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专业术语解析

简介: 本文围绕AI领域常见专业术语展开解析,涵盖基础概念、模型与算法、数据处理、生成式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方面。基础概念类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详细阐述其定义、原理及应用场景。模型与算法类涉及支持向量机、决策树、生成对抗网络等。数据处理类介绍了数据标注、特征工程、模型评估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术语有生成式AI、文本生成、图像生成等。自然语言处理方面涵盖分词、词向量、注意力机制等。此外,还解释了大模型、小样本学习、端到端、对齐等其他专业术语,为读者理解AI领域提供了全面且深入的参考。

AI专业术语解析

一、基础概念类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 定义:人工智能是指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使机器能够执行通常需要人类智能的任务,如学习、推理、感知和决策等。
  • 详细解释:AI可分为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专注特定任务,如语音识别或图像分类;强人工智能试图实现通用智能,但目前尚未实现。其目标是让机器具备类似人类的智能行为,涵盖理解语言、识别图像、解决问题和决策等能力。
  • 应用场景:语音助手(如Siri、Alexa)、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推荐系统(如Netflix、淘宝)。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

  • 定义:是AI的一个子领域,通过算法使计算机从数据中学习,无需明确编程。
  • 详细解释:核心是数据驱动学习,通过数据训练模型,自动识别模式并进行预测。学习方式主要有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
  • 应用场景:垃圾邮件过滤、图像识别、医疗诊断等。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DL)

  • 定义:属于机器学习的子领域,基于多层非线性模型(如神经网络)解决复杂的模式识别问题。
  • 详细解释:特点是层次结构和自学习能力,能处理大规模、高维度的数据。常用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 应用场景: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

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

  • 定义:是AI的一个分支,关注计算机对人类语言的理解和生成,包括文本分析、语音识别、语义解析、机器翻译等。
  • 详细解释:涉及多种技术,如分词、词性标注、命名实体识别、情感分析等。
  • 应用场景:聊天机器人、机器翻译、信息检索等。

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 CV)

  • 定义:致力于使计算机从图像或视频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决策。
  • 详细解释:结合了图像处理、图像识别和理解等技术,能让计算机从数字图像或视频中提取信息并做出决策。
  • 应用场景:安防监控、自动驾驶、医学影像分析等。

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RL)

  • 定义:智能体在环境中执行动作,根据奖励反馈学习策略以最大化累积奖励。
  • 详细解释:智能体在环境中执行动作,改变环境状态并获取奖励,目标是学习策略以最大化累积奖励。
  • 应用场景:游戏AI(如AlphaGo、Atari游戏)、机器人控制、资源调度等。

二、模型与算法类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 定义:一种强大的非线性学习算法,在高维空间中寻找最大间隔超平面进行分类和回归。
  • 详细解释:通过核技巧处理高维数据,在特征空间中找到最优分隔超平面,适用于数据维度高于样本数量的分类和回归任务。
  • 应用场景:文本分类、手写识别等。

决策树(Decision Tree)

  • 定义:以树状结构进行决策和分类的模型,每个内部节点是一个特征上的测试,每个分支是测试输出,每个叶节点是一个类别或值。
  • 详细解释:结构直观,易于理解和解释,能处理非线性关系,常用于分类和回归任务。
  • 应用场景:疾病诊断、信用风险评估等。

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GAN)

  • 定义:由生成器和判别器组成,生成器生成数据,判别器判断其真实性。
  • 详细解释:两个网络相互博弈,生成器不断生成更逼真的数据,判别器不断提升识别能力。
  • 应用场景:图像合成、数据增强等。

自监督学习(Self-Supervised Learning)

  • 定义:无需人工标注数据,模型从数据中自动学习特征和规律。
  • 详细解释:通过构建自监督任务,让模型学习数据中的结构和关系,提高泛化能力。
  • 应用场景: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迁移学习(Transfer Learning)

