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导诊系统是一种医院使用的引导患者自助就诊挂号、精准推荐科室、引导患者挂号就诊的系统。
3D人体图智能导诊系统的导诊流程
这个流程旨在模拟一个真实患者从进入系统到获得导诊建议的全过程,其核心是直观、交互、高效。
第一步:进入系统
患者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小程序、APP、官网或医院内的自助服务终端,找到“智能导诊”或“症状自诊”入口,点击进入。
第二步:选择性别与人体模型
系统通常会首先让用户选择自己的性别(男、女、儿童),然后呈现一个对应的、标准化的3D人体模型。这个模型可以360度旋转、放大缩小,以便从各个角度观察。
第三步:在3D模型上点选不适部位
这是最核心的交互环节。
直接点选:用户直接在3D人体模型的相应部位进行点击。例如,点击腹部,腹部区域会高亮显示。
分层选择:一些高级系统支持“剥洋葱”式的分层选择。例如:
第一层:点击腹部。
第二层:系统弹出腹部区域的更深层选项,如左上腹、右上腹、下腹部等。
第三层:选择下腹部后,可能进一步细化到具体器官,如膀胱、肠道(下端)、生殖器官等。

第四步:描述症状
在点选部位后,系统会通过多种方式引导用户精准描述症状:
症状列表:自动弹出一个与该部位高度相关的症状清单。例如,点击“头部”后,列表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视力模糊、耳鸣”等。用户只需勾选即可。
症状属性追问:对于关键症状,系统会进行多维度追问,以缩小可能病因的范围。例如:
用户勾选“头痛”,系统会问:“是哪种痛?(胀痛、刺痛、跳痛)”
“疼痛是持续性的还是阵发性的?”
“什么时候开始痛的?”
“有没有伴随症状?(如恶心、畏光、发烧)”
自由文本输入(可选):部分系统也允许用户用简短的文字自行描述症状。

第五步:生成并展示导诊结果
基于用户输入的信息,系统经过后台智能分析,在数秒内生成导诊结果,通常包括:
推荐科室:明确推荐1个或多个最相关的就诊科室(如:神经内科、消化内科)。通常会给出推荐置信度(如:90%匹配度)。
可能的疾病:列出几种可能的常见疾病,但会明确标注“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
下一步行动建议:如“建议挂XX科门诊”、“情况紧急,请立即前往急诊科”或“建议先进行XX检查”。
相关医生推荐:有时会直接链接到医院该科室的医生介绍和排班表,方便用户直接挂号。
第六步:无缝连接挂号
最后,系统提供一键式操作,用户可以直接点击“立即挂号”,跳转到挂号页面,并自动填充推荐科室,完成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