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化还是标准化?如何为你的数据选择最佳缩放方法

本文涉及的产品
实时数仓Hologres,5000CU*H 100GB 3个月
实时计算 Flink 版,5000CU*H 3个月
智能开放搜索 OpenSearch行业算法版,1GB 20LCU 1个月
简介: 当你的特征们身高不一、体重各异时,如何让它们在机器学习的舞台上公平竞争?本文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带你掌握特征缩放中的归一化和标准化技巧,让你的模型表现更上一层楼!

为什么你的模型需要"身高均等"?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篮球队里同时安排了姚明(2.29米)和"小土豆"姜山(1.65米)一起打球,结果会怎样?显然,姚明会"主宰"比赛节奏。机器学习算法中的特征也是如此,不同量级的特征若不加处理,"身高优势"明显的特征就会霸占算法的"注意力"。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特征缩放(Feature Scaling)——让所有特征在同一个"身高标准"下竞争!

图1:特征缩放的两种主要方法及其流程

特征缩放:模型训练前的"身体检查"

在机器学习中,特征缩放就像运动员参赛前的体检,确保所有"选手"处于相同的起跑线上。它有以下重要性:

  1. 避免"巨人主宰比赛":如果你的数据中有些特征值域很大(比如房价:几十万到几百万),有些很小(比如房间数:1-10),不缩放的话,大值域特征会"喧宾夺主"。

  2. 加速"跑步"收敛:梯度下降算法就像是在山坡上寻找最低点的盲人,如果地形高低不平(特征尺度不一),他会走很多冤枉路。特征缩放让这位盲人在更"均匀"的地形上搜索,能更快找到目标。

  3. 距离计算的"公平竞争":想象KNN算法就是找"邻居"的过程,如果不缩放,那么在计算距离时,体重100kg的特征比身高1.8m的特征影响要大得多,这显然不公平!

举个例子:如果你的数据包含股票价格(2000-4000元)和利率(1.5%-3%),不缩放的话,股票价格的微小波动都会掩盖利率变化带来的影响。

归一化:让所有特征"手拉手站一排"

归一化(Normalization)的目标很简单:把所有特征的值都缩放到0到1之间,就像让不同身高的人蹲下或踮脚,最终都在同一水平线上。

归一化公式(Min-Max方法)

图2:Min-Max归一化将数据压缩到[0,1]区间

这个公式做了什么?很简单:

  • 首先找出特征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 然后让每个值减去最小值(平移到0开始)
  • 最后除以极差(最大值-最小值),让范围刚好是1

何时使用归一化?

归一化就像是给不同身高的选手分配统一的"标准身高",最适合以下场景:

  1. 数据分布不明确或不遵循任何特定分布时
  2. 深度学习的最爱:神经网络通常喜欢接收0-1范围内的数据(就像图像像素值从0-255归一化到0-1)
  3. 限定输出范围的算法,比如某些需要概率输入的模型

用Python实现归一化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MinMaxScaler
import numpy as np

# 假设有身高(cm)和体重(kg)两个特征
data = np.array([[180, 85], [165, 65], [190, 95], [175, 75]])

# 创建归一化器
scaler = MinMaxScaler()

# 应用归一化
normalized_data = scaler.fit_transform(data)
print("归一化后的数据:
", normalized_data)
# 输出结果中,所有值都会在0到1之间
AI 代码解读

标准化:让特征们遵循"正态分布法则"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则是另一种思路:不是限制值的范围,而是调整数据的统计属性,使得均值为0,标准差为1。

图3:Z-score标准化调整数据的统计分布特性

标准化的妙处

标准化后的数据就像是一群经过特殊训练的运动员,他们的平均水平是0,表现的波动程度是1。这样做有很多好处:

  1. 处理异常值的能手:归一化会被极端值搞得晕头转向,而标准化则能更好地处理这些"离群"选手
  2. 正态分布的好朋友:如果你的数据本来就接近正态分布,标准化后会更加"正态"
  3. 统计学家的最爱:很多统计模型假设数据是标准正态分布的,标准化满足这一前提

什么时候用标准化?

标准化就像是给运动员分配"表现分"而不是"排名",最适合以下场景:

  1. 数据服从或接近正态分布
  2. 存在异常值时(归一化会被异常值带偏)
  3. 使用涉及协方差的算法时,如PCA、SVM

用Python实现标准化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import numpy as np

# 同样的身高体重数据
data = np.array([[180, 85], [165, 65], [190, 95], [175, 75]])

# 创建标准化器
scaler = StandardScaler()

# 应用标准化
standardized_data = scaler.fit_transform(data)
print("标准化后的数据:
", standardized_data)
# 输出结果中,每个特征的均值接近0,标准差接近1
AI 代码解读

什么时候可以"逃课"?——不需要缩放的场景

并非所有算法都需要特征缩放。有些算法天生"公平",不会偏袒任何特征:

图4:不同算法对特征缩放的需求

以下算法通常可以"免考":

  1. 决策树及其家族:决策树、随机森林、XGBoost等基于树的算法不关心特征的绝对大小,它们只关心数据的排序或分割点
  2. 基于计数的算法:如朴素贝叶斯

不过,对于KNN、K-Means这类基于距离的算法,虽然技术上可以不缩放,但缩放后效果通常更好(就像虽然篮球比赛中矮个子也能投篮,但调整篮框高度会更公平)。

如何选择:归一化 vs 标准化

选择归一化还是标准化,就像选择西装还是休闲装,没有绝对的对错,要看"场合":

归一化 (Normalization) 标准化 (Standardization)
✅ 数据分布不明确时 ✅ 数据近似正态分布时
✅ 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模型 ✅ 存在异常值时
✅ 需要0-1输出的算法 ✅ PCA、SVM等需要方差信息的算法
❌ 存在很多异常值时 ❌ 需要限定范围的特征时

记住,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最好的方法是:两种都试试,看哪种表现更好!

