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原厂固态SSD硬盘抢先评测

简介:
 

[硬盘的故事]

硬盘(Hard-disk)的英文简称为HD ,是一种储存量巨大的设备,作用是储存计算机运行时需要的数据,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这些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虽然在计算机的世界里中是发展最慢的配件之一,但却是一切应用的基础。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硬盘的发展史虽然谈不上很长,但短短50多年间从硬盘始祖到今天我们评测的主角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却外观的上巨大差异外,我们今天的评测主角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存储技术的上完全革新。在文章开始之前,还是让我们先来了解下硬盘50多年的发展历史吧,如果对硬盘历史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跳至第五页开始了解我们今天的评测主角:Intel SSD X25-M

一、1956年9月,IBM的一个工程小组向世界展示了第一台磁盘存储系统IBM 350 RAMAC(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其磁头可以直接移动到盘片上的任何一块存储区域,从而成功地实现了随机存储,这套系统的总容量只有5MB,共使用了50个直径为24英寸的磁盘,这些盘片表面涂有一层磁性物质,它们被叠起来固定在一起,绕着同一个轴旋转。此款RAMAC在那时主要用于飞机预约、自动银行、医学诊断及太空领域内。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二、1968年IBM公司首次提出“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探讨对硬盘技术做重大改造的可能性。“温彻斯特”技术的精隋是:“密封、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磁头沿盘片径向移动,磁头悬浮在高速转动的盘片上方,而不与盘片直接接触”,这也是现代绝大多数硬盘的原型。

三、1973年IBM公司制造出第一台采用“温彻期特”技术的硬盘,从此硬盘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结构基础。

四、1979年,IBM再次发明了薄膜磁头,为进一步减小硬盘体积、增大容量、提高读写速度提供了可能。 同年IBM 3370诞生,它是第一款采用thin-film感应磁头及Run-Length-Limited(RLL)编码配置的硬盘,"2-7"RLL编码将能减小硬盘错误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五、80年代末期IBM对硬盘发展的又一项重大贡献,即发明了MR(Magneto Resistive)磁阻,这种磁头在读取数据时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使得盘片的存储密度能够比以往20MB每英寸提高了数十倍。

六、1991年IBM生产的3.5英寸的硬盘使用了MR磁头,使硬盘的容量首次达到了1GB,从此硬盘容量开始进入了GB数量级。

七、1999年9月7日,Maxtor宣布了首块单碟容量高达10.2GB的ATA硬盘,从而把硬盘的容量引入了一个新里程碑。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八、2000年2月23日,希捷发布了转速高达15000RPM的Cheetah X15系列硬盘,其平均寻道时间只有3.9ms,这可算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硬盘了,同时它也是到目前为止转速最高的硬盘;其性能相当于阅读一整部Shakespeare只花.15秒。此系列产品的内部数据传输率高达48MB/s,数据缓存为4~16MB,支持Ultra160/m SCSI及Fibre Channel(光纤通道) ,这将硬盘外部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了160MB~200MB/s。总得来说,希捷的此款("捷豹")Cheetah X15系列将硬盘的性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九、2000年3月16日,硬盘领域又有新突破,第一款“玻璃硬盘”问世,这就是IBM推出的Deskstar 75GXP及Deskstar 40GV,此两款硬盘均使用玻璃取代传统的铝作为盘片材料,这能为硬盘带来更大的平滑性及更高的坚固性。另外玻璃材料在高转速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此外Deskstar 75GXP系列产品的最高容量达75GB,这是目前最大容量的硬盘,而Deskstar 40GV的数据存储密度则高达14.3 十亿数据位/每平方英寸,这再次涮新数据存储密度世界记录。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传统硬盘史上两大重要技术] 

