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系统】核心计算之矩阵乘

简介: 本文探讨了AI模型中矩阵乘运算的优化实现及其在AI芯片设计中的重要性。文章首先介绍了卷积操作如何转化为矩阵乘,接着阐述了矩阵乘的分块(Tiling)技术以适应芯片内存限制,最后总结了几种常见的矩阵乘优化方法,包括循环优化、分块矩阵乘法、SIMD指令优化等,旨在提高计算效率和性能。

AI 模型中往往包含大量的矩阵乘运算,该算子的计算过程表现为较高的内存搬移和计算密度需求,所以矩阵乘的效率是 AI 芯片设计时性能评估的主要参考依据。本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矩阵乘运算在 AI 芯片的具体过程,了解它的执行性能是如何被优化实现的。

从卷积到矩阵乘

AI 模型中的卷积层的实现定义大家应该都已经比较熟悉了,卷积操作的过程大概可以描述为按照约定的窗口大小和步长,在 Feature Map 上进行不断地滑动取数,窗口内的 Feature Map 和卷积核进行逐元素相乘,再把相乘的结果累加求和得到输出 Feature Map 的每个元素结果。卷积到矩阵乘的的转换关系示意如下图。

05Matrix01.png

其中逐元素相乘,再累加的过程就是上文提到的一个计算单位:MACs,矩阵乘的 MACs 数对最终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将输入数据(Feature Map)和卷积核数据进行重排,卷积操作本质上可以等效理解为矩阵乘操作。

假设卷积的输入和输出的特征图维度用(IH, IW), (OH, OW)表示,卷积核窗口的数据维度用(KH, KW)表示,输入通道是 IC,输出通道是 OC,输入输出特征图和卷积核数据维度重排的转化对应关系如下公式,对输入数据的重排的过程称为 Im2Col,同理把转换后矩阵乘的数据排布方式再换回卷积输入的过程称为 Col2Im。

$$ \begin{align} &input:(IC, IH, IW)\rightarrow(OH*OW, KH*KW*IC)\\ &filter: (OC, KH, KW, IC)\rightarrow(OC, KH*KW*IC)\\ &output:(OC,OH, OW)\rightarrow(OC,OH*OW) \end{align}\\ $$

更具体的,假设卷积核的维度(2, 2),输入特征图维度(3, 3),输入和输出通道都是 1,对一个无 padding,stride=1 的卷积操作,输出特征图是(2, 2),所以输入卷积核转换为矩阵乘排布后的行数是 $2 * 2 = 4 \quad\quad\quad$,列数为 $2 * 2 * 1= 4 \quad\quad\quad\quad$。下图是对应的卷积到矩阵乘的转换示意,输入、输出特征图和卷积核都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图中数字表示位置标记。

05Matrix02.png

比如输入特征图的排布转换过程:第 1 个输出对应输入特征图的窗口数据标记为 1, 2, 4, 5;第 2 个输出对应的输入特征图窗口数据标记为 2, 3, 5, 6;第 3 个输出对应的输入特征图窗口数据标记为 4, 5, 7, 8;第 4 个输出对应的输入特征图窗口数据标记为 5, 6, 8, 9。矩阵乘的维度对应关系如下。

$$ \begin{align} &input: (OH*OW, KH*KW*IC)\rightarrow (4,4)\\ &filter: (OC, KH*KW*IC)\rightarrow(1,4)\\ &output:(OC, OH*OW)\rightarrow(1,4) \end{align} $$

矩阵乘分块 Tilling

上面介绍了卷积到矩阵乘的转换过程,我们可以发现,转换后的矩阵乘的维度非常大,而芯片里的内存空间往往是有限的(成本高),表现为越靠近计算单元,带宽越快,内存越小。为了平衡计算和内存加载的时间,让算力利用率最大化,AI 芯片往往会进行由远到近,多级内存层级的设计方式,达到数据复用和空间换时间的效果。根据这样的设计,矩阵乘实际的数据加载和计算过程将进行分块 Tiling 处理。

