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加密技术
- 对称加密
- 原理: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例如,物联网发布者可以采用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算法,将数据加密后再进行传输。在发送端,发布者使用密钥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密,生成密文;在接收端,只有拥有相同密钥的设备才能将密文解密为原始数据。由于攻击者没有密钥,很难对加密后的数据进行篡改。
- 应用场景与优势:适用于大量数据传输,如视频监控设备(发布者)向服务器传输视频数据。其加密和解密速度快,对资源的消耗相对较低,能有效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 非对称加密
- 原理:使用一对密钥,即公钥和私钥。发布者用接收者的公钥对数据进行加密,接收者使用自己的私钥解密。例如,在一个安全要求较高的物联网支付系统中,支付数据从发布者(如移动支付设备)传输到支付网关,发布者使用支付网关的公钥加密数据,只有支付网关的私钥才能解密,从而防止数据被篡改。
- 应用场景与优势:常用于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场景,如金融、医疗等领域的物联网设备通信。虽然其计算复杂度较高,但能提供更高级别的安全保障,确保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和数据内容的完整性。
- 对称加密
- 消息认证码(MAC)
- 原理与机制
- 发布者在发送数据时,根据消息内容和共享密钥生成MAC。接收者在收到数据后,使用相同的密钥和收到的数据重新计算MAC。如果两个MAC值相同,就可以验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被篡改。例如,采用HMAC - SHA256(基于SHA256哈希算法的键控 - 哈希消息认证码),发布者将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与共享密钥通过HMAC - SHA256算法生成MAC值,与温度数据一起发送。接收者按照相同算法重新计算MAC值进行验证。
- 密钥管理与更新
- 密钥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发布者和接收者需要安全地存储和管理共享密钥。同时,为了应对可能的密钥泄露风险,应该定期更新密钥。可以通过密钥管理系统(KMS)来协调密钥的更新,确保MAC机制的长期有效性。
- 原理与机制
- 数字签名技术
- 签名生成与验证
- 原理:发布者使用自己的私钥对数据进行签名。接收者使用发布者的公钥来验证签名。如果签名验证通过,说明数据是由合法的发布者发送的,并且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未被篡改。例如,在软件更新的物联网场景中,软件发布者(发布者)使用私钥对更新文件进行签名,物联网设备(接收者)使用发布者的公钥验证签名,以确保更新文件的完整性。
- 证书管理的重要性:数字签名通常涉及数字证书。发布者需要从权威的证书颁发机构(CA)获取证书,证书包含公钥和身份信息。接收者在验证签名时,首先要验证证书的有效性,包括检查证书是否过期、是否被吊销等。这确保了数字签名的可靠性,有效防止数据被非法篡改。
- 签名生成与验证
- 安全通信协议的应用
- MQTT over TLS/SSL(MQTTs)
- 工作原理:MQTT是物联网中常用的消息传输协议。当使用TLS/SSL加密时,发布者与MQTT代理(Broker)之间建立安全通道。在传输过程中,数据被加密,并且TLS/SSL协议提供了数据完整性验证机制,防止数据被篡改。例如,在智能家居系统中,智能设备(发布者)通过MQTTs将环境数据(如温度、湿度)发送到服务器,确保数据在网络传输中的安全。
- CoAP over DTLS(Datagram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 工作原理:CoAP是适用于资源受限设备的物联网协议。DTLS为基于UDP的CoAP通信提供安全保障,包括数据加密和完整性保护。发布者设备使用CoAP over DTLS协议发送数据,即使在不可靠的网络环境下,也能有效防止数据被篡改。例如,在低功耗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发布者)利用此协议发送数据。
- MQTT over TLS/SSL(MQTTs)
- 数据冗余与校验
- 添加冗余数据和校验码
- 发布者在发送数据时,可以添加一些冗余数据,如校验和、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等。接收者在收到数据后,通过相同的校验算法计算校验码,并与接收到的校验码进行比较。如果不一致,说明数据可能被篡改。例如,在简单的物联网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发布者)在发送温度数据时,同时发送CRC校验码,接收者对收到的数据重新计算CRC码进行验证。
- 数据分片与序列号
- 对于大数据包,发布者可以将数据分片发送,并为每个分片添加序列号。接收者根据序列号重新组装数据,并检查是否有分片丢失或被篡改。例如,在视频监控物联网系统中,摄像头(发布者)将视频数据分片发送,通过序列号和校验机制确保视频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
- 添加冗余数据和校验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