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灵 | 敏捷团队的激励手段

简介:

题图:Volleyball team by KeithJJ@Pixabay

编辑:冷锋


敏捷团队的激励手段

作者: 黄灵

企业级精益敏捷实施专家

米么金服精益敏捷管理总监


敏捷团队与传统团队的最大区别莫过于其自组织、自管理形式。


既然是自组织自管理,在跟PO共同定下迭代目标以后,如何实现迭代目标就该是团队自己的事。


就这一问题,我在敏捷培训和咨询过程中,无数次被问到:


  • 既然是团队自己决定怎么做,他们在估算的时候就可以放水,如何解决呢?

  • 这种环境必然会造成一部分团队成员消极工作,本来可以完成5个任务的,他只领取3个任务,怎么办?

  • 由于自组织团队的工作执行方式是让团队成员自我认领任务,能力强的多做,能力弱的少做,而敏捷专家们又建议对敏捷团队进行整体的绩效评估,如何避免因吃大锅饭带来的不公正呢?


以上问题表面看好像是关于对团队的信任、以及如何解决绩效评估的问题。

其实,不管是哪一个问题,究其原因,都是关于如何激励自组织团队的困惑在起作用。


大家都知道,激励分两种形式,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


管理学教授Douglas McGregor 创建了X, Y理论。


X理论认为,人们通常都倾向于不工作,金钱刺激、管理控制手段以及胡萝卜加大棒理论,都是让人们工作的最佳方式。


这种理论认为,只有在一定量的外部激励下人们才能以最佳的工作态度开展工作。而这些外部激励形式不外是工资、绩效加薪、绩效奖金等金钱形式的激励。


但是大家同时也知道,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当人们的需求已经不再是解决温饱和生存问题,而是更关注安全感,或是更高层次的情感、归属和自我实现的时候,这种以金钱为主的外部激励形式就不一定凑效了。


同样,Y理论认为,人们愿意承担心理和生理上的责任,即人们是否要好好工作是取决于其内部激励的。


而对于敏捷团队这样的知识工作者团队来说,内部激励的效果则要优于外部激励。


由于马斯洛需求理论决定了每个人的需求层次是不同的,甚至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的需求层次也会不同。要想对团队成员的激励手段凑效,必须要明白激励对象处在什么层次,或者找到合适的激励平衡点。


Jurgen Appelo 在他的《管理3.0——培养和提升敏捷领导力》一书中,根据自我决定论和Steven Reiss 的十六个基本需求理论归纳出团队成员的十大需求(《管理3.0》P81):

1. 让团队成员感到有能力胜任自己的工作,分配给他的工作有调整且在其能力范围内。

2. 努力让团队成员感受到自己是受管理者和组织认可的。及时表扬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必须是发自内心的)

3. 确保满足团队成员的好奇心。就算是那些很单调的事情,也要提供一些新东西给团队成员研究。

4. 让团队有机会满足集体荣誉感。必须让团队自行制定规则,这样,每个人都会乐意遵守。

5. 给业务注入一些理想主义。不能只是为了赚钱,更要为了美好的世界作出团队的贡献。

6. 培养团队的独立性(自主性)。在各司其职的情况下,允许团队成员与众不同。

7. 确保维护一定的秩序。在有章可循的情况下,人们可以更好地工作。

8. 确保人们对周边发生的事情有一定的处理权或影响力。倾听他们的想法,采纳他们的意见。

9. 给团队成员创造良好的社交环境。

10. 让团队成员感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而不要让他们觉得自己处于金字塔的最低端。


Jurgen还提出了激励和负激励的概念,并创建了激励损益表评估法。有时候,要想激励一个人,你需要扫除那些无法让人积极工作的障碍,即负激励。


因此,激励团队成员(或者负激励)的方式有很多,为了判断这些激励手段是否有效,可以采用激励损益表来帮助我们。


上图是Jurgen创建的他自己的激励损益表(见《管理3.0》一书P83图5.2)。该损益表结果为正值,所以,Jurgen受到的正激励大于负激励。


激励损益表可以很好地评估每个团队成员是否得到很好的激励,并帮助找出把那些负激励,为调整激励方式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当然,除了内部激励,有时候我们也需要外部激励,尽管很多专家都认为绩效加薪、奖励津贴和奖金有很大的破坏作用。


但是,在敏捷自组织团队中,一定不能采用绩效排名的方式进行外部激励。正如戴明所说,业务中80%的问题都是系统造成的,这是管理的责任,对员工进行绩效排名的方式会摧毁他们的自尊。


那么,到底该如何在敏捷团队实施外部激励呢?


可以借用心理学的一些正向行为强化手段。比如,采用积分兑换制、团队自行制定分配规则等方法,但所有这些规则和制度制定及执行过程,都应做到公开透明,在团队认可的前提下执行效果方能有保障。


来源:中生代技术

原文链接

相关文章
|
存储 分布式计算 架构师
【企业架构】敏捷时代的企业架构:更少的监管,更多的指导
【企业架构】敏捷时代的企业架构:更少的监管,更多的指导
|
敏捷开发
敏捷团队管理:把握介入团队的程度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log.csdn.net/horkychen 来源 Check In, Don't Check Up (照看而不是介入!) 我从来不是微观管理者(micro-manager),特别是应用agile和Scrum之后。
944 7
|
数据采集 安全 机器人
RPA实施路线图的长远考虑
自动化仍然是增长最快的企业软件类别之一,研究机构Gartner公司在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中预计,全球RPA软件收入将比去年增长近20%。
165 0
RPA实施路线图的长远考虑
|
5月前
|
敏捷开发 监控 测试技术
敏捷软件质量保证的方法与实践
本文介绍了软件质量保证(SQA)的重要性及其在敏捷开发中的实践方法。文章首先指出了传统测试方法的问题,如成本高昂和项目风险加大。为解决这些问题,文中提出了需求审核、代码审核与演练、基于会议的测试及基于风险的测试等多种实践方法。此外,文章还探讨了衡量软件质量的常见指标,如源代码行数、代码段/模块/时间段内的Bug数和代码覆盖率等。文中还详细描述了敏捷开发过程中QA的角色与活动,强调了QA需与开发人员、业务人员及客户密切协作,以确保产品质量。最后,文章指出了在敏捷开发中QA的特殊性及其对团队构成、测试阶段、工作方式等方面的影响。
144 3
敏捷软件质量保证的方法与实践
《团队软件过程(修订版)》—第2章2.5节团队如何发展
团队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它有一个发展过程。这个发展过程可能源于运气,但更多情况下来自于仔细严谨的团队建设过程。
1101 0
|
数据可视化 计算机视觉
《团队软件过程(修订版)》—第2章2.4节建设高效团队
要建设高效团队,仅有类型合适的任务和工作条件是不够的。团队必须有一项重要工作要做,其工作环境也必须支持团队协作。团队必须面对挑战,敢于计划和管理自己的工作任务。
1283 0
《团队软件过程(修订版)》—第2章2.6节TSPi如何建设团队
如果致力于团队建设的基本技术,大多数小团体都能成为高效团队。这些技术帮助团队建立一起工作和互相支持所需的相互理解和人际关系。
1304 0
|
前端开发 测试技术 API
何勉:第一性原理和精益敏捷的规模化实施
什么是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如何指导我们的精益敏捷开发?阿里资深解决方案架构师、畅销书《精益产品开发:原则、方法与实施》作者何勉,结合实践案例,详述第一性原理和精益敏捷的规模化实施。
6267 1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