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peni平台免费华为昇腾910B芯片部署qwen2.5 Instruct 14B大模型

简介: 基于OpenI平台和华为昇腾910B芯片,本方案详细介绍了如何免费部署Qwen-2.5 Instruct 14B大模型。涵盖准备工作、模型适配、部署步骤及性能优化等内容,适用于NLP任务部署、本地化适配及实时服务化等多种应用场景。

基于OpenI平台免费华为昇腾910B芯片部署Qwen-2.5 Instruct 14B大模型的方案

华为昇腾910B芯片凭借高性能和高能效比,为大模型部署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结合OpenI平台的支持,以下是具体部署Qwen-2.5 Instruct的方案:


1. 准备工作

1.1 硬件要求

  • 芯片型号:华为昇腾910B
  • 计算能力:单芯片算力为256 TFLOPS(FP16),满足Qwen-2.5 14B大模型推理需求。

1.2 软件要求

  • 操作系统:基于昇腾生态支持的Linux版本(如EulerOS)。
  • AI框架:MindSpore(推荐),或基于PyTorch/Hugging Face的适配版本。
  • 依赖库
    • Python 3.8或以上版本
    • MindSpore >=1.10
    • CUDA/Ascend驱动程序与库(如CANN SDK)。

1.3 模型下载

  • Qwen官方或支持的平台下载Qwen-2.5 Instruct 14B版本的模型权重与配置文件,并确保转换为适配MindSpore或昇腾的格式(如ONNX)。

1.4 OpenI平台账号与环境

  • 注册OpenI平台账号并申请免费的昇腾910B算力;
  • 创建Ascend计算任务,并设置模型文件存储路径及相关权限。

2. 模型适配

2.1 模型格式转换

  • 如果模型原始格式为PyTorch,需要将其转换为MindSpore支持的格式:
    # 安装ONNX工具
    pip install onnx onnxconverter_common  
    # 转换PyTorch模型为ONNX
    python export_onnx.py --model_path path_to_qwen_model --output_path qwen_model.onnx
    
  • 使用MindConverter工具将ONNX转换为MindSpore格式:
    mindconverter --model_file qwen_model.onnx --output_path ./mindspore_model
    

2.2 MindSpore代码适配

  • 编写模型推理代码,加载转换后的MindSpore模型:

    import mindspore as ms  
    from mindspore import nn  
    
    # 加载模型
    model = ms.load_checkpoint("mindspore_model.ckpt")  
    model.set_train(False)  
    
    # 输入推理
    input_data = ms.Tensor([your_input_ids], ms.float32)  
    output = model(input_data)  
    print(output)
    

3. 部署步骤

3.1 OpenI平台环境初始化

  • 登录OpenI平台,创建基于昇腾910B的任务;
  • 在任务环境中安装所需依赖:
    pip install mindspore[gpu] -f https://ms-release.obs.cn-north-4.myhuaweicloud.com/{
         version}/MindSpore/ascend/latest.html
    

3.2 上传模型与代码

  • 将转换后的MindSpore模型和推理代码上传至OpenI平台的工作目录;
  • 配置任务启动脚本,指向推理代码文件。

3.3 启动推理任务

  • 在OpenI平台上运行任务,设置使用Ascend 910B芯片;
  • 监控任务运行状态并获取推理结果。

4. 性能优化

4.1 混合精度推理

  • 使用MindSpore的混合精度功能,将部分计算切换为FP16,提高推理效率:
    ms.amp.auto_mixed_precision(model, ms.float16)
    

4.2 节点并行与数据并行

  • 对于大模型,可以利用昇腾芯片支持的多节点分布式推理功能,通过数据并行提升性能:
    mpirun -n 4 python inference.py --distributed
    

4.3 动态Batch大小调整

  • 根据任务需要动态调整Batch大小,以平衡推理速度与显存占用。

5. 应用场景扩展

  • NLP任务部署:如智能问答、法律文本分析、医疗文本生成等;
  • 本地化适配:通过Fine-tuning对模型进行领域微调,以提升特定场景表现;
  • 实时服务化:结合MindSpore Serving或OpenI提供的API接口,将模型封装为可调用的实时服务。

