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项目管理」成本估算模型——Walston-Felix模型和COCOMO Ⅱ模型

简介: 该文章深入探讨了两种软件项目成本估算模型——Walston-Felix模型和COCOMO II模型,详细解释了各自的计算公式、应用背景及步骤,并通过具体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这两种模型来进行准确的成本预测。

序言

在软件项目的成本计划中,有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是成本估算。那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讲解两种成本估算的模型: Walston-Felix 模型 和 COCOMO Ⅱ 模型。

下面开始进入本文的讲解~

一、Walston-Felix模型

1. 公式

1977年, IBMWalstonFelix 提出了如下的估算公式:

  • E = 5.2×(KLOC)0.91KLOC是源代码行数,E是工作量(以PM计)
  • D = 4.1×(KLOC)0.36D是项目持续时间(以月计)
  • S = 0.54×E0.6S是人员需要量(以人计)
  • DOC = 49×(KLOC)1.01DOC是文档数量(以页计)

2. 举例

假设现有某项目,采用 java 语言完成。预估计该项目有 366 个功能点,那么

  • L = 366×46 = 16386行 = 16.386 KLOC
  • E = 5.2×(KLOC)0.91 = 5.2×16.3860.91= 66 人月
  • DOC =49× (KLOC)1.01 = 49×16.3861.01 = 826

二、COCOMO模型(Constructive Cost Model)

1. 模型定义

  • 结构化成本模型
  •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参数型软件成本估计模型
  • Barry Boehm 团队开发的

2. COCOMO模型的发展

COCOMO模型经过两次发展,分别是:

  • COCOMO 81
  • COCOMO Ⅱ

3. COCOMO基本原理

将工作量表示为 KLOC 软件规模和一系列成本因子的函数,基本估算公式为:

PM=A×SE× $\prod_{i=1}^n $ EMi

A可以校准的常量

SKLOC软件规模

E规模的指数,说明不同规模软件具有的相对规模经济不经济性

EM工作量乘数,反映某个项目特征对完成项目开发所需工作量的影响程度;

n 为描述软件项目特征的成本驱动因子的个数

三、COCOMO 81

1. 模型级别

模型级别有三个等级分别为:

级别 特点
基本COCOMO 静态单变量模型
中等COCOMO 基本模型基础上考虑影响因素,调整模型
高级COCOMO 中等COCOMO模型基础上考虑各个步骤的影响

2. 项目类型

项目类型有三种类型分别为:

类型 特点
有机 Organic 各类应用程序,例如数据处理、科学计算等
受硬件的约束比较小,程序的规模不是很大
嵌入式 Embedded 受硬件的约束比较小,程序的规模不是很大
紧密联系的硬件、软件和操作的限制条件下运行,软件规模任意
半有机 Semidetached 各类实用程序,介于上述两种软件之间,例如编译器(程序)
规模和复杂度都属于中等或者更高

3. 基本COCOMO-81

(1)公式

E= a × (KLOC)b其中:

  • E:工作量(人月)
  • KLOC:是交付的代码行
  • a , b:依赖于项目自然属性的系数

(2)系数表

方式 a b
有机 2.4 1.05
半有机 3.0 1.12
嵌入式 3.6 1.2

(3)举例

假设现在有一个 33.3 KLOC 的软件开发项目,属于中等规模半有机型的项目,采用基本COCOMO来开发。请计算出E值

解: 依据以上题意可得:a=3.0,b=1.12。

因此,最终 E = 3.0 × L 1.12 = 3.0 × 33.3 1.12 = 152 PM

4. 中等COCOMO-81

(1)公式

E= a × (KLOC)b × 乘法因子,其中:

  • a、b是系数
  • 乘法因子是对公式的校正系数

(2)系数表

方式 a b
有机 2.8 1.05
半有机 3.0 1.12
嵌入式 3.2 1.2

(3)乘法因子的成本驱动属性

包含四种类型,分别是:

  • 产品属性 → ①软件可靠性、②软件复杂性、③数据库规模
  • 平台属性 → ④程序执行时间、⑤程序占用内存的大小、⑥软件开发环境的变化、⑦软件开发环境的响应速度
  • 人员属性 → ⑧分析员的能力、⑨程序员的能力、⑩有关应用领域的经验、⑩①开发环境的经验、⑩②程序设计语言的经验
  • 过程属性 → ⑩③软件开发方法的能力、⑩④软件工具的质量和数量、⑩⑤软件开发的进度要求

