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网卡配置文件配置网络

本文涉及的产品
可观测可视化 Grafana 版,10个用户账号 1个月
应用实时监控服务-应用监控,每月50GB免费额度
MSE Nacos 企业版免费试用,1600元额度,限量50份
简介: 本文介绍了在RHEL 7系统中配置网络的方法。首先,通过编辑位于`/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目录下的网卡配置文件(例如`ifcfg-ens33`),设置静态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和DNS等参数。接着,使用`systemctl`命令重启网络服务,确保配置生效。此外,还介绍了使用`nmtui`图形界面工具进行网络配置的步骤,包括修改IP地址、保存配置和重启网络。最后,通过`ip addr`或`ifconfig`命令验证配置是否成功。

 1 网络配置文件

正确地配置网卡IP地址是两台服务器可以相互通信的前提。再LInux系统中,一切都是文件,因此配置网络服务的工作其实就是编辑网卡配置文件。

在RHEL 7 中,网卡配置文件的前缀是ifcfg,加上网卡名称共同组成网卡配置文件的名称,我们的服务器网卡配置文件默认名字为ifcfg-ens33(自动备援模式)。

接下来,我们查看一下ifcfg-ens33文件所在位置以及文件内容。

image.gif 编辑

文件位置在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下面我们通过cat 命令打开ifcfg-ens33文件,并查看其内容:

[root@rhel7-lzq-01 network-scripts]# cat ifcfg-ens33
TYPE=Ethernet     # 以太网,还有其他的如bond,bridge
PROXY_METHOD=none # 默认代理方式:关闭状态
BROWSER_ONLY=no   # 默认只是浏览器:否
BOOTPROTO=none    # dhcp 表示动态获取IP地址, static 表示表态IP,none表示不指定,就是静态
DEFROUTE=yes      # 默认路由:是
IPV4_FAILURE_FATAL=no # 是否开启IPV4致命错误检测:否
IPV6INIT=yes      # 默认IPV6是否自动初始化: 是
IPV6_AUTOCONF=yes # 默认IPV6是否自动配置:是
IPV6_DEFROUTE=yes # 默认IPV6是否默认路由:是
IPV6_FAILURE_FATAL=no # 如果IPv4或IPv6配置失败,此接口将被禁用,否:如果配置失败,此接口不会被禁用
IPV6_ADDR_GEN_MODE=stable-privacy #IPV6地址生成模型
NAME=ens33        #网卡名称
UUID=b71208b6-8779-46e8-8428-92e91f190e5a # 唯一ID,代表该网卡唯一身份,禁止修改
DEVICE=ens33      # 设备名称
ONBOOT=no         # 开机是否启动:否
IPADDR=192.168.126.110 #IP地址
PREFIX=24         # 子网掩码长度
GATEWAY=192.168.126.254 # 网关
DNS1=192.168.126.2 # DNS1
[root@rhel7-lzq-01 network-scripts]#

image.gif

2 信息修改并重启服务

接下来我们尝试修改一些信息:

001 修改开机启动onboot=no改为yes。

002 修改ip地址为网络号.你的新主机号,比如我的改为192.168.126.100

重启网络服务: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

systemctl命令

Linux systemctl是一个系统管理守护进程、工具和库的集合,用于取代System V、service和chkconfig命令,初始进程主要负责控制systemd系统和服务管理器。通过systemctl -help可以看到该命令主要分为:查询或发送控制命令给systemd服务,管理单元服务的命令,服务文件的相关命令,任务、环境、快照相关命令,systemd服务的配置重载,系统开机关机相关的命令。

systemctl list-unit-files # 列出所有可用单元
systemctl list-units      # 列出所有运行中单元
systemctl list-unit-files --state=failed # 列出所有失败单元

image.gif

利用systemctl在Linux中如何启动、重启、停止、重载服务以及检查服务(如 httpd.service)状态

systemctl start httpd.service
systemctl restart httpd.service
systemctl stop httpd.service
systemctl reload httpd.service
systemctl status httpd.service

