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理邪说解析架构设计师上午考试试题之十(分析2010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上午试题46-50题)

简介: 歪理邪说解析架构设计师上午考试试题之十分析2010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上午试题46-50题【引言】1.一直期待专业的技术话题也能和《明朝哪些事》一样,有趣和好玩,能吸引大家的去阅读,并享受其乐趣;2.培养对技术的兴趣,有时候比掌握技术本身更重要;一旦有了浓厚的兴趣,自己主动就会主动去探寻,去发现技术的秘密。

歪理邪说解析架构设计师上午考试试题之十

分析2010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上午试题46-50题

【引言】

1.一直期待专业的技术话题也能和《明朝哪些事》一样,有趣和好玩,能吸引大家的去阅读,并享受其乐趣;

2.培养对技术的兴趣,有时候比掌握技术本身更重要;一旦有了浓厚的兴趣,自己主动就会主动去探寻,去发现技术的秘密。所谓迈入技术的科技殿堂,也许就是来自自己对技术真正有了乐趣,并享受其过程。解决了学习驱动力问题。

3.偶发现专业知识,如果用搞笑、异类、歪理邪说来解读记忆得会更牢固些。因为你发现技术不是高高在上,深不可测,而是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她原来就在我们身边,从未走远。

【试题】

●基于软件架构的设计(ArchitectureBased Software Development. ABSD)强调由商业、质量和功能需求的组合驱动软件架构设计。它强调采用___(46)___来描述软件架构,采用___(47)___来描述需求。

(46)A.类图和序列图      B.视角与视图

     C.构件和类图        D.构件与功能

(47)A.用例与类图        B.用例与视角

     C.用例与质量场景    D.视角与质量场景

【歪理邪说】

软件架构设计,本质就是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多个视角来解析软件系统,如“4+1”架构法:逻辑架构、进程架构、开发架构、物理架构以及场景。

 

(47)UML讲需求,经常提到用例,什么测试用例,什么用例图。其实,就是一个应用场景。场景这个词,在Rational“4+1”视图法,就提到场景。软件需求会提到,软件需求分为:功能需求、非功能性需求以及约束条件。非功能性需求,指得就是质量方面一些要求。

需求与质量是不分家的。既然有应用场景,当然也可以有质量场景啦!

参考答案:(46)B(47)C

 

●某游戏公司欲开发一个大型多人即时战略游戏,游戏设计的目标之一是能够支持玩家自行创建战役地图,定义游戏对象的行为和之间的关系。针对该目标,公司应该采用___(48)___架构风格最为合适。

(48)A.管道-过滤器  B.隐式调用 C.主程序-子程序 D.解释器

【歪理邪说】

几个关键词:

支持玩家自行创建战役地图。

定义游戏对象的行为和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搞什么自定义的系统,解释器架构风格最适合。因为他可以一一解释自定义的东东。

参考答案:D

 

●某公司欲为某种型号的示波器开发内置软件。该公司的架构师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软件架构。在软件架构评审时,专家认为该架构存在的问题是___(49)___。

 

(49)A.在功能划分上将各个模块独立起来

     B.在硬件构件的混合和替换方面不是很灵活

     C.没有清晰地说明用户怎样与其交互

     D.没有明确的层次关系,没有强调功能之间的交互

【歪理邪说】

排除法

选项A模块化是软件设计领域的一个基本思想,不会有什么问题。

选项B 题目说的软件架构的事情,现在讲硬件构件,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

选项D ,层次关系,还是比较明确的吧!

 

软件架构设计最大缺陷应该是:软件系统与外界的交互问题,尤其是用户与备示波器设备的交互方式,是怎么样的,确实一点也没有涉及到。

参考答案:C

 

●某公司承接了一个开发家用空调自动调温器的任务,调温器测量外部空气温度,根据设定的期望温度控制空调的开关。根据该需求,公司应采用____(50)___架构风格最为合适。

(50)A.解释器  B.过程控制   C.分层   D.管道-过滤器

【歪理邪说】

根据什么来,做什么,来控制什么的系统,最适合过程控制的架构风格。

也就是过程控制架构风格,适合应用场景是:

If   Then  (或者 Case )的任务以及系统。

 

本题是:

基于测量的外部空气温度,根据设定的期望温度,控制空调的温度,达到自动调温的目的。

 

注意题干中“控制空调的开关”,答案B过程控制。基因法,也就是有相似、雷同、近似的词语出现,是答案的几率要大一些。尤其是自己根本就不知道答案的时候,这是蒙答案的一个基本原则,找相似,出现雷同词语的选项。

