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TensorFlow中对比两大生成模型:VAE与GAN(附测试代码)

简介:

项目链接:https://github.com/kvmanohar22/ Generative-Models
变分自编码器(VAE)与生成对抗网络(GAN)是复杂分布上无监督学习最具前景的两类方法。
本项目总结了使用变分自编码器(Variational Autoencode,VAE)和生成对抗网络(GAN)对给定数据分布进行建模,并且对比了这些模型的性能。你可能会问:我们已经有了数百万张图像,为什么还要从给定数据分布中生成图像呢?正如 Ian Goodfellow 在 NIPS 2016 教程中指出的那样,实际上有很多应用。我觉得比较有趣的一种是使用 GAN 模拟可能的未来,就像强化学习中使用策略梯度的智能体那样。
本文组织架构:

  • 变分自编码器(VAE)
  • 生成对抗网络(GAN)
  • 训练普通 GAN 的难点
  • 训练细节
  • 在 MNIST 上进行 VAE 和 GAN 对比实验

    • 在无标签的情况下训练 GAN 判别器
    • 在有标签的情况下训练 GAN 判别器
  • 在 CIFAR 上进行 VAE 和 GAN 实验
  • 延伸阅读


VAE

变分自编码器可用于对先验数据分布进行建模。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它包括两部分:编码器和解码器。编码器将数据分布的高级表征映射到数据的低级表征,低级表征叫作本征向量(latent vector)。解码器吸收数据的低级表征,然后输出同样数据的高级表征。
从数学上来讲,让 X 作为编码器的输入,z 作为本征向量,X′作为解码器的输出。
图 1 是 VAE 的可视化图。

1

这与标准自编码器有何不同?关键区别在于我们对本征向量的约束。如果是标准自编码器,那么我们主要关注重建损失(reconstruction loss),即:

2

而在变分自编码器的情况中,我们希望本征向量遵循特定的分布,通常是单位高斯分布(unit Gaussian distribution),使下列损失得到优化:

3

p(z′)∼N(0,I) 中 I 指单位矩阵(identity matrx),q(z∣X) 是本征向量的分布,其中。和由神经网络来计算。KL(A,B) 是分布 B 到 A 的 KL 散度。
由于损失函数中还有其他项,因此存在模型生成图像的精度,同本征向量的分布与单位高斯分布的接近程度之间存在权衡(trade-off)。这两部分由两个超参数λ_1 和λ_2 来控制。

GAN

GAN 是根据给定的先验分布生成数据的另一种方式,包括同时进行的两部分:判别器和生成器。
判别器用于对「真」图像和「伪」图像进行分类,生成器从随机噪声中生成图像(随机噪声通常叫作本征向量或代码,该噪声通常从均匀分布(uniform distribution)或高斯分布中获取)。生成器的任务是生成可以以假乱真的图像,令判别器也无法区分出来。也就是说,生成器和判别器是互相对抗的。判别器非常努力地尝试区分真伪图像,同时生成器尽力生成更加逼真的图像,目的是使判别器将这些图像也分类为「真」图像。
图 2 是 GAN 的典型结构。

4

生成器包括利用代码输出图像的解卷积层。图 3 是生成器的架构图。

5


训练 GAN 的难点

训练 GAN 时我们会遇到一些挑战,我认为其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本征向量/代码的采样。代码只是从先验分布中对本征变量的噪声采样。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克服该挑战,包括:使用 VAE 对本征变量进行编码,学习数据的先验分布。这听起来要好一些,因为编码器能够学习数据分布,现在我们可以从分布中进行采样,而不是生成随机噪声。

训练细节

我们知道两个分布 p(真实分布)和 q(估计分布)之间的交叉熵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6

  • 对于二元分类:


7

  • 对于 GAN,我们假设分布的一半来自真实数据分布,一半来自估计分布,因此:

8

训练 GAN 需要同时优化两个损失函数。
按照极小极大值算法:

