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Windows Socket网络编程(二)----套接字编程原理

简介: Windows Socket 网络编程(二) —— 套接字编程原理作者: 冰点工作室 小鹰 一、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在TCP/IP网络中两个进程间的相互作用的主机模式是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 model)。

Windows Socket 网络编程(二) —— 套接字编程原理
作者: 冰点工作室 小鹰

一、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在TCP/IP网络中两个进程间的相互作用的主机模式是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 model)。该模式的建立基于以下两点:1、非对等作用;2、通信完全是异步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在操作过程中采取的是主动请示方式:

首先服务器方要先启动,并根据请示提供相应服务:(过程如下)
1、打开一通信通道并告知本地主机,它愿意在某一个公认地址上接收客户请求。
2、等待客户请求到达该端口。
3、接收到重复服务请求,处理该请求并发送应答信号。
4、返回第二步,等待另一客户请求
5、关闭服务器。
客户方:
1、打开一通信通道,并连接到服务器所在主机的特定端口。
2、向服务器发送服务请求报文,等待并接收应答;继续提出请求……
3、请求结束后关闭通信通道并终止。

二、基本套接字
为了更好说明套接字编程原理,给出几个基本的套接字,在以后的篇幅中会给出更详细的使用说明。
1、创建套接字——socket()
功能:使用前创建一个新的套接字
格式:SOCKET PASCAL FAR socket(int af,int type,int procotol);
参数:af: 通信发生的区域
type: 要建立的套接字类型
procotol: 使用的特定协议

2、指定本地地址——bind()
功能:将套接字地址与所创建的套接字号联系起来。
格式:int PASCAL FAR bind(SOCKET s,const struct sockaddr FAR * name,int namelen);
参数:s: 是由socket()调用返回的并且未作连接的套接字描述符(套接字号)。
其它:没有错误,bind()返回0,否则SOCKET_ERROR
地址结构说明:
struct sockaddr_in
{
short sin_family;//AF_INET
u_short sin_port;//16位端口号,网络字节顺序
struct in_addr sin_addr;//32位IP地址,网络字节顺序
char sin_zero[8];//保留
}

3、建立套接字连接——connect()和accept()
功能:共同完成连接工作
格式:int PASCAL FAR connect(SOCKET s,const struct sockaddr FAR * name,int namelen);
SOCKET PASCAL FAR accept(SOCKET s,struct sockaddr FAR * name,int FAR * addrlen);
参数:同上

4、监听连接——listen()
功能:用于面向连接服务器,表明它愿意接收连接。
格式:int PASCAL FAR listen(SOCKET s, int backlog);

5、数据传输——send()与recv()
功能:数据的发送与接收
格式:int PASCAL FAR send(SOCKET s,const char FAR * buf,int len,int flags);
int PASCAL FAR recv(SOCKET s,const char FAR * buf,int len,int flags);
参数:buf:指向存有传输数据的缓冲区的指针。

6、多路复用——select()
功能:用来检测一个或多个套接字状态。
格式:int PASCAL FAR select(int nfds,fd_set FAR * readfds,fd_set FAR * writefds,
fd_set FAR * exceptfds,const struct timeval FAR * timeout);
参数:readfds:指向要做读检测的指针
writefds:指向要做写检测的指针
exceptfds:指向要检测是否出错的指针
timeout:最大等待时间

7、关闭套接字——closesocket()
功能:关闭套接字s
格式:BOOL PASCAL FAR closesocket(SOCKET s);


三、典型过程图
2.1 面向连接的套接字的系统调用时序图



 


