网是由少数组织控制的封闭生态系统而构建的。它看起来与我们今天所了解和依赖的互联网截然不同。也许此替代版本将基于按使用付费的模型运行,或者缺少多年来由独立贡献者和草率的初创公司开发的工具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