参考答案:B


相关文章
|
IDE Android开发 iOS开发
深入解析Android与iOS的系统架构及开发环境差异
本文旨在探讨Android和iOS两大主流移动操作系统在系统架构、开发环境和用户体验方面的显著差异。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将揭示这两种系统在设计理念、技术实现以及市场策略上的不同路径,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其特点,从而做出更合适的开发决策。
1274 2
|
存储 边缘计算 Cloud Native
“论模型驱动架构设计方法及其应用”写作框架,软考高级,系统架构设计师
模型驱动架构设计是一种用于应用系统开发的软件设计方法,以模型构造、模型转换和精化为核心,提供了一套软件设计的指导规范。在模型驱动架构环境下,通过创建出机器可读和高度抽象的模型实现对不同问题域的描述,这些模型独立于实现技术,以标准化的方式储存,利用模型转换策略来驱动包括分析、设计和实现等在内的整个软件开发过程。
845 3
|
调度 数据库 uml
高级系统架构设计师问题之线程状态变化如何解决
高级系统架构设计师问题之线程状态变化如何解决
138 0
|
11月前
|
存储 Linux API
深入探索Android系统架构:从内核到应用层的全面解析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详尽的Android系统架构分析,从底层的Linux内核到顶层的应用程序框架。我们将探讨Android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各层之间的交互机制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协作以支持丰富多样的应用生态。通过本篇文章,开发者和爱好者可以更深入理解Android平台的工作原理,从而优化开发流程和提升应用性能。
|
安全 Android开发 iOS开发
深入解析:安卓与iOS的系统架构及其对应用开发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安卓与iOS两大主流操作系统的架构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如何影响应用开发的策略和实践。通过对比两者的设计哲学、安全机制、开发环境及性能优化等方面,本文揭示了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为开发者在选择平台和制定开发计划时提供参考依据。
460 4
|
安全 Java Linux
深入解析Android系统架构及其对开发者的意义####
【10月更文挑战第21天】 本文旨在为读者揭开Android操作系统架构的神秘面纱,探讨其如何塑造现代移动应用开发格局。通过剖析Linux内核、硬件抽象层、运行时环境及应用程序框架等关键组件,揭示Android平台的强大功能与灵活性。文章强调了理解Android架构对于开发者优化应用性能、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技术趋势下Android的发展方向。 ####
406 0
|
网络协议 安全 中间件
系统架构设计师【第2章】: 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核心总结)
本文全面介绍了计算机系统及其相关技术,涵盖计算机系统概述、硬件、软件等内容。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如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组成,旨在高效处理和管理数据。硬件核心为处理器,历经从4位到64位的发展,软件则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满足不同需求。此外,深入探讨了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多媒体技术、系统工程及性能评估等多个领域,强调了各组件和技术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重要作用与应用。
1444 4
|
存储 数据采集 数据挖掘
“湖仓一体架构及其应用”写作框架,系统架构设计师
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各行各业的业务场景日益复杂,企业数据呈现出大规模、多样性的特点,特别是非结构化数据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趋势。在这一背景下,企业数据管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结构化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数据交易过程,而是提出了多样化、异质性数据的实时处理要求。传统的数据湖(Data Lake)在事务一致性及实时处理方面有所欠缺,而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也无法应对高并发、多数据类型的处理。因此,支持事务一致性、提供高并发实时处理及分析能力的湖仓一体(Lake House)架构应运而生。湖仓一体架构在成本、
444 2
|
搜索推荐 Linux Android开发
深入解析安卓与iOS系统架构设计差异
本文旨在探讨Android和iOS两大主流操作系统在架构设计上的根本差异。通过分析两种系统的设计理念、核心组件以及实际应用表现,揭示它们如何反映不同的开发哲学和用户体验策略。我们将从系统层级结构、内存管理机制、用户界面设计三个方面入手,逐一对比Android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如何与其对手iOS的封闭性和一致性相互辉映。
|
存储 消息中间件 API
“论微服务架构及其应用”写作框架,软考高级,系统架构设计师
论微服务架构及其应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公司或组织业务的不断扩张,需求的快速变化以及用户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单块(Monolithic)软件架构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已逐渐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对软件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微服务架构模式(MicroserviceArchitecturePattern)逐渐流行,它强调将单一业务功能开发成微服务的形式,每个微服务运行在一个进程中;采用HTTP等通用协议和轻量级API实现微服务之间的协作与通信。这些微服务可以使用不同的开发语言以及不同数据存储技术,能够通过自动化部署工具独立发布,并保持最低限制的集中式管理。
904 4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镜像

更多
  • DNS
  • 下一篇
    oss云网关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