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自然语言处理】初识深度学习模型Transformer

本文涉及的产品
NLP自然语言处理_高级版,每接口累计50万次
NLP自然语言处理_基础版,每接口每天50万次
NLP 自学习平台,3个模型定制额度 1个月
简介: 【NLP自然语言处理】初识深度学习模型Transformer

学习目标

🍀 了解Transformer模型的作用.

🍀 了解Transformer总体架构图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

🍔 Transformer的诞生

2018年10月,Google发出一篇论文《BERT: Pre-training of Deep Bidirectional Transformers for Language Understanding》, BERT模型横空出世, 并横扫NLP领域11项任务的最佳成绩!

论文地址: https://arxiv.org/pdf/1810.04805.pdf

而在BERT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结构就是Transformer, 之后又相继出现XLNET,roBERT等模型击败了BERT,但是他们的核心没有变,仍然是:Transformer。

🍔 Transformer的优势

相比之前占领市场的LSTM和GRU模型,Transformer有两个显著的优势:

1、Transformer能够利用分布式GPU进行并行训练,提升模型训练效率.    

2、在分析预测更长的文本时, 捕捉间隔较长的语义关联效果更好.

下面是一张在测评比较图:

🍔 Transformer模型的作用

Transformer 是一种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学习模型,Transformer 的核心在于其能够处理序列数据时,同时考虑序列中所有元素之间的依赖关系,而不仅仅是像循环神经网络那样只能考虑序列中的顺序依赖。

  • 基于seq2seq架构的transformer模型可以完成NLP领域研究的典型任务, 如机器翻译, 文本生成等. 同时又可以构建预训练语言模型,用于不同任务的迁移学习.
  • 在接下来的架构分析中, 我们将假设使用Transformer模型架构处理从一种语言文本到另一种语言文本的翻译工作, 因此很多命名方式遵循NLP中的规则. 比如: Embeddding层将称作文本嵌入层, Embedding层产生的张量称为词嵌入张量, 它的最后一维将称作词向量等.

🍔 Transformer总体架构图

 

2.1 Transformer总体架构

  • 输入部分
  • 输出部分
  • 编码器部分
  • 解码器部分

2.2 输入部分包含

  • 源文本嵌入层及其位置编码器
  • 目标文本嵌入层及其位置编码器

 

2.3 输出部分包含

  • 线性层
  • softmax层

 

2.4 编码器部分

  • 由N个编码器层堆叠而成
  • 每个编码器层由两个子层连接结构组成
  • 第一个子层连接结构包括一个多头自注意力子层和规范化层以及一个残差连接
  • 第二个子层连接结构包括一个前馈全连接子层和规范化层以及一个残差连接

 

2.5 解码器部分

  • 由N个解码器层堆叠而成
  • 每个解码器层由三个子层连接结构组成
  • 第一个子层连接结构包括一个多头自注意力子层和规范化层以及一个残差连接
  • 第二个子层连接结构包括一个多头注意力子层和规范化层以及一个残差连接
  • 第三个子层连接结构包括一个前馈全连接子层和规范化层以及一个残差连接