  • 定义:将从一个任务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另一个相关任务中。
  • 详细解释:可加速模型训练,提高模型在新任务上的表现,尤其在数据稀缺时优势明显。
  • 应用场景:图像分类、语音识别等。

三、数据处理类

数据标注(Data Labeling)

  • 定义:为原始数据添加标签或注释,使其成为监督学习中的训练数据。
  • 详细解释:在监督学习中,模型需要标记数据来学习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高质量的数据标注对模型性能至关重要。
  • 应用场景:图像分类、语音识别、情感分析。

特征工程(Feature Engineering)

  • 定义:从原始数据中提取、选择和转换特征,以提升机器学习模型的性能。
  • 详细解释:常见技术包括特征选择、特征缩放和特征生成等,目的是提取对模型预测最有用的信息。
  • 应用场景:金融风控(提取用户行为特征)、推荐系统(提取用户偏好特征)、医疗诊断(提取患者健康指标特征)。

模型评估(Model Evaluation)

  • 定义:通过指标和测试数据评估机器学习算法的性能。
  • 详细解释:目的是确定模型在未见数据上的表现,常见指标有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和AUC - ROC曲线等。
  • 应用场景:分类模型评估(如垃圾邮件分类)、回归模型评估(如房价预测)、聚类模型评估(如客户细分)。

四、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

  • 定义:专注于内容的创造和生成,能生成图像、视频、文本等多种类型的内容。
  • 详细解释:基于大量数据训练,学习模式和规律,生成新的内容。
  • 应用场景:创意设计、内容制作、艺术创作等。

文本生成(Text Generation)

  • 定义:基于输入信息生成自然语言文本的过程。
  • 详细解释:可应用于新闻写作、故事创作等领域,通过模型学习语言模式和结构来生成合理文本。
  • 应用场景:新闻写作、故事创作等。

图像生成(Image Generation)

  • 定义:通过GAN等技术生成逼真的图像。
  • 详细解释:利用生成对抗网络等技术,让计算机创造出与真实图像相似的图像。
  • 应用场景:艺术创作、游戏设计等。

五、自然语言处理相关

分词(Tokenization)

  • 定义:把文本拆分成最小的词或子词单元。
  • 详细解释:是自然语言处理的基础步骤,有助于后续的语义分析和处理。
  • 应用场景:文本分类、机器翻译等。

词向量(Word Embeddings)

  • 定义:将文本转换为向量,捕捉词之间的语义关系。
  • 详细解释:常见方法有Word2Vec、BERT embedding等,能让计算机更好地理解文本。
  • 应用场景:文本分类、语义搜索等。

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

  • 定义:在深度学习模型中,让模型关注输入的重要部分,提升性能。
  • 详细解释:是Transformer架构等模型的关键技术,帮助模型集中于输入序列的重要部分。
  • 应用场景: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

六、其他专业术语

大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

  • 定义:参数量巨大的深度学习模型,如GPT - 4、文心一言等。
  • 详细解释:具有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能处理多场景任务,但训练成本和推理速度可能是痛点。
  • 应用场景:多场景任务,如文本生成、问答系统等。

小样本学习(Few - Shot Learning)

  • 定义:用极少量标注数据训练AI模型。
  • 详细解释:可能是在预训练模型上微调,实际仍需大量隐性数据支持。
  • 应用场景:某些特定的分类模型训练。

端到端(End - to - End)

  • 定义:输入数据直接到输出结果,无需人工干预中间流程。
  • 详细解释:优势是流程简化,但可能存在“黑盒化”问题,即不知道中间发生了什么。
  • 应用场景:语音翻译等。

对齐(Alignment)

  • 定义:让AI系统的目标与人类价值观保持一致。
  • 详细解释: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可能只是添加关键词过滤功能。
  • 应用场景:确保AI系统输出无害内容。

赋能(Empowerment)