“巨磁电阻”效应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7年10月9日宣布,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两名科学家获奖的原因是先后独立发现了“巨磁电阻”(Giant MagnetoResistance,GMR)效应。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所谓“巨磁电阻”效应,是指磁性材料的电阻率在有外磁场作用时较之无外磁场作用时存在巨大变化的现象。根据这一效应开发的小型大容量计算机硬盘已得到广泛应用。瑞典皇家科学院在评价这项成就时表示,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主要奖励“用于读取硬盘数据的技术,得益于这项技术,硬盘在近年来迅速变得越来越小”。这项技术被认为是“前途广阔的纳米技术领域的首批实际应用之一”。得益于“巨磁电阻”效应这一重大发现,最近20多年来,我们开始能够在笔记本电脑、音乐播放器等所安装的越来越小的硬盘中存储海量信息。巨磁阻磁头GMR磁头与MR磁头一样,是利用特殊材料的电阻值随磁场变化的原理来读取盘片上的数据,但是GMR磁头使用了磁阻效应更好的材料和多层薄膜结构,比MR磁头更为敏感,相同的磁场变化能引起更大的电阻值变化,从而可以实现更高的存储密度,现有的MR磁头能够达到的盘片密度为3Gbit-5Gbit/in2(千兆位每平方英寸),而GMR磁头可以达到10Gbit-40Gbit/in2以上。目前GMR磁头已经处于成熟推广期,在今后的数年中,它将会逐步取代MR磁头,成为最流行的磁头技术。

垂直记录技术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2005年4月,日立公司举行了一次小型技术讲解会,在会议上,日立公司详细讲解了其最新的垂直记录技术(Perpendicular Magnetic Recording, PMR),这项技术可以使得磁记录密度达到230GB/in2,把现有的磁记录密度提高了一倍。这意味着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购买到容量为20GB的Microdrive 微硬盘 或者容量为1TB的3.5英寸硬盘。当时日立预计PMR技术将会在2007年应用到各种硬盘产品中,而且在未来的5-7年间,还会进一步推动记录密度的提升,1英寸硬盘的容量届时也会达到60GB左右。

微观上看,磁记录单元的排列方式有了变化,从原来的“首尾相接”的水平排列,变为了“肩并肩”的垂直排列。磁头的构造也有了改进,并且增加了软磁底层。这样做的好处是: 
1、磁盘材料可以增厚,让小型磁粒更能抵御超顺磁现象的不利影响; 
2、软磁底层让磁头可以提供更强的磁场,让其能够以更高的稳定性将数据写入介质; 
3、相邻的垂直比特可以互相稳定。

目前的利用垂直记录技术的3.5英寸7200RPM硬盘的单碟容量最高能达到334GB,组建1TB也仅需要三张碟,六个磁头,性能相对前代产品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量变到了极限 质变即将到来]

近几年硬盘技术的发展相当缓慢。相对于电脑的CPU、显卡等每半年就更新换代的大跨步发展,电脑的数据存储中心——硬盘的进展可谓相当缓慢。由于传统硬盘采用的机械结构,所以要突破硬盘的性能瓶颈,就要打破物理极限,于是随着新的硬盘技术——垂直磁化技术的不断成熟,传统硬盘容量的生命周期得到了进一步延续。

过渡产品:混合式硬盘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虽然垂直记录技术给硬盘带来速度和容量的突破,可是增长比较缓慢,而混合硬盘技术的出现,则为突破硬盘的瓶颈,延缓硬盘的生命周期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

混合式硬盘是指在硬盘上加入非易失性的Flash闪存,将硬盘的大容量和高性价比与闪存的快速响应、省电和持久等优点结合起来,从而有效提升系统启动时间,实现省电、延长硬盘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目的。

根据微软的估计,使用混合硬盘最高可节省笔记本电脑80%的耗电。原因在于,混合硬盘能让传统机械式硬盘在不用时进入睡眠状态,数据的读写和存取则在Flash闪存里进行。当然,这并不是说你的笔记本电力一定能节省这么多。毕竟,硬盘并非笔记本电脑的唯一耗电大户。目前较保守的估计是,采用混合式硬盘约可让笔记本电脑的电池使用时间增加30分钟。

