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建模系列(二)

简介: DDD建模系列(二)

一:DDD的历史

①:领域驱动设计(简称DDD)历史悠久。

②:领域驱动设计最初由Eric Evans提出,2004年著名建模专家eric evans(埃里克埃文斯)发表的她最具影响力的书籍:<<domain-driven design-tackling complexity in the heart of software>>(中文译名:领域驱动设计一软件核心复杂性应对之道)一书。标志着DDD这种设计和架构方法的诞生。

③:传统的数据驱动架构设计:我们日常的开发中,经常针对一些功能点争论:这个功能不应该我改,应该是你那边改。最终被妥协改了之后都改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功能要在自己这边改。而领域驱动设计DDD也许在这个时候能够帮助你做到清晰的划分。

④:多年以来一直停留在理念阶段,然而,真正能实现并且落地的项目和公司少之又少。近年来,包括阿里在内的很多大厂,都在大力推行DDD的设计方法。

⑤:它主要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传统单体式,集中式,大泥球架构难以快速响应业务需求落地的问题,并且针对中台和微服务盛行的场景做出指导。

⑥:DDD为我们提供的架构设计的方法论,既面向技术也要面向业务,从业务的角度,自顶向下来把握设计方案。

二:DDD的巨大价值

①:统一思想:统一项目各方业务,产品,开发对问题的认知,明确组织当中产品,业务,架构,开发的角色和如何配合。通过统一的语言,明确的定义。统一方方面面的理解误差和理解分歧。DDD工具链能够帮助进一步强化能力逻辑的表达,借助DDD可视化流程构建专业知识库,能够快速提升产品和技术,技术和技术之间的沟通效率。帮助开发同学快速,直观的了解业务,进而提高技术同学对业务有快速/全局了解,反向帮助开发能够方便把握细节,降低反复,返工,甚至推导重来的概率。

②:动态建模: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传统HLD,LLD建模的核心思想是静态建模,缺乏有效的动态建模方法论和工具。DDD通过从领域事件,领域命令触发对领域对象进行建模,可以真实的反映这些变化,更好的通过边界划分将复杂的业务领域简单化,将隐藏的业务显性化,隐式流程显性化,隐式字段显性化。帮助我们设计出清晰的领域边界,准确的业务流程,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业务和技术统一的架构演进。

③:拉通“断层”:传统的需求常常是一句话需求,模型设计常常是工程师负责,工程师的设计路径是库表驱动+界面驱动,结合常规MVC三层架构进行自底向上的设计,完美的实现了业务人员和编码人员断层,需求和开发隔离的目标。DDD拉通了业务和编码,对常规MVC开发模式做了一个反转,以业务为主导,自顶向下的进行领域模型设计,拉通业务和编码之间的巨大断层,使得代码更能反馈业务,反哺业务,提升代码逻辑的准确度和生命值。

业务人员和编码人员隔离的原因:轻设计,重编码。一句话需求,敏捷迭代,很容易把代码弄得杂乱无章,混乱不堪。

④:彻底“反腐”:首先是领域模型与数据模型分离,用领域模型来界定哪些需求在什么地方实现,保持结构清晰,隔离数据模型,存储模型的变化和腐败。除了数据模型,咱们应用中有许多容易腐败的操作,比如直接的外部依赖,例如:Mybatis的Mapper类,HttpClient注入,RocketMQ的监听,缓存的直接操作等。DDD通过防腐层的架构设计,实现业务代码的彻底防腐败。

简单来说:

1:反腐败设计:从一半业务+一半技术,提升到业务代码和基础设施解耦。

2:反腐败设计,使得领域代码更有业务纯度。

同时,DDD帮助沉淀各领域的业务,标准化的流程链路,各领域间无耦合,沉淀的领域能力能够很好的复用。粗粒度的应用能力能基于细粒度领域能力去构建,构建好的能力可以在其他场景直接复用,提高开发效率,最终提升领域代码的生命力,复用力。

⑤:提升“测维扩”能力:可维护性=当依赖变化时,有多少代码需要随之改变,传统的MVC三层架构,面临各种库升级,依赖服务升级,中间件升级,jar包冲突,微服务框架升级,存储扩容升级等依赖变化工作,需要从上到下,每一层的代码都要动,可维护性差。

