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PyTorch优化器效果欠佳,试试这4种深度学习中的高级优化技术吧

本文涉及的产品
检索分析服务 Elasticsearch 版,2核4GB开发者规格 1个月
智能开放搜索 OpenSearch行业算法版,1GB 20LCU 1个月
实时计算 Flink 版,5000CU*H 3个月
简介: 在深度学习领域,优化器的选择对模型性能至关重要。尽管PyTorch中的标准优化器如SGD、Adam和AdamW被广泛应用,但在某些复杂优化问题中,这些方法未必是最优选择。本文介绍了四种高级优化技术:序列最小二乘规划(SLSQP)、粒子群优化(PSO)、协方差矩阵自适应进化策略(CMA-ES)和模拟退火(SA)。这些方法具备无梯度优化、仅需前向传播及全局优化能力等优点,尤其适合非可微操作和参数数量较少的情况。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对于特定问题,非传统优化方法可能比标准梯度下降算法表现更好。文章详细描述了这些优化技术的实现过程及结果分析,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在深度学习领域,优化器的选择对模型性能至关重要。虽然PyTorch中的标准优化器如

SGD

Adam

AdamW

被广泛应用,但它们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最优选择。本文将介绍四种高级优化技术,这些技术在某些任务中可能优于传统方法,特别是在面对复杂优化问题时。

我们将探讨以下算法:

  1. 序列最小二乘规划(SLSQP)
  2. 粒子群优化(PSO)
  3. 协方差矩阵自适应进化策略(CMA-ES)
  4. 模拟退火(SA)

这些方法的主要优势包括:

  1. 无梯度优化:适用于非可微操作,如采样、取整和组合优化。
  2. 仅需前向传播:通常比传统方法更快,且内存效率更高。
  3. 全局优化能力:有助于避免局部最优解。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最适合优化参数数量较少(通常少于100-1000个)的情况。它们特别适用于优化关键参数、每层特定参数或超参数。

实验准备

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需要设置环境并定义一些辅助函数。以下是必要的导入和函数定义:

 fromfunctoolsimportpartial
 fromcollectionsimportdefaultdict
 importtorch
 importtorch.nnasnn
 importtorch.optimasoptim
 importtorch.nn.functionalasF
 importnumpyasnp
 importscipy.optimizeasopt
 importmatplotlib.pyplotasplt

 # 设置随机种子以确保结果可复现
 torch.manual_seed(42) 
 np.random.seed(42)  

 # 辅助函数:在PyTorch模型和NumPy向量之间转换权重
 defset_model_weights_from_vector(model, numpy_vector):
     weight_vector=torch.tensor(numpy_vector, dtype=torch.float64)
     model[0].weight.data=weight_vector[0:4].reshape(2, 2)
     model[2].weight.data=weight_vector[4:8].reshape(2, 2)
     model[2].bias.data=weight_vector[8:10]
     returnmodel

 defget_vector_from_model_weights(model):
     returntorch.cat([
         model[0].weight.data.view(-1), 
         model[2].weight.data.view(-1), 
         model[2].bias.data]
     ).detach().numpy()

 # 用于跟踪和更新损失的函数
 defupdate_tracker(loss_tracker, optimizer_name, loss_val):
     loss_tracker[optimizer_name].append(loss_val)
     iflen(loss_tracker[optimizer_name]) >1:
         min_loss=min(loss_tracker[optimizer_name][-2], loss_val)
         loss_tracker[optimizer_name][-1] =min_loss
     returnloss_tracker

这些函数将用于在不同的优化算法之间转换模型权重,并跟踪优化过程中的损失。

接下来定义目标函数和PyTorch优化循环:

 defobjective(x, model, input, target, loss_tracker, optimizer_name):
     model=set_model_weights_from_vector(model, x)
     loss_val=F.mse_loss(model(input), target).item()
     loss_tracker=update_tracker(loss_tracker, optimizer_name, loss_val)  
     returnloss_val

 defpytorch_optimize(x, model, input, target, maxiter, loss_tracker, optimizer_name="Adam"):
     set_model_weights_from_vector(model, x)
     optimizer=optim.Adam(model.parameters(), lr=1.) 