通过基于OpenI平台和华为昇腾910B芯片的高效部署,能够显著降低Qwen-2.5 Instruct 14B模型的运行门槛,为复杂任务提供强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
1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NoSQL
AI大模型应用实践 八:如何通过RAG数据库实现大模型的私有化定制与优化
RAG技术通过融合外部知识库与大模型,实现知识动态更新与私有化定制,解决大模型知识固化、幻觉及数据安全难题。本文详解RAG原理、数据库选型(向量库、图库、知识图谱、混合架构)及应用场景,助力企业高效构建安全、可解释的智能系统。
|
2月前
|
人工智能 Java API
AI 超级智能体全栈项目阶段一:AI大模型概述、选型、项目初始化以及基于阿里云灵积模型 Qwen-Plus实现模型接入四种方式(SDK/HTTP/SpringAI/langchain4j)
本文介绍AI大模型的核心概念、分类及开发者学习路径,重点讲解如何选择与接入大模型。项目基于Spring Boot,使用阿里云灵积模型(Qwen-Plus),对比SDK、HTTP、Spring AI和LangChain4j四种接入方式,助力开发者高效构建AI应用。
1386 122
AI 超级智能体全栈项目阶段一:AI大模型概述、选型、项目初始化以及基于阿里云灵积模型 Qwen-Plus实现模型接入四种方式(SDK/HTTP/SpringAI/langchain4j)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人机交互
当AI学会“看”和“听”:多模态大模型如何重塑人机交互
当AI学会“看”和“听”:多模态大模型如何重塑人机交互
347 121
|
1月前
|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智能新纪元:多模态大模型如何重塑人机交互
智能新纪元:多模态大模型如何重塑人机交互
211 113
|
1月前
|
人工智能 人机交互 知识图谱
当AI学会“融会贯通”:多模态大模型如何重塑未来
当AI学会“融会贯通”:多模态大模型如何重塑未来
267 114
|
1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搜索推荐
当AI学会“看”和“听”:多模态大模型如何重塑人机交互
当AI学会“看”和“听”:多模态大模型如何重塑人机交互
243 117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AI Compass前沿速览:Qwen3-Max、Mixboard、Qwen3-VL、Audio2Face、Vidu Q2 AI视频生成模型、Qwen3-LiveTranslate-全模态同传大模型
AI Compass前沿速览:Qwen3-Max、Mixboard、Qwen3-VL、Audio2Face、Vidu Q2 AI视频生成模型、Qwen3-LiveTranslate-全模态同传大模型
545 13
AI Compass前沿速览:Qwen3-Max、Mixboard、Qwen3-VL、Audio2Face、Vidu Q2 AI视频生成模型、Qwen3-LiveTranslate-全模态同传大模型
|
1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拔俗AI大模型教学平台:开启智能教育新时代
在AI与教育深度融合背景下,本文基于阿里云技术构建大模型教学平台,破解个性化不足、反馈滞后等难题。通过“大模型+知识图谱+场景应用”三层架构,实现智能答疑、精准学情分析与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助力教学质量与效率双提升,推动教育智能化升级。
|
1月前
|
传感器 人工智能 监控
拔俗多模态跨尺度大数据AI分析平台:让复杂数据“开口说话”的智能引擎
在数字化时代,多模态跨尺度大数据AI分析平台应运而生,打破数据孤岛,融合图像、文本、视频等多源信息,贯通微观与宏观尺度,实现智能诊断、预测与决策,广泛应用于医疗、制造、金融等领域,推动AI从“看懂”到“会思考”的跃迁。
|
1月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NoSQL
拔俗AI大模型知识管理平台:让技术团队的“隐性知识”不再沉睡
技术团队常困于知识“存得住却用不好”。AI大模型知识管理平台如同为团队知识装上“智能大脑”,打通文档、代码、日志等碎片信息,实现智能检索、自动归集、动态更新与安全共享。它让新人快速上手、老手高效排障,把散落的经验变成可复用的智慧。知识不再沉睡,经验永不流失。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下一篇
oss云网关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