  • 定义:用AI技术为传统业务或工具增加智能化能力。
  • 详细解释:可能只是给旧系统添加自动报表功能,需关注赋能后效率提升和成本问题。
  • 应用场景:制造业、金融、医疗等多个行业。

提示词注入(Prompt Injection)

  • 定义:恶意指令攻击,可能导致AI泄露用户隐私等问题。
  • 详细解释:防御方案包括规则过滤、复核机制、权限隔离等。
  • 应用场景:所有使用AI模型的系统。

护栏(Guardrails)

  • 定义:为AI设置规则,如禁止生成医疗建议、强制标注信息来源、限制回复长度等。
  • 详细解释:可避免AI生成有害内容,确保输出符合特定要求。
  • 应用场景:各类AI系统,特别是涉及信息安全和伦理问题的场景。

幻觉(Hallucination)

  • 定义:AI虚构事实。
  • 详细解释:可通过明确指令、事实核查、RAG技术等减少。
  • 应用场景:所有使用大语言模型的场景,如智能客服、内容创作等。

检索增强生成(RAG, 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

  • 定义:结合检索和生成,让AI基于专属知识库作答。
  • 详细解释:流程包括知识分块、向量化存储、语义匹配,能提高生成内容的相关性和准确性。
  • 应用场景:企业知识问答、专业领域内容生成等。

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

  • 定义:优化指令使AI更精准。
  • 详细解释:包括明确要求、提供背景、结构化输入、反向提问、示例教学等技巧。
  • 应用场景:各类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应用,如生成特定风格的文案、获取准确回复等。

向量数据库(Vector DB)

  • 定义:存储文本片段的“数字地图”,通过将文本片段转化为向量,实现快速匹配和检索。
  • 详细解释:每个片段转化为数百维向量,相似内容位置接近,实现毫秒级精准匹配。
  • 应用场景:文本检索、推荐系统等。

语义搜索(Semantic Search)

  • 定义:按含义而非关键词检索,依赖文本向量化技术。
  • 详细解释:能将“如何提升客户留存率”自动关联到“会员体系优化方案”等相关内容。
  • 应用场景:知识检索、信息推荐等。

模态学习(Multimodal Learning)

  • 定义:结合声音、图像和文本等多种类型的数据进行学习的技术。
  • 详细解释:在机器学习中,结合多种类型的数据进行学习,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适应性。
  • 应用场景:智能驾驶、智能客服等领域,可综合利用多种信息源进行决策和交互。

自动学习(Auto Learning)

  • 定义:计算机系统通过自身经验或数据改进决策过程,不依赖固定规则,而是分析数据来做决策。
  • 详细解释:是一种让计算机系统从数据中自主学习和改进的方式,区别于传统编程中依赖明确规则的方式。在自动学习中,系统通过分析大量数据,找出其中的模式和规律,从而优化决策过程。例如在金融领域,自动学习系统可以分析市场数据、交易记录等信息,识别潜在的投资机会或风险,而不是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进行操作。
  • 应用场景:金融市场的投资决策、风险评估等领域,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来优化决策过程。

半监督学习(Semi - Supervised Learning)

  • 定义:结合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的方法,使用少量标记数据和大量未标记数据进行训练。
  • 详细解释:这种方法能够提高模型的学习效果,减少对大量标记数据的依赖。在实际应用中,获取大量标记数据可能成本高昂或耗时较长,半监督学习可以利用少量标记数据和大量未标记数据进行训练,从而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效率。
  • 应用场景:图像识别、医疗诊断等领域,在数据获取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半监督学习提高模型性能。

自动编码器(Autoencoder)

  • 定义:一种无监督学习模型,由编码器和解码器组成。编码器将输入数据压缩成低维表示,解码器将低维表示重构为原始输入数据。
  • 详细解释:自动编码器的目标是学习数据的潜在结构,通过最小化重构误差来优化模型参数。它在数据压缩、特征提取、异常检测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 应用场景:数据压缩、异常检测、特征提取等领域。

