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TW(动态弯曲距离)-Kmeans的时间序列聚类分析模型(Matlab代码实现)

简介: 基于DTW(动态弯曲距离)-Kmeans的时间序列聚类分析模型(Matlab代码实现)

💥💥💞💞欢迎来到本博客❤️❤️💥💥

🏆博主优势:🌞🌞🌞博客内容尽量做到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为了方便读者。

⛳️座右铭: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赠与读者

👨‍💻做科研,涉及到一个深在的思想系统,需要科研者逻辑缜密,踏实认真,但是不能只是努力,很多时候借力比努力更重要,然后还要有仰望星空的创新点和启发点。当哲学课上老师问你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电的时候,不要觉得这些问题搞笑。哲学是科学之母,哲学就是追究终极问题,寻找那些不言自明只有小孩子会问的但是你却回答不出来的问题。建议读者按目录次序逐一浏览,免得骤然跌入幽暗的迷宫找不到来时的路,它不足为你揭示全部问题的答案,但若能让人胸中升起一朵朵疑云,也未尝不会酿成晚霞斑斓的别一番景致,万一它居然给你带来了一场精神世界的苦雨,那就借机洗刷一下原来存放在那儿的“躺平”上的尘埃吧。

    或许,雨过云收,神驰的天地更清朗.......🔎🔎🔎

💥1 概述

基于DTW(动态弯曲距离)-Kmeans的时间序列聚类分析模型研究

摘要

时间序列数据因其时序依赖性和长度不一致性,传统聚类方法(如基于欧氏距离的Kmeans)难以有效处理。动态时间规整(DTW)通过非线性时间对齐解决序列偏移问题,结合Kmeans聚类算法形成DTW-Kmeans模型,可精准捕捉时间序列的相似模式。本文从模型原理、构建步骤、优势挑战、应用场景及优化方向展开系统研究,并通过工业设备监测、用户行为分析等案例验证其有效性。

一、模型原理与构建逻辑

1.1 传统Kmeans的局限性

传统Kmeans依赖欧氏距离度量样本相似性,其核心假设为“样本维度对齐且长度一致”。然而,时间序列数据普遍存在两大问题:

  • 长度不一致:如用户日活跃时长序列、设备故障监测周期差异显著;
  • 时间偏移:相似趋势可能因起始时间不同导致欧氏距离误判。

以某城市温度时序曲线为例:若第一天峰值在14:00,第二天因天气延迟至15:00,欧氏距离会因时间点错位显著增大,而实际趋势高度相似。

1.2 DTW的核心改进

DTW通过动态时间规整解决序列非线性对齐问题,其核心步骤如下:

  1. 构建累积距离矩阵:初始化一个大小为(m+1)×(n+1)的矩阵D(m、n为两序列长度),除D(1,1)=0外,其余初始化为无穷大;
  2. 填充矩阵:对每个点(i,j),计算局部代价cost=(x_i-y_j)²,并取左、上、左上三个方向的最小值更新D(i+1,j+1);
  3. 提取最优路径:从D(m+1,n+1)回溯至D(1,1),路径需满足单调性和连续性约束。

DTW距离定义为最优路径的总代价,其数学表达式为:

image.gif 编辑

通过替换传统Kmeans中的欧氏距离,DTW-Kmeans模型可处理长度不一致和时间偏移的序列。

1.3 模型构建流程

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是一种用于计算两个时间序列之间相似度的方法,能够考虑时间序列在时间轴上的对齐和缩放。K均值聚类是一种常用的聚类算法,用于将数据集中的数据点划分为K个簇。结合DTW和K均值聚类可以得到一种时间序列聚类分析模型,可以更准确地刻画时间序列数据的相似性。

image.gif 编辑

具体来说,基于DTW-Kmeans的时间序列聚类分析模型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数据预处理: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归一化等操作,以保证数据质量。