     # 训练循环
     foriterationinrange(maxiter):  
         loss=F.mse_loss(model(input), target)
         optimizer.zero_grad()  
         loss.backward()        
         optimizer.step()
         loss_tracker=update_tracker(loss_tracker, optimizer_name, loss.item())  
     final_x=get_vector_from_model_weights(model)
     returnfinal_x, loss.item()

最后设置实验所需的通用变量:

 model=nn.Sequential(nn.Linear(2, 2, bias=False), nn.ReLU(), nn.Linear(2, 2, bias=True)).double()
 input_tensor=torch.randn(32, 2).double()  # 随机输入张量
 input_tensor[:, 1] *=1e3  # 增加一个变量的敏感度
 target=input_tensor.clone() # 目标是输入本身(恒等函数)
 num_params=10
 maxiter=100
 x0=0.1*np.random.randn(num_params)
 loss_tracker=defaultdict(list)

这些设置为我们的实验创建了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模型、定义了输入、目标和初始参数。

在下一部分中,我们将开始实现和比较不同的优化技术。

优化技术比较

1、PyTorch中的Adam优化器

作为基准,我们首先使用PyTorch的Adam优化器。Adam是一种自适应学习率优化算法,在深度学习中广泛使用。

 optimizer_name="PyTorch Adam"
 result=pytorch_optimize(x0, model, input_tensor, target, maxiter, loss_tracker, optimizer_name)
 print(f'Adam优化器最终损失: {result[1]}')

运行此代码后,我们得到以下结果:

 Adam优化器最终损失: 91.85612831226527

考虑到初始损失值约为300,000,这个结果在100次优化步骤后已经有了显著改善。

2、序列最小二乘规划 (SLSQP)

序列最小二乘规划(SLSQP)是一种强大的优化算法,特别适用于具有连续参数的问题。它通过在每一步构建二次近似来逼近最优解。

 optimizer_name="slsqp"
 args= (model, input_tensor, target, loss_tracker, optimizer_name)
 result=opt.minimize(objective, x0, method=optimizer_name, args=args, options={"maxiter": maxiter, "disp": False, "eps": 0.001})
 print(f"SLSQP优化器最终损失: {result.fun}")

运行SLSQP算法,我们获得以下结果:

 SLSQP优化器最终损失: 3.097042282788268

SLSQP的性能明显优于Adam,这表明在某些情况下,非传统优化方法可能更有效。

3、粒子群优化 (PSO)

粒子群优化(PSO)是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优化算法,其灵感来自于鸟群和鱼群的社会行为。PSO在非连续和非光滑的问题上表现尤为出色。

 frompyswarmimportpso

 lb=-np.ones(num_params)
 ub=np.ones(num_params)
 optimizer_name='pso'
 args= (model, input_tensor, target, loss_tracker, optimizer_name)
 result_pso=pso(objective, lb, ub, maxiter=maxiter, args=args)
 print(f"PSO优化器最终损失: {result_pso[1]}")

PSO的优化结果如下:

 PSO优化器最终损失: 1.0195048385714032

PSO的表现进一步超越了SLSQP,这凸显了在复杂优化问题中探索多种算法的重要性。

4、协方差矩阵自适应进化策略 (CMA-ES)

协方差矩阵自适应进化策略(CMA-ES)是一种高度复杂的优化算法,特别适用于难以处理的非凸优化问题。它通过自适应地学习问题的协方差结构来指导搜索过程。

 fromcmaimportCMAEvolutionStrategy

 es=CMAEvolutionStrategy(x0, 0.5, {"maxiter": maxiter, "seed": 42})
 optimizer_name='cma'
 args= (model, input_tensor, target, loss_tracker, optimizer_name)
 whilenotes.stop():
     solutions=es.ask()
     object_vals= [objective(x, *args) forxinsolutions]
     es.tell(solutions, object_vals)
 print(f"CMA-ES优化器最终损失: {es.result[1]}")

CMA-ES的优化结果如下:

 (5_w,10)-aCMA-ES (mu_w=3.2,w_1=45%) in dimension 10 (seed=42, Thu Oct 12 22:03:53 2024)  
 CMA-ES优化器最终损失: 4.084718909553896

虽然CMA-ES在这个特定问题上没有达到最佳性能,但它在处理复杂的多模态优化问题时通常表现出色。

5、 模拟退火 (SA)