(4)乘法因子的值

上面四种属性共15个要素,每个要素的调节因子是 Fi (i=1,2,…,15),其中,Fi 的值有:

很低、低、正常、高、很高、极高,共六个等级。正常情况下 Fi=1

Boehm推荐的Fi 值范围分别为:(0.70, 0.85, 1.00, 1.15, 1.30, 1.65) 。

但实际的值依据下表所示:

中等COCOMO 81

当15个 Fi 的值选定后,乘法因子 EAF 的计算为:EAF=F1 × F2 × … × F15

调节因子集的定义和调节因子定值是由统计结果经验决定的。不同的软件开发组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环境的变化,这些数据可能改变。

(5)举例

现有一个 33.3 KLOC 的软件开发项目,属于中等规模半有机型的项目,采用中等COCOMO模型来开发。且该项目的乘法因子为 0.70 × 0.85 × 1 × … × 1.15 = 1.09 ,请计算出E值

解: 依据以上题意可得:a=3.0,b=1.12;

乘法因子为 0.70 × 0.85 × 1 × … × 1.15 = 1.09 ;

因此,最终 E = 3.0 × L 1.12 = 3.0 × 33.3 1.12 × 1.09 = 166 PM

5、高级(详细)COCOMO

(1)定义

  • 将项目分解为一些列的子系统或者子模型
  • 更加精确地调整一个模型的属性

(2)工作量乘数

下表给出关于高级COCOMO 81工作量乘数的阶段差异性示例,如下所示:

Cost drivers Development phase Rating levels
Very low Low Norminal High Very high Extra high
RPD(requirement and product design) 1.40 1.20 1.00 0.87 0.75
AEXP DD(detailed design) 1.30 1.15 1.00 0.90 0.80
CUT(code and unit test) 1.25 1.10 1.00 0.92 0.85
IT(integration and test) 1.25 1.10 1.00 0.92 0.85

四、COCOMO Ⅱ

1. COCOMO Ⅱ模型中项目估算的三个阶段

模型 阶段 时间 功能描述(此阶段要做什么)
应用组装模型(Application Composition) 规划阶段 早期、确定系统性能时 ①利用应用点application point来进行估算规模;②利用原型来解决高风险问题。
早期设计模型(early design) 设计阶段 需求稳定,体系结构已建立时 ①研究可选的体系结构和概念;②用功能点funtion point来做估算规模。
后体系结构模型(post architecture) 开发阶段 软件在构造中,知道更多系统信息时 ①以FP、LOC作为估算单位。

补充说明应用点知识:

应用点,即对象点。一种间接的软件测量,其计算需要使用以下三个元素:

  • 用户界面上的屏幕数screens
  • 报表数reports
  • 建造应用可能需要的构件数3GLcomponents

2. 基于COCOMO Ⅱ的计算

(1)基本模型

基本模型的公式为:E=bSCm(X)

(2)对象点计算

应用组装阶段,计算对象点

  • ①计算屏幕数、报表数和构件;
  • ②对每一个对象点,按照简单、中等、困难三个等级进行分类;
  • ③得到简单、中等、困难三种类型对应的对象点数目的复杂度加权
  • ④计算对象点OP,即∑(三个计算值×加权因子);
  • ⑤如果 r% 的对象点来自以前项目的重用,则新对象点为:NOP=OP× $ \frac{100-r}{100} $ ,即NOP=OP×(1-复用度);
  • ⑥查表得到生产率参数的值PROD;
  • ⑦工作量E=NOP/PROD;
  • ⑧给出一个历史数据:人工价(元/PM);
  • ⑨成本=E×人工价。

以下给出对象点PROD 的具体数值表:

不同类型对象的复杂度加权

复杂度加权
对象类型 简单 中等 困难
屏幕 1 2 3
报表 2 5 8
3GL构件 10

不同水平的开发者经验和不同开发环境成熟度下的生产率

因素 影响
开发者的经验/能力 非常低 正常 非常高
环境成熟度/能力 非常低 正常 非常高
PROD 4 7 13 25 50

(3)案例计算

Question:

使用COCOMO II模型来估算构造一个简单的ATM软件所需的工作量和人工成本(单位分别是人月和元),该软件产生11个屏幕(有3个简单,3个中等,5个困难),10个报表(有4个简单,6个困难),72个构件,复用度为20%,假设开发者的经验能力为高,环境的成熟度能力为低,劳动力价格为5000元/PM。则NOP、生产率能力PROD、工作量E和人工成本C分别为多少。写出计算公式及计算过程。

