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例模式详解

简介: 单例模式是一种常用的创建型设计模式,确保某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本文详细介绍了单例模式的定义、特点、适用场景、优缺点及实现代码(C++ 和 C#),并探讨了线程安全的实现细节和与依赖注入的结合使用。

单例模式详解

为什么把它放在设计模式中的第一个?因为它在开发中足够常用,且由于其代码量比较小,面试的时候可是高频重点!

定义

单例模式(Singleton Pattern)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旨在确保某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特点

  1. 唯一性:保证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
  2. 全局访问:提供对实例的全局访问点。
  3. 延迟初始化:仅在需要时创建实例(可选)。

适用场景

  • 配置管理:如日志管理器、配置管理器等,需要唯一的全局实例。
  • 资源管理:如线程池、数据库连接池。
  • 控制访问:如访问计数器、跨模块共享的全局状态。

优缺点

  • 优点
  • 降低内存开销。
  • 保证全局状态一致性。
  • 提供对资源的受控访问。
  • 缺点
  • 不适合并发环境(需考虑线程安全)。
  • 可能造成代码过度耦合,违反单一职责原则。

使用案例

  1. 日志系统:确保只有一个日志文件被写入。
  2. 数据库连接池:确保共享同一个连接池实例以提高性能。
  3. 配置文件加载器:整个应用程序共享一个配置加载实例。

实现代码

C++ 实现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mutex>

class Singleton {
public:
   // 禁用拷贝构造和赋值运算符
   Singleton(const Singleton&) = delete;
   Singleton& operator=(const Singleton&) = delete;

   // 获取唯一实例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使用C++11的magic static,线程安全
       return instance;
   }

   void doSomething() {
       std::cout << "Doing something in Singleton instance!" << std::endl;
   }

private:
   // 私有化构造函数
   Singleton() {
       std::cout << "Singleton initialized." << std::endl;
   }
};

int main() {
   Singleton& instance = Singleton::getInstance();
   instance.doSomething();
   return 0;
}

C# 实现

using System;

public sealed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readonly Lazy<Singleton> lazyInstance =
       new Lazy<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 私有化构造函数
   private Singleton() {
       Console.WriteLine("Singleton initialized.");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lazyInstance.Value;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Console.WriteLine("Doing something in Singleton instance!");
   }
}

class Program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ingleton instance = Singleton.Instance;
       instance.DoSomething();
   }
}

classDiagram

class Singleton {

   - Singleton instance

   - Singleton()

   + getInstance() Singleton

   + doSomething() void

}

Singleton --> Singleton : instantiates


进一步扩展内容

单例模式的变种

1. 饿汉式单例

  • 实现:实例在类加载时初始化。
  • 特点
  • 初始化时即创建实例,线程安全。
  • 如果实例未使用,会浪费资源。

C++ 实现

class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instance;
   }
   void doSomething() {}

private:
   Singleton() {}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静态成员变量
};

// 初始化静态成员变量
Singleton Singleton::instance;

C# 实现

public sealed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readonly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instance;
}

2. 懒汉式单例

  • 实现:实例在首次调用时创建。
  • 特点
  • 延迟初始化,减少资源浪费。
  • 需要显式处理线程安全问题。

C++ 实现

#include <mutex>

class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std::lock_guard<std::mutex> lock(mutex);
           if (!instance) { // 双重检查锁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return instance;
   }
   void doSomething() {}

private:
   Singleton() {}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static std::mutex mutex;
};

// 初始化静态成员
Singleton* Singleton::instance = nullptr;
std::mutex Singleton::mutex;

C# 实现

using System;

public sealed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tatic readonly object lockObj = new object();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get {
           if (instance == null) {
               lock (lockObj) {
                   if (instance == null) { // 双重检查锁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instance;
       }
   }
}

3. 静态内部类单例(Java风格,C++/C# 不常用)

  • 实现:依赖于类加载的线程安全特性。
  • 特点
  • 利用静态内部类,确保延迟加载和线程安全。
  • C++/C# 的类似实现可以通过 magic staticLazy<T> 实现。

线程安全的实现细节

问题来源

  • 多线程环境中,多个线程可能同时创建实例,导致非唯一性或线程死锁。

解决方案

  1. **C++11 的 magic static**:
  • 静态变量的初始化线程安全。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return instance;
}

  1. 双重检查锁(DCL)
  • 适用于懒汉式单例。
  • 减少锁的频率,提高效率。
  1. **C# 的 Lazy<T>**:
  • 提供线程安全的延迟初始化机制。

private static readonly Lazy<Singleton> instance =
   new Lazy<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单例模式与依赖注入(DI)

依赖注入(DI)的定义

依赖注入是一种设计模式,通过将类的依赖项通过构造函数、属性或方法传入,而不是类自己创建依赖对象。

区别

特性 单例模式 依赖注入
实例管理 由类自己控制实例的创建。 由容器管理实例的创建和生命周期。
耦合性 高耦合(类依赖自身实例)。 低耦合(外部控制依赖注入)。
使用场景 全局唯一实例场景。 灵活注入不同依赖的场景。
测试难度 难以单元测试(强依赖类内部实现)。 易于测试(可替换依赖实现)。

