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真的有种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吗?

简介: 现今很多佛教徒念咒,相信咒有种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云:「诵持此神咒者,世间八万四千种病,悉皆治之,无不差者。」此神咒就是大悲咒,能治疗很多的疾病。究竟如何念咒才能真实灵验呢?咒又名为陀罗尼,如何修行陀罗尼呢?要具什么功德的时候,才能成就诸陀罗尼?我们引用《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五讨论以上的几个问题。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五:

现今很多佛教徒念咒,相信咒有种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云:「诵持此神咒者,世间八万四千种病,悉皆治之,无不差者。」此神咒就是大悲咒,能治疗很多的疾病。究竟如何念咒才能真实灵验呢?咒又名为陀罗尼,如何修行陀罗尼呢?要具什么功德的时候,才能成就诸陀罗尼?我们引用《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五讨论以上的几个问题。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五:

云何菩萨妙陀罗尼?当知如是妙陀罗尼略有四种。一者、法陀罗尼。二者、义陀罗尼。三者、咒陀罗尼。四者、能得菩萨忍陀罗尼。

菩萨地持经》卷第八:「云何菩萨陀罗尼略说四种:一者法陀罗尼,二者义陀罗尼,三者呪术陀罗尼,四者得菩萨忍陀罗尼。」

菩萨善戒经》卷第七:「云何菩萨摩诃萨陀罗尼?陀罗尼有四种:一者、法陀罗尼,二者、义陀罗尼,三者、辞陀罗尼,四者、忍陀罗尼。」

菩萨的妙陀罗尼简要的说有四种之不同。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十二解释了四种陀罗尼的所缘境差别:

论云:陀罗尼有四种:一、法,二、义,三、咒,四、能得忍者。如下释中法陀罗尼,以法为境,即能诠名言,以念慧为体。义陀罗尼,其体同法,唯境界异。其异者何,谓所诠义为境,谓无量义意趣等,即唯在意地。咒陀罗尼,以定为体,依定持咒,令不妄故,以咒为境也。能得忍陀罗尼者,以无分别智为忍体,即证真如。能得忍者,即加行智,能有持咒功能,得证真如故。

一、法陀罗尼

云何菩萨法陀罗尼?谓诸菩萨获得如是念慧力持,由此力持闻未曾闻,言未温习未善通利,名句文身之所摄录,次第错综、次第结集无量经典,经无量时,能持不忘。是名菩萨法陀罗尼。

《菩萨地持经》卷第八:「云何法陀罗尼?菩萨得如是忆念智慧力,于未曾所闻未曾修习名句味身,次第庄严次第所应,无量章句,经无量劫忆持不忘。」

《菩萨善戒经》卷第七:「法陀罗尼者菩萨心得忆念,以念力故得大智慧,大智力故知诸法界,言辞字句坚心受持,经无量世无有忘失。」

《大智度论》卷第二十八:若人欲得所闻皆持,应当一心忆念,令念增长;先当作意,于相似事,系心令知所不见事;如周利盘陀迦,系心拭革屣物中,令忆禅定除心垢法。如是名初学闻持陀邻尼,三闻能得,心根转利再闻能得,成者一闻能得得而不忘,是为「闻持陀邻尼初方便。」或时菩萨入禅定中,得不忘解脱;不忘解脱力故,一切语言说法,乃至一句一字皆能不忘,是为「第二方便」。或时神呪力故,得闻持陀邻尼。或时先世行业因缘受生,所闻皆持不忘。如是等名「闻持陀罗尼门。」

诸菩萨获得、成就了念慧力持,能摄持听闻没曾听闻的佛法,「言未温习」学习的文句,「未善通利」经的文句,佛陀用名句文身宣说的真理,次第排列的很有条理。佛灭度以后,佛弟子把佛说的经、律编集起来,就是「次第结集」,这就成就了「无量经典」。菩萨都学习过,经过很长的时间,也不忘。这就叫做「法陀罗尼」。

