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IoT和eMTC:窄带物联网双子“合”而不同

简介:

image

本月初,工信部公示了新一批“电信网码号资源使用证书”颁发结果,三大运营商均获得相关物联网号段,吹响了物联网深度商用的冲锋号。近一两年,随着NB-IoT的兴起,窄带物联网产业物联网发展也进入快车道。然而,在窄带物联网家族里,另外一位成员eMTC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两项技术各有所长也互为补充,推动窄带物联网应用不断成熟。

窄带物联网备受关注

近几年,无线连接技术不断演进和发展,正在变革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万物互联的世界正逐渐成为现实。其实,物联网并不是一个新名词,此前,已经有很多种物联技术涌现,比如WiFi、蓝牙、Zigbee等。那么为什么近一两年以来,窄带蜂窝物联网在市场上备受关注呢?

一方面,之前的局域物联网技术很难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应用范围有所限制,不能实现“在哪儿都能联上网,随时都能联上网”的目标。另一方面,在万物互联的世界里还有海量应用对带宽要求不高,他们对网络的要求是窄带、低功耗、广域覆盖、低成本、大连接,这些业务需要承载在更加定制化的网络上以适合于它的发展。

窄带蜂窝物联网具有低功耗、强覆盖以及低成本的优势,结合运营商高安全性、高性能、高可靠性、电信级的服务能力,可以真正满足广大物联网应用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可靠、随时随地上网的服务。作为窄带物联网家族的“双子”NB-IoT和eMTC正好符合上述要求,他们面向极低甚至中低速率的物联网应用,并且在全球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在即将到来5G中,他们将会是非常重要的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双子各有所长

虽然同为窄带物联网,NB-IoT和eMTC分别有自己的特点和擅长的领域。

从网络层面看,NB-IoT(Cat-NB1)具备覆盖广、多连接(单小区可支持10万连接)、功耗低(电池寿命超过十年)、模块成本低(每模块不足5美元)等突出优势。NB-IoT构建于蜂窝网络,只消耗大约180KHz的带宽,可直接部署于GSM网络、UMTS网络或LTE网络。

eMTC(Cat-M1)的特点则是移动性好、定位精度高、成本低。它基于蜂窝网络进行部署,其用户设备通过支持1.4MHz的射频和基带带宽,可以直接接入现有的LTE网络,支持上下行最大1Mbps的峰值速率。

正是由于网络的差异,NB-IoT和eMTC都有自己擅长的使用场景。NB-IoT对于时延相对没有那么敏感,对成本要求相对高,同时适用于数据流量非常低的业务。它典型的应用场景就是远程抄表,只需一个月上传一次数据水的使用情况或者电的使用情况。此外,NB-IoT还能在低功耗、低数据吞吐量的领域大展拳脚,例如智能抄表、智能停车、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生产等。

跟NB-IoT相比,eMTC对高可靠性以及关键任务型业务有更好的支持,更适合对时延相较敏感的使用场景,比如VoLTE、楼宇安防、可穿戴设备、医疗设备、智能追踪、智能充电桩、共享单车管理、资产跟踪及关键基础设施等。

多模融合是大势所趋

目前来看,我国NB-IoT的发展略微领先。工信部办公厅不久前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我国三大运营商均在积极推进NB-IoT蜂窝物联网产业,从标准、系统设备、芯片、模组到垂直行业等生态圈的众多企业都参与其中。

在推进过程中,产业界也意识到,在LTE的基础上,物联网可以做到更广泛的覆盖、更多的使用场景,光是用单一的技术可能没有办法满足所有可能出现的使用场景,eMTC跟NB-IoT各有不同的优缺点,可以把他们融合起来,形成多模解决方案。

从长远来看,推动窄带物联网多模模式,有利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NB-IoT和eMTC都能延长电池的续航时间,降低复杂性并减少成本,能够广泛适应用户需求。从商业效益来看,两种技术可以支持全球频段,能更好地实现物联网规模效益,加速应用普及和降低使用成本。

2016年10月,中国移动联合多家知名厂商进行了基于3GPP标准的NB-IoT和eMTC商用产品实验室测试。今年5月,中国移动研究院我国的首个eMTC/NB-IoT/GSM多模外场测试工作,完成端到端的实验室验证,对NB-IoT和eMTC多模组在多个城市进行了一定规模的主网验证,为商用进行准备。

中国联通今年开始也在积极同步推进NB-IoT和eMTC技术试点。据了解,试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内场实验,依托于中国联通物联网开放实验室,主要推进各类物联网技术对接;另一部分是外场测试,在全国10多个城市同步推进测试工作。

