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MEAN”技术栈开发web应用(二)express搭建服务端框架

简介:

上一篇我们讲了如何使用angular搭建起项目的前端框架,前端抽象出一个service层来向后端发送请求,后端则返回相应的json数据。本篇我们来介绍一下,如何在nodejs环境下利用express来搭建起服务端,使之正确的响应前端的请求。本文所讲的示例还是基于我们的学习项目QuestionMaker(https://github.com/Double-Lv/QuestionMaker)

 

运行起基于express的web服务器

express是一个web应用开发框架,它基于nodejs,扩展了很多web开发所需的功能,使得我们能够很方便的访问和操作request和response。请注意它和nginx或者tomcat并不是一个概念,它是一个开发框架,而不是服务器。
运行起基于express的web服务器是非常简单的,因为express都绑你封装好了。首先需要用npm安装好express,然后在项目根目录下新建一个server.js文件,内容如下:
复制代码
var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var app = express();
app.listen(3000);

var _rootDir = __dirname;
var protectDir = _rootDir + '/protect/';

app.use(express.static(_rootDir));

//注册路由
app.get('/', function(req, res){
    res.sendFile(_rootDir+'/src/index.html');
});

app.use(function(req, res, next) {
     res.status(404).sendFile(_rootDir+'/src/404.html');
});
app.use(function(err, req, res, next) {
     console.error(err.stack);
     res.status(500).send('500 Error');
});
复制代码
上述代码实现了这几个功能,首先创建了http服务器,监听在3000端口。
然后app.use(express.static(_rootDir));这一行是使用了静态文件服务的中间件,这样我们项目下的js、css以及图片等静态文件就都可以访问到了。
接下来是注册路由,此处只匹配一个路由规则,那就是"/"(网站的根目录),当匹配到此路由后把首页文件index.html直接用res.sendFile方法给发送到浏览器端。这样浏览器用http://127.0.0.1:3001就可以访问到index.html了。网站的其他页面也可以通过配置类似的路由进行返回。express还支持配置模板引擎,默认支持ejs,你也可以自己配置其他的比如handlebars。
但是在本项目中,我们用的是angular的前端模板,所以后端就不需要模板了,没有进行配置。我们的路由机制也是完全使用的ng的前端路由,所以在express中只配置一条就够了。
在最后还有两块代码,分别是404和500错误的捕获。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是这样写呢?从上到下排下来就能分别捕获404和500了吗?其实这就是express的中间件机制,在此机制下,对客户端请求的处理像是一个流水线,把所有中间件串联起来,只要某个中间件把请求返回了,就结束执行,否则就从上到下一直处理此请求。
上面代码的流程就是,先按路由规则来匹配路径,如果路由匹配不到,则认为是发生404。500的错误请注意一个细节,在回调函数的参数中,第一个会传入err,就是错误对象,以此来标记是一个500错误。

 

理解中间件

express的核心是中间件机制,通过使用各种中间件,能够实现灵活的组装我们所需的功能。中间件是在管道中执行的,所谓管道就是像流水线一样,每到达一个加工区,相应的中间件就可以处理request和response对象,处理完后再送往下一个加工区。如果某个加工区把请求终结了,比如调用send方法返回给了客户端,那么处理就终止了。大部分情况下,都有现成的中间件供我们使用,比如用body-parser解析请求实体,用路由(路由也是一种中间件)来正确的派发请求。
比如我们在server.js中添加如下的代码:
复制代码
app.use(function(req, res, next){
     console.log('中间件1');
     next();
});

app.use(function(req, res, next){
     console.log('中间件2');
});
复制代码

我们添加了两个中间件,请求过来之后会先被第一个捕获,然后进行处理,输出“中间件1”。后面接着执行了next()方法,就会进入下一个中间件。一个中间件执行后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用next指向下一个中间件,要么将请求返回。如果什么都不做,请求将会被挂起,也就是说浏览器端将得不到返回,一直处于pendding状态。例如上面的中间件2,将会造成请求挂起,这是应该杜绝的。

 

路由设计

运行起了服务器,了解了中间件编程方式,接下来我们就该为前端提供api了。比如前端post一个请求到/api/submitQuestion来提交一份数据,我们该如何接收请求并做出处理呢,这就是路由的设计了。
给app.use的第一个参数传入路径可以匹配到对应的请求,例如:
app.use('/api/submitQuestion', function(){})
这样就可以捕获到刚刚的提交试题的请求,在第二个参数中可以进行相应的处理,比如把数据插入到数据库。
但是,要注意了,express路由的正确使用姿势并不是这样的。app.use是用来匹配中间件的路径的,而不是请求的路径。因为路由也是一种中间件,所以这样的用法也是能够完成功能的,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按照官方标准的写法来写。
标准的写法是什么样子呢?代码如下:
var apiRouter = express.Router();
apiRouter.post('/submitQuestion', questionController.save);
app.use('/api', apiRouter);
我们利用的是express.Router这个对象,它同样有use、post、get等方法,用来匹配请求路径。然后我们再使用app.use把apiRouter作为第二个参数传进去。
要注意的是apiRouter.post和app.use的第一个参数。app.use匹配的是请求的“根路径”,这样可以把请求分为不同的类别,比如所有的异步接口我们都叫api,那么这类请求我们就都应该挂在“/api”下。按照这样的规则,我们整个项目的路由规则如下:
复制代码
//注册路由
app.get('/', function(req, res){
    res.sendFile(_rootDir+'/src/index.html');
});

