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G接力10G技术成为数据中心最优解决方案

简介: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智慧城市的兴起,互联网数据流量呈爆发式增长趋势,运营商亟需将现有的数据中心升级到云数据中心,以提供更加灵活的业务和应用支撑。当前的数据中心主要是基于10G以太网架构,为了能够处理不断增大的数据负载,这些数据中心必须通过增加与现有基础设施并行的带宽能力实现扩展。有趣的是,相比较广为人知的10Gbit/s→40Gbit/s→100Gbit/s的升级路线,如今运营商更倾向于选择10Gbit/s→25Gbit/s→100Gbit/s的演进路径。25G何以能够取代40G成为10G的接力棒?
回顾以太网标准的发展历程,40G和100G标准早就“珠玉在前”,于2010年前后就已推出。而25G标准则直到近几年才逐渐成熟。2014年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成立了IEEE802.3by工作组,2016年7月,IEEE正式公布了其采用IEEE802.3bj定义的100Gbit/s(4通道25Gbit/s)以太网技术,定义了长达100m的多模光纤25Gbit/s以太网传输规范,同时也推出了单模光纤25Gbit/s以太网的规范。从IEEE继40G和100G之后反而推出25G标准这一现象,我们也可以推断,25GbE技术必然有着独特的“魅力”。
图1:以太网标准的发展历程

25G_5G

实际上,只要将25G和40G标准进行简单比对,我们也同样可以得出25G演进路径优于40G升级路线的判断。一方面,虽然可以通过聚合四个10GbE物理通道来实现40G,或聚合10个10GbE通道以运行100G速度,但这些解决方案相比25G更昂贵而且功耗更高。另一方面,相比10G,25G方案具有增强计算和存储效率的优点,能够提供带宽更高、速度更快的连接,并且可运行两个25G通道实现50G,或运行四个通道实现100G,当过渡到下一代网络时,其资本和运营支出要相对均衡一些。更重要的是,25GbE是向后兼容的,可以与10G通信,因此添加新服务器后,仍可与现有的网络设备一起工作,有助于网络运营商更便捷地扩建其数据中心。由于存在上述显著优势,25G方案一跃成为10G接力棒的趋势也就存在非常大的合理性了。
目前业界内适合25G以太网的光模块主要有两种封装样式,即SFP28(1x25Gbps)和QSFP28(4x25Gbps)。其中,SFP28光模块是基于SFP+的封装形式,能够提供25Gb/s的无误码传输,在超四类多模光纤中传输距离可达到100米,并且能够应用于高密度的25G以太网交换机和网路接口中,从而为运营商升级10G以太网提供性价比更高的解决方案。而QSFP28光模块则能够提供4个25Gbps的高速率信号通道,并应用于高密度的25G以太网交换机和网路接口中,为数据中心进一步向100Gbps以太网(4x25Gbps)演进提供了平滑升级的可能。

