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坚、龚克、孙茂松……AI赋能科研,大咖们怎么看

简介: 王坚、龚克、孙茂松……AI赋能科研,大咖们怎么看

科学研究“牵手”人工智能,会产生怎样的协同效应?当前,人工智能正在引发一场从科研范式、科研方法到应用场景的系统性变革,有望助力科学研究更快取得突破性进展。2月19日,由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委会主办、阿里巴巴集团承办的“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研讨会顺利举办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探讨人工智能如何切实赋能科学研究。



数据驱动,拓展知识探索边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AI4S(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是驱动‘第一生产力’发展的动力。”研讨会上,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委会顾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这样说。



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委会首席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也表示,人工智能不仅是一次工具的革命,还是一次科学革命的工具——它已成为一种可以能够打破学科壁垒的通用语言,而不仅是对科学研究的简单“赋能”。



为什么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中如此受重视?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委会主任委员,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计算机科学钦定教授、副校长,联合国人工智能高层顾问机构专家温迪·霍尔道出了关键所在:“人工智能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分析海量数据,并在图像处理、数据统计分析等方面优势显著。生成式人工智能还可以辅助推理,帮助科研人员发现以往难以发现的新事物。”



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大数据和智能实验室负责人叶杰平,提到一个案例——DeepMind以人工智能的方式,解决了困扰科学界数十年的蛋白质折叠问题。



“这是AI4S的典型成果。蛋白质折叠问题极为复杂,深度学习却能有效应对。”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产业推进计划牵头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认为,相比于“AI+X”,自然科学是AI4S更易取得成果的领域。


跨越鸿沟,实现包容普惠发展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轫不久的2023年,《自然》杂志就曾在全世界多个领域的科学家中,针对人工智能技术相关论文数量快速增长现象做了一次深入调研。龚克表示:“这次调研显示,多数科学家认可AI4S的价值,但缺少技能和计算资源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障碍。”


“我非常提倡开源的精神。”王坚认为,开源最初指开放源代码(Open Source Code),而在人工智能和数据时代,科技创新的特点应是开放资源(Open Resource)。基础模型开源涉及数据、代码乃至方法论等资源,这些都是个人、机构等开源主体对社会和世界的贡献。他提出,当数学、人工智能与基础设施相结合,将形成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公共产品,实现开放资源基础上的科技创新。


“阿里云坚持大模型开放开源,坚信构建一个开放的、协作共赢的大模型社区非常重要。”叶杰平介绍,目前,基于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大模型衍生出来的模型有9万个,处于世界前列。在科学研究领域,阿里云发挥了独特的“云+通义千问大模型”的优势,在与顶尖科研机构的合作中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委会主任委员,欧洲科学院院士,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教授、信息学院分布式系统研究部主任沙赫兰·杜斯塔介绍了其团队开发的Coovally Fabric平台:可实现AI生命周期去中心化管理,具备数据增强、模型创建等多种功能,能整合开源和自有模型;此外,他们还正在研发的边缘智能技术,可以拓展AI基础设施应用场景。


安全有序,护航科研融合创新


人工智能在科研领域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潜在风险。龚克指出,上述《自然》杂志所作的调研提到,人工智能可能导致对模式识别过度依赖、受数据偏见误导,甚至出现造假风险。



“科学本身对于人工智能是有期待的,但作为工具的人工智能,主要用于辅助科学家进行科学发现。”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毅认为,人工智能目前仍然是一种看似智能的信息处理工具,会犯很多人类不会出现的错误。人工智能在行为上接近了人类的水平,并不代表智能的机制上能够经得住考验。


温迪·霍尔提醒,在使用人工智能处理数据时,需要注意对于个人的隐私问题或安全问题,以保障人们的权利。“我们需要明确用这些数据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对此,她倡导全球科学界更广泛地合作,如举办AI4S峰会、联合发布科学报告,在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的旗帜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工智能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机遇,需通过人工智能治理创新确保其安全可靠,并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我们把发展人工智能的目的点出来了,AI4S也应该以这个为目的。”龚克认为,一方面,要通过国际合作,实现有道德、负责任地运用人工智能;另一方面,要继续提升AI4S本身的能力,特别要增强模型的可解释性和透明度,并共同制定标准和规范,使其能做到安全、可靠和值得信任。