但混合式硬盘也不是没有缺点的。由于Flash闪存使用寿命不长的特性,Flash闪存会在重复写入多次后完全失效,而且对于整体硬盘性能而言,依然是取决于“木桶原理”中的最短的木板,机械硬盘的瓶颈依然存在,笨重,抗震性差,温度耐性低,不论是高温低温都无法忍受,寻道时间长,发热大,马达造成的噪音也不可避免……这些都是由传统硬盘自身结构所造成的不可超越的物理极限,在这个用户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显然,基于传统硬盘的改进技术已经捉襟见肘,急需新一次新的结构大革命来推动存储行业继续进步。

新技术革命的到来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虽然人们陆续开发了SATA、垂直记录等新技术,但传统硬盘存储容量和传输速度的增长还是非常有限,在原有的技术架构体系上再有新突破已经非常困难。因此,三星等闪存芯片厂商几年前就开始积极研发可以取代硬盘的存储技术和产品。于是,基于闪存技术的固态存储硬盘(Solid State Disk)应运而生。

[什么是SSD]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固态存储技术简称为SSD,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使基于闪存的SSD。这种技术采用Flash芯片作为存储介质。它的外观可以被设计成各种尺寸大小,如:笔记本硬盘、微硬盘、存储卡、U盘等样式。这种SSD固态存储器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方便地携带及移动,而且数据保护不受电源控制,能适应各种环境,适合个人用户使用。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另一种是基于DRAM芯片,采用DRAM作为存储介质,目前应用范围较窄。它仿效传统硬盘的设计、可使用绝大部分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工具进行设置和管理。其应用方式可分为SSD存储器和SSD存储器阵列两种。它是一种高性能的存储器,而且它的使用寿命很长,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是内存相同的物理结构,它是一种易失性的储存器,需要独立的电源不断供电来保护数据安全,普及性不高。

由于采用Flash存储介质,所以这种固态存储器内部没有机械结构,因此没有数据查找时间、延迟时间和寻道时间。众所周知,硬盘的机械结构严重限制了数据读取、写入速度及性能。目前主流的SSD固态存储器在操作系统中显示为一块普通的硬盘,用户完全可以把它作为一块硬盘来使用。

SSD的优点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速度快

理论而言,SSD的速度至少比传统硬盘快1个数量级(10倍)。这也决定了SSD的应用定位——需要快速处理海量信息的应用,比如电子交易系统、实时数据处理、主机交易处理等,其影响时间可达到毫秒级。根据实际应用测试,在同样配置的计算机下运行图像处理软件批量处理大量图片时,能明显感觉到使用SSD固态存储器的计算机,无论保存还是打开文件都比传统硬盘快很多,实测搭载SSD固态硬盘的计算机开机时间为20秒,而搭载传统硬盘的计算机总共用了43秒,性能提升相当明显。

抗震性超强 

因为全部采用了闪存芯片,所以SSD固态存储器内部不存在任何机械部件,这样即使在高速移动甚至翻转倾斜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笔记本电脑发生意外掉落或与硬物碰撞时能够将数据丢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零噪音,超低温度

得益于无机械部件及闪存芯片发热量小、散热快等特点,SSD固态存储器因为没有机械马达和风扇,工作时噪音值为0分贝,完全静音,温度也相当低,比起动辄四十多度的传统硬盘要好上很多。

重量轻

SSD固态存储器比传统1.8英寸硬盘重量轻20-30克,可千万别小看减轻的这点重量,在笔记本电脑、卫星定位仪等随身移动产品上,更小的重量更有利于携带。此外,重量的减轻也使得笔记本电脑配备多块SSD固态存储器成为可能。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SSD的发展轨迹]

如果从最开始的研发时间起开始计算,SSD固态存储器的发展其实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固态存储器在早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主要用在军用嵌入系统中,或者高性能计算的研究实验室中。随着科技的进步,成本的不断降低,如今的固态存储技术已逐渐被应用到民用的消费级产品中。多家国际存储大厂分别发布了自己的相关产品,目前最高容量已经达到了250GB,采用主流的SATA接口,主要用于需要高速度和高便携性的计算机上。