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

  • 定义:一种概率图模型,用于表示随机变量之间的条件依赖关系。
  • 详细解释:通过有向无环图和条件概率表来表示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常用于推理和决策支持。
  • 应用场景:医疗诊断、金融风险评估、故障诊断等领域,帮助进行概率推理和决策。

动态路由(Dynamic Routing)

  • 定义:一种在机器学习中优化序列生成过程的算法,通过跟踪每一步的候选者数量来优化序列的生成过程。
  • 详细解释:在神经网络中,动态路由可以根据每一步的候选者数量调整生成过程,提高生成效率和质量。
  • 应用场景:自然语言处理、图像生成等领域,可用于优化序列生成过程。

时间卷积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 TCN)

  • 定义:专门设计用于处理时间序列数据的卷积网络,能够捕捉时间序列数据中的长期依赖关系。
  • 详细解释:与传统的卷积网络不同,TCN在处理时间序列数据时,能够更好地保留时间信息,从而在处理长期依赖问题时表现出色。
  • 应用场景:时间序列预测、语音识别、视频分析等领域,如预测股票价格走势、语音识别中的语音特征提取等。

图神经网络(Graph Neural Network, GNN)

  • 定义:用于处理图结构数据的神经网络,能够学习图中节点和边的特征。
  • 详细解释:图神经网络可以处理具有复杂关系的数据,如社交网络、知识图谱等。它通过对图结构的学习,能够更好地捕捉节点之间的关系和信息传播。
  • 应用场景:社交网络分析、知识图谱构建、推荐系统等领域,帮助理解和处理复杂的图结构数据。

零样本学习(Zero - Shot Learning)

  • 定义:模型在没有见过特定任务的任何训练样本的情况下,能够对该任务进行预测。
  • 详细解释:这是一种强大的泛化能力体现,模型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模式识别能力,对未见过的任务进行处理。
  • 应用场景:新兴领域的快速响应和创新应用,当面对新的任务或数据稀缺时,零样本学习可以使模型快速适应并做出预测。

强化学习环境(Reinforcement Learning Environment)

  • 定义:智能体在其中执行动作并学习的环境,由状态、动作、奖励等元素构成。
  • 详细解释:环境定义了智能体的行动范围和规则,智能体通过与环境的交互来学习最优策略。例如在游戏中,环境包括游戏的规则、关卡设置、奖励机制等,智能体在这个环境中通过不断尝试不同的动作,根据获得的奖励来调整自己的策略,以达到游戏的胜利目标。
  • 应用场景:游戏开发、机器人控制、资源管理等领域,帮助智能体学习在不同环境下的最优策略。

生成式预训练模型(Generative Pre - trained Model)

  • 定义:经过大规模数据训练的模型,能够根据输入生成自然语言文本、图像等内容。
  • 详细解释:这些模型在大量数据上进行预训练,学习到语言的模式和规律,从而能够根据输入生成合理的输出。例如GPT系列模型,通过在大规模文本数据上的训练,能够生成连贯的自然语言文本。
  • 应用场景:新闻写作、故事创作、对话系统等领域,可快速生成高质量的文本内容。

数据增强(Data Augmentation)

  • 定义:通过生成额外的数据来增加训练数据的多样性和数量,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 详细解释:在数据稀缺的情况下,数据增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图像识别中,可以通过旋转、翻转、缩放等操作生成新的图像数据,用于训练模型,使模型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特征和变化,从而提高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
  • 应用场景:图像识别、医疗影像分析等领域,当数据有限时,数据增强可以帮助模型更好地学习和适应不同的情况。

多模态融合(Multimodal Fusion)

  • 定义:结合多种输入信息(如文本、图像、音频等)进行学习和生成的技术。
  • 详细解释:在处理复杂任务时,单一模态的数据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信息,多模态融合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模态的数据,提高模型的性能和理解能力。例如在智能客服中,结合文本和语音信息,可以更准确地理解用户的需求。
  • 应用场景:智能客服、智能驾驶、智能家居等领域,通过综合多种模态的数据来提供更准确和丰富的交互体验。

