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2025 MWC前夕:AI与移动网络融合的“奇点时刻”

简介: 2025年MWC前夕,AI与移动网络融合迎来“奇点时刻”。上海东方医院通过“思维链提示”快速诊断罕见病,某金融机构借助AI识别新型欺诈模式,均展示了AI在推理和学习上的飞跃。5G-A时代,低时延、大带宽特性支持端云协同,推动多模态AI感知能力提升,数字孪生技术打通物理与数字世界,助力各行业智能化转型。AI赋能移动网络,实现智能动态节能和优化用户体验,预示着更聪明、绿色、高效的未来。

对科技话题比较关注的话,大概率会看到下面两个新闻:

一个是医疗行业,上海东方医院通过“思维链提示”,仅用几分钟就为一名罕见病儿童提供了专业诊断,人工则需一个小时以上;

另一个是金融行业,某机构通过AI识别新型欺诈的模式,将响应时间从小时级缩短到了毫秒级,而且误报率同比下降了45%。

隐藏在两个新闻背后的,是AI在思维推理和自我学习方面的能力跃升。同时也引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DeepSeek等大模型技术从单点落地,到辐射千行万业的链式爆发,还需要多久?

时值2025 MWC前夕,我们不妨做一个大胆的判断——2025年将是移动网络与AI融合的“奇点”时刻,将为全球数字化转型注入新的动力。

以网兴智:5G-A+AI让智能化“无所不在”
正如外界所熟知的,移动通信技术已经进入到5G-A时代,相比5G有着更高速率、更低时延和更多连接数的能力,同时也为AI应用提供了更好的支撑,潜移默化的重塑着人类社会的运作逻辑。

比如高质量的联接让端云无缝协同。

端侧算力往往受限于功耗和内存,难以独立处理任务,因此需要依托云侧的强大算力和存储能力来协同。

所以主流的AI应用往往采用“端侧小模型+云侧大模型”的架构,在端侧部署10亿至30亿参数的小语言模型,用于处理轻量级任务,如文字润色、邮件回复、照片搜索等;复杂任务和推理则依赖云侧的大模型。

这种端云协同模式既保护了用户隐私,又突破端侧算力限制。随着对算力要求的持续提升,端云协同将是长期主流。5G-A的低延迟、大宽特性将至关重要,以确保数据高效流动和任务的动态分配。

比如低时延和大上行让AI“耳聪目明”。

当前的智能助理还算不上“全能选手”,左右其“智商”的不单单是模型参数,还涉及多模态“感知能力”。

一个直接的例子,目前多模态AI Agent的响应时间普遍为5-8秒,远不及类人交互400毫秒的标准。特别是在处理高精度的图片与视频时,动辄需要几十秒的上传时间,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用户体验。

想要打破这样的局面,低时延交互和高质量数据传输,可以说是AI快速感知环境、响应指令的关键。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5G-A的广泛应用,智能助理将具备视觉、触觉、姿态等更多维的感知,成为真正的类人助理。

再比如用全域数字孪生打通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

数字孪生技术将作为打通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同样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对乐观的是,物联网是数字孪生世界构筑的基础,而5G-A的无源物联技术为数字孪生提供了低成本、广连接的网络基础,并且已经在环境监测、智能工厂、安防监控等领域,实现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和优化。

以海尔洗衣机为例,通过工厂端、门店端和家庭端的物联网融合,建立了5G数字孪生平台。从工业制造到智慧城市,数字孪生与无源物联网的结合正逐步深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千行百业的智能化转型。

以智赋网:AI让移动网络更聪明、更绿色、更高效
2025年2月的巴黎人工智能行动峰会期间,包括中国在内的61个国家签署了《关于发展包容、可持续的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与地球的声明》,明确提出要在全球范围内推动节能AI技术的持续创新。

在网络节能应用方面,大模型通过分析网络流量的历史数据,能够精准预测流量变化趋势,智能分配网络资源。

以商场为例,可以根据周末、工作日、夜晚等不同时段的客流情况,动态调整基站功率,实现在不同场景下开启不同程度的节能模式,做到“一区一策、一时一策”,兼顾节能与用户体验。