Answer:
基于COCOMO Ⅱ模型的相关计算答案

八、结束语

到这里,我们讲解了项目管理中的两种成本估算模型。一种是 Walaton-Felix 模型,另一种是 COCOMO Ⅱ 模型。

关于本文的介绍到这里就结束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到您的的话不妨点赞支持一下哟~~😉

🛵专栏直通车

软件项目管理👉https://juejin.cn/column/7024826582841688077

相关文章
|
1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测试技术
「软件项目管理」一文详解软件项目成本计划
该文章详细解释了软件项目成本估算的过程与方法,涵盖了代码行估算法、功能点估算法、用例点估算法、类比估算法、自下而上估算法、参数模型估算法及专家估算法等多种技术,并探讨了成本预算的制定步骤。
「软件项目管理」一文详解软件项目成本计划
|
12月前
|
数据可视化 Devops 项目管理
「软件项目管理」项目初始——项目确立与生存期模型
该文章详细讲述了软件项目管理初期阶段的关键步骤,包括项目的确立流程、生存周期模型的选择,并具体分析了瀑布模型、V模型、迭代模型、增量模型以及敏捷模型等不同项目管理方法的适用场景与实施步骤。
「软件项目管理」项目初始——项目确立与生存期模型
|
12月前
|
测试技术 程序员 C语言
『软件测试4』耗子尾汁!2021年了,你还不知道这4种白盒测试方法吗?
该文章深入介绍了四种常用的白盒测试方法,包括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以及路径覆盖,并探讨了这些方法在软件测试中的应用。
『软件测试4』耗子尾汁!2021年了,你还不知道这4种白盒测试方法吗?
|
10月前
|
监控 API 云计算
云计算成本优化:AWS Cost Explorer与预算管理的艺术
【10月更文挑战第27天】在云计算中,成本管理至关重要。本文介绍如何使用AWS Cost Explorer进行成本优化和预算管理。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创建自定义报告、发现成本动因、检测异常,并创建预算来监控和控制成本。此外,还提供了Python示例代码,帮助用户自动化预算创建过程。
220 4
|
11月前
|
监控 数据可视化 数据挖掘
成本累计曲线:项目预算的秘密武器
成本累计曲线(S曲线)是项目管理中用于分析和跟踪成本的重要工具,它随时间展示项目的累计成本或资源使用量,帮助项目经理实时了解成本支出和进度差异,及时调整预算和资源分配。本文详细介绍了S曲线的定义、关键步骤及在项目各阶段的应用,强调了项目管理工具在提高成本管理效率和准确性方面的辅助作用。
362 3
|
11月前
|
Linux Docker 容器
Centos安装docker(linux安装docker)——超详细小白可操作手把手教程,包好用!!!
本篇博客重在讲解Centos安装docker,经博主多次在不同服务器上测试,极其的稳定,尤其是阿里的服务器,一路复制命令畅通无阻。
18761 5
Centos安装docker(linux安装docker)——超详细小白可操作手把手教程,包好用!!!
|
12月前
|
测试技术 项目管理 uml
「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范围计划——需求管理与任务分解
该文章详细介绍了软件项目范围计划中的需求管理与任务分解技术,包括需求获取、分析、编写、验证、变更管理的过程,以及任务分解的方法和实践,旨在帮助项目管理者有效地控制项目范围和推进项目进展。
「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范围计划——需求管理与任务分解
|
12月前
|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数据挖掘
让 AI 回答更精准 ◎ 来学学这些Prompt入门小技巧
这篇文章介绍了如何通过有效的提示词来提升向AI提问的质量,使其回答更加精准,并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原则和案例分析。
让 AI 回答更精准 ◎ 来学学这些Prompt入门小技巧
|
12月前
|
存储 前端开发 中间件
『软件工程10』结构化系统分析:数据流图和字典案例分析
该文章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在软件工程中如何运用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来进行结构化系统分析,帮助明确系统的信息流程和数据定义。
『软件工程10』结构化系统分析:数据流图和字典案例分析
|
12月前
|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架构师
了解微前端,深入前端架构的前世今生
该文章深入探讨了微前端架构的起源、发展及其解决的问题,并详细讲解了微前端在现代Web应用中的实现方式与优势,帮助读者理解微前端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细节。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