9

这里,判别器需要区分图像的真伪,不管图像是否包含真实物体,都没有注意力。当我们在 CIFAR 上检查 GAN 生成的图像时会明显看到这一点。
我们可以重新定义判别器损失目标,使之包含标签。这被证明可以提高主观样本的质量。如:在 MNIST 或 CIFAR-10(两个数据集都有 10 个类别)。
上述 Python 损失函数在 TensorFlow 中的实现:

def VAE_loss(true_images, logits, mean, std):
      """
        Args:
          true_images : batch of input images
          logits      : linear output of the decoder network (the constructed images)
          mean        : mean of the latent code
          std         :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latent code
      """
      imgs_flat    = tf.reshape(true_images, [-1, img_h*img_w*img_d])
      encoder_loss = 0.5 * tf.reduce_sum(tf.square(mean)+tf.square(std)
                     -tf.log(tf.square(std))-1, 1)
      decoder_loss = tf.reduce_sum(tf.nn.sigmoid_cross_entropy_with_logits(
                     logits=logits, labels=img_flat), 1)
      return tf.reduce_mean(encoder_loss + decoder_loss)
  def GAN_loss_without_labels(true_logit, fake_logit):
      """
        Args:
          true_logit : Given data from true distribution,
                      `true_logit` is the output of Discriminator (a column vector)
          fake_logit : Given data generated from Generator,
                      `fake_logit` is the output of Discriminator (a column vector)
      """

      true_prob = tf.nn.sigmoid(true_logit)
      fake_prob = tf.nn.sigmoid(fake_logit)
      d_loss = tf.reduce_mean(-tf.log(true_prob)-tf.log(1-fake_prob))
      g_loss = tf.reduce_mean(-tf.log(fake_prob))
      return d_loss, g_loss  
  def GAN_loss_with_labels(true_logit, fake_logit):
      """
        Args:
          true_logit : Given data from true distribution,
                      `true_logit` is the output of Discriminator (a matrix now)
          fake_logit : Given data generated from Generator,
                      `fake_logit` is the output of Discriminator (a matrix now)
      """
      d_true_loss = tf.nn.softmax_cross_entropy_with_logits(
                    labels=self.labels, logits=self.true_logit, dim=1)
      d_fake_loss = tf.nn.softmax_cross_entropy_with_logits(
                    labels=1-self.labels, logits=self.fake_logit, dim=1)
      g_loss = tf.nn.softmax_cross_entropy_with_logits(
                    labels=self.labels, logits=self.fake_logit, dim=1)

      d_loss = d_true_loss + d_fake_loss      return tf.reduce_mean(d_loss), tf.reduce_mean(g_loss)


在 MNIST 上进行 VAE 与 GAN 对比实验

1. 不使用标签训练判别器
我在 MNIST 上训练了一个 VAE。代码地址:https://github.com/kvmanohar22/Generative-Models
实验使用了 MNIST 的 28×28 图像,下图中:

  • 左侧:数据分布的 64 张原始图像
  • 中间:VAE 生成的 64 张图像
  • 右侧:GAN 生成的 64 张图像

第 1 次迭代:

10

第 2 次迭代:

11

第 3 次迭代:

12

第 4 次迭代:

13

第 100 次迭代:

14

VAE(125)和 GAN(368)训练的最终结果:

15

根据GAN迭代次数生成的gif图:

16

显然,VAE 生成的图像与 GAN 生成的图像相比,前者更加模糊。这个结果在预料之中,因为 VAE 模型生成的所有输出都是分布平均。为了减少图像的模糊度,我们可以使用 L1 损失来代替 L2 损失。
在第一个实验后,作者还将在近期研究使用标签训练判别器,并在 CIFAR 数据集上测试 VAE 与 GAN 的性能。
使用
下载 MNIST 和 CIFAR 数据集
使用 MNIST 训练 VAE 请运行:

python main.py --train --model vae --dataset mnist

使用 MNIST 训练 GAN 请运行:

python main.py --train --model gan --dataset mnist

想要获取完整的命令行选项,请运行:

python main.py --help

该模型由 generate_frq 决定生成图片的频率,默认值为 1。

GAN 在 MNIST 上的训练结果

MNIST 数据集中的样本图像:

17

上方是 VAE 生成的图像,下方的图展示了 GAN 生成图像的过程:

