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p采样:通过动态调整截断阈值让大模型文本生成兼顾创造力与逻辑性

本文涉及的产品
实时计算 Flink 版,1000CU*H 3个月
智能开放搜索 OpenSearch行业算法版,1GB 20LCU 1个月
实时数仓Hologres,5000CU*H 100GB 3个月
简介: 大语言模型通过预测下一个词生成文本,采样策略决定其创造力与连贯性。Min-p采样根据模型置信度动态调整选择阈值,在高不确定性时扩大候选范围,低不确定性时聚焦高概率词,相较Top-k、Top-p等方法,更好平衡了多样性与质量,尤其在高温下仍保持输出稳定,提升生成文本的流畅性与创新性。

大语言模型的工作原理说起来很直接:根据输入内容和已生成的文本,预测下一个最合适的词(token)。输入先转换成 token,再变成向量表示,最后在输出层重新转回 token。

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从候选词中做出选择。这个过程本质上是统计和概率性的,叫做"采样"。每个解码步骤模型都要从整个词汇表的概率分布中采样出下一个 token。

采样策略决定了模型的表现:只选概率最高的词,输出会很安全但缺乏新意而完全随机选择又会导致输出混乱。所以对大模型来说,精髓就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找平衡。

Min-p 采样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思路:这是一种随机技术,能根据模型的置信度动态调整截断阈值,让阈值变得对上下文敏感,这样一来阈值不再固定,而是取决于当前 token 分布的确定程度。

现有采样方法的局限性

我们先看看目前主流的方法都有什么问题。

贪心解码和束搜索属于准确定性方法,每步都选最可能的 token。这样做很稳但也意味着错过了更多样化和创新的输出可能。

温度参数像个风险调节器,较低的温度值可以让模型保守行事,而高温则鼓励冒险尝试不太可能的词汇。但温度调节比较粗糙,缺乏精细控制。

Top-k 采样只从概率最高的 k 个候选中选择,问题是它不会根据模型置信度变化而调整。k 值小了过于保守,限制创造力,这时如果温度值高了的话又很容易产生噪音和不连贯的输出。

Top-p(核采样)动态选择累积概率超过阈值 p 的最小 token 集合。不过在高温度下这种方法也可能产生重复或不连贯的文本。p 值低了太保守,p 值高了又太冒险。

动态阈值采样会根据模型置信度调整 token 阈值,当温度很高(T>2)时,概率分布被"拉平",许多 token 的概率都很接近且偏低,即便配合 top-p 或 top-k 也容易出现退化、重复甚至胡言乱语,所以这个采样值需要更多的调参步骤。

下图直观展示了各种采样方法的区别:

图(a)为初始 token 分布。图(b)为 top-p 采样。图(c)为 top-k 采样。图(d)为 min-p 采样。

Min-p: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min-p 就提出了一种不同的思路:在每个解码步骤动态调整采样阈值,让阈值跟着模型的置信度走。模型有把握时聚焦最可能的 token,不确定时允许更广泛的选择。这种动态阈值比 top-p 和 top-k 在连贯性与多样性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

Min-p核心想法其实很简单:不用固定截断,Min-p 的截断阈值会根据模型置信度变化,让阈值对上下文敏感。这样阈值就变为相对的变量了,并且完全取决于分布的确定程度。

置信度通过最可能 token 的概率 p_max 来衡量。p_max 高说明模型很自信要保守些;_p_max 低说明模型犹豫不决可以多探索些选项。这样既提升了对上下文和不确定性的敏感度,又能在高温度下保持连贯性和创造性的平衡。

解决了长期困扰的"多样性-质量"权衡问题,min-p 算是生成式语言建模的一个进步。对既要高质量又要多样性的文本生成应用来说,这很有价值。

Min-p 的工作机制


Min-p 对标准 LLM 解码流水线的改动很小。

它以"logits 处理器"的形式实现。这是解码流水线中的一个小模块,负责在采样或选择下一个 token 之前调整原始 logits(模型对每个 token 的未归一化预测分数)。可以理解为在最终决策前对模型原始输出进行处理的"过滤器"。

应用温度缩放后,计算缩放阈值,然后在采样前过滤掉概率低于阈值的 token。这些操作用向量化计算高效实现,对解码过程的开销几乎可以忽略。

总结

相比前面提到的那些技术,Min-p 有几个明显优势。

平衡创造性与连贯性: Min-p 根据模型对输出的置信度,在同一个生成序列的不同上下文中动态调整采样阈值。其他技术往往要么过于发散(不连贯),要么过于保守(重复乏味)。

高温度下的稳健性: Min-p 按模型置信度比例缩放截断阈值,所以即便在高温度下也能维持输出连贯性。这对需要高创造性的任务特别有用,比如故事创作或内容生成。

实现简洁: Min-p 的计算开销很小,可以轻松集成到现有 LLM 推理流水线中,不会带来明显的性能负担。

Min-p 采样的出现为大语言模型文本生成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路。它通过动态调整采样阈值,让模型能够在不同的上下文中灵活地平衡创造性与连贯性,这种自适应的特性使其在高温度设置下仍能保持良好的输出质量。

论文和链接:

https://avoid.overfit.cn/post/0f692943578945c09e18288e73615f4f

作者:Thoughtworks

目录
相关文章
|
2天前
|
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PostgreSQL 18 发布,快来 PolarDB 尝鲜!
PostgreSQL 18 发布,PolarDB for PostgreSQL 全面兼容。新版本支持异步I/O、UUIDv7、虚拟生成列、逻辑复制增强及OAuth认证,显著提升性能与安全。PolarDB-PG 18 支持存算分离架构,融合海量弹性存储与极致计算性能,搭配丰富插件生态,为企业提供高效、稳定、灵活的云数据库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如虎添翼!
|
13天前
|
弹性计算 关系型数据库 微服务
基于 Docker 与 Kubernetes(K3s)的微服务:阿里云生产环境扩容实践
在微服务架构中,如何实现“稳定扩容”与“成本可控”是企业面临的核心挑战。本文结合 Python FastAPI 微服务实战,详解如何基于阿里云基础设施,利用 Docker 封装服务、K3s 实现容器编排,构建生产级微服务架构。内容涵盖容器构建、集群部署、自动扩缩容、可观测性等关键环节,适配阿里云资源特性与服务生态,助力企业打造低成本、高可靠、易扩展的微服务解决方案。
1283 5
|
12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前端开发
通义DeepResearch全面开源!同步分享可落地的高阶Agent构建方法论
通义研究团队开源发布通义 DeepResearch —— 首个在性能上可与 OpenAI DeepResearch 相媲美、并在多项权威基准测试中取得领先表现的全开源 Web Agent。
1312 87
|
1天前
|
弹性计算 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2025年阿里云域名备案流程(新手图文详细流程)
本文图文详解阿里云账号注册、服务器租赁、域名购买及备案全流程,涵盖企业实名认证、信息模板创建、域名备案提交与管局审核等关键步骤,助您快速完成网站上线前的准备工作。
171 82
2025年阿里云域名备案流程(新手图文详细流程)
|
1天前
|
自然语言处理 前端开发
基于Electron38+Vite7.1+Vue3+Pinia3+ElementPlus电脑端admin后台管理模板
基于最新版跨平台框架Electron38整合Vite7+Vue3+ElementPlus搭建轻量级客户端中后台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152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