假设用 CHW 表示上面转换公式中的 $KH * KW * IC \quad\quad\quad\quad\quad\quad$ 的值,M 表示 OC,N 表示 $OH * OW $,矩阵乘的输入特征图维度是 (CHW, N),矩阵乘的卷积核维度是(M, CHW),输出矩阵维度是(M, N),可以同时在 M,N,CHW 三个维度进行 Tiling,每次计算过程分别加载一小块的特征图和卷积核数据计算,比如在 M,N,CHW 三个维度各分了 2 小块,得到完成的输出特征图需要进行 8 次的数据加载和计算。下图中的 Step1, Step2 展示了两次数据加载可以完成一个输出 Tile 块的计算过程。

05Matrix03.png

矩阵乘的库

矩阵乘作为 AI 模型中的重要性能算子,CPU 和 GPU 的平台上都有专门对其进行优化实现的库函数。比如 CPU 的 OpenBLAS, Intel MKL 等,GPU 的 cuBLAS, cuDNN 等。实现的方法主要有 Loop 循环优化 (Loop Tiling)和多级缓存 (Memory Hierarchy)。

其两者的实现逻辑大概分为如下 2 步,关于 Kernel 实现优化的技术细节在[推理引擎]篇章进一步展开。

  1. Lib 感知相乘矩阵的 Shape
  2. 选择最优的 Kernel 实现来执行

下图展示了对矩阵乘进行 Loop 循环优化和多级缓存结合的实现流程。

05Matrix04.png

左边是共 6 级 Loop 循环展开的伪代码,右边是 Loop 对应多级存储的数据 Tilling 和搬移过程,假设矩阵乘 A,B,C 对应维度是(m, k, n)。

  • Loop5, Loop4, Loop3 对应把矩阵在 n, k, m 维度进行 Tilling 的切分,Tilling 后维度大小分别是 nc, kc, mc。
  • Loop2, Loop1 分别将 Tilling 后的 nc, mc 维度再一次 Tilling,Tilling 后维度大小分别是 nr, mr。
  • Loop0 对 kc 维度进行展开,实现累加求和的过程,得到(mr, nr)大小输出矩阵的部分和。

图中不同的颜色框指代了在不同存储层级上的数据计算,不同颜色块表示该块数据的存储位置。结合不同存储层级的内存空间和数据搬移带宽大小,将不同大小的 A,B 矩阵的 Tilling 块放在不同的存储层级上,可以平衡 AI 芯片执行矩阵乘任务时的时间和空间开销,提升整体算力利用率。比如,对(mr, nr)的计算过程,通过将 B 矩阵的(kc,nr)加载 1 次到 L1 cache 中,每次从 L2 cache 加载 A 矩阵的(mr, kc)大小到计算模块,进行计算,假设 mc 切分了 3 个 mr,则 B 矩阵的(kc, nr)就在 L1 中被重复利用了 3 次。这种用空间换时间或者用时间换空间的策略是进行算子性能优化的主要方向。

矩阵乘的优化

矩阵乘作为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基础操作,有许多优化算法可以提高其效率。下面我们对常见的矩阵乘法优化算法做一个整体的归类总结。

  1. 基本的循环优化:通过调整循环顺序、内存布局等手段,减少缓存未命中(cache miss)和数据依赖,提高缓存利用率,从而加速矩阵乘法运算。

  2. 分块矩阵乘法(Blocked Matrix Multiplication):将大矩阵划分成小块,通过对小块矩阵进行乘法运算,降低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并能够更好地利用缓存。

  3. SIMD 指令优化:利用单指令多数据(SIMD)指令集,如 SSE(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和 AVX(Advanced Vector Extensions),实现并行计算,同时处理多个数据,提高计算效率。

  4. SIMT 多线程并行化:利用多线程技术,将矩阵乘法任务分配给多个线程并行执行,充分利用多核处理器的计算能力。

  5. 算法改进:如 Fast Fourier Transform 算法,Strassen 算法、Coppersmith-Winograd 算法等,通过矩阵分解和重新组合,降低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提高了计算效率。

这些优化算法通常根据硬件平台、数据规模和计算需求选择不同的策略,以提高矩阵乘法运算的效率。在具体的 AI 芯片或其它专用芯片里面,对矩阵乘的优化实现主要就是减少指令开销,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

  1. 让每个指令执行更多的 MACs 计算。比如 CPU 上的 SIMD/Vector 指令,GPU 上的 SIMT/Tensor 指令,NPU 上 SIMD/Tensor,Vector 指令的设计。