25G_SFP28_SR

图2:芯科通信SFP28 25G SR光模块
25G_SFP28_LR

图3:芯科通信SFP28 25G LR光模块

芯科通信长期深耕光模块的研发和生产,所推出的SFP28 25G SR、SFP28 25G LR系列光模块是目前业界成熟的25G光模块产品,能够满足运营商客户升级数据中心的多种需求。
相关文章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监控
利用机器学习技术优化数据中心能效
【7月更文挑战第36天】在数据中心管理和运营中,能源效率已成为关键性能指标之一。随着能源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开发智能化、自动化的解决方案以降低能耗和提高能源利用率变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如何应用机器学习技术对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进行建模、预测和优化,提出了一个基于机器学习的框架来动态调整资源分配和工作负载管理,以达到节能的目的。通过实验验证,该框架能够有效减少数据中心的能耗,同时保持服务质量。
|
4月前
|
存储 大数据 数据处理
探索现代数据中心的冷却技术
【5月更文挑战第25天】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数据中心作为其核心基础设施之一,承载了巨大的数据处理需求。随着服务器密度的增加和计算能力的提升,数据中心的能耗问题尤其是冷却系统的能效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将深入探讨现代数据中心所采用的高效冷却技术,包括液冷解决方案、热管技术和环境自适应控制等,旨在为数据中心的绿色节能提供参考和启示。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资源调度 监控
利用机器学习技术优化数据中心能效
【5月更文挑战第30天】在数据中心管理和运营中,能源效率的优化是降低运营成本和减少环境影响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应用机器学习技术来提升数据中心的能源效率。通过对现有数据中心运行数据的深入分析,开发预测性维护模型,以及实施智能资源调度策略,我们可以显著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效。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集成机器学习算法的框架,该框架能够实时监控并调整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确保以最佳性能运行。
|
4月前
|
人工智能 监控 物联网
探索现代数据中心的冷却技术
【5月更文挑战第27天】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数据中心作为信息处理的核心设施,其稳定性和效率至关重要。而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数据中心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便是散热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现代数据中心冷却技术的进展,包括传统的空气冷却系统、水冷系统,以及新兴的相变材料和热管技术。通过对不同冷却方式的效率、成本及实施难度的分析,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关于数据中心散热优化的参考指南。
|
4月前
|
存储 大数据 数据中心
提升数据中心能效的先进冷却技术
【5月更文挑战第27天】 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数据中心作为计算和存储的核心枢纽,其能源效率已成为评价其可持续性的关键指标。本文将探讨当前数据中心面临的热管理挑战,并展示一系列创新的冷却技术解决方案,旨在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效,同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对比传统冷却方法和新兴技术,我们将分析各种方案的优势、局限性以及实施难度,为数据中心运营者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
3月前
|
移动开发 监控 前端开发
基于 HTML5 WebGL 和 VR 技术的 3D 机房数据中心可视化
基于 HTML5 WebGL 和 VR 技术的 3D 机房数据中心可视化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资源调度
利用机器学习技术优化数据中心能效
【5月更文挑战第27天】 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技术框架,旨在实现数据中心能效的优化。通过分析数据中心的能耗模式并应用预测算法,我们展示了如何动态调整资源分配以减少能源消耗。与传统的摘要不同,此部分详细阐述了研究的动机、使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以及期望达成的目标,为读者提供了对文章深入理解的基础。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敏捷开发 测试技术
深入理解自动化测试:框架选择与实践挑战利用机器学习技术优化数据中心冷却系统
【5月更文挑战第27天】 在现代软件开发周期中,自动化测试已成为确保产品质量和加快市场投放的关键步骤。本文深入探讨了自动化测试的框架选择问题,并剖析了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其解决方案。通过比较不同测试框架的特点,我们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明确的指导原则,帮助他们根据项目需求做出恰当的技术决策。同时,文中还分享了实际案例和最佳实践,以期帮助开发团队克服实施自动化测试时可能遇到的障碍。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缓存 算法
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虚拟内存管理利用机器学习技术优化数据中心能效
【5月更文挑战第25天】 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虚拟内存是允许用户程序逻辑地址空间与物理内存解耦的关键概念。它为每个进程提供了一个独立的、连续的地址空间,通过内存管理单元(MMU)硬件的支持,将程序使用的虚拟地址映射到实际的物理内存地址。这种机制不仅简化了程序的编写和内存的管理,还提供了保护机制,防止不同进程之间的相互干扰。本文将探讨虚拟内存的工作原理、分页系统的实现以及虚拟内存带来的性能影响,并讨论操作系统如何优化内存使用和管理。
|
4月前
|
存储 边缘计算 人工智能
探索现代数据中心的心脏:高效液冷技术
【5月更文挑战第20天】 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数据中心作为处理和存储海量数据的枢纽,其运行效率与可靠性至关重要。传统的空气冷却系统由于其局限性已逐渐不能满足高密度计算设备的需求。本文将介绍一种创新的冷却方案——高效液冷技术,分析其工作原理、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探讨该技术在未来数据中心发展中的潜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