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的变化蛮多,真是点点滴滴里的体现细节,由此自己也有了一些想法,拿出来和大家聊一聊。
就拿我今天在思考的超市购物来说吧。我们楼下有个物美超市,平日里人也不少,今天去超市,发现人比平常多了很多,原来是因为双十一在搞活动。想了下这个双十一,自己也没买什么东西,好像想买的已经买了,如果不想买的,估计短期内也不会考虑去买,如果基于我们这种思维,双十一是很难火起来了。所以我们的认识还是片面的。我平时网上购物去京东比较多,上午下单当天到,感觉淘宝得花些额外的精力去筛选,但是和有些同事聊,我发现我们都在自己的一个固有思维框框里,很多时候都是自己臆想的“全面”,“完整”,有很多同事还是更喜欢淘宝的路子。
从双十一可以看出来大家的购买力还是很强的。而我相信主力绝对是90后的这一批人。就如同微博的用户群体,如果我们自己想好像平时也不会发微博状态,根据微博的数据,主流的群体是90后,而我们这一批80后其实已经逐步从分子变成了分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网上的消费对很多上岁数的人来说有些难,所以线下购买就很红火。说了这么多,到底想说明什么,主要的意思就是我们的想法很可能是片面的,我们当前的状态不足以反应出全局的状态。
不久前带着老爸去超市购物,当时是物美在强力推用多点app,所有的扫码工作都可以在购物的时候完成,这样就不用排队结账了。从体验来说会好很多。当时我爸看着这种购物方式,都有些忐忑不安。说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自己已经跟不上了。当时体验完之后,感觉时代变化太快,感觉这种购物方式就是一种极大的创新,必然会火,必然会成为主流,同时很多营业员可能都要被淘汰了。
但是今天去,发现一共十个结账通道,还是只留了最边上的一个,过去了差不多有1个月的时间了。我购物扫码的时候,发现超市里的网络非常不稳定,用自己的流量,结果发现超市里的手机信号不好,移动联通都是如此,想提前扫码,没网络连信息都加载不出来。最后大包小包带着东西到了多点通道,发现扫码的效率也不高,而且最郁闷的是,竟然好几箱牛奶扫码都不识别,只能求助于人工。这样一圈折腾下来,感觉效率比人工结账还要慢。所以自己感觉体验一下子比之前想象的差了很多。一下子也没有原来的那种兴致了。
如果分析这个问题,会发现,本身对于扫码支付,或者说后来的无人超市,本质都是提高用户体验度,提高购物效率,技术层面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配套的信息和服务还有潜在的问题,整个购物的体验和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而且人都有一种“怀旧”思维,用习惯的方式要改起来本身比较难。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购物体验在如今竟然还有点儿前卫,这一切只能交给时间了,通过时间才能慢慢印证。至少目前来看,和想象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另外一个例子是给父母生活费的事情,平时我们上班,父母帮我们照顾孩子,最开始的时候隔一段时间都会问一下,钱够不够,但是我们也会忘记,父母也不好意思问我们要,有时候就用自己的钱了。所以为了改进这种情况,我们给父母一个银行卡,没钱了就直接从银行卡里去取,我也不用问他们,他们也免得花自己的钱了。但是还是有问题,主要问题还在于我,就是我经常会忘记给卡里充钱,如果这样的情况,父母就会跑冤枉路,而我却不知道,所以我给他们的银行绑定了我的手机号,这样如果有余额的变化我就知道最新的状态了,如果他们取钱了,我就可以很快再补一部分钱进去。但是这种方式有一个问题就是只绑定了我的手机号,他们是不知道我存钱进去的。如果我忘记了,他们还是可能会多跑冤枉路。而且前段时间他们的银行卡有些破损,重新去办的时候,绑定的手机号就必须是父母本人的了。
这样问题就来了,我没法知道余额变化的情况。如果绑定我的手机号,银行的校验是通不过的,因为卡不是以我的名义办的。这种情况怎么改进呢。
我想了个办法,如果先给他们的手机开通了余额提醒,这样他们就知道银行卡余额的状态了,什么时候取钱,什么时候存钱,他们都能收到消息。但是主要问题在我这儿,我不知道这些余额的变化。所以我在想怎么自动转发短信给我。安卓环境上有很多这样的软件,比如手机短信转发微信。但是实际上还是有安全隐患,IOS上还不支持这些软件,所以体验了一把就放弃了,还有什么方法呢。
这个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微信里的银行公众服务,比如农业银行就有一个农业银行的公众号入口。类似于微客服这种角色,如果需要查询余额,其实当前手机的卡号和银行卡号不用完全绑定,因为我只是基本的信息查看,只要得到了验证码,就可以在另外一部手机上通过验证,绑定微信公众服务,还可以定制微信消息提醒。这可能不是很严谨,但是的确解决了我的问题。
如此一来,就平滑完成了银行卡余额的变化通知,我和父母都知道彼此的操作和进展了。该做什么都一目了然。这也就是一些细节中的不断改进,最后能够做到知己知彼。不会因为这些基本的事情麻烦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