模拟退火(SA)是一种受冶金学启发的优化算法,它模拟了金属冷却和退火过程。SA在寻找全局最优解方面特别有效,能够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

 fromscipy.optimizeimportdual_annealing
 bounds= [(-1, 1)] *num_params
 optimizer_name='simulated_annealing'
 args= (model, input_tensor, target, loss_tracker, optimizer_name)
 result=dual_annealing(objective, bounds, maxiter=maxiter, args=args, initial_temp=1.)
 print(f"SA优化器最终损失: {result.fun}")

SA的优化结果如下:

 SA优化器最终损失: 0.7834294257939689

可以看到,针对我们的问题SA表现最佳,这突显了其在复杂优化问题中的潜力。

下面我们来可视化这些优化器的性能,并讨论结果的含义。

结果可视化与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各种优化算法的性能,我们将使用matplotlib库来可视化优化过程中的损失变化。

 plt.figure(figsize=(10, 6))
 line_styles= ['-', '--', '-.', ':']
 fori, (optimizer_name, losses) inenumerate(loss_tracker.items()):
     plt.plot(np.linspace(0, maxiter, len(losses)), losses, 
              label=optimizer_name, 
              linestyle=line_styles[i%len(line_styles)], 
              linewidth=5,
     )
 plt.xlabel("Iteration", fontsize=20)
 plt.ylabel("Loss", fontsize=20)
 plt.ylim(1e-1, 1e7)
 plt.yscale('log')
 plt.title("Loss For Different Optimizers", fontsize=20)
 plt.grid(True, linestyle='--', alpha=0.6)
 plt.legend(loc='upper right', fontsize=20)
 plt.tight_layout()
 plt.savefig('optimizers.png')
 plt.show()

执行上述代码后,我们得到了以下可视化结果:

结果分析

  1. Adam优化器:作为基准Adam表现稳定但收敛速度相对较慢。这反映了在某些复杂问题中,传统梯度下降方法可能不是最优选择。
  2. SLSQP:序列最小二乘规划表现出快速的初始收敛,这表明它在处理具有连续参数的问题时非常有效。
  3. PSO:粒子群优化展示了良好的全局搜索能力,能够迅速找到较好的解。这凸显了其在非凸优化问题中的潜力。
  4. CMA-ES:虽然在本实验中收敛较慢,但协方差矩阵自适应进化策略通常在处理高度复杂和多模态的问题时表现出色。其性能可能在更复杂的优化场景中更为突出。
  5. 模拟退火:我们这个特定问题SA表现最为出色,仅用几次迭代就达到了最低损失。这突显了其在避免局部最优解并快速找到全局最优解方面的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每种算法的"迭代"定义可能不同,因此直接比较迭代次数可能不够公平。例如SA的每次迭代可能包含多次目标函数评估。

总结

在特定问题上,非传统优化方法可能比标准的梯度下降算法(如Adam)表现更好。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方法在所有情况下都优于传统方法。选择最适合的优化算法应基于具体问题的特性:

  1. 对于参数数量较少(100-1000个)的优化问题,考虑尝试本文介绍的高级优化技术。
  2. 在处理非可微操作或复杂的损失景观时,无梯度方法(如PSO、CMA-ES和SA)可能更有优势。
  3. 对于需要满足复杂约束的优化问题,SLSQP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4. 在计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考虑使用仅需前向传播的方法,如PSO或SA。
  5. 对于高度非凸的问题,CMA-ES和SA可能更容易找到全局最优解。

最后,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对多种优化方法进行比较和测试,以找到最适合特定问题的算法。同时要注意这些高级方法在大规模问题(参数数量超过1000)上可能面临计算效率的挑战。

未来研究方向

  1. 探索这些高级优化技术在更复杂的深度学习模型中的应用。
  2. 研究如何有效地将这些方法与传统的梯度下降算法结合,以开发混合优化策略。
  3. 开发更高效的并行化实现,以提高这些算法在大规模问题上的适用性。
  4. 探索这些方法在特定领域(如强化学习、神经架构搜索)中的潜在应用。