如今,SSD固态存储市场已经从整个存储市场中细分了出来,技术逐步成熟和完善,而且已经在笔记本电脑及大型主机等领域得到应用,商业领域也已经涉及到金融、电信、医疗、电力、航空、邮电等行业。

但是,SSD的缺点也显而易见,最突出的就是价格高。不可否认,SSD的价格正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从目前的价格水平看,仍高出传统硬盘数倍。一个1TB的传统硬盘的价格约为1000-1200元,而同样的价格却只能买到32GB容量的SSD,每GB单价差距依然相当巨大。虽然各大SSD储存厂商都表示将尽快时推出较低价格的SSD,但也不否认,即便如此,SSD和传统硬盘之间的价格差短期内仍会十分明显。

但不管怎么样,新事物的诞生总是充满曲折的,储存革命同样也不例外,以往的批判者们老是拿SSD的低容量说事,但SSD的最高容量已经达到了250GB,并且有着冲击更高的劲头,低容量的产品价格也相对以前开始了大幅度的跳水,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有着重量轻、体积小、速度快等卓越性能的SSD固态存储器,在成本逐渐降低后,将有望成为新一代的电脑存储标准。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但仅仅是理论上的言论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今天我们驱动之家评测室就拿到了来自半导体工业头号巨人Intel的这款即将使用代号X25-M来发布的SSD产品,采用MLC技术制造,容量为80GB。

关于SLC和MLC

NAND闪存可分为两大架构:单层单元(Single Level Cell),SLC和多层单元(Multi Level Cell),MLC。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SLC是基础的NAND闪存技术,与EEPROM的原理类似(整个NAND闪存都是东芝根据EEPROM发展开发的)。其工作原理简单来说,是在源极和漏极之间电流单向传导的半导体上形成贮存电子的浮动栅(Floating Gate,闪存存储单元中存放电荷的部分),数据是0或1取决于浮动栅中是否有电荷。有电荷为0,无电荷为1。写入时只有数据为0时才进行写入,写入方式是向栅电极和漏极施加高电压,增加在源极和漏极之间传导的电荷能量。电荷突破氧化膜绝缘体,进入浮动栅。读取数据时,向栅电极施加一定的电压,电流大为1,电流小则定为0。

采用这样的方式在每个Cell中可存储1个bit的信息,其特点是稳定、读写速度快,但Cell可写入次数为10万次,三星是SLC是主要倡导者。但是SLC也有很大的缺点,就是同面积容量比较小,并且由于先天上的限制,基本上很难再往前发展。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1997年,Intel率先研发成功MLC,其原理是将2个或2个以上bit以上的信息写入一个浮动栅,然后利用不同电位的电荷,透过内存储存格的电压控制精准读写。MLC由于成本低,容量大,问世以来得到了Intel、东芝、Hynix等多家闪存大厂的支持,其中东芝更是大力发展MLC技术。不过,MLC也有其缺点,那就是工作不如SLC稳定,读写速度也比SLC慢。还有,MLC的可写入次数为1万次。因此,MLC曾一度被误解为劣质闪存芯片。不过,由于容量上的先天优势,MLC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

在我们手里的这款产品是Intel的工程样品,2.5英寸,80GB容量,采用MLC技术,支持SATA 3.0Gb/s规格和NCQ原生指令排序功能,120万小时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能经受1000G的冲击,符合ROHS绿色环保标准,每千块平均售价为595美元。

[评测平台及方法介绍]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测试中我们加入了日立Deskstar 7K1000 1TB硬盘、经典的希捷7200.7和一款某品牌的SSD作为参考,对比大容量的传统硬盘以及二线厂商的SSD与Intel X-25M之间的差距。

测试方法为:每个测试项目都跑三遍,取中间值,三次测试之间误差如果超过5%则成绩无效重新增加测试次数。测试时除必须的驱动程序之外其余都不安装,关闭UAC、屏幕保护程序、系统还原、自动更新等可能影响测试的程序。