截止到目前,基于AI+智慧动态节能的创新技术已在多个运营商部署商用,预计每年节电量可达数千万千瓦时。

在用户体验方面,通过差异化人群和场景的精准识别,结合小时级动态调优能力,AI驱动的智能网元实现了网络性能的最优配置。

例如在试点区域,AI已经通过分钟级波束调整,实现了“波随人动、网随业动”,显著提升了网络流量和用户体验。这种智能优化不仅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还为网络的精细化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持。

以上只是AI和移动网络融合的一隅。相信随着大模型的不断演进,移动网络将更加自主、自适应,从被动节能到主动智能调优,满足多样化的用户需求,向更聪明、更绿色、更高效的方向迈进。

2025 MWC:见证AI与移动网络融合的“奇点时刻”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一直是全球科技发展的风向标,2025年大会将以“汇聚·连接·创造”为主题,聚焦AI、5G-A、物联网等前沿科技。可以预见,AI与移动通信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本届大会的核心议题。

我们正站在科技爆发的“奇点”前夕。AI与移动网络的融合,不只是技术进步的故事,而是一场重新定义生产力和社会运行方式的革命。

2025 MWC,让我们共同见证智能时代的全面崛起。

相关文章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AI 基础知识从 0.6 到 0.7—— 彻底拆解深度神经网络训练的五大核心步骤
本文以一个经典的PyTorch手写数字识别代码示例为引子,深入剖析了简洁代码背后隐藏的深度神经网络(DNN)训练全过程。
629 56
|
3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Nacos
Nacos 3.0:微服务与AI融合的技术新纪元
Nacos 3.0:微服务与AI融合的技术新纪元
263 83
|
2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网络安全
2025攻防演习回顾,AI赋能下的网络安全新格局
网络安全实战攻防演习历经9年发展,已成为检验安全体系、洞察威胁趋势的重要手段。攻击呈现实战化、体系化特征,APT、0day、勒索攻击等手段升级,AI、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新风险。攻击入口多元化、工具智能化、API成重点目标,“AI+人工”协同攻击加剧威胁。面对挑战,企业需构建纵深防御体系,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对抗。瑞数信息通过动态安全技术与AI融合,实现0day防护、漏扫干扰、勒索应急等能力,打造WAAP超融合平台,助力关键基础设施构建智能、协同、前瞻的主动防御体系。
238 1
|
3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安全
Nacos 3.0:微服务与AI融合的新一代动态治理平台
Nacos 3.0:微服务与AI融合的新一代动态治理平台
272 2
|
3月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监控
聚焦“AI+运维”深度融合,龙蜥系统运维联盟 MeetUp 圆满结束
现场 40 多位开发者进行了深入的技术交流,探索 AI 与运维深度融合的未来路径。
|
2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资源调度 算法框架/工具
AI-ANNE: 将神经网络迁移到微控制器的深度探索——论文阅读
AI-ANNE框架探索将深度学习模型迁移至微控制器的可行路径,基于MicroPython在Raspberry Pi Pico上实现神经网络核心组件,支持本地化推理,推动TinyML在边缘设备中的应用。
116 10
|
1月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安全
AI来了,网络安全运维还能靠“人海战术”吗?
AI来了,网络安全运维还能靠“人海战术”吗?
154 28
|
1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网络安全
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动态安全+AI”成网络安全破题密码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以“网络安全为人民,靠人民”为主题,聚焦AI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热点。随着AI技术滥用加剧,智能化攻击频发,瑞数信息推出“动态安全+AI”防护体系,构建“三层防护+两大闭环”,实现风险前置识别与全链路防控,助力企业应对新型网络威胁,筑牢数字时代安全防线。(238字)
|
1月前
|
人工智能 监控 数据可视化
如何破解AI推理延迟难题:构建敏捷多云算力网络
本文探讨了AI企业在突破算力瓶颈后,如何构建高效、稳定的网络架构以支撑AI产品化落地。文章分析了典型AI IT架构的四个层次——流量接入层、调度决策层、推理服务层和训练算力层,并深入解析了AI架构对网络提出的三大核心挑战:跨云互联、逻辑隔离与业务识别、网络可视化与QoS控制。最终提出了一站式网络解决方案,助力AI企业实现多云调度、业务融合承载与精细化流量管理,推动AI服务高效、稳定交付。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