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IPS 2024:消除多对多问题,清华提出大规模细粒度视频片段标注新范式VERIFIED

简介: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提出VERIFIED,一种基于大型语言模型和多模态模型的大规模细粒度视频片段标注新方法。VERIFIED通过静态与动态增强字幕及细粒度感知噪声评估器,有效解决了视频语义理解中的多对多问题、细粒度理解和大规模数据标注挑战。实验结果显示,VERIFIED能生成高质量的细粒度视频片段标注,显著提升了视频理解的精度和效率。

在视频理解领域,视频语义信息的细粒度理解是一个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然而,现有的视频语义理解方法往往只能进行粗粒度的理解,无法精确定位视频中的特定时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名为VERIFIED的大规模细粒度视频片段标注新范式。

视频语义理解是指从视频中提取出与特定任务相关的语义信息,例如动作、场景、物体等。在实际应用中,细粒度的视频语义理解对于视频检索、视频问答等任务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的视频语义理解方法往往只能进行粗粒度的理解,无法精确定位视频中的特定时刻。

具体来说,现有的视频语义理解方法存在以下几个挑战:

  1. 多对多问题:在视频中,同一个时刻可能对应多个不同的语义信息,而同一个语义信息也可能出现在多个不同的时刻。这种多对多的关系使得视频语义理解变得非常复杂。
  2. 细粒度理解:视频中的语义信息往往是非常细粒度的,例如一个动作的特定阶段或者一个物体的特定属性。要准确理解这些细粒度的信息,需要对视频进行非常细致的分析。
  3. 大规模数据标注:视频数据的规模往往非常大,而细粒度的视频语义理解需要大量的标注数据。然而,现有的视频标注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无法满足大规模数据的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挑战,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名为VERIFIED的大规模细粒度视频片段标注新范式。VERIFIED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大型语言模型(LLM)和大型多模态模型(LMM)来自动生成细粒度的视频片段标注。

具体来说,VERIFIED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模块:

  1. 静态增强字幕:该模块利用图像LMM从视频中提取出静态的细粒度信息,例如前景和背景的属性。然后,利用LLM将这些信息重新表述为多个细粒度的字幕候选。
  2. 动态增强字幕:该模块利用视频问答(VQA)技术来增强动态信息的提取。首先,利用LLM生成与视频片段相关的动态问题,然后利用视频LMM回答这些问题并生成细粒度的动态描述。最后,利用LLM将这些描述重新表述为多个细粒度的字幕候选。
  3. 细粒度感知噪声评估器:该模块用于评估生成的字幕的准确性。具体来说,利用LLM生成一些正向和负向的字幕候选,然后利用一个视频基础模型对这些候选进行评估,以确定哪些字幕是准确的。

为了验证VERIFIED的有效性,研究人员在三个大规模的视频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包括Charades-STA、DiDeMo和ActivityNet Captions。在每个数据集上,研究人员都利用VERIFIED生成了细粒度的视频片段标注,并评估了这些标注的质量。

实验结果表明,VERIFIED生成的细粒度视频片段标注具有很高的质量。具体来说,VERIFIED生成的标注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 消除多对多问题:VERIFIED生成的标注能够准确定位视频中的特定时刻,并提供丰富的细粒度信息,从而消除了多对多问题。
  2. 细粒度理解:VERIFIED生成的标注能够准确描述视频中的细粒度信息,例如动作的特定阶段或者物体的特定属性。
  3. 大规模数据标注:VERIFIED能够自动生成大规模的细粒度视频片段标注,从而满足了大规模数据的需求。

VERIFIED的提出为细粒度视频语义理解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利用大型语言模型和大型多模态模型,VERIFIED能够自动生成高质量的细粒度视频片段标注,从而解决了多对多问题和细粒度理解的挑战。

然而,VERIFIED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VERIFIED的准确性依赖于LLM和LMM的性能,而这些模型本身可能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幻觉问题。其次,VERIFIED的计算成本较高,可能不适合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使用。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410.08593