驱动上我们使用了通过WHQL认证的正式版驱动,非正式版驱动一般都会存在各种问题,使用正式版驱动稳定性更强。

Intel英特尔芯片组Intel Chipset Device Software驱动最新9.0.0.1011官方正式版下载地址:

http://drivers.mydrivers.com/drivers/228-91446-Intel-Intel-Chipset-Device-Software-9.0.0.1011-For-/

催化剂8.8正式版下载地址:

http://drivers.mydrivers.com/drivers/230-92375-AMD-Radeon-HD-3600-HD-3850-HD-3870-HD-4850-HD-4870-8.8-(-)-For-Vista/

[基准测试:Sisoft Sandra Lite]

Sisoft Sandra是一套功能强大的系统分析评比工具,拥有超过 30 种以上的分析与测试模组,还有 CPU、Drives、CD-ROM/DVD、Memory 的 Benchmark 工具,它还可将分析结果报告列表存盘。五星级的系统测试软件,可以给你的电脑打分,此款系统测试软件是 DIYer们必不可少的工具,除了可以提高能够详细的硬件信息外,还可以做产品的性能对比,提供性能改进建议,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必备软件。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在Sisoft Sandra Lite的Physical Disk测试套装里我们能测试硬盘的读写性能,在经过三次跑分之后得出了上图的成绩柱状图,虽然我们拿到的还只是一款Intel的工程样品,但已经具备了零售级产品的性能实力,110.8MB/s和75.7MB/s的读写速度足以傲视所有参测的产品,即使同为固态硬盘,Intel的X-25M工程样品版在读写上的性能也领先对手分别有13%9%,而相对传统机械硬盘而言,优势则更为明显,面对1TB 的7K1000,Intel X25-M读写速度分别领先39%37%,不可同日而语。

SiSoftware Sandra Lite XII SP2 2008.4.14.21下载地址:

http://tools.mydrivers.com/soft/865.htm

[基准测试:ATTO Disk Bench]

ATTO Disk Benchmark是由ATTO公司出品的一款磁盘/网络性能测试工具,该软件使用了4MB的测试包,数据包按0.5K、1.0K、2.0K直到到1024KB进行分别读写测试,测试完成后数据用柱状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很好的说明了文件大小比例不同对磁盘速度的影响。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ATTO是经典的老牌磁盘速度测试软件,在测试中我们采用0.5KB至8192KB大小的数据包在256mb长度的测试,成绩如上图所示,Intel X25-M最终稳定在了280.1MB/s81.8MB/s的读写速度上,尤其是读取性能相当惊人,足足领先另一款SSD产品达到141%,领先传统机械硬盘则为225%,看起来Intel X25-M的读取性能的确非常令人期待,但写入性能的优势并不特别明显,但多次测试中的此优势一直存在,也不能忽视。

ATTO下载地址:

http://tools.mydrivers.com/soft/491.htm

[基准测试:HD Tach]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HD Tach是一款专门用于检测硬盘存取速度、存取时间等硬件指标的检测软件,与HD Tune不同的是,该软件的检测功能更加灵活,并且软件内建庞大的各类磁盘数据库,可以将检测的结果与之相比较,了解检测的硬盘性能与其他硬盘的差异。因而,该软件在国内极受欢迎,也能够搜索下载到国内用户汉化的版本。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在HD Tach测试下,我们的Intel X25-M继续着领先优势,113MB/s74.7的读取/写入性能领先某品牌SSD产品16%12%,比起传统硬盘而言的优势更是明显,Intel X25-M相对日立Deskstar 7K1000的读写性能要领先75%和47%,对于硬盘传输速率要求高的用户确实可以考虑采用SSD作为储存介质了。