image.gif

激活服务并在开机时启用或禁用服务

systemctl is-active httpd.service
systemctl enable httpd.service
systemctl disable httpd.service

image.gif

3 利用nmtui修改网络配置

3.1 输入nmtui

[root@rhel7-lzq-01 ~]# nmtui

image.gif

image.gif 编辑

3.2 进入编辑连接

选择ens33 以太网下的配置,回车进入ens33边界面板。

image.gif 编辑

进入编辑面板如下:

image.gif 编辑

这些就是网络ip地址所在位置,可以选择性地修改,记住千万要保存。

image.gif 编辑

选择右下角【确定】保存修改,然后进入原来界面,返回就可以了。

image.gif 编辑

然后退出。

image.gif 编辑

此时我们用命令下列命令查看是否修改成功。

[root@rhel7-lzq-01 ~]# ip addr

image.gif

image.gif 编辑

此时发现并未更改IP地址。此时需要我们进入虚机,手动重启下网络就可以了。(注意,也可以在nmtui里直接启用连接)

image.gif 编辑

此时我们使用新的ip地址访问虚机。通过输入ip addr 可以看到ip地址已经是我们修改过的结果了。

image.gif 编辑

拓展:

查看ip 地址还可以使用ifconfig命令,使用方式如下:

[root@rhel7-lzq-01 ~]# ifconfig
ens33: flags=4163<UP,BROADCAST,RUNNING,MULTICAST>  mtu 1500
        inet 192.168.126.100  netmask 255.255.255.0  broadcast 192.168.126.255
        inet6 fe80::a31:3462:8553:2961  prefixlen 64  scopeid 0x20<link>
        ether 00:0c:29:c9:ab:dc  txqueuelen 1000  (Ethernet)
        RX packets 33572  bytes 2251515 (2.1 MiB)
        RX errors 0  dropped 0  overruns 0  frame 0
        TX packets 5578  bytes 585966 (572.2 KiB)
        TX errors 0  dropped 0 overruns 0  carrier 0  collisions 0
lo: flags=73<UP,LOOPBACK,RUNNING>  mtu 65536
        inet 127.0.0.1  netmask 255.0.0.0
        inet6 ::1  prefixlen 128  scopeid 0x10<host>
        loop  txqueuelen 1  (Local Loopback)
        RX packets 160  bytes 12432 (12.1 KiB)
        RX errors 0  dropped 0  overruns 0  frame 0
        TX packets 160  bytes 12432 (12.1 KiB)
        TX errors 0  dropped 0 overruns 0  carrier 0  collisions 0
virbr0: flags=4099<UP,BROADCAST,MULTICAST>  mtu 1500
        inet 192.168.122.1  netmask 255.255.255.0  broadcast 192.168.122.255
        ether 52:54:00:dc:2a:19  txqueuelen 1000  (Ethernet)
        RX packets 0  bytes 0 (0.0 B)
        RX errors 0  dropped 0  overruns 0  frame 0
        TX packets 0  bytes 0 (0.0 B)
        TX errors 0  dropped 0 overruns 0  carrier 0  collisions 0
[root@rhel7-lzq-01 ~]#