18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7-10-29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数据派THU”,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数据派THU”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
2月前
|
测试技术 开发者 Python
Python单元测试入门:3个核心断言方法,帮你快速定位代码bug
本文介绍Python单元测试基础,详解`unittest`框架中的三大核心断言方法:`assertEqual`验证值相等,`assertTrue`和`assertFalse`判断条件真假。通过实例演示其用法,帮助开发者自动化检测代码逻辑,提升测试效率与可靠性。
320 1
|
3月前
|
算法 IDE Java
Java 项目实战之实际代码实现与测试调试全过程详解
本文详细讲解了Java项目的实战开发流程,涵盖项目创建、代码实现(如计算器与汉诺塔问题)、单元测试(使用JUnit)及调试技巧(如断点调试与异常排查),帮助开发者掌握从编码到测试调试的完整技能,提升Java开发实战能力。
433 0
|
1月前
|
安全 Java 测试技术
《深入理解Spring》单元测试——高质量代码的守护神
Spring测试框架提供全面的单元与集成测试支持,通过`@SpringBootTest`、`@WebMvcTest`等注解实现分层测试,结合Mockito、Testcontainers和Jacoco,保障代码质量,提升开发效率与系统稳定性。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如何让AI更“聪明”?VLM模型的优化策略与测试方法全解析​
本文系统解析视觉语言模型(VLM)的核心机制、推理优化、评测方法与挑战。涵盖多模态对齐、KV Cache优化、性能测试及主流基准,助你全面掌握VLM技术前沿。建议点赞收藏,深入学习。
671 8
|
2月前
|
人工智能 边缘计算 搜索推荐
AI产品测试学习路径全解析:从业务场景到代码实践
本文深入解析AI测试的核心技能与学习路径,涵盖业务理解、模型指标计算与性能测试三大阶段,助力掌握分类、推荐系统、计算机视觉等多场景测试方法,提升AI产品质量保障能力。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分布式计算
Java 大视界 --Java 大数据机器学习模型在金融风险压力测试中的应用与验证(211)
本文探讨了Java大数据与机器学习模型在金融风险压力测试中的创新应用。通过多源数据采集、模型构建与优化,结合随机森林、LSTM等算法,实现信用风险动态评估、市场极端场景模拟与操作风险预警。案例分析展示了花旗银行与蚂蚁集团的智能风控实践,验证了技术在提升风险识别效率与降低金融风险损失方面的显著成效。
|
4月前
|
安全 Java 测试技术
Java 项目实战中现代技术栈下代码实现与测试调试的完整流程
本文介绍基于Java 17和Spring技术栈的现代化项目开发实践。项目采用Gradle构建工具,实现模块化DDD分层架构,结合Spring WebFlux开发响应式API,并应用Record、Sealed Class等新特性。测试策略涵盖JUnit单元测试和Testcontainers集成测试,通过JFR和OpenTelemetry实现性能监控。部署阶段采用Docker容器化和Kubernetes编排,同时展示异步处理和反应式编程的性能优化。整套方案体现了现代Java开发的最佳实践,包括代码实现、测试调试
208 0
|
5月前
|
测试技术 Go 开发者
如何为 gRPC Server 编写本地测试代码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 Go 语言中的 gRPC 测试工具 **bufconn**,通过内存连接实现 gRPC Server 的本地测试,避免端口冲突和外部依赖。结合示例代码,讲解了初始化内存监听、自定义拨号器及编写测试用例的完整流程,并借助断言库提升测试可读性与准确性。适用于单元及集成测试,助力高效开发。
108 1
|
9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测试技术
小鱼深度评测 | 通义灵码2.0,不仅可跨语言编码,自动生成单元测试,更炸裂的是集成DeepSeek模型且免费使用,太炸裂了。
小鱼深度评测 | 通义灵码2.0,不仅可跨语言编码,自动生成单元测试,更炸裂的是集成DeepSeek模型且免费使用,太炸裂了。
141604 29
小鱼深度评测 | 通义灵码2.0,不仅可跨语言编码,自动生成单元测试,更炸裂的是集成DeepSeek模型且免费使用,太炸裂了。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