HD Tach下载地址:

http://tools.mydrivers.com/soft/356.htm

[基准测试:HD Tune]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HD Tune是一款小巧易用的硬盘工具软件,其主要功能有硬盘传输速率检测,健康状态检测,温度检测及磁盘表面扫描存取时间、CPU占用率。另外,还能检测出硬盘的固件版本、序列号、容量、缓存大小以及当前的Ultra DMA模式等。虽然这些功能其它软件也有,但难能可贵的是此软件把所有这些功能积于一身,而且非常小巧,速度又快,更重要的是它是免费软件,可自由使用。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寻道时间对于SSD而言几乎是可以忽略的,0.1ms的时间几乎连瞬间也算不上,而且速度上的优势实在是太明显,但在多次的测试中我们发现,日立Deskstar 7K1000的突发速度比我们的两款SSD产品都要好,但平均速度却要慢上很多,Intel X25-M比另一款SSD产品的总体领先幅度有40%左右,完美的体现出了Intel产品的强势性能。

HD Tune下载地址:

http://tools.mydrivers.com/soft/85.htm

[基准测试:HDBENCH]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HDBENCH是网上号称“比ATTO更好的磁盘测速软件”。作为一款简单的磁盘测试工具,同时提供对CPU、内存、显卡的测试。测试结果通过联网更新可获得官方的其他参考数据,从而了解自己的计算机性能处于什么层次。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HDBENCH能提供随机读取和随机写入测试,根据常理,SSD不需要不断移动磁头进行随机读写,因此SSD的随机读取性能应该比传统机械硬盘强上很多,在测试中我们却看到了这个理论的“半正确性”,随机读取上,两款SSD硬盘的速度都相当不错,Intel X25-M更是达到了131.1MB/s的好成绩,但在随机写入上却遇到了麻烦,无论多少次的随机写入测试,我们的两款SSD硬盘都无法达到与随机读取那样出色的成绩,日立Deskstar 7K1000却一直保持了领先,我们估计是因为工程样品的原因导致了这种完全不符合理论的成绩出现,Intel应该会在正式零售版上解决这个问题。

HDBENCH下载地址:

http://tools.mydrivers.com/soft/984.htm

[基准测试:PCMark Vantage]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PCMark Vantage可以衡量各种类型PC的综合性能。从多媒体家庭娱乐系统到笔记本,从专业工作站到高端游戏平台,无论是在专业人士手中,还是属于普通用户,都能在PCMark Vantage里了解透彻,从而发挥最大性能。测试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处理器测试:基于数据加密、解密、压缩、解压缩、图形处理、音频和视频转码、文本编辑、网页渲染、邮件功能、处理器人工智能游戏测试、联系人创建与搜索。

图形测试:基于高清视频播放、显卡图形处理、游戏测试。

硬盘测试:使用Windows Defender、《Alan Wake》游戏、图像导入、Windows Vista启动、视频编辑、媒体中心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搜索和归类,以及以下程序的启动:Office Word 2007、Adobe Photoshop CS2、Internet Explorer、Outlook 2007。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PCMark Vantage的HDD测试套装十分好用,它模拟了用户的真实使用环境,从最简单的Windows Vista开机时间到游戏中的硬盘数据传输和使用Windows Movie Maker时的硬盘数据流测试,应有尽有,我们认为它能全方面的真实展现硬盘的性能水平,其成绩的参考性较高。在我们的多次测试中,Intel X25-M在大多数项目中都保持了领先,但在Windows Media Center和Windows Movie Maker的子项中遭到了传统机械硬盘的强力阻击,日立Deskstar 7K1000在这两项测试中都取得了领先,除此两项之外,Intel X25-M都占据了绝对优势。

[测试总结]

硬盘发展自诞生以来发展了50多年,一直都在磁性材料上进行改进,不管是“巨磁效应”还是“垂直记录技术”,都是在“磁”的物理极限里不断榨取性能,但显然这不是长远之计,物质的物理极限是不可避免的,传统机械硬盘走过的这几十年的岁月给了我们无数“激动人心”的进步,但也已经到了逐渐退出市场的时候了,固态硬盘SSD的多项优势已经广泛的展现到了大众面前,在国外市场已经成为新装机用户、升级用户和笔记本厂商考虑的储存介质,至少作为系统搭载盘的SSD在系统加速上有相当明显的效果,虽然目前在容量上依然不能与传统硬盘比拼,但SSD的“夺权”趋势已经十分明显。