🍔 小结

  • 学习了Transformer模型的作用:
  • 基于seq2seq架构的transformer模型可以完成NLP领域研究的典型任务, 如机器翻译, 文本生成等. 同时又可以构建预训练语言模型,用于不同任务的迁移学习.
  • Transformer总体架构可分为四个部分:
  • 输入部分
  • 输出部分
  • 编码器部分
  • 解码器部分
  • 输入部分包含:
  • 源文本嵌入层及其位置编码器
  • 目标文本嵌入层及其位置编码器
  • 输出部分包含:
  • 线性层
  • softmax处理器
  • 编码器部分:
  • 由N个编码器层堆叠而成
  • 每个编码器层由两个子层连接结构组成
  • 第一个子层连接结构包括一个多头自注意力子层和规范化层以及一个残差连接
  • 第二个子层连接结构包括一个前馈全连接子层和规范化层以及一个残差连接
  • 解码器部分:
  • 由N个解码器层堆叠而成
  • 每个解码器层由三个子层连接结构组成
  • 第一个子层连接结构包括一个多头自注意力子层和规范化层以及一个残差连接
  • 第二个子层连接结构包括一个多头注意力子层和规范化层以及一个残差连接
  • 第三个子层连接结构包括一个前馈全连接子层和规范化层以及一个残差连接
相关文章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定位技术
Baumer工业相机堡盟工业相机如何通过YoloV8深度学习模型实现裂缝的检测识别(C#代码UI界面版)
本项目基于YOLOv8模型与C#界面,结合Baumer工业相机,实现裂缝的高效检测识别。支持图像、视频及摄像头输入,具备高精度与实时性,适用于桥梁、路面、隧道等多种工业场景。
314 27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可视化 算法
深度学习模型结构复杂、参数众多,如何更直观地深入理解你的模型?
深度学习模型虽应用广泛,但其“黑箱”特性导致可解释性不足,尤其在金融、医疗等敏感领域,模型决策逻辑的透明性至关重要。本文聚焦深度学习可解释性中的可视化分析,介绍模型结构、特征、参数及输入激活的可视化方法,帮助理解模型行为、提升透明度,并推动其在关键领域的安全应用。
239 0
|
1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PyTorch
Neural ODE原理与PyTorch实现:深度学习模型的自适应深度调节
Neural ODE将神经网络与微分方程结合,用连续思维建模数据演化,突破传统离散层的限制,实现自适应深度与高效连续学习。
55 3
Neural ODE原理与PyTorch实现:深度学习模型的自适应深度调节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PyTorch
AI 基础知识从 0.2 到 0.3——构建你的第一个深度学习模型
本文以 MNIST 手写数字识别为切入点,介绍了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流程,帮助读者建立起对神经网络建模过程的系统性理解。
325 15
AI 基础知识从 0.2 到 0.3——构建你的第一个深度学习模型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AI 基础知识从 0.3 到 0.4——如何选对深度学习模型?
本系列文章从机器学习基础出发,逐步深入至深度学习与Transformer模型,探讨AI关键技术原理及应用。内容涵盖模型架构解析、典型模型对比、预训练与微调策略,并结合Hugging Face平台进行实战演示,适合初学者与开发者系统学习AI核心知识。
290 15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深度学习模型、算法与应用的全方位解析
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AI)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经在多个领域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从图像识别到自然语言处理,从语音识别到自动驾驶,深度学习无处不在。本篇博客将深入探讨深度学习的模型、算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481 3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PyTorch
PyTorch + MLFlow 实战:从零构建可追踪的深度学习模型训练系统
本文通过使用 Kaggle 数据集训练情感分析模型的实例,详细演示了如何将 PyTorch 与 MLFlow 进行深度集成,实现完整的实验跟踪、模型记录和结果可复现性管理。文章将系统性地介绍训练代码的核心组件,展示指标和工件的记录方法,并提供 MLFlow UI 的详细界面截图。
154 2
PyTorch + MLFlow 实战:从零构建可追踪的深度学习模型训练系统
|
9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运维 安全
深度学习在安全事件检测中的应用:守护数字世界的利器
深度学习在安全事件检测中的应用:守护数字世界的利器
330 22
|
6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编解码 人工智能
计算机视觉五大技术——深度学习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深度学习利用多层神经网络实现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是其重要应用之一。图像分类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判断图片类别,如“猫”或“狗”。目标检测不仅识别物体,还确定其位置,R-CNN系列模型逐步优化检测速度与精度。语义分割对图像每个像素分类,FCN开创像素级分类范式,DeepLab等进一步提升细节表现。实例分割结合目标检测与语义分割,Mask R-CNN实现精准实例区分。关键点检测用于人体姿态估计、人脸特征识别等,OpenPose和HRNet等技术推动该领域发展。这些方法在效率与准确性上不断进步,广泛应用于实际场景。
669 64
计算机视觉五大技术——深度学习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
10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传感器 数据采集
深度学习在故障检测中的应用:从理论到实践
深度学习在故障检测中的应用:从理论到实践
706 6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