2. 动态时间规整(DTW):计算每对时间序列之间的动态时间规整距离,得到相似度矩阵。

3. K均值聚类:将相似度矩阵作为输入数据,使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K个簇。

4. 簇的解释与分析:对每个簇进行解释和分析,可以根据簇的特征和特点来刻画时间序列数据的不同模式和特性。

5. 模型评估:通过各种评估指标(如簇内距离、簇间距离等)来评估聚类模型的质量和效果。

基于DTW-Kmeans的时间序列聚类分析模型可以有效地发现时间序列数据中的相似模式和规律,为数据分析和挖掘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该模型还可以用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分类、异常检测等任务,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动态弯曲距离 ( Dynamic Time Warping,DTW) 作为一种新的相似性度量方法,通过调节时间序列采样点的对应关系,寻找时间序列的最佳匹配路径,可以更加有效地度量时间序列间的距离。本代码为基于DTW的kmeans序列聚类算法,将DTW算法求得的距离取代传统欧式距离衡量不同长度的阵列或时间序列之间的相似性或距离,实现时间序列的聚类。

  1. 数据预处理:包括去噪(如小波阈值去噪)、归一化(Z-score标准化)和缺失值插补(线性插值);
  2. DTW距离矩阵计算:对N个序列两两计算DTW距离,生成N×N的距离矩阵;
  3. Kmeans聚类
  • 初始化:随机选择K个序列作为初始质心;
  • 迭代更新:计算每个序列到质心的DTW距离,分配至最近簇,并使用DBA(DTW Barycenter Averaging)算法更新质心;
  • 终止条件:质心变化小于阈值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
  1. 簇解释与评估:通过簇内距离(Within-Cluster Distance, WCD)和簇间距离(Between-Cluster Distance, BCD)评估聚类质量,公式为:

image.gif 编辑

二、模型优势与挑战

2.1 核心优势

  1. 适配时间序列特性:DTW可处理时间偏移和长度不一致问题,聚类结果更贴合数据本质。例如,某风电企业通过DTW-Kmeans对风机振动序列聚类,成功识别“主轴不平衡”“轴承失效”两类故障,预警准确率提升至92%;
  2. 无监督学习适用性强:无需标注数据即可挖掘潜在模式。某电商平台通过分析用户购买决策序列(浏览-加购-下单-支付间隔),识别“冲动消费型”“比价犹豫型”“目标明确型”三类用户,定向推送优惠券后转化率提升15%;
  3. 可解释性高:簇中心序列可直观解释业务含义。例如,设备故障簇的中心序列若呈现高频振动特征,则该簇可定义为“故障预警簇”。

2.2 关键挑战

  1. 计算复杂度高:DTW时间复杂度为O(mn),大规模数据计算耗时。解决方案包括:
  • 使用FastDTW(O(n))或降维(PCA);
  • 结合GPU并行计算(如CUDA加速);
  1. 初始质心敏感:随机初始化可能导致局部最优。改进方法包括Kmeans++初始化或多次运行取最优;
  2. DTW距离性质:DTW不满足三角不等式,质心计算无封闭解,需依赖DBA等迭代算法。

三、典型应用场景

3.1 工业设备监测

  • 故障分类:将不同故障类型(如轴承磨损、齿轮咬合异常)的序列聚为不同簇,建立“故障-序列特征”映射关系;
  • 实时预警:实时采集设备当前序列,计算其与“正常簇”中心的DTW距离,若超过阈值则触发预警。例如,某钢铁企业通过聚类高炉温度序列,提前2小时预测炉壁结瘤故障。

3.2 用户行为分析

  • 用户分层:将“高频高时长”“低频短时长”“夜间活跃”等行为序列聚为不同用户群,针对性设计运营策略;
  • 异常检测:若用户登录序列(时间、地点、设备)与“正常用户簇”的DTW距离过大,可能为账号被盗或恶意操作。某银行通过聚类交易序列,成功识别信用卡盗刷行为,误报率降低40%。

3.3 气象与环境数据分类

  • 区域气候分类:将不同城市的年度温度序列聚类,划分“亚热带湿润型”“温带大陆型”等气候区域;
  • 污染趋势分析:将某区域的PM2.5序列与历史“重污染簇”“轻度污染簇”对比,判断当前污染等级及演变趋势。某环保部门通过聚类全国300个城市PM2.5序列,识别“北方冬季供暖污染簇”和“南方工业排放污染簇”,为差异化治污提供数据支撑。