数据挖掘(Data Mining)

  • 定义: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涉及机器学习、统计分析等多种技术。
  • 详细解释:数据挖掘的目标是发现数据中的模式、趋势和关系,以支持决策和预测。例如,在商业领域,数据挖掘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客户购买行为、市场趋势等,从而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在医疗领域,数据挖掘可以从患者的病历数据中发现疾病的潜在模式和风险因素。
  • 应用场景:市场营销、医疗诊断、金融风险评估等领域,帮助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

  • 定义:一种结构化的知识表示形式,由实体、属性和关系构成,用于存储和推理知识。
  • 详细解释:知识图谱通过图的形式组织实体和关系,使得计算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人类的知识。例如,在医疗领域,知识图谱可以整合患者的病历、检查结果、疾病诊断等信息,形成一个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 应用场景:医疗诊断、智能问答系统、信息检索等领域,通过知识图谱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回答用户的问题。

自动编码器(Autoencoder)

  • 定义:一种无监督学习模型,由编码器和解码器组成。编码器将输入数据映射到低维空间,解码器将低维表示重构为原始输入数据。
  • 详细解释:自动编码器的目标是学习数据中的潜在结构,通过最小化重构误差来优化模型参数。它可以用于数据压缩、特征提取、异常检测等。
  • 应用场景:数据压缩、特征提取、异常检测等领域。

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

  • 定义:一种基于概率推理的图模型,用于表示随机0变量之间的条件依赖关系。
  • 详细解释:贝叶斯网络通过有0向无环图和条件概率表来表示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常用于推理和决策支持。
  • 应用场景:风险评估、医疗诊断、金融分析等领域。

动态路由(Dynamic Routing)

  • 定义:一种优化序列生成过程的算法,通过跟踪每一步的候选者数量来优化序列的生成过程。
  • 详细解释:在神经网络中,动态路由可以帮助模型更好地处理序列生成问题,提高生成效率。
  • 应用场景:自然语言处理、图像生成等领域。

零样本学习(Zero-Shot Learning)

  • 定义:模型在没有见过特定任务的任何训练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对该任务进行预测。
  • 详细解释:这是一种强大的泛化能力体现,模型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模式识别能力,对未见过的任务进行处理。
  • 应用场景:新兴领域的快速响应和创新应用。

强化学习环境(Reinforcement Learning Environment)

  • 定义:智能体在其中执行动作并学习策略的环境,由状态、动作、奖励等元素构成。
  • 详细解释:智能体在环境中执行动作,根据奖励调整策略,以最大化累积奖励。
  • 应用场景:游戏开发、机器人控制、资源管理等领域。

生成式预训练模型(Generative Pre-trained Model)

  • 定义:经过大量数据训练的模型,能够根据输入生成文本、图像等内容。
  • 详细解释:这些模型通过学习大量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具备生成新内容的能力。
  • 应用场景:内容创作、艺术设计、游戏开发等领域。

数据增强(Data Augmentation)

  • 定义:通过生成额外的数据来增加训练数据的多样性和数量,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 详细解释:在数据稀缺的情况下,数据增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图像识别中,可以通过旋转、翻转、缩放等操作生成新的图像数据,用于训练模型,使模型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特征和变化,从而提高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
  • 应用场景:图像识别、医疗影像分析等领域,当数据有限时,数据增强可以帮助模型更好地学习和适应不同的情况。

多模态融合(Multimodal Fusion)

  • 定义:结合多种输入信息(如文本、图像和音频)进行学习和生成的技术。
  • 详细解释:在处理复杂任务时,单一模态的数据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信息,多模态融合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模态的数据,提高模型的性能和理解能力。
  • 应用场景:智能驾驶、智能客服、智能家居等领域,通过综合多种模态的数据来提供更准确和丰富的交互体验。

