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线程(十一)线程互斥锁-条件变量详解

简介: Linux线程(十一)线程互斥锁-条件变量详解

条件变量是线程可用的另一种同步机制。条件变量用于自动阻塞线程,知道某个特定事件发生或某个条件满足为止,通常情况下,条件变量是和互斥锁一起搭配使用的。使用条件变量主要包括两个动作:

一个线程等待某个条件满足而被阻塞;
另一个线程中,条件满足时发出“信号”。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来看一个没有使用条件变量的例子,生产者---消费者模式,生产者这边负责生产产品、而消费者负责消费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没有产品的时候只能等待产品出来,有产品就使用它。这里我们使用一个变量来表示这个这个产品,生产者生产一件产品变量加 1,消费者消费一次变量减 1,

示例代码如下所示:

//示例代码 12.3.1 生产者---消费者示例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atic pthread_mutex_t mutex;
static int g_avail = 0;

/ 消费者线程 /
static void consumer_thread(void arg)
{
for ( ; ; ) {
pthread_mutex_lock(&mutex);//上锁

         while (g_avail > 0)
             g_avail--; //消费
         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解锁
     }
 return (void *)0; 

}

/ 主线程(生产者)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pthread_t tid;
int ret;

     /* 初始化互斥锁 */
     pthread_mutex_init(&mutex, NULL);

     /* 创建新线程 */
     ret = pthread_create(&tid, NULL, consumer_thread, NULL);
     if (ret) {
             fprintf(stderr, "pthread_create error: %s\\n", strerror(ret));
             exit(-1);
     }

     for ( ; ; )
     {
             pthread_mutex_lock(&mutex);//上锁
             g_avail++; //生产
             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解锁
     }
     exit(0);

}

此代码中,主线程作为“生产者”,新创建的线程作为“消费者”,运行之后它们都回处于死循环中,所以代码中没有加入销毁互斥锁、等待回收新线程相关的代码,进程终止时会自动被处理。

上述代码虽然可行,但由于新线程中会不停的循环检查全局变量 g_avail 是否大于 0,故而造成 CPU 资源的浪费。采用条件变量这一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条件变量允许一个线程休眠(阻塞等待)直至获取到另一个线程的通知(收到信号)再去执行自己的操作,譬如上述代码中,当条件 g_avail > 0 不成立时,消费者线程会进入休眠状态,而生产者生成产品后(g_avail++,此时 g_avail 将会大于 0),向处于等待状态的线程发出“信号”,而其它线程收到“信号”之后,便会被唤醒!

💡 Tips:这里提到的信号并不是第八章内容所指的信号,需要区分开来!

前面说到,条件变量通常搭配互斥锁来使用,是因为条件的检测是在互斥锁的保护下进行的,也就是说条件本身是由互斥锁保护的,线程在改变条件状态之前必须首先锁住互斥锁,不然就可能引发线程不安全的问题。

  1. 条件变量初始化
    条件变量使用 pthread_cond_t 数据类型来表示,类似于互斥锁,在使用条件变量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初始化。初始化方式同样也有两种:使用宏 PTHREAD_COND_INITIALIZER 或者使用函数 pthread_cond_init(),使用宏的初始化方法与互斥锁的初始化宏一样,这里就不再重述!譬如:

pthread_cond_t cond = PTHREAD_COND_INITIALIZER;
pthread_cond_init()

函数原型如下所示:

include

int pthread_cond_destroy(pthread_cond_t cond);
int pthread_cond_init(pthread_cond_t
cond, const pthread_condattr_t *attr);
同样,使用这些函数需要包含头文件,使用 pthread_cond_init()函数初始化条件变量,当不再使用时,使用 pthread_cond_destroy()销毁条件变量。

参数 cond 指向 pthread_cond_t 条件变量对象,对于 pthread_cond_init()函数,类似于互斥锁,在初始化条件变量时设置条件变量的属性,参数 attr 指向一个 pthread_condattr_t 类型对象,pthread_condattr_t 数据类型用于描述条件变量的属性。可将参数 attr 设置为 NULL,表示使用属性的默认值来初始化条件变量,与使用 PTHREAD_COND_INITIALIZER 宏相同。

函数调用成功返回 0,失败将返回一个非 0 值的错误码。

对于初始化与销毁操作,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

在使用条件变量之前必须对条件变量进行初始化操作,使用 PTHREAD_COND_INITIALIZER 宏或者函数 pthread_cond_init()都行;
对已经初始化的条件变量再次进行初始化,将可能会导致未定义行为;
对没有进行初始化的条件变量进行销毁,也将可能会导致未定义行为;
对某个条件变量而言,仅当没有任何线程等待它时,将其销毁才是最安全的;
经 pthread_cond_destroy()销毁的条件变量,可以再次调用 pthread_cond_init()对其进行重新初始化。

  1. 通知和等待条件变量
    条件变量的主要操作便是发送信号(signal)和等待。发送信号操作即是通知一个或多个处于等待状态的线程,某个共享变量的状态已经改变,这些处于等待状态的线程收到通知之后便会被唤醒,唤醒之后再检查条件是否满足。等待操作是指在收到一个通知前一直处于阻塞状态。