二、义陀罗尼

云何菩萨义陀罗尼?谓如前说。此差别者,即于彼法无量义趣,心未温习未善通利,经无量时,能持不忘。是名菩萨义陀罗尼。

《菩萨地持经》卷第八:「云何义陀罗尼?如前所说,于此诸法无量义趣,未曾读诵未曾修习,经无量劫忆持不忘。」

《菩萨善戒经》卷第七:「义陀罗尼者:如法陀罗尼随顺解义,于无量世受持不忘。」

「法陀罗尼」以能诠名言为境,「义陀罗尼」所诠义为境,谓无量义意趣等。

三、咒陀罗尼

云何菩萨咒陀罗尼?谓诸菩萨获得如是等持自在,由此自在,加被能除有情灾患诸咒章句,令彼章句悉皆神验,第一神验,无所唐捐;能除非一种种灾患。是名菩萨咒陀罗尼。

《菩萨地持经》卷第八:「云何呪术陀罗尼?菩萨得如是三昧力,以呪术章句,为众除患,第一神验,种种灾患悉令消灭。」

《菩萨善戒经》卷第七:「辞陀罗尼者:菩萨摩诃萨为破众生种种恶故,受持神呪读诵通利利益众生。为呪术故受持五法:一者、不食肉,二者、不饮酒,三者、不食五辛,四者、不淫,五者、不净之家不在中食。菩萨具足如是五法,能大利益无量众生,诸恶鬼神诸毒诸病无不能治。」

「等持」是「禅定」。菩萨有高深的禅定,而且禅定是自在的,随时能入定。菩萨定自在力,加持诸咒章句时,咒就发生作用,能除有情灾患。「神验」,就是不可思议,「第一神验」就是最殊胜的灵验。菩萨说咒的时候,肯定有作用,不会徒劳的。譬如菩萨就念咒一回向病患众生,众生病就好了。能除灭去不只是一种,是很多种的灾患都可以消除。若是不具足禅定的力量,念咒是难以灵验的。

四、能得菩萨忍陀罗尼

云何菩萨能得菩萨忍陀罗尼?谓诸菩萨成就自然坚固因行;具足妙慧。独处空闲,寂无言说,曾无有物。见路而行,知量而食,不杂秽食,一类而食。常极静虑;于夜分中少眠多寤。于佛所说得菩萨忍诸咒章句,能谛思惟。其咒词曰:壹胝‧密胝‧吉胝毘‧羼底‧钵陀腻‧莎诃‧

《菩萨地持经》卷第八:「云何得菩萨忍陀罗尼?菩萨精勤修习,因起智慧,独一静处,燕默少言亦不游行,知量而食不杂种食,常一坐食思惟禅定少睡眠多觉悟,于如来所说得菩萨忍呪术。所谓:伊致‧密致‧吉胝鼻‧羼提跛大㗩波呵(㗩音稣急反)。」

《菩萨善戒经》卷第七:「忍陀罗尼者:菩萨摩诃萨智慧力故,心乐寂静不与人居,默然不语独处无伴,于食知足食一种食,坐禅思惟夜不眠寐。时佛即以陀罗尼呪,教之令诵:乙致‧蜜致‧䩭致毘‧羼提‧般檀那‧莎呵。」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十二:「法师云:此以无分别智为体,若尔何故言能得忍。此于加行道中。持思此咒故,速得真智,证于真如。故下文在胜解行位。 论解:能得忍陀罗尼中,云成熟自然坚固因行者,谓在地前,是忍云因。不可动故名不动。因行具足妙慧者,即成熟趣出世之妙慧也。或于不动因行中,具足妙慧。独处空闲者,言住处也。寂无言说,离言諠杂。曾无有物者,其意省事,无余资具物。见路而行者,谓不应行,必明相生时方行故,言见路而行,又所行之处必见正路,不染非过,非过名野处,正理必名路,依正理行,名见路行。知量而食等。可知。」

菩萨成就的戒定慧任运生起及坚固,具足不可思议的智慧,单独一个人在空闲的地方住,心无虚妄分别。对饮食知量而食,吃清净的食物,而且吃得非常简单。长期用功修禅定,夜间的时候睡眠的很少,大部分时间是觉寤的,对于佛所宣说的,能令得菩萨的无生法忍的诸咒章句,能够深入的去思惟观察。