image.gif


目录
打赏
0
2
2
0
57
分享
相关文章
RT-DETR改进策略【模型轻量化】| 替换骨干网络为MoblieNetV2,含模型详解和完整配置步骤
RT-DETR改进策略【模型轻量化】| 替换骨干网络为MoblieNetV2,含模型详解和完整配置步骤
154 1
RT-DETR改进策略【模型轻量化】| 替换骨干网络为MoblieNetV2,含模型详解和完整配置步骤
网络基础知识与配置
本文介绍了网络基础知识,涵盖网络概念、协议、拓扑结构及IP地址等内容。网络是由计算机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而成的系统,用于资源共享与信息传递。文中详细解析了TCP/IP协议族(如IP、TCP、UDP)、常见应用层协议(如HTTP、FTP、SMTP、DNS)的功能与应用场景。同时,阐述了多种网络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网状)的特点与优缺点。此外,还讲解了IP地址分类、子网掩码的作用,以及如何在Windows和Linux系统中配置网络接口、测试连通性(Ping、Traceroute)和查看默认网关与路由表的方法。这些内容为理解和管理计算机网络提供了全面的基础知识。
260 6
RT-DETR改进策略【Backbone/主干网络】| 替换骨干网络为2023-CVPR LSKNet (附网络详解和完整配置步骤)
RT-DETR改进策略【Backbone/主干网络】| 替换骨干网络为2023-CVPR LSKNet (附网络详解和完整配置步骤)
139 13
RT-DETR改进策略【Backbone/主干网络】| 替换骨干网络为2023-CVPR LSKNet (附网络详解和完整配置步骤)
RT-DETR改进策略【Backbone/主干网络】| 替换骨干网络为2023-CVPR ConvNeXt V2 (附网络详解和完整配置步骤)
RT-DETR改进策略【Backbone/主干网络】| 替换骨干网络为2023-CVPR ConvNeXt V2 (附网络详解和完整配置步骤)
288 11
RT-DETR改进策略【Backbone/主干网络】| 替换骨干网络为2023-CVPR ConvNeXt V2 (附网络详解和完整配置步骤)
YOLOv11改进策略【模型轻量化】| 替换骨干网络为MoblieNetV2,含模型详解和完整配置步骤
YOLOv11改进策略【模型轻量化】| 替换骨干网络为MoblieNetV2,含模型详解和完整配置步骤
245 13
YOLOv11改进策略【模型轻量化】| 替换骨干网络为MoblieNetV2,含模型详解和完整配置步骤
当虚拟机出现网络连接问题时,应该先检查Hyper-V的网卡连接配置
当虚拟机出现网络连接问题时,应首先检查Hyper-V的网卡配置。具体步骤包括:确认虚拟机运行状态、检查虚拟交换机类型和物理网卡连接、确保虚拟机网络适配器正确连接到虚拟交换机,并验证网络配置(IP地址等)。常见问题如虚拟交换机配置错误、网络适配器未连接或防火墙阻止连接,可通过重新配置或调整设置解决。必要时重启虚拟机和宿主机,查看事件日志或联系技术支持以进一步排查问题。
Hyper V上网实战:多虚拟机网络环境配置
在Hyper-V环境中配置多虚拟机网络以实现上网功能,需完成以下步骤:1. 确认Hyper-V安装与物理网络连接正常;2. 配置虚拟交换机(外部、内部或专用)以支持不同网络需求;3. 设置虚拟机网络适配器并关联对应虚拟交换机;4. 验证虚拟机网络连接状态;5. 根据场景需求优化多虚拟机网络环境。此外,还需注意网络隔离、性能监控及数据备份等事项,确保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导入虚拟机到Hyper-V环境时,理解并配置网络适配器设置是确保网络通信的关键
在Hyper-V环境中,正确配置虚拟机的网络适配器是确保其网络通信的关键。需先启用Hyper-V功能并创建虚拟交换机。接着,在Hyper-V管理器中选择目标虚拟机,添加或配置网络适配器,选择合适的虚拟交换机(外部、内部或私有),并根据需求配置VLAN、MAC地址等选项。最后,启动虚拟机并验证网络连接,确保其能正常访问外部网络、与主机及其他虚拟机通信。常见问题包括无法访问外部网络或获取IP地址,需检查虚拟交换机和适配器设置。
YOLOv11改进策略【Backbone/主干网络】| 替换骨干网络为2023-CVPR ConvNeXt V2 (附网络详解和完整配置步骤)
YOLOv11改进策略【Backbone/主干网络】| 替换骨干网络为2023-CVPR ConvNeXt V2 (附网络详解和完整配置步骤)
313 0

云原生

+关注
AI助理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