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的工作流程

本文涉及的产品
传统型负载均衡 C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应用型负载均衡 A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公网NAT网关,每月750个小时 15CU
简介: BIO(Blocking I/O)工作流程是指在进行输入输出操作时,线程会一直阻塞直到操作完成。具体流程包括:客户端发起请求,服务器接收后开始处理,期间服务器线程处于等待状态,直至数据准备完毕,响应返回给客户端,线程才继续执行其他任务。
  1. 服务器端启动监听

    • 创建ServerSocket对象:在BIO(Blocking I/O)模型的服务器端,首先需要创建一个ServerSocket对象。这个对象用于监听指定端口上的客户端连接请求。例如,在Java中可以通过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 = new ServerSocket(portNumber);来创建一个监听特定端口(portNumber)的ServerSocket。这一步相当于在服务器上打开了一个“门”,等待客户端来“敲门”。
    • 进入阻塞状态等待连接:服务器启动后,调用ServerSocketaccept方法来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这是一个阻塞操作,意味着服务器线程会在这里暂停执行,直到有客户端连接请求到达。例如,Socket socket = serverSocket.accept();这行代码会使服务器线程进入阻塞状态,直到有一个新的客户端成功连接到服务器。
  2. 客户端连接建立

    • 客户端发起连接请求:在客户端,需要创建一个Socket对象并指定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来发起连接请求。例如,在Java中可以使用Socket clientSocket = new Socket(serverIP, serverPort);来建立与服务器的连接。当客户端执行这个操作时,它会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连接请求。
    • 服务器接受连接并返回Socket对象:当服务器的accept方法检测到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后,它会接受这个请求,并返回一个与该客户端通信的Socket对象。这个Socket对象代表了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通道,双方可以通过这个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3. 数据传输阶段

    • 获取输入输出流:在服务器端和客户端都可以通过Socket对象获取对应的输入流(InputStream)和输出流(OutputStream)。例如,在服务器端可以使用InputStream inputStream = socket.getInputStream();来获取从客户端读取数据的输入流,使用OutputStream outputStream = socket.getOutputStream();来获取向客户端发送数据的输出流。
    • 数据读写操作(阻塞过程)
      • 读数据:当服务器从输入流读取客户端发送的数据时,调用read方法会导致线程阻塞。例如,byte[] buffer = new byte[1024]; int length = inputStream.read(buffer);这行代码会使服务器线程阻塞,直到客户端发送了足够的数据(最多读取buffer长度的数据)或者客户端关闭了连接。读取到的数据存储在buffer数组中,length表示实际读取到的字节数。
      • 写数据:当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数据时,通过输出流的write方法。例如,String message = "Hello, client!"; outputStream.write(message.getBytes());,这个操作会将字符串转换为字节数组并发送给客户端。如果网络或客户端接收缓冲区等原因导致数据不能立即发送出去,write操作也可能会阻塞,直到数据成功发送或者出现异常。
  4. 连接关闭阶段

    • 客户端或服务器主动关闭连接:当数据传输完成后,客户端或服务器可以主动关闭连接。在服务器端可以使用socket.close();来关闭与客户端的连接,在客户端也可以使用相同的方式关闭连接。关闭连接后,相关的资源(如套接字、输入输出流等)会被释放。
    • 清理资源:除了关闭Socket对象外,服务器端还需要关闭ServerSocket对象来释放监听端口等资源。例如,serverSocket.close();,这一步通常在服务器程序结束或者不再需要监听该端口时执行,以确保系统资源的合理利用。

BIO的整个工作流程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同步阻塞式的通信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客户端连接通常需要一个单独的线程来处理,因为线程在进行I/O操作(如acceptreadwrite)时会被阻塞,无法同时处理其他客户端的请求。这种方式在连接数较少的情况下可以正常工作,但在高并发场景下可能会导致线程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性能下降。