结合使用

单例模式和依赖注入并不冲突,单例实例可以作为依赖注入的一部分:

  • 容器管理单例实例:通过 DI 容器将单例模式封装,避免手动管理实例。

services.AddSingleton<Singleton>();

示例

在 ASP.NET Core 中:

public interface ILoggerService {
   void Log(string message);
}

public class SingletonLogger : ILoggerService {
   public void Log(string message) {
       Console.WriteLine($"Log: {message}");
   }
}

// 注册单例
services.AddSingleton<ILoggerService, SingletonLogger>();

// 使用
public class SomeService {
   private readonly ILoggerService _logger;
   public SomeService(ILoggerService logger) {
       _logger = logger;
   }

   public void DoWork() {
       _logger.Log("Work in progress.");
   }
}


目录
相关文章
|
9月前
|
设计模式 C# C++
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
适配器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通过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为客户期望的另一个接口,使原本接口不兼容的类可以一起工作。它包括目标接口、适配者和适配器三个核心角色。适配器模式常用于解决旧系统兼容性问题、第三方库整合和统一接口等场景。该模式有类适配器和对象适配器两种实现方式,分别通过继承和组合实现。适配器模式的优点包括提高兼容性、遵循开闭原则和灵活性高,但也存在适配器数量增加导致复杂性和可能影响性能的缺点。
306 1
|
9月前
|
设计模式 C# C++
建造者模式详解
建造者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通过将对象的构造与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对象。它适用于复杂对象的构建,如汽车制造、软件配置生成等场景。该模式的核心角色包括抽象建造者、具体建造者、产品和指挥者。优点包括解耦构造和表示、代码复用性强、易于扩展;缺点是增加代码复杂度,对产品组成部分有依赖。
196 3
|
9月前
|
设计模式 IDE 数据可视化
UML中类图的介绍与使用
类图是 UML 中用于展示系统静态结构的重要工具,包括类、接口及其关系。类图有助于系统可视化、团队沟通、发现设计问题、文档化系统和辅助开发工具。类图的三大元素是类、接口和关系,其中关系又细分为关联、聚合、组合、继承、实现和依赖。类图在设计模式学习和实际开发中非常重要,许多现代 IDE 都支持从类图生成代码或从代码生成类图。
416 2
|
9月前
|
Java 物联网 程序员
还在纠结抽象类和接口?看这篇就够了!
本文从一位程序员的角度出发,讲述了其小学弟在Java开发面试中遇到的难题——抽象类与接口的区别。文章不仅详细解析了两者的定义、特点及主要差异,还提供了实际开发中的应用场景和面试答题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重要知识点。
1289 12
|
9月前
|
XML 设计模式 JSON
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 Pattern)
模板方法模式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骨架,将某些步骤的实现延迟到子类。子类可以在不改变算法结构的情况下重新定义算法的某些步骤。适用于多个类有相似操作流程且部分步骤需要定制的场景。优点包括高复用性、扩展性强和清晰明确;缺点是灵活性降低和可能引入性能开销。示例包括文件解析和策略模式的对比。
120 3
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 Pattern)
|
9月前
|
设计模式 算法 搜索推荐
设计模式概述
设计模式是软件工程中的最佳实践,帮助开发者解决常见问题,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可读性和可靠性。学习设计模式可以提升思维能力、标准化程序设计、增强代码质量。文章介绍了设计模式的分类(创建型、结构型、行为型)及其在流行框架中的应用,建议读者掌握SOLID原则并深入学习GoF的23种设计模式。
145 3
设计模式概述
|
9月前
|
传感器 安全
第四问:QT中信号和槽原理
Qt的信号与槽机制是观察者模式的典型实现,允许对象间通信而不直接依赖。信号用于通知事件发生,槽是响应信号的函数,通过`QObject::connect()`连接。这种机制实现了松耦合、灵活扩展和自动通知,适用于UI更新和数据绑定等场景。
239 1
|
9月前
|
存储 设计模式 算法
命令模式(Command Pattern)
命令模式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将请求封装为对象,实现参数化请求、支持撤销操作和记录日志。适用于需要解耦发送者和接收者的场景,如智能家居系统中的遥控器控制电灯开关并支持撤销功能。优点包括解耦、支持撤销与恢复操作,但过度使用会增加系统复杂度。
143 7
|
9月前
|
设计模式 C# C++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
责任链模式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允许多个对象按顺序处理请求,直到某个对象处理为止。适用于多个对象可能处理同一请求的场景,如请假审批流程。优点是灵活性高、降低耦合,但责任链过长可能影响性能。
222 3
|
9月前
|
设计模式 监控 数据库
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
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是一种设计模式,通过一个中间对象(代理)来间接访问目标对象,以控制访问权限或添加额外功能。常见的代理类型包括远程代理、虚拟代理、保护代理和智能引用代理。代理模式常用于延迟加载、权限控制、日志记录等场景,能够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33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