var apiRouter = express.Router();
apiRouter.post('/getQuestion', questionController.getQuestion);
apiRouter.post('/getQuestions', questionController.getQuestions);
apiRouter.post('/submitQuestion', questionController.save);
apiRouter.post('/updateQuestion', questionController.update);
apiRouter.post('/removeQuestion', questionController.remove);
apiRouter.post('/getPapers', paperController.getPapers);
apiRouter.post('/getPaper', paperController.getPaper);
apiRouter.post('/getPaperQuestions', paperController.getPaperQuestions);
apiRouter.post('/submitPaper', paperController.save);
apiRouter.post('/updatePaper', paperController.update);
apiRouter.post('/removePaper', paperController.remove);

app.use('/api', apiRouter);
复制代码

在router的第二个参数中,我们传入了questionController.save这样的方法,这是什么东西呢?怎么有点MVC的味道呢?没错,我们已经能够匹配到路由了,那服务端的业务逻辑以及数据库访问等该如何组织代码呢?

 

用“MVC”组织代码

用MVC的结构组织代码当然是黄金法则了。express可以用模板引擎来渲染view层,路由机制来组织controller层,但是express并没有明确规定MVC结构应该怎样写,而是把自由选择交给你,自己来组织MVC结构。当然你也可以组织别的形式,比如像Java中的“n层架构”。
在本项目中,我们就以文件夹的形式来简单组织一下。因为我们使用了前端模板,所以后端的view层就不存在了,只有controller和model。看一下项目的目录:
在protect下有两个文件夹controllers和models分别放C和M。我们路由中使用的questionController对象就定义在questionController.js中,来看一下用于保存试题的save方法是如何定义的:
复制代码
var Question = require('../models/question');
module.exports = {
     //添加试题
     save: function(req, res){
          var data = req.body.question;
          Question.save(data, function(err, data){
               if(err){
          res.send({success: false, error: err});
     }
     else{
          res.send({success: true, data: data});
     }
          });
     }
}
复制代码
questionController作为一个模块,使用标准的commonjs语法,我们定义了save方法,通过req.body.question,可以拿到前台传过来的数据。在这个模块中,我们require了位于model层的Question模型,没错,它就是用来操作数据库的,调用Question.save方法,这份数据就存入了数据库,然后在回调函数中,我们用res.send将json数据返回给前端。
定义好questionController后,我们就可以在server.js中把它给require进去了,然后就有了之前我们在路由中使用的
apiRouter.post('/submitQuestion', questionController.save);
整个流程就串通起来了。
models文件夹中放的就是模型了,用来管理与数据库的映射和交互,这里使用了mongoose作为数据库的操作工具,model层如何来编写,本篇就不做介绍了,在下一篇中我们再详细讲解。
最后再声明一下,本篇文章的代码是基于一个练习项目QuestionMaker,为了更好理解文章中的叙述,请查看项目的源码: https://github.com/Double-Lv/QuestionMaker 
本文转自吕大豹博客园博客,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lvdabao/p/mean-techstack-express.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相关文章
|
1月前
|
算法 Java Go
【GoGin】(1)上手Go Gin 基于Go语言开发的Web框架,本文介绍了各种路由的配置信息;包含各场景下请求参数的基本传入接收
gin 框架中采用的路优酷是基于httprouter做的是一个高性能的 HTTP 请求路由器,适用于 Go 语言。它的设计目标是提供高效的路由匹配和低内存占用,特别适合需要高性能和简单路由的应用场景。
210 4
|
5月前
|
缓存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鸿蒙5开发宝藏案例分享---Web开发优化案例分享
本文深入解读鸿蒙官方文档中的 `ArkWeb` 性能优化技巧,从预启动进程到预渲染,涵盖预下载、预连接、预取POST等八大优化策略。通过代码示例详解如何提升Web页面加载速度,助你打造流畅的HarmonyOS应用体验。内容实用,按需选用,让H5页面快到飞起!
|
5月前
|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API