相关文章
|
12月前
|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API
浏览器渲染过程中如何处理异步任务
在浏览器渲染过程中,异步任务通过事件循环机制处理。JS执行时,同步任务在主线程上执行,形成一个执行栈。异步任务则被推入任务队列中,待主线程空闲时按顺序调用,确保页面流畅渲染与响应。
|
11月前
|
存储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前端状态管理:Vuex 核心概念与实战
Vuex 是 Vue.js 应用程序的状态管理模式和库。它采用集中式存储管理应用的所有组件的状态,并以相应的规则保证状态以一种可预测的方式发生变化。本教程将深入讲解 Vuex 的核心概念,如 State、Getter、Mutation 和 Action,并通过实战案例帮助开发者掌握在项目中有效使用 Vuex 的技巧。
|
10月前
|
负载均衡 容灾 Cloud Native
云原生应用网关进阶:阿里云网络ALB Ingress 全能增强
在过去半年,ALB Ingress Controller推出了多项高级特性,包括支持AScript自定义脚本、慢启动、连接优雅中断等功能,增强了产品的灵活性和用户体验。此外,还推出了ingress2Albconfig工具,方便用户从Nginx Ingress迁移到ALB Ingress,以及通过Webhook服务实现更智能的配置校验,减少错误配置带来的影响。在容灾部署方面,支持了多集群网关,提高了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容灾能力。这些改进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强大、更安全的云原生网关解决方案。
1314 25
|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开发者
掌握 CSS 弹性布局(Flexbox):构建复杂页面布局的高效秘籍与实战案例
CSS弹性布局(Flexbox)是现代网页设计中构建复杂页面布局的高效工具。本文将深入浅出地介绍Flexbox的核心概念、使用技巧及实际应用案例,帮助读者快速掌握这一强大布局方法。
|
传感器 容器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应用场景的水传感器
选择适合应用场景的水传感器需考虑因素包括:水质、测量范围、精度要求、安装环境及成本预算。不同场景如饮用水、工业废水、地下水等需选用不同类型传感器。
482 55
|
存储 算法 Java
如何保证 hashCode()方法的唯一性
在Java中,`hashCode()` 方法用于生成对象的哈希码,是实现数据结构如哈希表的基础。虽然完全保证 `hashCode()` 的唯一性几乎不可能,但通过合理设计,如结合对象的关键属性,可以极大减少哈希冲突,提高程序效率和稳定性。
323 9
|
vr&ar 网络架构
配置BGP的基本功能
本文介绍了在AR1、AR2、AR3和AR4路由器之间配置BGP协议的过程。具体包括:在AR1和AR2之间建立EBGP连接,在AR2、AR3和AR4之间建立IBGP全连接,配置IP地址,发布AR1的LoopBack1端口,引入直连路由,并通过ping测试验证网络连通性。
配置BGP的基本功能
|
10月前
|
Java API 调度
Java 日期与时间处理:精准掌控时间流转
Java 8引入了全新的日期和时间API,解决了旧版`java.util.Date`和`Calendar`类设计不佳、操作繁琐的问题。新API包括`LocalDate`、`LocalTime`和`LocalDateTime`类,操作简洁直观,符合日常思维习惯。同时提供了`Period`和`Duration`处理时间间隔,以及`DateTimeFormatter`进行格式化输出。这些改进使开发者能更高效、准确地处理日期和时间,极大提升了开发效率与代码质量。 (239字符)
239 6
|
1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边缘计算 人工智能
迎接混合云下半场:Hybrid WAN赋能智能化的未来之路
Gartner预测,至2027年90%的企业将采用混合云策略,标志混合云在企业IT战略中的核心地位。文章探讨了混合云与边缘计算、AI及机器学习的结合对信息技术领域的影响,以及企业在混合云部署中面临的灵活性与安全性、低延迟与高效连接、成本控制等挑战。通过介绍Hybrid WAN解决方案及其在智能汽车和制造业的应用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智能化网络管理、高性能连接和灵活的成本控制来克服这些挑战,实现混合云的高效部署。
 迎接混合云下半场:Hybrid WAN赋能智能化的未来之路
|
网络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什么是 CSRF 攻击
CSRF(跨站请求伪造)攻击是指攻击者诱导用户点击恶意链接或提交表单,利用用户已登录的身份在目标网站上执行非授权操作,如转账、修改密码等。这种攻击通常通过嵌入恶意代码或链接实现。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下一篇
oss云网关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