硬盘革命爆发 Intel SSD强势来袭

Intel X25-M,作为Intel攻打民用市场的主力产品,表现出的性能相当出众,相对二线厂商的SSD产品,Intel展现出了其业界老大哥的实力,总体性能的领先达到了30%。但SSD的市场并不是只有Intel在觊觎,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不少的竞争力十足的厂商涉足此领域,比如大名鼎鼎的OCZ、Super Talent等, 由他们提供的产品在国外同行的测试里同样展现了非常出色的性能,但我们必须看到,Intel的各条产品线并不是孤立的,Intel自家的主板CPU产品必然对于其SSD产品有自己的优化,这就是平台的优势,这也是Intel产品相对其他厂商最大的优势,在完整且覆盖率极大的平台的支持下,Intel X25-M必然成为一款竞争力十足的SSD产品。

据我们所知,Intel并不仅仅只有这一个系列的SSD产品,还有2.5英寸的,同样采用MLC技术的容量为160GB的X25-M即将推出,再往上还有2.5英寸,采用SLC技术的容量为32GB和64GB,代号X25-E的顶级产品,满足各种用户的不同需求,SSD替代传统硬盘的储存革命已经势不可当,市场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作者:Cloud
来源:51CTO
目录
相关文章
|
存储 固态存储 测试技术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内存技术
|
存储 弹性计算 缓存
阿里云g8i服务器CPU采用2.7 GHz主频的Intel Xeon(Sapphire Rapids) Platinum 8475B处理器
阿里云g8i服务器CPU采用2.7 GHz主频的Intel Xeon(Sapphire Rapids) Platinum 8475B处理器,阿里云服务器ECS通用型实例规格族g8i采用2.7 GHz主频的Intel Xeon(Sapphire Rapids) Platinum 8475B处理器,3.2 GHz睿频,g8i实例采用阿里云全新CIPU架构,可提供稳定的算力输出、更强劲的I/O引擎以及芯片级的安全加固。阿里云百科分享阿里云服务器ECS通用型g8i实例CPU计算性能、存储、网络、安全、不同CPU内存配置性能参数及使用场景
586 0
阿里云g8i服务器CPU采用2.7 GHz主频的Intel Xeon(Sapphire Rapids) Platinum 8475B处理器
|
存储 弹性计算 编解码
阿里云ECS服务器g7、c7和r7处理器CPU采用Intel Xeon(Ice Lake) Platinum 8369B
阿里云第七代云服务器ECS计算型c7、通用型g7和内存型r7实例,CPU处理器采用2.7 GHz主频的Intel Xeon(Ice Lake) Platinum 8369B,全核睿频3.5 GHz,计算性能稳定。c7、g7和r7区别CPU内存比,阿里云服务器网来详细说下阿里云第七代云服务器c7、g7和r7实例CPU性能评测:
351 0
|
存储 弹性计算 缓存
阿里云Intel Xeon(Sapphire Rapids) Platinum 8475B处理器CPU
阿里云Intel Xeon(Sapphire Rapids) Platinum 8475B处理器CPU,阿里云服务器ECS通用型实例规格族g8i采用2.7 GHz主频的Intel Xeon(Sapphire Rapids) Platinum 8475B处理器,3.2 GHz睿频,g8i实例采用阿里云全新CIPU架构,可提供稳定的算力输出、更强劲的I/O引擎以及芯片级的安全加固
1278 0
|
弹性计算
阿里云Intel Xeon(Sapphire Rapids) Platinum 8475B处理器CPU基频2.7 GHz,全核睿频3.2 GHz
阿里云Intel Xeon(Sapphire Rapids) Platinum 8475B处理器CPU基频2.7 GHz,全核睿频3.2 GHz
546 0
阿里云Intel Xeon(Sapphire Rapids) Platinum 8475B处理器CPU基频2.7 GHz,全核睿频3.2 GHz

相关课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