通过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这些高级优化技术,研究者和工程师可以在面对复杂优化问题时拓展解决方案的范围,potentially unlocking新的性能水平和应用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Hansen, N. (2016). The CMA Evolution Strategy: A Tutorial. arXiv preprint arXiv:1604.00772.
  2. Kennedy, J., & Eberhart, R. (1995).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roceedings of ICNN'95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 4, 1942-1948.
  3. Nocedal, J., & Wright, S. J. (1999). Numerical Optimization. New York: Springer.
  4. Tsallis, C., & Stariolo, D. A. (1996). Generalized simulated annealing. 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233(1-2), 395-406.
  5. Kingma, D. P., & Ba, J. (2014). Adam: A Method for Stochastic Optimization. arXiv preprint arXiv:1412.6980.
  6. Ruder, S. (2016). An overview of gradient descent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arXiv preprint arXiv:1609.04747.

https://avoid.overfit.cn/post/d9fedfc22d594ba0a2b7e6a896adcf6c

目录
相关文章
|
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PyTorch
使用PyTorch实现GPT-2直接偏好优化训练:DPO方法改进及其与监督微调的效果对比
本文将系统阐述DPO的工作原理、实现机制,以及其与传统RLHF和SFT方法的本质区别。
54 22
使用PyTorch实现GPT-2直接偏好优化训练:DPO方法改进及其与监督微调的效果对比
|
2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PyTorch
Transformer模型变长序列优化:解析PyTorch上的FlashAttention2与xFormers
本文探讨了Transformer模型中变长输入序列的优化策略,旨在解决深度学习中常见的计算效率问题。文章首先介绍了批处理变长输入的技术挑战,特别是填充方法导致的资源浪费。随后,提出了多种优化技术,包括动态填充、PyTorch NestedTensors、FlashAttention2和XFormers的memory_efficient_attention。这些技术通过减少冗余计算、优化内存管理和改进计算模式,显著提升了模型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使用FlashAttention2和无填充策略的组合可以将步骤时间减少至323毫秒,相比未优化版本提升了约2.5倍。
42 3
Transformer模型变长序列优化:解析PyTorch上的FlashAttention2与xFormers
|
2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传感器 边缘计算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度学习已成为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突破的关键力量之一。本文深入探讨了深度学习算法,特别是卷积神经网络(CNN)在图像识别领域的创新应用,以及这些技术如何被集成到自动驾驶汽车的视觉系统中,实现对复杂道路环境的实时感知与理解,从而提升驾驶的安全性和效率。通过分析当前技术的最前沿进展、面临的挑战及未来趋势,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理解深度学习如何塑造自动驾驶的未来。 ####
80 1
|
2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传感器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深度学习技术,特别是卷积神经网络(CNN)在自动驾驶车辆图像识别领域的应用与进展。通过分析当前自动驾驶技术面临的挑战,详细介绍了深度学习模型如何提升环境感知能力,重点阐述了数据预处理、网络架构设计、训练策略及优化方法,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
92 6
|
2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框架/工具 网络架构
深度学习中的正则化技术及其对模型性能的影响
本文深入探讨了深度学习领域中正则化技术的重要性,通过分析L1、L2以及Dropout等常见正则化方法,揭示了它们如何帮助防止过拟合,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文章还讨论了正则化在不同类型的神经网络中的应用,并指出了选择合适正则化策略的关键因素。通过实例和代码片段,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如何在实际问题中有效应用正则化技术的深刻见解。
|
2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深入理解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技术及其最新进展
深入理解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技术及其最新进展
|
2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深入理解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技术及其最新进展
深入理解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技术及其最新进展
|
2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监控 自动驾驶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技术研究进展###
本文旨在探讨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分析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技术创新、优化策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效。通过综述当前主流算法结构、损失函数设计及数据集增强技巧,本文揭示了提升模型性能的关键因素,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尽管未直接涉及传统摘要中的研究背景、方法、结果与结论等要素,但通过对关键技术点的深度剖析,为读者提供了对领域现状与前沿动态的全面理解。 ###
|
2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人工智能
探索深度学习的奥秘:从理论到实践的技术感悟
本文深入探讨了深度学习技术的核心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体验与挑战。不同于常规摘要,本文旨在通过作者个人的技术实践经历,为读者揭示深度学习领域的复杂性与魅力,同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术见解和解决策略。
29 0
|
2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传感器 自动驾驶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技术及其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
本文深入探讨了深度学习驱动下的图像识别技术,特别是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革新应用。不同于传统摘要的概述方式,本节将直接以“深度学习”与“图像识别”的技术融合为起点,简述其在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环境感知能力方面的核心作用,随后快速过渡到自动驾驶的具体应用场景,强调这一技术组合如何成为推动自动驾驶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力量。 ####
5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