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batis复习05,mybatis的缓存机制(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及第三方缓存)

本文涉及的产品
日志服务 SLS,月写入数据量 50GB 1个月
简介: 文章介绍了MyBatis的缓存机制,包括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的配置和使用,以及如何整合第三方缓存EHCache。详细解释了一级缓存的生命周期、二级缓存的开启条件和配置属性,以及如何通过ehcache.xml配置文件和logback.xml日志配置文件来实现EHCache的整合。

MyBatis的缓存机制

MyBatis作为持久化框架,提供了非常强大的查询缓存特性,可以非常方便的配置和定制使用。
使用缓存可以更快的获取数据,避免频繁的与数据库交互,尤其是在查询越多,缓存命中率越高的情况下,使用缓存的作用就越明显。一般提到MyBatis缓存的时候,都是指二级缓存。一级缓存默认启用,并且不能控制。

MyBatis的一级缓存

一级缓存是SqlSession级别的,通过同一个SqlSession查询的数据会被缓存,下次查询相同的数据,就会从缓存中直接获取,不会从数据库重新访问。
使一级缓存失效的四种情况:

  1. 不同的SqlSession对应不同的一级缓存
  2. 同一个SqlSession但是查询条件不同
  3. 同一个SqlSession两次查询期间执行了任何一次增删改操作
  4. 同一个SqlSession两次查询期间手动清空了缓存

MyBatis的二级缓存

二级缓存是SqlSessionFactory级别,通过同一个SqlSessionFactory创建SqlSession查询的结果会被缓存;此后若再次执行相同的查询语句,结果就会从缓存中获取。
二级缓存开启的条件:

  1. 在核心配置文件中,设置全局配置属性cacheEnabled=“true”,默认为true,不需要设置
  2. 在映射文件中设置标签
  3. 二级缓存必须在SqlSession关闭或提交之后有效
  4. 查询的数据所转换的实体类类型必须实现序列化的接口

使二级缓存失效的情况:
两次查询之间执行了任意的增删改,会使一级和二级缓存同时失效

二级缓存的相关配置

在mapper配置文件中添加的cache标签可以设置一些属性:

  1. eviction属性:缓存回收策略,默认的是 LRU。
    LRU(Least Recently Used) – 最近最少使用的:移除最长时间不被使用的对象。
    FIFO(First in First out) – 先进先出:按对象进入缓存的顺序来移除它们。
    SOFT – 软引用:移除基于垃圾回收器状态和软引用规则的对象。
    WEAK – 弱引用:更积极地移除基于垃圾收集器状态和弱引用规则的对象。
  2. flushInterval属性:刷新间隔,单位毫秒。
    默认情况是不设置,也就是没有刷新间隔,缓存仅仅调用语句时刷新
  3. size属性:引用数目,正整数代表缓存最多可以存储多少个对象,太大容易导致内存溢出。
  4. readOnly属性:只读, true/false。
    true:只读缓存;会给所有调用者返回缓存对象的相同实例。因此这些对象不能被修改。这提供了 很重要的性能优势。
    false:读写缓存;会返回缓存对象的拷贝(通过序列化)。这会慢一些,但是安全,因此默认是false。

MyBatis缓存查询的顺序

  1. 先查询二级缓存,因为二级缓存中可能会有其他程序已经查出来的数据,可以拿来直接使用;
  2. 如果二级缓存没有命中,再查询一级缓存;
  3. 如果一级缓存也没有命中,则查询数据库;
  4. SqlSession关闭之后,一级缓存中的数据会写入二级缓存。

整合第三方缓存EHCache

在pom.xml中添加对应的依赖包:

<!-- Mybatis EHCache整合包 -->
<dependency>
    <groupId>org.mybatis.caches</groupId>
    <artifactId>mybatis-ehcache</artifactId>
    <version>1.2.1</version>
</dependency>
<!-- slf4j日志门面的一个具体实现 -->
<dependency>
    <groupId>ch.qos.logback</groupId>
    <artifactId>logback-classic</artifactId>
    <version>1.2.3</version>
</dependency>