2.2 无连接协议的套接字调用时序图



2.3 面向连接的应用程序流程图

原文地址:http://www.vckbase.com/document/viewdoc/?id=484

目录
相关文章
|
2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PyTorch TensorFlow
卷积神经网络深度解析:从基础原理到实战应用的完整指南
蒋星熠Jaxonic,深度学习探索者。深耕TensorFlow与PyTorch,分享框架对比、性能优化与实战经验,助力技术进阶。
|
26天前
|
监控 负载均衡 安全
WebSocket网络编程深度实践:从协议原理到生产级应用
蒋星熠Jaxonic,技术宇宙中的星际旅人,以代码为舟、算法为帆,探索实时通信的无限可能。本文深入解析WebSocket协议原理、工程实践与架构设计,涵盖握手机制、心跳保活、集群部署、安全防护等核心内容,结合代码示例与架构图,助你构建稳定高效的实时应用,在二进制星河中谱写极客诗篇。
WebSocket网络编程深度实践:从协议原理到生产级应用
|
6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算法
NoProp:无需反向传播,基于去噪原理的非全局梯度传播神经网络训练,可大幅降低内存消耗
反向传播算法虽是深度学习基石,但面临内存消耗大和并行扩展受限的问题。近期,牛津大学等机构提出NoProp方法,通过扩散模型概念,将训练重塑为分层去噪任务,无需全局前向或反向传播。NoProp包含三种变体(DT、CT、FM),具备低内存占用与高效训练优势,在CIFAR-10等数据集上达到与传统方法相当的性能。其层间解耦特性支持分布式并行训练,为无梯度深度学习提供了新方向。
235 1
NoProp:无需反向传播,基于去噪原理的非全局梯度传播神经网络训练,可大幅降低内存消耗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卷积神经网络深度解析:从基础原理到实战应用的完整指南
蒋星熠Jaxonic带你深入卷积神经网络(CNN)核心技术,从生物启发到数学原理,详解ResNet、注意力机制与模型优化,探索视觉智能的演进之路。
305 11
|
1月前
|
安全 Linux 网络安全
Nipper 3.9.0 for Windows & Linux - 网络设备漏洞评估
Nipper 3.9.0 for Windows & Linux - 网络设备漏洞评估
67 0
Nipper 3.9.0 for Windows & Linux - 网络设备漏洞评估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搜索推荐
从零开始构建图注意力网络:GAT算法原理与数值实现详解
本文详细解析了图注意力网络(GAT)的算法原理和实现过程。GAT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解决了图卷积网络(GCN)中所有邻居节点贡献相等的局限性,让模型能够自动学习不同邻居的重要性权重。
230 0
从零开始构建图注意力网络:GAT算法原理与数值实现详解
|
1月前
|
安全 测试技术 虚拟化
VMware-三种网络模式原理
本文介绍了虚拟机三种常见网络模式(桥接模式、NAT模式、仅主机模式)的工作原理与适用场景。桥接模式让虚拟机如同独立设备接入局域网;NAT模式共享主机IP,适合大多数WiFi环境;仅主机模式则构建封闭的内部网络,适用于测试环境。内容简明易懂,便于理解不同模式的优缺点与应用场景。
285 0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PyTorch
零基础入门CNN:聚AI卷积神经网络核心原理与工业级实战指南
卷积神经网络(CNN)通过局部感知和权值共享两大特性,成为计算机视觉的核心技术。本文详解CNN的卷积操作、架构设计、超参数调优及感受野计算,结合代码示例展示其在图像分类、目标检测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210 7
|
5月前
|
监控 应用服务中间件 Linux
掌握并发模型:深度揭露网络IO复用并发模型的原理。
总结,网络 I/O 复用并发模型通过实现非阻塞 I/O、引入 I/O 复用技术如 select、poll 和 epoll,以及采用 Reactor 模式等技巧,为多任务并发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模型有效提高了系统资源利用率,以及保证了并发任务的高效执行。在现实中,这种模型在许多网络应用程序和分布式系统中都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成果。
154 35
|
4月前
|
网络协议 安全 测试技术
Windows为何在高速网络环境频繁“失速”?
本文深入剖析了企业在高速网络环境中,因Windows系统限制导致传输速率下降的问题,包括接收缓冲区、安全软件及老旧设备等因素,并提供四步定位法及优化方案,助力企业突破传输瓶颈,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