四、模型优化与未来方向

4.1 效率提升

  • 并行计算:利用Spark分布式框架处理大规模数据,某研究通过Spark-DTW将10万条序列的聚类时间从12小时缩短至20分钟;
  • 近似算法:采用Lower Bounding技术(如LB_Keogh)提前剪枝,减少不必要的DTW计算。

4.2 多维度扩展

  • 多变量DTW:同时考虑温度、湿度、风速等多变量序列,提升聚类全面性。例如,某气象研究通过多变量DTW-Kmeans聚类台风路径数据,预测准确率提升18%;
  • 深度学习融合:结合自编码器(AE)或Transformer提取特征,再通过DTW-Kmeans聚类。某金融研究通过Transformer提取股票价格序列特征,聚类后识别“牛市”“熊市”“震荡市”三类模式,交易策略收益率提升25%。

4.3 动态聚类

  • 增量学习:针对流式数据,采用增量式DTW-Kmeans更新簇中心,避免全量重计算。某交通研究通过增量聚类实时路况序列,动态调整信号灯时长,拥堵指数降低15%。

五、结论

DTW-Kmeans模型通过动态时间规整距离解决了传统Kmeans在时间序列聚类中的痛点,兼具适配性、可解释性和业务落地能力。未来,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模型将向高效化、多模态化和动态化方向演进,为工业、金融、医疗等领域的时间序列分析提供更强大的工具。

📚2 运行结果

image.gif 编辑

image.gif 编辑

🎉3 参考文献

文章中一些内容引自网络,会注明出处或引用为参考文献,难免有未尽之处,如有不妥,请随时联系删除。

[1]陈锦涛,张逸,张良羽,等.基于用电数据挖掘的企业环保异常识别[J/OL].电力建设,1-16[2024-05-1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583.TM.20240428.1016.002.html.

[2]陈苏豫,顾亦然,张腾飞.基于DLT-Kmedoids算法的用电负荷聚类分析[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24,34(04):205-211.

[3]王宇飞,杜桐,边伟国,等.基于DTW K-medoids与VMD-多分支神经网络的多用户短期负荷预测[J/OL].中国电力,1-8[2024-05

相关文章
|
1天前
|
负载均衡 算法 调度
基于遗传算法的新的异构分布式系统任务调度算法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基于遗传算法的新的异构分布式系统任务调度算法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42 10
|
1天前
|
算法 安全 BI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多码头连续泊位分配优化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多码头连续泊位分配优化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
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算法
基于VMD-LSTM的电力负荷预测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基于VMD-LSTM的电力负荷预测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
1天前
|
算法 数据挖掘 区块链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式联运车辆路径网络优优化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式联运车辆路径网络优优化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
1天前
|
算法 新能源 测试技术
基于PID控制器和电流控制器的电池充电比较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基于PID控制器和电流控制器的电池充电比较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
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调度
基于NSGA-III算法求解微电网多目标优化调度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基于NSGA-III算法求解微电网多目标优化调度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
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机器人
基于自适应RBF神经网络滑模控制的机械臂轨迹跟踪仿真(Simulink仿真实现)
基于自适应RBF神经网络滑模控制的机械臂轨迹跟踪仿真(Simulink仿真实现)
|
1天前
|
运维 算法 搜索推荐
基于天牛须(BAS)与NSGA-Ⅱ混合算法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多场景多目标优化调度(Matlab代码实现)
基于天牛须(BAS)与NSGA-Ⅱ混合算法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多场景多目标优化调度(Matlab代码实现)
|
1天前
|
存储 并行计算 算法
【动态多目标优化算法】基于自适应启动策略的混合交叉动态约束多目标优化算法(MC-DCMOEA)求解CEC2023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动态多目标优化算法】基于自适应启动策略的混合交叉动态约束多目标优化算法(MC-DCMOEA)求解CEC2023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
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算法
【SCI二区IEEE复现】基于混合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FCS-MPC)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整流电路仿真模型(Simulink仿真实现)
【SCI二区IEEE复现】基于混合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FCS-MPC)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整流电路仿真模型(Simulink仿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