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地下空间精准评价体系,服务城市地下合理开发!

简介: 为落实党中央精神,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探索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强调通过新技术摸清地质状况,构建评价体系,优化地下空间资源利用。集成多源数据形成“一张图”,助力城市安全与协同开发。内容涵盖资源承载力、水土环境及开发适宜性评价,结合三维地质建模与精细化模型,全方位指导地下工程建设。中安数码将依托GIS技术,推动地下空间高效利用与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的意见》,统筹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利用,充分挖掘地下空间资源潜力,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的精准性和利用效率,使优势地区有更大发展空间,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关于探索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
意见指出要“充分利用遥感、物探、物联感知、地面数字化调查等新技术方法,加强城市地质基础调查,摸清城市地质状况和地震活动断层分布,建立三维地质与地震活动构造模型;构建地下空间综合评价体系,基于地下空间全要素指标体系,科学评估地下空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自然灾害影响特征和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安全风险,明确可利用资源的规模、质量和三维空间布局,为科学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数据集成,汇聚地下空间资源一张图

为摸清城市地下空间家底,促进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集成交通设施(城市地下通道、城市地铁、隧道)、商业设施、地下车库、市政公益管线设施、城市综合防灾设施以及仓储设施等城市各部门地下空间相关数据,实现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全面再现城市地下全资源数据的立体结构,形成地下全资源“一张图”,有效服务于城市安全、地下资源管理、地上地下空间协同开发等领域。

11.png

智能协同,精准评价地下空间

构建地下空间综合评价体系,基于地下空间全要素指标体系,科学评估地下空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自然灾害影响特征和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安全风险,明确可利用资源的规模、质量和三维空间布局,为科学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1)地下空间资源承载力评价
从地质条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出发,依据针对性、简明性、普适性、数据易取得、指标可量化等原则选取岩溶分布区、采空区、不稳定江岸区、地裂缝、文物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等影响因子建立地下空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得出地下空间资源综合质量评价结果,全面评价区域地下空间资源开发难度和潜在价值。

22.png

(2)地下水土环境专业分析评价
地下水处于浅层位置的城市在开发地下空间时无可避免的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例如一些地区地下空间开发需要进行深基坑挖掘时所依靠的大面积人工降水,可能就会使得地下水中的某些组成及含量发生物理或化学的改变,进而影响水质,甚至是污染恶化。并且在工程竣工后,仍可能造成地下水排泄阻流、水流方向改变、水位升降等长期影响。通过地下水水质分析评价、地下水水位监测及预警和地下水水循环动态模拟,全流程监测地下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规避开发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33.png

(3)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充分结合地质条件、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等各方面因素,通过评价模型构建工具构建地下空间评价体系,建立地下空间评价可视化三维模型,对任意深度或深度范围内的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生成区域适宜性分区图;支持多个选区进行对比,生成各区域内的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结果以及各因子得分,通过对比最优适宜性占比,给出最优选区,改变以往常规的地下空间评价模式,为深层次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44.png

地质建模,赋能未来地下空间治理

(1)三维地质建模
针对不同复杂程度地质条件的地质体,中安数码不断优化建模流程,提供了多种不同方法的地质建模工具:对于简单层状地质体,提供了全自动建模工具;对于复杂地质体(包含断层、褶皱、尖灭、地层倒序等地质现象),提供半自动交互式建模工具;并且还提供了动态建模、基于地质结构框架模型的高精度网格剖分建模等一系列工具,直观清晰地展示区域地下空间的地质构造,全方位指导地下工程建设。
(2)精细化模型
综合利用遥感、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感知等技术,按部件外部特征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精细化建模,包括地下构筑物(地下桩基、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和地下管线,全面支撑城市规划工作创新研究和业务协同,促进地下空间高质量利用和保护,保障城市运行,提升城市品质。