在通信制造业,高通发布了MDM9206全球多模eMTC/NB-IoT/GSM物联网解决方案,通过eMTC和NB-IoT在4G平台上的发展和使用,逐步将其演进至5G NR的海量物联网。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相关实践学习
钉钉群中如何接收IoT温控器数据告警通知
本实验主要介绍如何将温控器设备以MQTT协议接入IoT物联网平台,通过云产品流转到函数计算FC,调用钉钉群机器人API,实时推送温湿度消息到钉钉群。
阿里云AIoT物联网开发实战
本课程将由物联网专家带你熟悉阿里云AIoT物联网领域全套云产品,7天轻松搭建基于Arduino的端到端物联网场景应用。 开始学习前,请先开通下方两个云产品,让学习更流畅: IoT物联网平台:https://iot.console.aliyun.com/ LinkWAN物联网络管理平台:https://linkwan.console.aliyun.com/service-open
相关文章
|
3月前
|
传感器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物联网(IoT)简介:定义、技术与应用
【5月更文挑战第30天】物联网(IoT)是将物品通过嵌入式系统、传感器及通信技术连接至互联网,实现物物、物人交互和数据共享的技术。其关键包括传感器、通信、嵌入式系统、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应用于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工业自动化、农业和健康医疗等领域,通过Arduino等平台可实现简单数据传输。随着技术发展,物联网将深远影响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
278 3
|
9天前
|
存储 传感器 监控
理解并利用物联网(IoT)数据的技术探索
【8月更文挑战第11天】物联网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资源。通过深入理解物联网数据的特性和价值,并采取有效的收集、处理和分析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优化运营效率、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并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发展。
|
11天前
|
存储 物联网 关系型数据库
PolarDB在物联网(IoT)数据存储中的应用探索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海量设备数据对数据库提出实时高效存储处理的新要求。PolarDB作为阿里云的高性能云数据库,展现了其在IoT数据存储领域的潜力。面对IoT数据的规模、实时性和多样性挑战,PolarDB凭借分布式架构,实现了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扩展性,支持动态扩展和冷热数据分层存储,满足IoT数据实时写入、查询及管理需求,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25 1
|
15天前
|
存储 安全 物联网
物联网(IoT)安全:挑战与解决方案
【8月更文挑战第5天】物联网(IoT)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但随之而来的安全挑战不容忽视。面对设备身份验证复杂、数据隐私泄露、软件漏洞及资源受限等问题,本文提出加强身份验证、加密保护、定期更新、安全开发生命周期、多层次防御、安全培训及标准化合作等解决方案,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物联网环境。
|
21天前
|
传感器 供应链 物联网
ERP系统与物联网(IoT)集成:实现智能化业务管理
【7月更文挑战第29天】 ERP系统与物联网(IoT)集成:实现智能化业务管理
45 0
|
2月前
|
传感器 安全 物联网
物联网(IoT)设备的硬件选型与集成技术博文
【6月更文挑战第28天】物联网设备硬件选型与集成聚焦关键要素:功能匹配、性能稳定性、兼容扩展及成本效益。嵌入式系统、通信协议、数据处理和安全性技术确保集成效果,支撑高效、智能的IoT系统,驱动家居、城市与工业自动化变革。
|
2月前
|
供应链 安全 物联网
物联网(IoT)安全:风险与防护策略
【6月更文挑战第26天】物联网(IoT)安全风险包括数据泄露、设备劫持、DDoS攻击、超级漏洞和不安全设备。防护策略涉及强化设备安全设计、建立认证授权机制、加密数据传输、实施安全监控、加强供应链管理、提升用户安全意识及采用零信任模型。多层面合作以降低安全威胁,确保物联网稳定安全。
|
2月前
|
传感器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人工智能(AI)与物联网(IoT)的融合是当今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
人工智能(AI)与物联网(IoT)的融合是当今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
|
2月前
|
安全 物联网 物联网安全
物联网(IoT)的兴起与挑战:技术变革的双刃剑
【6月更文挑战第17天】**物联网的崛起带来了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便利,但安全挑战、设备兼容性和带宽压力也随之而来。加强安全、统一标准及提升处理能力是关键。面对挑战,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法规完善将推动其健康发展,物联网的未来充满希望。**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传感器 算法
物联网(IoT)数据与机器学习的结合
【6月更文挑战第6天】物联网和机器学习加速融合,驱动数据收集与智能分析。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处理 IoT 数据,实现智能家居、工业生产的智能化。示例代码展示如何用线性回归预测温度。结合带来的优势包括实时监测、预警、资源优化,但也面临数据质量、隐私安全、算法选择等挑战。未来需强化技术创新,应对挑战,推动社会智能化发展。
98 0

相关产品

  • 物联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