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岗检测/睡觉检测数据集(2000张图片已划分、已标注)轻松上手目标检测训练
一、背景
在工业生产、交通安全、智慧监控等领域中,“睡岗”行为(即工作人员在岗位上睡觉)可能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例如,安防监控中心的操作员、夜班司机或工厂值守人员,如果出现睡岗行为,不仅影响工作效率,更可能引发事故。
因此,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识别“睡岗”状态,成为智能安防与AI视频监控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为此,我们构建了 睡岗检测 / 睡觉检测数据集,专门用于训练目标检测模型(如YOLO系列、Detectron2等),帮助研究者快速搭建智能检测系统。
数据集获取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MM22lYUS9a-wfiJ89qJ7jA?pwd=xdp1
提取码:xdp1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数据集说明
样本分类输出(中文):睡岗
样本分类输出(英文):sleep
样本分类输出数量:1
训练集train: 1769个样本
验证集valid: 354个样本
训练集和验证集样本比例:约5:1
数据集使用说明
下载并解压数据集后,确保目录结构完整。可直接用于项目训练
将数据集中的 yaml
文件 中的路径替换为你的实际目录,即可训练模型完成检测。
二、数据集概述
该数据集包含共计 2000张图像,均经过人工精细标注,支持直接用于目标检测任务的训练与验证。
- 类别数量:1
- 类别名称(中文):睡岗
- 类别名称(英文):sleep
- 标注格式:YOLO格式(含
.txt
标签文件) 文件组织结构:
SleepDetectionDataset/ ├── train/ │ ├── images/ │ └── labels/ ├── valid/ │ ├── images/ │ └── labels/ └── sleep.yaml
数据集在构建时,严格保证了训练与验证比例约为 5:1,以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
- 训练集(train):1769 张图像
- 验证集(valid):354 张图像
所有图片均为实景拍摄,涵盖不同光照、角度、摄像头分辨率等条件,以确保模型的鲁棒性。
三、数据集详情
每张图像都对应一个YOLO格式的标注文件,内容格式如下:
<class_id> <x_center> <y_center> <width> <height>
示例:
0 0.512 0.634 0.271 0.421
其中:
0
表示“睡岗”类别;(x_center, y_center)
表示目标中心点的归一化坐标;(width, height)
表示目标区域的归一化宽高。
在 sleep.yaml
文件中,定义了数据路径和类别信息:
train: ./train/images
val: ./valid/images
nc: 1
names: ['sleep']
✅ 使用提示:训练前请修改
train
和val
路径为你本地的实际目录地址。
四、适用场景
该数据集可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安防与监控系统
- 智能识别保安、监控人员是否在值守状态;
- 与行为识别系统结合,判断异常行为。
工业生产与工厂值守
- 在夜班或自动化车间中自动识别睡岗行为;
- 用于异常报警、管理考核等。
交通运输安全
- 检测驾驶员疲劳驾驶或打瞌睡状态;
- 可扩展至“司机打哈欠检测”等多任务识别。
AI智能分析研究
- 作为行为识别、人体状态监测的子任务数据;
- 可与姿态估计、注意力检测等任务联合使用。
五、目标检测实战
下面我们以 YOLOv8 为例,演示如何利用该数据集快速训练一个睡岗检测模型。
1. 安装环境
pip install ultralytics
2. 检查数据集路径
确保 sleep.yaml
文件中的路径正确指向:
train: /your/path/to/SleepDetectionDataset/train/images
val: /your/path/to/SleepDetectionDataset/valid/images
nc: 1
names: ['sleep']
3. 启动训练
from ultralytics import YOLO
# 加载YOLOv8模型
model = YOLO('yolov8n.pt') # 可选 yolov8s.pt, yolov8m.pt
# 开始训练
model.train(
data='sleep.yaml',
epochs=100,
imgsz=640,
batch=16,
name='sleep_detection_yolov8'
)
4. 验证模型性能
# 验证模型在验证集上的效果
metrics = model.val()
print(metrics)
5. 可视化检测结果
# 进行推理测试
results = model.predict(source='test_image.jpg', save=True)
执行后会生成预测图像,标注出检测到的“睡岗”区域,如下示意:
[输出示意]
检测结果:sleep (置信度 0.91)
通过进一步调整训练参数、添加更多样化数据,可以有效提高模型的检测准确率与鲁棒性。
六、结语
“睡岗检测/睡觉检测数据集”是一个面向实际应用场景的高质量数据资源,
可直接用于目标检测算法的研究与部署。其数据量适中、标注精确,非常适合:
- AI研究人员进行算法原型验证;
- 企业构建智能安防系统;
- 教学实验或AI竞赛任务。
随着人工智能在视频监控领域的深入应用,基于此类数据集的 行为识别与状态检测技术 将进一步推动智能安防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发展。
七、心得体会
在本次睡岗检测数据集的构建与实验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数据质量对AI模型性能的决定性作用。
虽然模型架构(如YOLOv8、Detectron2等)本身已十分强大,但若没有高质量、场景真实的标注数据,检测效果往往难以理想。
通过对2000张图片的精细标注与划分,我发现以下几点非常关键:
数据多样性决定模型鲁棒性
同样是“睡岗”行为,不同光照、角度、摄像机清晰度都会显著影响检测效果。
在收集数据时保持多样化,有助于模型学习到更稳定的语义特征。精确标注是训练成功的核心
目标检测模型对于标注框的准确性极为敏感。稍有偏差都会导致loss波动明显。
因此在数据预处理阶段应反复检查标注边界框的正确性。验证集比例应合理设置
5:1的训练与验证比例在本任务中表现良好。验证集数量过少会导致mAP评估不稳定,而过多又会影响模型收敛速度。轻量化模型同样可以实现高精度
使用yolov8n
(Nano版本)在该单类任务上已能实现较高的mAP值,说明对于单一目标场景,轻量化模型更具部署优势。AI与安防结合前景广阔
“睡岗检测”不仅是一项视觉识别任务,更是人工智能赋能安全生产的具体体现。
未来若能结合行为识别、姿态估计甚至疲劳检测技术,将能构建更完整的人体状态智能监控系统。
总体而言,这次实验让我对“数据驱动智能决策”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AI并非只是算法的堆叠,而是“算法 × 数据 × 场景”的综合产物。
只有真正贴近现实场景的数据集,才能让算法落地、让智能真正“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