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下称“上智院”)与复旦大学联合主办、阿里云天池协办的第二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圆满落幕。赛事今年共迎来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的12687名选手参与,最终30支决赛队伍齐聚总决赛现场,经过现场答辩交流,各个队伍充分展示AI与基础学科融合带来的成果创新,决胜出最终的获奖团队。
五大赛道,增设选题空间
今年大赛进行了创新升级,共设立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物质科学、社会科学、逻辑推理等五大赛道。作为社会科学赛道“市场博弈和价格预测”的出题人,复旦大学校长助理、上智院理事长吴力波表示,本次赛题选择了电力市场,这一场景当中,既有新能源厂商的参与,也有传统的火力发电,既有金融市场的交易特点,也有很多物理学科的特征,这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这一赛题旨在启发选手挖掘电力价格形成的背后规律,探究多主体博弈带来的供需特点,有助于电力市场的平衡稳定,进而以数字化手段加速可持续发展的转型。
检索增强搜索,创新解题思路
创新不仅体现在赛题设置中,在选手答题的过程中,也涌现出很多富有新意的思路。此次大赛物质科学赛道评委、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徐盈辉对选手的方案印象深刻:“由于催化反应数据通常伴随着较大的噪声和关键反应条件信息的缺失,这增加了赛题的难度。尽管如此,选手们通过创新的方法应对这些挑战,比如物质科学赛道第一名队伍ZW在催化反应产率预测任务中,创新地使用了检索增强预测,通过评估当前检索的反应与目前训练集中数据的相似性,来判定使用模型预测值或者数据检索值作为最终的预测结果。这一创新思路了让这支队伍在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高中生组团参赛,别具新意的研究过程
此次赛事还吸引了20多位来自上海顶尖高中的高中生首次组团参赛。其中,来自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的高三学生李竞然,是此次晋级地球科学赛道复赛的919团队队长,虽然没有获奖,但他很看重研究的过程,“通过不同网络架构的嵌套叠加,我们尝试建立智能跨域、多尺度、精准的气象体系,让更精准预警成为可能。”李竞然觉得,大赛是一次难忘的学习之旅,其中不乏团队协作与创新思维,让他增加了投身科学研究的信心和决心。
基于赛事创新,今年上智院与阿里云联合开发了全新的上智院·天池平台,通过全新平台为全球参赛者提供更好的推理应用支持。未来大赛官方将结合上智院、阿里云等多方在算力、科研能力、产学研链接方面的优势,推进更多科学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与切磋。
完整获奖名单如下👇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