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gen
坚持更新文章的博客写手,记录成长,分享认知,留住感动。个人IP:shigen
作为应用型的程序员,来说到“谈及AI”,其实有一点的虚。因为AI我其实不是很懂,也不是很会用。这篇文章就当作一种记录吧,记录一下我目前接触的AI以及对于AI的思考。
最开始接触AI的时候,其实是毕业的那一年,22年的秋天,毕业后的第一年。当时正在用百度的paddleocr做一个文本识别比对的项目,觉得这个AI大模型真的是太牛了,但是苦的是没有性能较好的服务器,我自己的mac也是M1芯片的,跑起来还是有些吃力。这时候已经传出来GPT3.5了,但是这仿佛是以一种稀缺品,身边几个同事搞到了几个账号,开始了探索研究,咳,我只有干望着的份。因为这个open AI的账号有点不好弄,还得有点科学上网的手段。作为踏实本分的好学生,我当时还不知道科学上网的含义,所以基本上无缘了。而且,3.5的模型对于我来说,基本上就是处理文字可以,写代码,算是一般水平吧(也可能是当时的提示词不是很专业,让大模型理解不到位)。
后来换到了另外一个项目组,和同组的伙伴开发时间闲聊,才发现他们找到了一个免费的GPT网站,免费到那种不需要注册、自愿打赏的那种。正巧,那段时间我开始下定决心写博客,运营我的公众号。于是很多的设计和思考其实也有这个网站上的模型的参与,只不过个人是起主导作用的。如何从一个想法变成一篇文章,其实是需要花费很多的心思和时间去加工打磨的。
上家公司在年底的时候,组织了研发效能的分享,让我们分享下如何借助AI提升开发的效率。我记得当时是有一个协同编辑的表格的,别的同学写了很多的AI工具,而我就只有这个免费的GPT,啪啪的打脸了。也就是在这时候,我才发现我竟然存在着这么大的信息差,我仿佛是一个不会使用工具的“原始人”。于是开始借鉴他们的方法,其中的一个codeGeex很好用,我在我的IDEA和vscode上安装体验了一下,这个自动补全代码的能力真的很不错。直到现在,这个工具还在我的mac上,辅助我编程。
后来的事情就是进入到蚂蚁了,我记得我在最初入职的时候有提及过。蚂蚁很多的产品、包括我们内部的研发工具都有AI的身影。从最开始的流水线部署,到服务容器启动的AI诊断,到后来烦人的别的域平台接入问题排查,都有AI的介入。对,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蚂蚁的的7个月,我竟然产生了4w多行的代码(咳,不要喷我)。而我们每位研发手中必备codefuse插件,据说这是用蚂蚁所有的内部代码库训练出来的模型,所以每次我写代码的时候,都感觉快到飞起,快到那种直接一个tab键就诞生了一大段代码。当然,还有很多的淘天、千文、GPT4.0等等我们知道的大模型,都可以随意的使用(默默告诉你,目前我还是觉得GPT4.0用的最舒服)。
当然,模型是一方面,其实更重要的是用的人以及是如何使用的。刚刚不久的ant20,看到的马总的演讲直播,热血沸腾,那一句“我们要让AI赋能我们的情怀,我们也要让情怀去赋能我们的AI。”尤为印象深刻。在大模型如此牛掰、算力如此牛掰的基础上,它往往少了最重要的一环——如何使用的。
我现在的卧室里有一个小爱音响,其实是为了防止我抑郁的。没事的时候我就会突然开口说话:“小爱同学,哈哈哈”。每次小爱同学的回复都是:“看到你这这么高兴,我也很开心,有什么有趣的事情想和我分享吗?”,也许“人工智障”就出来了。但是用过小爱音响的都知道,它的功能其实很多的,听音乐、定闹钟、听新闻,等等。想要用起来很舒服,你就得详细的描述出自己的需求,希望它能帮你做什么。如:“小爱同学,我现在很悲伤,我希望听一些悲伤的轻音乐……”。
对于我们使用的AI也是如此,模型本身的能力摆在那里,怎么使用发挥到它最大的价值还是在于我们的使用。想起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篇文章。我们就是AI的伯乐,如何发挥大模型的最大价值为我们所用才是我们的终点。
互联网最早有讲提示词prompt技巧的,也就是提示词范式,我理解起来也就是这样的:你是谁+想干嘛+想要干什么的组合。在此我实测了下我用的AI:
我问的随意,它自然答的也很随意,但是我现在换一种问法:
不看内容,光看这些文字,就知道AI是仔细思考过了,这就是提问的技巧,也就是常说的prompt。
接下来分享的是Ai agent。百度百科的解释是这样的:AI Agent是 “以大语言模型为大脑驱动的系统,具备自主理解、感知、规划、记忆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能够自动化执行完成复杂任务的系统。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这个豆包的主页,展示了很多的模块,这些模块也可以执行特定的任务。如果平台足够的开放,我们也可以搭建自己的agent,来分享出来。
在我们的内网,我看过太多这样的agent了,如:代码的优化、小红书文章的撰写、代码命名,甚至有算命的、周公解梦的。
AI近几年的发展,确实能成为大厂、甚至普通人竞争、逆袭的赛道。也有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的同行有唱衰的声音:AI都这么牛了,人的成本这么高,早晚是要被取代了。是的,我觉得这是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生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我们别无选择。
但是在这里,我想分享我思考的两点感悟:
一、任何技术的诞生和发展的本质是要造福人类
我不谈伦理的问题,只看现在的AI产品,本质上就是实现造福人类、提升效率,最终实现AI技术的普惠。如果没有研究AI的能力,不妨好好地探索AI,发掘出它更大的价值。跟我的感觉是现在的很多的产品、设备其实都是围绕AI大模型的接口进行的开发和赋能,其实都是草台班子。
二、在AI时代做一个不焦虑的技术人
这也是我进入蚂蚁之后,面对这么强的AI工具,当时的技术人座谈会上一位嘉宾的感悟。我总觉得也是高效率、越是快节奏的生活,慢下来、静下来反而很不错。与其看着牛掰的AI望而兴叹,不如脚踏实地,认认真真的写好代码,做好技术。
与shigen一起,每天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