即于如是咒章句义,审谛思惟筹量观察。彼于如是咒章句义如是正行,不从他闻,自然通达;了知如是诸咒章句都无有义。是圆成实,但唯无义,如实了知此章句义,所谓无义。是故过此,不求余义。齐此名为妙善通达咒章句义。

彼于如是咒章句义,正通达已;即随此义,不从他闻,自正通达一切法义。谓于此义如是通达,一切言说所说诸法自性之义,皆不成实;唯有诸法离言自性,是自性义。彼于诸法此自性义,正通达已;过此,更无余义可求。由于此义善通达故;获得最胜广大欢喜。

《菩萨地持经》卷第八:「于此诸呪术章句义思量观察。如是呪术章句,如是正思惟,如此义尚不自闻,何有所得。如呪术章句,义不可得,是则无义,如是诸义,所谓无义。是故亦无余义可求,如是名为善解呪术句义。善解呪术句义者,以如是义。比知一切诸法义。皆悉善知不从他闻。又知一切言说,一切法自性,义不可得。以此等无言说自性义,则知一切诸法自性义,是名第一义最胜义,得最上欢喜。」

《菩萨善戒经》卷第七:「菩萨尔时从佛受已,深心观察知字无义,以无义故无有义语,若无义语辞亦无义,法亦无义,以无义故一切诸法悉不可说,义者一切诸法无义义也。」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十二:论:于佛所说得菩萨忍诸咒章句能谛思惟其咒词曰等者:谓此咒无有义,但唯有名。谓地前菩萨诵此无义之咒,欲除计执,此唯但名,何处有义,故知诸法但有妄计名,无如实执义故,不可依名生执。由此思惟故,便能入真观,证菩萨忍。论云:但唯无义如实了知此章句义所谓无义者,此释上无义是圆成实义。言此咒下无所诠,无所诠义故,能证圆成实,但由此咒下无所诠故,如实了知此章句下,所谓无义故,而证圆成实。

在禅定里面对这咒的章句:「壹胝‧密胝‧吉胝毘‧羼底‧钵陀腻‧莎诃」,审谛思惟筹量观察此咒无有义,但唯有名。这是证初地菩萨之前诵这无义之咒,破除遍计所执,诸法只有假名,无真实可执着的义,不能依名生出执着。由这样的思维,便能入真观,证菩萨的无生法忍。

如实了知「咒」没有可得。若能这样通达,就是证圆成实。究竟圆满了,没有余义可求的了。到此为止,就是妙善通达咒的章句义了。

对咒的章句义,很善巧的通达咒的章句义是无义以后,就随顺这个无义,不必从别人听闻,通达其余的一切法义,都是无义的,无义亦无句。都是毕竟空的,唯有诸法的离言的自性,是无分别的义自性。对于言说诸法的毕竟空寂,离言说性的自性义,正式通达以后,更没有别的义可以希求的了,就是究竟圆满了。能够通达诸法无义,就成就了最殊胜的欢喜心。

由是菩萨得陀罗尼,当言已得此陀罗尼章句所立菩萨胜忍,得此忍故;是诸菩萨不久当得净胜意乐,已依上品胜解行地胜忍而转。当知是名菩萨所有能得菩萨忍陀罗尼。

此中菩萨法陀罗尼、义陀罗尼、若过第一无数大劫,已入清净胜意乐地;所得决定坚住广大。从此以下,或以愿力,或依静虑,虽有获得;而不决定,亦不坚住,亦不广大。如说法义二陀罗尼。咒陀罗尼,当知亦尔。能得菩萨忍陀罗尼,如前所释,即如是得。

《菩萨地持经》卷第八:「是菩萨得此陀罗尼呪术处,名得菩萨忍。得此忍者,不久当得净心增上解行地忍,是名菩萨得菩萨忍陀罗尼。彼法陀罗尼,义陀罗尼,菩萨是度初阿僧祇劫入净心地所得。必定不动最胜最妙。若中间所得。或因愿力,或禅定力。不定不任亦不胜妙。如法义陀罗尼,呪术陀罗尼亦如是。得菩萨忍陀罗尼,如前所说。」