  2. 在不增加内存带宽的前提下,单时钟周期内执行更多的 MACs。比如英伟达的 Tensor Core 中支持低比特计算的设计,对每个 cycle 执行 512bit 数据的带宽前提下,可以执行 64 个 8bit 的 MACs,大于执行 16 个 32bit 的 MACs。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AI知识,与AI专业人士交流,请立即访问昇腾社区官方网站https://www.hiascend.com/ 或者深入研读《AI系统:原理与架构》一书,这里汇聚了海量的AI学习资源和实践课程,为您的AI技术成长提供强劲动力。不仅如此,您还有机会投身于全国昇腾AI创新大赛和昇腾AI开发者创享日等盛事,发现AI世界的无限奥秘~

目录
相关文章
|
16天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弹性计算
阿里云弹性计算_加速计算专场精华概览 | 2024云栖大会回顾
2024年9月19-21日,2024云栖大会在杭州云栖小镇举行,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技术专家、异构计算产品技术负责人王超等多位产品、技术专家,共同带来了题为《AI Infra的前沿技术与应用实践》的专场session。本次专场重点介绍了阿里云AI Infra 产品架构与技术能力,及用户如何使用阿里云灵骏产品进行AI大模型开发、训练和应用。围绕当下大模型训练和推理的技术难点,专家们分享了如何在阿里云上实现稳定、高效、经济的大模型训练,并通过多个客户案例展示了云上大模型训练的显著优势。
|
20天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调度
阿里云吴结生:高性能计算持续创新,响应数据+AI时代的多元化负载需求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每家公司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利用数据驱动业务增长,而AI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
|
11天前
|
并行计算 前端开发 物联网
全网首发!真·从0到1!万字长文带你入门Qwen2.5-Coder——介绍、体验、本地部署及简单微调
2024年11月12日,阿里云通义大模型团队正式开源通义千问代码模型全系列,包括6款Qwen2.5-Coder模型,每个规模包含Base和Instruct两个版本。其中32B尺寸的旗舰代码模型在多项基准评测中取得开源最佳成绩,成为全球最强开源代码模型,多项关键能力超越GPT-4o。Qwen2.5-Coder具备强大、多样和实用等优点,通过持续训练,结合源代码、文本代码混合数据及合成数据,显著提升了代码生成、推理和修复等核心任务的性能。此外,该模型还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并在人类偏好对齐方面表现出色。本文为周周的奇妙编程原创,阿里云社区首发,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
9天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前端开发
什么?!通义千问也可以在线开发应用了?!
阿里巴巴推出的通义千问,是一个超大规模语言模型,旨在高效处理信息和生成创意内容。它不仅能在创意文案、办公助理、学习助手等领域提供丰富交互体验,还支持定制化解决方案。近日,通义千问推出代码模式,基于Qwen2.5-Coder模型,用户即使不懂编程也能用自然语言生成应用,如个人简历、2048小游戏等。该模式通过预置模板和灵活的自定义选项,极大简化了应用开发过程,助力用户快速实现创意。
|
23天前
|
缓存 监控 Linux
Python 实时获取Linux服务器信息
Python 实时获取Linux服务器信息
|
5天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前端开发
100个降噪蓝牙耳机免费领,用通义灵码从 0 开始打造一个完整APP
打开手机,录制下你完成的代码效果,发布到你的社交媒体,前 100 个@玺哥超Carry、@通义灵码的粉丝,可以免费获得一个降噪蓝牙耳机。
1076 9
|
8天前
|
云安全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
5天前
|
人工智能 C++ iOS开发
ollama + qwen2.5-coder + VS Code + Continue 实现本地AI 辅助写代码
本文介绍在Apple M4 MacOS环境下搭建Ollama和qwen2.5-coder模型的过程。首先通过官网或Brew安装Ollama,然后下载qwen2.5-coder模型,可通过终端命令`ollama run qwen2.5-coder`启动模型进行测试。最后,在VS Code中安装Continue插件,并配置qwen2.5-coder模型用于代码开发辅助。
442 4
|
6天前
|
云安全 存储 弹性计算
|
6天前
|
缓存 Linux Docker
【最新版正确姿势】Docker安装教程(简单几步即可完成)
之前的老版本Docker安装教程已经发生了变化,本文分享了Docker最新版安装教程,其他操作系统版本也可以参考官 方的其他安装版本文档。
【最新版正确姿势】Docker安装教程(简单几步即可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