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

  • 定义:一种结构化的知识表示形式,由实体、属性和关系构成,用于存储和推理知识。
  • 详细解释:知识图谱通过图的形式组织实体和关系,使得计算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人类的知识。例如,在医疗领域,知识图谱可以整合患者的病历、检查结果、疾病诊断等信息,形成一个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病情。
  • 应用场景:医疗诊断、智能问答系统、信息检索等领域。

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

  • 定义:优化指令让AI更精准,包含明确要求、提供背景、结构化输入、反向提问、示例教学等技巧。
  • 详细解释:通过精心设计提示词,能引导AI输出更符合需求的结果。例如,在与大语言模型交互时,明确的提示词能让模型生成更符合期望的回复。如“生成10条母婴品牌微博文案,每条带话题标签”这样的提示,能让AI生成更精准的内容。
  • 应用场景:与大语言模型交互的各种场景,如内容创作、问题解答等。

检索增强生成(RAG, 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

  • 定义:让AI基于专属知识库作答,结合知识分块、向量化存储、语义匹配等流程。
  • 详细解释:在处理一些需要大量背景知识的任务时,RAG能让AI依据可靠知识源回答,提高回答的准确性和相关性。比如企业数据库接入RAG后,AI能准确回答“去年华东区销售额”这类问题。
  • 应用场景:企业知识问答、智能客服等需要准确回答依赖知识库信息问题的场景。

语义搜索(Semantic Search)

  • 定义:按含义而非关键词检索,依赖文本向量化技术。
  • 详细解释:能将“如何提升客户留存率”自动关联到“会员体系优化方案”等相关内容。
  • 应用场景:信息检索、智能问答等领域。

向量数据库(Vector DB)

  • 定义:存储文本片段的“数字地图”,每个片段转化为数百维向量,相似内容位置接近,实现毫秒级精准匹配。
  • 详细解释:在处理文本数据时,向量数据库能将文本片段转化为向量,通过计算向量之间的距离,快速找到相似的内容,在信息检索和推荐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应用场景:信息检索、推荐系统等领域。

微调(Fine - Tuning)

  • 定义:在预训练模型基础上,用特定领域的数据进一步训练模型。
  • 详细解释:能使模型在特定任务上表现更好,例如用法律文书微调的模型,在合同审核方面会更准确。
  • 应用场景:各行业特定任务,如医疗、法律等领域。

涌现(Emergence)

  • 定义:复杂系统中出现的新特性或行为,无法从系统组成部分的性质直接预测。
  • 详细解释:在神经网络中,大量神经元相互作用可能产生涌现现象,展现出单个神经元不具备的能力。
  • 应用场景:神经网络研究、复杂系统分析等领域。

提示词注入(Prompt Injection)

  • 定义:恶意指令攻击,可能让AI忽略审核规则,透露用户隐私等。
  • 详细解释:防御方案包括规则过滤、复核机制、权限隔离等。
  • 应用场景:所有使用AI的系统,特别是涉及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的场景。

护栏(Guardrails)

  • 定义:AI的“交通规则系统”,可设置禁止生成医疗建议、强制标注信息来源、限制回复长度等。
  • 详细解释:确保AI输出符合规则和期望。
  • 应用场景:各类AI应用,特别是对输出内容有严格要求的场景。

小样本学习(Few - Shot Learning)

  • 定义:用极少量标注数据训练AI模型。
  • 详细解释:可能是在预训练模型上微调,但实际仍需大量隐性数据支持。
  • 应用场景:数据稀缺的场景,如某些罕见病的诊断模型训练。

端到端(End - to - End)

  • 定义:输入数据直接到输出结果,无需人工干预中间流程。
  • 详细解释:优势是流程简化,但有“黑盒化”缺点,即不知道中间发生了什么。
  • 应用场景:语音翻译等。

对齐(Alignment)