《菩萨善戒经》卷第七:「以忍力故了了能知四陀罗尼,以了知故则得具足忍陀罗尼,以能具足忍陀罗尼故,不久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摩诃萨初阿僧祇劫修集行时,得是法义二陀罗尼,因此法义二陀罗尼修集三昧,因修三昧发誓愿故,复得辞忍二陀罗尼。」

得了这个忍以后,诸菩萨很快的就会得净胜意乐,就是得初欢喜地。依上品的胜解行地胜忍而现行了。这就叫做菩萨能得菩萨忍的陀罗尼。菩萨修行超过了第一阿僧祇劫,证入了清净的胜意乐地,就是初欢喜地了,所得的法陀罗尼和义陀罗尼决定坚住广大,不会退转了。初欢喜地以下,有大悲愿力,或以静虑的力量,虽然也能得到法陀罗尼、义陀罗尼,但是那个时候不坚住,还可能会退转,境界也广大。咒陀罗尼也是这样子。若得无生法忍,咒陀罗尼是决定、坚住、广大;没有得无生法忍,那就不广大了。

能得菩萨忍的陀罗尼,如前面所解释,即如是得陀罗尼。

若诸菩萨具四功德,方获如是诸陀罗尼;非随阙一。何等名为四种功德?一者、于诸欲中,无所贪着。二者、于他胜事,不生妒忌,不嫉他荣。三者、一切所求,等施无悔。四者、于正法中,深生忻乐。忻乐法者:于菩萨藏,及菩萨藏摩怛理迦,深心爱乐。

菩萨地持经》卷第八:「如是一切陀罗尼具四功德者,乃能得之非不具足。云何为四?一者、不习爱欲,二者、不嫉彼胜,三者、一切所求等施无悔,四者、乐法深乐菩萨藏,及摩得勒伽藏。」

菩萨善戒经》卷第七:「菩萨若能具足四事得四陀罗尼:一者、不贪五欲,二者、于众生中无嫉妬心,三者、能施施已无悔,四者、乐闻正法受持读诵书写解说,菩萨法藏菩萨摩夷。」

若诸菩萨具四种功德的时候,才获如是诸陀罗尼,若是四个缺一个,那就是没成就。

「一者、于诸欲中,无所贪着」,不贪着欲,就是要得禅定才能的。

「二者、于他胜事,不生妒忌」,不妒嫉别人有荣誉的事情,能随喜这件事。

「三者、一切所求,等施无悔」,众生有所求,能平等的都布施,心里面不后悔。

「四者、于正法中,深生忻乐。忻乐法者:于菩萨藏,及菩萨藏摩怛理迦,深心爱乐。」:于大乘的经藏及论藏,深心欢喜。

菩萨成就法陀罗尼,一切的语言诸法,耳所听闻的,皆不忘失。成就义陀罗尼,分别悉知无量义意趣。有禅定的力量加持咒句时,咒才能发生作用,能除有情灾患,这是咒陀罗尼。通达咒章句都无有义,证圆成实,诸法离言自性,能证无生法忍,这是忍陀罗尼

相关文章
|
9月前
|
程序员 开发者
|
人工智能 架构师 程序员
十年老友记 | @边城:恰当的编程是会产生幸福感的
十年老友记 | @边城:恰当的编程是会产生幸福感的
153 0
|
程序员
人生就是不断自我颠覆——《颠覆者》读书心得
在外企里沉浸了一段时间,我终于明白,很多人在跨国公司里工作,首先想的是明哲保身。人们彬彬有礼地在邮件里踢着皮球,用非常礼貌、文雅的英文互相推诿责任
395 0
人生就是不断自我颠覆——《颠覆者》读书心得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银行业AI:炒作背后的现实——“尽管对新技术感到兴奋,但银行业态度非常谨慎”
在人工智能火热的今天,银行业是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对其的影响呢?答案可能出人意料。
3088 0
|
安全
“脸谱”艰难抉择的背后:安全与盈利的博弈正在上演
毋庸置疑的是,互联网社交早已经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微博、微信、秒拍、快手、斗鱼、熊猫……很多互联网细分领域都在融入着社交元素。但随互联网社交普及而来的,是个人隐私信息泄露事件不断发生、网络色情/暴力等不绝于耳……看起来开放、自由的互联网社交,其实处处是大坑。
130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