可扩展性=做新需求或改逻辑时,需要新增/修改多少代码,在库表驱动开发,库表驱动的架构开发流程中,一般做第一个需求都非常的快,但是由于代码复用性低,越做到后面,做第N个需求时需要的时间很有可能呈指数级上升的,绝大部分时间花费在老功能的重构和兼容上,最终你的创新速度会跌为0,促使老应用被推翻重构。

可测试性=运行每个测试用例所花费的时间*每个需求所需要增加的测试用例数量。在库表驱动开发,库表驱动架构的开发流程中,由于设施搭建困难,用例笨重运行耗时长,业务耦合度高用例爆炸等原因,业务代码很难有比较好的测试覆盖,而绝大部分的业务代码在上线前的测试属于人肉的集成测试,低测试率导致我们对代码质量很难有把握,容易错过边界条件,异常case只有线上爆发了才被动发现。

最终这个应用变成了一个不敢升级,不敢部署,不敢写新功能,并且随时会爆发的炸弹,终有一天会给你带来惊喜。

DDD根本上解决上面的问题,提升“测维扩”能力。

⑥:降本增效:以爱奇艺DDD落地案例为例,其会员业务部门在打赏业务中实践DDD后,取得了以下显著成果:新需求接入开发成本节约20%,更换底层中间件开发成本节约20%,项目熟悉成本节约30%(对DDD有基本了解为前提);单测开发成本指数级降低;上线风险,成本降低。

相关文章
|
存储 自然语言处理 前端开发
领域驱动设计(DDD)-基础思想
一、序言     领域驱动设计是一种解决业务复杂性的设计思想,不是一种标准规则的解决方法。在领域驱动设计理念上,各路大侠的观点也是各有不同,能力有限、欢迎留言讨论。 二、领域驱动设计 DDD是什么 wiki释义:     领域驱动设计(英语:Domain-driven design,缩写 DDD)是一种通过将实现连接到持续进化的模型[1]来满足复杂
7495 0
|
2天前
|
设计模式 架构师 数据建模
DDD建模系列(四)
DDD建模系列(四)
DDD建模系列(四)
|
2天前
|
设计模式 前端开发 Java
DDD建模系列(五)
DDD建模系列(五)
|
2天前
|
架构师
DDD建模系列(一)
DDD建模系列(一)
|
2天前
|
敏捷开发 架构师
DDD建模系列(三)
DDD建模系列(三)
|
设计模式 供应链 领域建模
DDD模型初探
DDD模型初探
111 0
|
消息中间件 JavaScript 小程序
领域驱动设计(DDD)的几种典型架构介绍
领域驱动设计(DDD)的几种典型架构介绍
|
人机交互
领域驱动设计总结——如何运用模型
本文为领域驱动设计系列总结的第二篇,主要对领域驱动设计概念做个介绍,本系列领域驱动设计总结主要是在Eric Evans 所编写的《领域驱动设计》 一书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本文主要介绍在领域驱动设计中如何运用模型
113 0
|
存储 消息中间件 JSON
领域驱动设计:从理论到实践,一文带你掌握DDD!
学习DDD一个半月,最开始学习DDD的原因是因为我负责的业务线,涉及的系统非常多,想借鉴领域驱动设计的思想,看后续如何对系统进行重构。在没有学习DDD之前,感觉DDD可能属于那种“虚头巴脑”的东西,学完DDD之后,感觉。。。嗯。。。真香!
1658 0
领域驱动设计:从理论到实践,一文带你掌握DDD!
|
设计模式 缓存 Java
DDD分层
为什么分层 引用《领域驱动设计模式、原理与实践》 为了避免将代码库变成大泥球(BBoM)并因此减弱领域模型的完整性且最终减弱可用性,系统架构要支持技术复杂性与领域复杂性的分离。引起技术实现发生变化的原因与引起领域逻辑发生变化的原因显然不同,这就导致基础设施和领域逻辑问题会以不同速率发生变化 每一层都有各自的职责,显然这也是符合SRP的
541 0
DDD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