目录
打赏
0
2
2
1
396
分享
相关文章
深度学习之视频内容理解
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内容理解(Video Content Understanding, VCU)是一项关键技术,旨在通过神经网络模型自动分析、解读和提取视频中的语义信息。
556 10
MaaS一体化绿色出行服务,实现城市交通出行碳中和
和管理交通相关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出行需求。旨在深刻理解公众的出行需求,将各种交通模式整合在统一的服务体系与平台上,利用大数据进行决策,以优化资源配置,满足出行者多样化出行需求,并通过统一的互联网应用对外提供服务。
2897 0
MaaS一体化绿色出行服务,实现城市交通出行碳中和
内网穿透访问你家里的树莓派
你有一个自己的外网服务器,然后捏你又买了一个树莓派放家里吃灰,有一天,你觉得不能让你的树莓派吃灰,你想上班的时候用你的树莓派在家里编译arm用的镜像程序。于是,便有了本篇文章~~~如何通过内网穿透访问你家里的树莓派。(注:仅用于测试,闹着玩,千万别上生产,上生产需要自己进行改造用户权限以及审计功能,这部分就不贴出来了) 使用的工具:docker,rtty,rttys
494 0
内网穿透访问你家里的树莓派
阿里云百炼已上线超强推理开源模型QwQ-32B,尺寸更小,性能比肩DeepSeek满血版
通义千问团队推出了320亿参数的QwQ-32B模型,通过大规模强化学习和多阶段训练,在数学、编程及通用能力上达到或超越了DeepSeek-R1等先进模型。QwQ-32B模型已在阿里云百炼上线,支持API调用,用户可通过官方文档了解详细使用方法。未来,团队将继续探索智能体与RL集成,推动人工通用智能的发展。
8241 18
目标检测实战(六): 使用YOLOv8完成对图像的目标检测任务(从数据准备到训练测试部署的完整流程)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YOLOv8进行目标检测任务,包括环境搭建、数据准备、模型训练、验证测试以及模型转换等完整流程。
15780 58
目标检测实战(六): 使用YOLOv8完成对图像的目标检测任务(从数据准备到训练测试部署的完整流程)
《深度解析:全连接层—卷积神经网络中的关键纽带》
全连接层在卷积神经网络(CNN)中起着桥梁作用,将卷积层和池化层提取的局部特征整合为全局特征,实现分类或回归任务。每个神经元与前一层所有神经元相连,通过权重和偏置进行特征转换,并引入激活函数以增强非线性建模能力。尽管参数量大易导致过拟合,但可通过正则化、Dropout和批标准化等技术有效应对,从而提升模型性能。
360 8
首篇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综述!浙大、港中深等发布AI医疗最新报告
【9月更文挑战第21天】近年来,AI驱动的虚拟现实(VR)技术革新了医疗领域,浙江大学等发布的报告系统性审视了这一融合趋势。报告提出三大应用分类——可视化增强、医疗数据处理与VR辅助干预,助力精准诊疗。然而,技术成熟度、数据安全及伦理问题仍待解决。这一跨学科研究为未来医疗科技奠定了基础。报告详情参见:<https://www.ijcai.org/proceedings/2024/920>。
267 4
【深度学习】python之人工智能应用篇--跨模态生成技术
跨模态生成技术是一种将不同模态的数据(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进行融合和转换的技术。其目标是通过将一个模态的数据作为输入,生成与之对应的另一个模态的输出。这种技术对于突破单一模态的局限性,提高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具有重要意义。跨模态生成技术主要依赖于深度学习和生成模型,通过学习和模拟不同模态之间的映射关系来实现模态间的转换。
274 1
LangChain之各类提示模板的使用
语言模型的提示是用户提供的一组指令或输入,用于指导模型的响应,帮助模型理解上下文并生成相关且连贯的基于语言的输出,例如回答问题、完成句子或参与某项活动、对话。
434 2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AI助理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

登录插画

登录以查看您的控制台资源

管理云资源
状态一览
快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