鸿蒙5开发宝藏案例分享---Web加载时延优化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鸿蒙开发中Web加载完成时延的优化技巧,结合官方案例与实际代码,助你提升性能。核心内容包括:使用DevEco Profiler和DevTools定位瓶颈、四大优化方向(资源合并、接口预取、图片懒加载、任务拆解)及高频手段总结。同时提供性能优化黄金准则,如首屏资源控制在300KB内、关键接口响应≤200ms等,帮助开发者实现丝般流畅体验。
|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Shell
鸿蒙5开发宝藏案例分享---Web页面内点击响应时延分析
本文为鸿蒙开发者整理了Web性能优化的实战案例解析,结合官方文档深度扩展。内容涵盖点击响应时延核心指标(≤100ms)、性能分析工具链(如DevTools时间线、ArkUI Trace抓取)以及高频优化场景,包括递归函数优化、网络请求阻塞解决方案和setTimeout滥用问题等。同时提供进阶技巧,如首帧加速、透明动画陷阱规避及Web组件初始化加速,并通过优化前后Trace对比展示成果。最后总结了快速定位问题的方法与开发建议,助力开发者提升Web应用性能。
|
5月前
|
JSON 开发框架 自然语言处理
【HarmonyOS Next之旅】基于ArkTS开发(三) -> 兼容JS的类Web开发(三)
本文主要介绍了应用开发中的三大核心内容:生命周期管理、资源限定与访问以及多语言支持。在生命周期部分,详细说明了应用和页面的生命周期函数及其触发时机,帮助开发者更好地掌控应用状态变化。资源限定与访问章节,则聚焦于资源限定词的定义、命名规则及匹配逻辑,并阐述了如何通过 `$r` 引用 JS 模块内的资源。最后,多语言支持部分讲解了如何通过 JSON 文件定义多语言资源,使用 `$t` 和 `$tc` 方法实现简单格式化与单复数格式化,为全球化应用提供便利。
252 104
|
5月前
|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API
【HarmonyOS Next之旅】基于ArkTS开发(三) -> 兼容JS的类Web开发(二)
本文介绍了HarmonyOS应用开发中的HML、CSS和JS语法。HML作为标记语言,支持数据绑定、事件处理、列表渲染等功能;CSS用于样式定义,涵盖尺寸单位、样式导入、选择器及伪类等特性;JS实现业务逻辑,包括ES6语法支持、对象属性、数据方法及事件处理。通过具体代码示例,详细解析了页面构建与交互的实现方式,为开发者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
267 104
|
5月前
|
开发框架 编解码 JavaScript
【HarmonyOS Next之旅】基于ArkTS开发(三) -> 兼容JS的类Web开发(一)
该文档详细介绍了一个兼容JS的类Web开发范式的方舟开发框架,涵盖概述、文件组织、js标签配置及app.js等内容。框架采用HML、CSS、JavaScript三段式开发方式,支持单向数据绑定,适合中小型应用开发。文件组织部分说明了目录结构、访问规则和媒体文件格式;js标签配置包括实例名称、页面路由和窗口样式信息;app.js则描述了应用生命周期与对象管理。整体内容旨在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基于方舟框架的应用程序。
262 102
|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中间件
探索后端技术:Node.js与Express框架的完美融合
【10月更文挑战第7天】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Web应用已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将深入探讨后端技术的两大重要角色——Node.js和Express框架,分析它们如何通过其独特的特性和优势,为现代Web开发提供强大支持。我们将从Node.js的非阻塞I/O和事件驱动机制,到Express框架的简洁路由和中间件特性,全面解析它们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场景。此外,本文还将分享一些实际开发中的小技巧,帮助你更有效地利用这些技术构建高效、可扩展的Web应用。无论你是刚入门的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开发者,相信这篇文章都能为你带来新的启发和思考。
|
7月前
|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NoSQL
使用 Node.js、Express 和 React 构建强大的 API
本文详细介绍如何使用 Node.js、Express 和 React 构建强大且动态的 API。从开发环境搭建到集成 React 前端,再到利用 APIPost 高效测试 API,适合各水平开发者。内容涵盖 Node.js 运行时、Express 框架与 React 库的基础知识及协同工作方式,还涉及数据库连接和前后端数据交互。通过实际代码示例,助你快速上手并优化应用性能。
|
JavaScript 中间件 关系型数据库
构建高效的后端服务:Node.js 与 Express 的实践指南
在后端开发领域,Node.js 与 Express 的组合因其轻量级和高效性而广受欢迎。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利用这一组合构建高性能的后端服务。我们将从 Node.js 的事件驱动和非阻塞 I/O 模型出发,解释其如何优化网络请求处理。接着,通过 Express 框架的简洁 API,展示如何快速搭建 RESTful API。文章还将涉及中间件的使用,以及如何结合 MySQL 数据库进行数据操作。最后,我们将讨论性能优化技巧,包括异步编程模式和缓存策略,以确保服务的稳定性和扩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