函数 pthread_cond_signal()和 pthread_cond_broadcast()均可向指定的条件变量发送信号,通知一个或多个处于等待状态的线程。调用 pthread_cond_wait()函数是线程阻塞,直到收到条件变量的通知。

pthread_cond_signal()和 pthread_cond_broadcast()函数原型如下所示:

include

int pthread_cond_broadcast(pthread_cond_t cond);
int pthread_cond_signal(pthread_cond_t
cond);
使用这些函数需要包含头文件,参数 cond 指向目标条件变量,向该条件变量发送信号。调用成功返回 0;失败将返回一个非 0 值的错误码。

pthread_cond_signal()和 pthread_cond_broadcast()的区别在于:二者对阻塞于 pthread_cond_wait()的多个线程对应的处理方式不同,pthread_cond_signal()函数至少能唤醒一个线程,而 pthread_cond_broadcast()函数则能唤醒所有线程。使用pthread_cond_broadcast()函数总能产生正确的结果,唤醒所有等待状态的线程,但函数 pthread_cond_signal()会更为高效,因为它只需确保至少唤醒一个线程即可,所以如果我们的程序当中,只有一个处于等待状态的线程,使用pthread_cond_signal()更好,具体使用哪个函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关文章
|
18天前
|
并行计算 安全 Java
Python GIL(全局解释器锁)机制对多线程性能影响的深度分析
在Python开发中,GIL(全局解释器锁)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基于CPython解释器,探讨GIL的技术本质及其对程序性能的影响。GIL确保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执行代码,以保护内存管理的安全性,但也限制了多线程并行计算的效率。文章分析了GIL的必要性、局限性,并介绍了多进程、异步编程等替代方案。尽管Python 3.13计划移除GIL,但该特性至少要到2028年才会默认禁用,因此理解GIL仍至关重要。
93 16
Python GIL(全局解释器锁)机制对多线程性能影响的深度分析
|
2月前
|
监控 算法 Linux
Linux内核锁机制深度剖析与实践优化####
本文作为一篇技术性文章,深入探讨了Linux操作系统内核中锁机制的工作原理、类型及其在并发控制中的应用,旨在为开发者提供关于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工具来提升系统性能和稳定性的见解。不同于常规摘要的概述性质,本文将直接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在不同场景下选择合适的锁策略对于解决竞争条件、死锁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调整锁的粒度以达到最佳效果,为读者呈现一份实用性强的实践指南。 ####
|
3月前
|
供应链 安全 NoSQL
PHP 互斥锁:如何确保代码的线程安全?
在多线程和高并发环境中,确保代码段互斥执行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 PHP 互斥锁库 `wise-locksmith`,它提供多种锁机制(如文件锁、分布式锁等),有效解决线程安全问题,特别适用于电商平台库存管理等场景。通过 Composer 安装后,开发者可以利用该库确保在高并发下数据的一致性和安全性。
54 6
|
2月前
|
Java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JavaEE“多线程进阶”】——各种“锁”大总结
乐/悲观锁,轻/重量级锁,自旋锁,挂起等待锁,普通互斥锁,读写锁,公不公平锁,可不可重入锁,synchronized加锁三阶段过程,锁消除,锁粗化
|
2月前
|
Java 程序员 调度
【JavaEE】线程创建和终止,Thread类方法,变量捕获(7000字长文)
创建线程的五种方式,Thread常见方法(守护进程.setDaemon() ,isAlive),start和run方法的区别,如何提前终止一个线程,标志位,isinterrupted,变量捕获
|
3月前
|
算法 Linux 开发者
Linux内核中的锁机制:保障并发控制的艺术####
本文深入探讨了Linux操作系统内核中实现的多种锁机制,包括自旋锁、互斥锁、读写锁等,旨在揭示这些同步原语如何高效地解决资源竞争问题,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通过分析不同锁机制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场景,本文为开发者提供了在高并发环境下进行有效并发控制的实用指南。 ####
|
3月前
|
Linux 数据库
Linux内核中的锁机制:保障并发操作的数据一致性####
【10月更文挑战第29天】 在多线程编程中,确保数据一致性和防止竞争条件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深入探讨Linux操作系统中实现的几种关键锁机制,包括自旋锁、互斥锁和读写锁等。通过分析这些锁的设计原理和使用场景,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锁机制以优化系统性能和稳定性。 ####
82 6
|
4月前
|
Java 应用服务中间件 测试技术
Java21虚拟线程:我的锁去哪儿了?
【10月更文挑战第8天】
80 0
|
4月前
|
安全 调度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iOS线程锁
iOS线程锁
42 0
|
4月前
|
Java API
【多线程】乐观/悲观锁、重量级/轻量级锁、挂起等待/自旋锁、公平/非公锁、可重入/不可重入锁、读写锁
【多线程】乐观/悲观锁、重量级/轻量级锁、挂起等待/自旋锁、公平/非公锁、可重入/不可重入锁、读写锁
5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