  • 定义:让AI系统的目标与人类价值观保持一致。
  • 详细解释:理想很丰满,现实可能只是加了关键词过滤功能。
  • 应用场景:确保AI系统输出无害内容的场景。

赋能(Empowerment)

  • 定义:用AI技术为传统业务或工具增加智能化能力。
  • 详细解释:需关注赋能后效率提升和成本问题。
  • 应用场景:各行业,如制造业、金融、医疗等。

提示词注入(Prompt Injection)

  • 定义:恶意指令攻击,可能让AI忽略审核规则,透露用户隐私等。
  • 详细解释:防御方案包括规则过滤、复核机制、权限隔离等。
  • 应用场景:所有使用AI的系统,特别是涉及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的场景。

护栏(Guardrails)

  • 定义:AI的“交通规则系统”,可设置禁止生成医疗建议、强制标注信息来源、限制回复长度等。
  • 详细解释:确保AI输出符合规则和期望。
  • 应用场景:各类AI应用,特别是对输出内容有严格要求的场景。

小样本学习(Few - Shot Learning)

  • 定义:用极少量标注数据训练AI模型。
  • 详细解释:可能是在预训练模型上微调,但实际仍需大量隐性数据支持。
  • 应用场景:数据稀缺的场景,如某些罕见病的诊断模型训练。
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205 19
|
1月前
|
人工智能 边缘计算 API
AI协作的四大支柱:协议详解与应用场景全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Agentic AI协议的四大核心协议——MCP、A2A、ACP与ANP,涵盖技术特性、应用场景及选型指南,助你掌握多代理协作系统构建要点。
218 5
|
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运维
运维告警别乱飞了!AI智能报警案例解析
运维告警别乱飞了!AI智能报警案例解析
65 0
|
1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算法
AI测试平台实战:深入解析自动化评分和多模型对比评测
在AI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测试工程师面临着如何高效评估大模型性能的全新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AI测试平台中自动化评分与多模型对比评测的关键技术与实践方法,为测试工程师提供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AI概念解析:从入门到精通的43个关键术语指南
本文系统梳理AI领域50个核心术语,涵盖基础概念、技术原理、应用场景与合规风险,帮助读者精准理解AI本质,把握技术演进脉络与产业趋势,提升智能时代认知与决策能力。
|
3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如何让AI更“聪明”?VLM模型的优化策略与测试方法全解析​
本文系统解析视觉语言模型(VLM)的核心机制、推理优化、评测方法与挑战。涵盖多模态对齐、KV Cache优化、性能测试及主流基准,助你全面掌握VLM技术前沿。建议点赞收藏,深入学习。
82 8
|
22天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数据可视化
深度解析三大AI协议:MCP、ACP与A2A,看懂智能代理的通信法则
在AI代理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MCP、ACP和A2A三大协议成为推动AI生态协作的关键标准。MCP(模型上下文协议)为大模型提供标准化信息接口,提升AI处理外部数据的效率;ACP(代理通信协议)专注于边缘设备间的低延迟通信,实现本地系统的高效协同;A2A(代理对代理协议)则构建跨平台通信标准,打通不同AI系统的协作壁垒。三者各司其职,共同推动AI从独立工具向智能协作团队演进,提升整体智能化水平与应用灵活性。
204 2
深度解析三大AI协议:MCP、ACP与A2A,看懂智能代理的通信法则
|
3天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前端开发
深度解析Playwright MCP:功能、优势与挑战,AI如何提升测试效率与覆盖率
Playwright MCP通过AI与浏览器交互,实现自然语言驱动的自动化测试。它降低门槛、提升效率,助力测试工程师聚焦高价值工作,是探索性测试与快速验证的新利器。
|
6天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现代AI工具深度解析:从GPT到多模态的技术革命与实战应用
蒋星熠Jaxonic,AI技术探索者,深耕代码生成、多模态AI与提示词工程。分享AI工具架构、实战应用与优化策略,助力开发者提升效率,共赴智能编程新纪元。
3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