总结:特征缩放的艺术

特征缩放就像是在为机器学习模型"定制西装",让每个特征都能完美合身。无论是归一化的"统一制服",还是标准化的"量身定做",目标都是让模型训练更高效、结果更准确。

最后的建议:

  1. 当不确定时,优先尝试标准化
  2. 对模型进行超参数调优时,不要忘记特征缩放方法也是一个可调参数
  3. 记得在测试数据上使用与训练数据相同的缩放参数

掌握了特征缩放,你的模型就像穿上了"隐形斗篷",能够透过数据表象,看到真正的规律!

目录
打赏
0
0
0
0
43
分享
相关文章
最新综述!基于视觉的自动驾驶环境感知(单目、双目和RGB-D)
目相机使用来自单个视点的图像数据作为输入来估计对象深度,相比之下,立体视觉是基于视差和匹配不同视图的特征点,深度学习的应用也进一步提高了准确性。此外,SLAM可以建立道路环境模型,从而帮助车辆感知周围环境并完成任务。本文介绍并比较了各种目标检测和识别方法,然后解释了深度估计的发展,并比较了基于单目、立体和RGB-D传感器的各种方法,接下来回顾并比较了SLAM的各种方法。最后总结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视觉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最新综述!基于视觉的自动驾驶环境感知(单目、双目和RGB-D)
搭建AI智能体的Java神器:Google ADK深度解析
想用Java构建复杂的AI智能体?Google开源的ADK工具包来了!代码优先、模块化设计,让你像搭积木一样轻松组合智能体。从单体到多智能体系统,从简单工具到复杂编排,这篇文章带你玩转Java AI开发的全新境界。
65 1
用Spring AI搭建本地RAG系统:让AI成为你的私人文档助手
想让AI帮你读懂PDF文档吗?本文教你用Spring AI和Ollama搭建一个本地RAG系统,让AI成为你的私人文档助手。无需GPU,无需云端API,只需几行代码,你的文档就能开口说话了!
63 2
Spring AI 项目介绍
Spring AI 是为 Java 开发者量身打造的 AI 应用开发框架,提供统一的 API 抽象层,支持多种 AI 模型和向量数据库,具备企业级特性和完整的 Spring 生态集成。
101 3
Scikit-learn:Python机器学习的瑞士军刀
想要快速入门机器学习但被复杂算法吓退?本文详解Scikit-learn如何让您无需深厚数学背景也能构建强大AI模型。从数据预处理到模型评估,从垃圾邮件过滤到信用风险评估,通过实用案例和直观图表,带您掌握这把Python机器学习的'瑞士军刀'。无论您是AI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数据科学家,都能从中获取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关键技巧。了解Scikit-learn与大语言模型的最新集成方式,抢先掌握机器学习的未来发展方向!
515 12
Scikit-learn:Python机器学习的瑞士军刀
AI界的"翻译官":ONNX如何让各框架模型和谐共处
还在为不同框架间的模型转换头疼?ONNX让你在PyTorch训练的模型可以无缝在TensorFlow部署,甚至能让模型在手机上飞速运行。本文带你了解这个AI领域的'瑞士军刀',轻松实现跨平台高性能模型部署。
180 12
Spark-TTS: AI语音合成的"变声大师"
Spark-TTS 是一款革命性的语音合成模型,被誉为“变声大师”。它通过创新的 BiCodec 技术将语音分解为语义和全局两种 Token,实现对音色、性别、语速等属性的精细控制。结合统一的 LLM 架构,Spark-TTS 简化了传统 TTS 的复杂流程,同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此外,团队还发布了 VoxBox 开源数据集,为行业提供标准评估基准。尽管在零样本场景下仍存改进空间,但 Spark-TTS 已经开启了语音合成新时代,让个性化、可控的 AI 语音成为可能。
203 4
AI的万亿商机:红杉资本眼中的人工智能新时代
AI不仅仅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而是已经到来的现实,其市场规模将远超过去的任何一次技术变革。这不是一场可以观望的比赛,而是一场必须全力以赴参与的革命。
163 22
Bolt.diy 创意建站方案测评 | 不懂代码,你也可以快速建站
本文详细介绍了一款名为Bolt.diy的创意建站工具的使用流程与功能体验。Bolt.diy是阿里云推出的一款基于自然语言交互的Web开发工具,用户可通过简单描述需求快速生成个性化网站。文章从开通服务、配置API-Key到实际创建网站进行了详细步骤解析,并展示了如何通过本地nginx部署生成的代码。此外,还尝试了优化初级会计考试招生宣传页面的过程,发现目前工具在图片资源处理和一键发布功能上存在局限性。整体来看,Bolt.diy操作便捷、成本可控,适合个人及企业低成本验证创意需求。
20分钟掌握机器学习算法指南
在短短20分钟内,从零开始理解主流机器学习算法的工作原理,掌握算法选择策略,并建立对神经网络的直观认识。本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帮助你告别算法选择的困惑,轻松踏入AI的大门。
156 8
AI助理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

登录插画

登录以查看您的控制台资源

管理云资源
状态一览
快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