在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的浪潮中,坚持创新驱动、安全治理、国际合作,才能让AI4S真正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携手迈进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

/ END /

相关文章
|
2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网络安全
2025攻防演习回顾,AI赋能下的网络安全新格局
网络安全实战攻防演习历经9年发展,已成为检验安全体系、洞察威胁趋势的重要手段。攻击呈现实战化、体系化特征,APT、0day、勒索攻击等手段升级,AI、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新风险。攻击入口多元化、工具智能化、API成重点目标,“AI+人工”协同攻击加剧威胁。面对挑战,企业需构建纵深防御体系,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对抗。瑞数信息通过动态安全技术与AI融合,实现0day防护、漏扫干扰、勒索应急等能力,打造WAAP超融合平台,助力关键基础设施构建智能、协同、前瞻的主动防御体系。
213 1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
11天前
|
人工智能 Cloud Native 算法
拔俗云原生 AI 临床大数据平台:赋能医学科研的开发者实践
AI临床大数据科研平台依托阿里云、腾讯云,打通医疗数据孤岛,提供从数据治理到模型落地的全链路支持。通过联邦学习、弹性算力与安全合规技术,实现跨机构协作与高效训练,助力开发者提升科研效率,推动医学AI创新落地。(238字)
|
20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编解码
古籍版面分析新SOTA:HisDoc-DETR如何助力AI赋能古籍数字化难题
HisDoc-DETR是面向历史文献版面分析的创新模型,融合语义学习与多尺度特征融合,有效应对古籍中复杂布局、稀疏文字与破损模糊等挑战,实现高精度元素识别与结构解析,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与学术研究发展。
|
1月前
|
人工智能 异构计算
敬请锁定《C位面对面》,洞察通用计算如何在AI时代持续赋能企业创新,助力业务发展!
敬请锁定《C位面对面》,洞察通用计算如何在AI时代持续赋能企业创新,助力业务发展!
|
人工智能 Cloud Native 机器人
未来数据观丨中企出海,AI+ 云赋能
依托云计算和 AI 构建数字生态,正成为中国企业出海和全球化战略的必然路径和选择。
未来数据观丨中企出海,AI+ 云赋能
|
21天前
|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大数据
AI赋能销售管理:珍客CRM引领销售效能革新,解锁高效增长
在数字化浪潮下,以AI技术为核心,珍客CRM融合智能获客、跟进、客户管理与数据复盘,赋能企业实现销售全流程智能化升级,助力突破增长瓶颈,引领AI时代销售新变革。
|
29天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关系型数据库
阿里云AnalyticDB for PostgreSQL 入选VLDB 2025:统一架构破局HTAP,Beam+Laser引擎赋能Data+AI融合新范式
在数据驱动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时代,企业对数据仓库的需求早已超越“查得快”这一基础能力。面对传统数仓挑战,阿里云瑶池数据库AnalyticDB for PostgreSQL(简称ADB-PG)创新性地构建了统一架构下的Shared-Nothing与Shared-Storage双模融合体系,并自主研发Beam混合存储引擎与Laser向量化执行引擎,全面解决HTAP场景下性能、弹性、成本与实时性的矛盾。 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在英国伦敦召开的数据库领域顶级会议 VLDB 2025,标志着中国自研云数仓技术再次登上国际舞台。
196 0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供应链
AI赋能采购管理工具全解析:智能寻源、预测分析与风险控制的实践路径
本文探讨了采购管理工具从传统系统向智能化演进的发展路径,分析了现代采购系统的技术架构与核心功能,并构建了包含28项指标的选型评估体系。随着AI、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应用,采购管理正迈向智能预测与自动响应的新阶段。
416 0
|
3月前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还在为释放医疗数据潜能,驱动智慧医联体升级 ——AI赋能的病历全流程智能管理解决方案
AI赋能病历管理,破解录入低效、存储难、数据沉睡等痛点。实现病历数字化、结构化、智能化,降本增效,助力医院智慧升级。
93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