创建EHCache的配置文件ehcache.xml: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ehcache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si:noNamespaceSchemaLocation="../config/ehcache.xsd">
    <!-- 磁盘保存路径 -->
    <diskStore path="D:\atguigu\ehcache"/>
    <defaultCache
            maxElementsInMemory="1000"
            maxElementsOnDisk="10000000"
            eternal="false"
            overflowToDisk="true"
            timeToIdleSeconds="120"
            timeToLiveSeconds="120"
            diskExpiryThreadIntervalSeconds="120"
            memoryStoreEvictionPolicy="LRU">
    </defaultCache>
</ehcache>

在mapper接口对应的xml映射文件中设置二级缓存的类型:
<cache type="org.mybatis.caches.ehcache.EhcacheCache"/>
使用SLF4J的具体实现,创建logback的配置文件logback.xml: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configuration debug="true">
    <!-- 指定日志输出的位置 -->
    <appender name="STDOUT"
              class="ch.qos.logback.core.ConsoleAppender">
        <encoder>
            <!-- 日志输出的格式 -->
            <!-- 按照顺序分别是:时间、日志级别、线程名称、打印日志的类、日志主体内容、换行 -->
            <pattern>[%d{HH:mm:ss.SSS}] [%-5level] [%thread] [%logger] [%msg]%n</pattern>
        </encoder>
    </appender>
    <!-- 设置全局日志级别。日志级别按顺序分别是:DEBUG、INFO、WARN、ERROR -->
    <!-- 指定任何一个日志级别都只打印当前级别和后面级别的日志。 -->
    <root level="DEBUG">
        <!-- 指定打印日志的appender,这里通过“STDOUT”引用了前面配置的appender -->
        <appender-ref ref="STDOUT" />
    </root>
    <!-- 根据特殊需求指定局部日志级别 -->
    <logger name="com.atguigu.mybatis.mapper" level="DEBUG"/>
</configuration>