55.png

未来,中安数码将继续以GIS为抓手,精准评价地下空间资源潜力,推进地下空间资源的规划实施、开发利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
|
8月前
|
传感器 人工智能 数据可视化
打造农业大数据平台,助力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中安数码积极响应农业农村部《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推出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该方案涵盖驾驶舱、农业用地“一张图”、土壤环境监测、土地质量评价、作物生长状态监测评估及农业生产管理等功能模块,通过大数据、AI、GIS等技术实现农业智能化、精准化发展,助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率,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
8月前
|
传感器 人工智能 数据可视化
数字化管网,筑牢城市生命线!
本方案推出数字孪生城市地下管网信息平台,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管网数据全面融合与实时感知。通过建立地下管网数字档案,精细运营动态管理;实时监测管网运行状态,三维可视化呈现,提升安全管理效率;构建预警预报模型,科学预判异常状况;支持规划建设的可视化模拟分析,优化铺设方案。助力城市治理现代化,保障安全与承载能力。
数字化管网,筑牢城市生命线!
|
9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XML 监控
使用A10单卡24G复现DeepSeek R1强化学习过程
本文描述DeepSeek的三个模型的学习过程,其中DeepSeek-R1-Zero模型所涉及的强化学习算法,是DeepSeek最核心的部分之一会重点展示。
1285 184
使用A10单卡24G复现DeepSeek R1强化学习过程
|
8月前
|
数据采集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智能运维在IT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
【10月更文挑战第21天】 本文深入探讨了智能运维(AIOps)技术在现代IT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其核心组件、实施策略及面临的挑战,揭示了智能运维如何助力企业实现自动化监控、故障预测与快速响应,从而提升整体运维效率与系统稳定性。文章还结合具体案例,展示了智能运维在实际环境中的显著成效。
451 133
|
8月前
|
安全 网络安全 虚拟化
Hyper-V网络连接无响应解决方案
当Hyper-V虚拟机出现网络连接无响应时,可从以下方面排查:1) 检查物理网络连接,确保设备正常;2) 验证虚拟网络配置,包括虚拟交换机和网络适配器设置;3) 更新驱动程序以解决兼容性问题;4) 调整防火墙和安全软件设置;5) 重启相关服务和设备;6) 使用命令行工具诊断网络问题;7) 检查BIOS中虚拟化技术是否启用;8) 排查IP冲突和其他日志错误。综合以上步骤,可有效修复网络连接故障。
|
8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安全
企业本地化部署实战:基于Websoft9构建私有化生产力平台
在数字化转型中,本地化部署成为企业掌控数据主权与应用灵活性的重要选择。本文探讨通过Websoft9面板的本地部署,结合EPP、AI工具和知识库,构建高效安全的企业生产力平台。内容涵盖本地部署优势、Websoft9核心能力、部署实践及关键应用场景,助企业在安全与效率间找到平衡点,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
328 6
|
8月前
|
XML JSON Linux
Reqable:跨平台HTTP开发与调试工具
Reqable是一款功能强大且易于使用的跨平台HTTP开发与调试工具,具有多平台支持、全面的HTTP请求构建与解析、请求历史记录和环境管理等功能。它简化了HTTP请求的构建、发送和响应分析过程,为开发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Reqable,开发者可以更高效地进行HTTP开发和调试,提高工作效率和代码质量。
673 26
|
8月前
|
算法 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根据空域图信息构造飞机航线图以及飞行轨迹模拟matlab仿真
本程序基于MATLAB2022A实现空域图信息的飞机航线图构建与飞行轨迹模拟。空域图是航空领域的重要工具,包含航线、导航点、飞行高度层等信息。程序通过航路网络建模(节点为机场/导航点,边为航线段)构建航线图,并依据飞行规则规划航线。飞行轨迹模拟包括确定起飞点与目的地、设置航路点及飞行高度层,确保飞行安全。完整程序运行结果无水印,适用于航空飞行计划制定与研究。
225 16
|
9月前
|
vr&ar
数字化云上博物馆,打造地质旅游新趋势!
地质旅游是以观赏和科研地质景观为目的的新兴旅游形式。为推动地质资源的保护与展示,“十四五”规划倡导“互联网+旅游”,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地质资源的展示效果。我们推出的数字化云上博物馆解决方案,利用数字技术构建虚拟空间,以高清图片、3D模型、VR/AR等技术,实现地质资源的全方位展示与互动体验,突破时空限制,让用户足不出户即可云游地质遗迹,享受地理之美。
|
9月前
|
监控 数据可视化 数据库
矿山生态修复监管平台,打造修复监管新业态!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规范实施和监督管理的通知》要求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和实施过程监管,强化日常和社会监督。我方积极探索矿山生态修复监管数字化领域,建立涵盖规划成果管理、局部分析全局推演、三维生态修复一张图、卫片解译对比、监管巡查、监测评估预警及修复效果分析评价的业务体系,确保矿山生态修复规范有序开展,助力生态修复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