EHCache配置文件说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今天复习就到此结束啦!!!mybatis还差一些插件的使用没复习,然后就可以开始复习spring了,激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相关实践学习
【涂鸦即艺术】基于云应用开发平台CAP部署AI实时生图绘板
【涂鸦即艺术】基于云应用开发平台CAP部署AI实时生图绘板
相关文章
|
4月前
|
存储 缓存 NoSQL
mybatisplus一二级缓存
MyBatis-Plus 继承并优化了 MyBatis 的一级与二级缓存机制。一级缓存默认开启,作用于 SqlSession,适用于单次会话内的重复查询;二级缓存需手动开启,跨 SqlSession 共享,适合提升多用户并发性能。支持集成 Redis 等外部存储,增强缓存能力。
|
7月前
|
缓存 并行计算 PyTorch
PyTorch CUDA内存管理优化:深度理解GPU资源分配与缓存机制
本文深入探讨了PyTorch中GPU内存管理的核心机制,特别是CUDA缓存分配器的作用与优化策略。文章分析了常见的“CUDA out of memory”问题及其成因,并通过实际案例(如Llama 1B模型训练)展示了内存分配模式。PyTorch的缓存分配器通过内存池化、延迟释放和碎片化优化等技术,显著提升了内存使用效率,减少了系统调用开销。此外,文章还介绍了高级优化方法,包括混合精度训练、梯度检查点技术及自定义内存分配器配置。这些策略有助于开发者在有限硬件资源下实现更高性能的深度学习模型训练与推理。
1210 0
|
6月前
|
缓存 Java 数据库连接
Mybatis一级缓存详解
Mybatis一级缓存为开发者提供跨数据库操作的一致性保证,有效减轻数据库负担,提高系统性能。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业务场景选择性地启用一级缓存,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开发者需注意其局限性,并做好事务和并发控制,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一致性。
185 20
|
8月前
|
缓存 Java 数据库连接
Mybatis一级缓存、二级缓存详讲
本文介绍了MyBatis中的查询缓存机制,包括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一级缓存基于同一个SqlSession对象,重复查询相同数据时可直接从缓存中获取,减少数据库访问。执行`commit`操作会清空SqlSession缓存。二级缓存作用于同一namespace下的Mapper对象,支持数据共享,需手动开启并实现序列化接口。二级缓存通过将数据存储到硬盘文件中实现持久化,为优化性能,通常在关闭Session时批量写入缓存。文章还说明了缓存的使用场景及注意事项。
262 7
Mybatis一级缓存、二级缓存详讲
|
9月前
|
缓存 Java 数据库连接
十、MyBatis的缓存
十、MyBatis的缓存
151 6
|
9月前
|
存储 缓存 分布式计算
【赵渝强老师】Spark RDD的缓存机制
Spark RDD通过`persist`或`cache`方法可将计算结果缓存,但并非立即生效,而是在触发action时才缓存到内存中供重用。`cache`方法实际调用了`persist(StorageLevel.MEMORY_ONLY)`。RDD缓存可能因内存不足被删除,建议结合检查点机制保证容错。示例中,读取大文件并多次调用`count`,使用缓存后执行效率显著提升,最后一次计算仅耗时98ms。
205 0
【赵渝强老师】Spark RDD的缓存机制
|
8月前
|
SQL Java 数据库连接
MyBatis 实现分页的机制
MyBatis 的分页机制主要依赖于 `RowBounds` 对象和分页插件。`RowBounds` 实现内存分页,适合小数据量场景,通过设定偏移量和限制条数对结果集进行筛选。而针对大数据量,则推荐使用分页插件(如 PageHelper),实现物理分页。插件通过拦截 SQL 执行,动态修改语句添加分页逻辑,支持多种数据库方言。配置插件后,无需手动调整查询方法即可完成分页操作,提升性能与灵活性。
160 0
|
10月前
|
缓存 NoSQL Java
Mybatis学习:Mybatis缓存配置
MyBatis缓存配置包括一级缓存(事务级)、二级缓存(应用级)和三级缓存(如Redis,跨JVM)。一级缓存自动启用,二级缓存需在`mybatis-config.xml`中开启并配置映射文件或注解。集成Redis缓存时,需添加依赖、配置Redis参数并在映射文件中指定缓存类型。适用于查询为主的场景,减少增删改操作,适合单表操作且表间关联较少的业务。
180 6
|
5月前
|
Java 数据库连接 数据库
Spring boot 使用mybatis generator 自动生成代码插件
本文介绍了在Spring Boot项目中使用MyBatis Generator插件自动生成代码的详细步骤。首先创建一个新的Spring Boot项目,接着引入MyBatis Generator插件并配置`pom.xml`文件。然后删除默认的`application.properties`文件,创建`application.yml`进行相关配置,如设置Mapper路径和实体类包名。重点在于配置`generatorConfig.xml`文件,包括数据库驱动、连接信息、生成模型、映射文件及DAO的包名和位置。最后通过IDE配置运行插件生成代码,并在主类添加`@MapperScan`注解完成整合
812 1
Spring boot 使用mybatis generator 自动生成代码插件
|
8月前
|
XML Java 数据库连接
微服务——SpringBoot使用归纳——Spring Boot集成MyBatis——基于注解的整合
本文介绍了Spring Boot集成MyBatis的两种方式:基于XML和注解的形式。重点讲解了注解方式,包括@Select、@Insert、@Update、@Delete等常用注解的使用方法,以及多参数时@Param注解的应用。同时,针对字段映射不一致的问题,提供了@Results和@ResultMap的解决方案。文章还提到实际项目中常结合XML与注解的优点,灵活使用两者以提高开发效率,并附带课程源码供下载学习。
62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