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kLog 实践中的挑战: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埋点指标

本文涉及的产品
云原生数据库 PolarDB 分布式版,标准版 2核8GB
云原生数据库 PolarDB PostgreSQL 版,标准版 2核4GB 50GB
云原生数据库 PolarDB MySQL 版,通用型 2核8GB 50GB
简介: 前端数据埋点要怎么做才能获取到有用的数据并对运营产生积极的作用,对于首次实施埋点及数据分析的工程师来说确实是个难点。网上很多文章讲的都是方法论和理论知识,真正实践的内容比较少,我们从一个案例来描述一下埋点要如何做。

前端数据埋点要怎么做才能获取到有用的数据并对运营产生积极的作用,对于首次实施埋点及数据分析的工程师来说确实是个难点。网上很多文章讲的都是方法论和理论知识,真正实践的内容比较少,我们从一个案例来描述一下埋点要如何做。

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埋点

埋点的学名应该叫做事件追踪(Event Tracking),它主要是针对特定用户行为或事件进行捕获、处理和发送的相关技术及其实施过程。

埋点是为了满足快捷、高效、丰富的数据应用而做的用户行为过程及结果记录。埋点所采集的数据可以分析网站/APP 的使用情况,用户行为习惯等,是建立用户画像、用户行为路径等数据产品的基础。

埋点采集逻辑与实施

埋点的采集逻辑基本可以通过“4W+1H”模型概括,如下图。
image.png

对于一个 APP 来说,页面浏览行为时,可以考虑以下维度:
image.png

当然对于 APP 来讲,应用版本、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版本、设备型号、屏幕高度、屏幕宽度这些属性都是作为基础属性来采集。

对于埋点的实施可以采用以下流程,本文主要关注前三个步骤:

image.png

埋点案例分析

第一步:梳理产品逻辑

我们以【叮咚分类榜单】为例,进行埋点的需求分析。通过梳理产品的逻辑,明确埋点的范围。
image.png

榜单包含一个 banner 广告位,点击跳转到相应分类榜单列表;商品分类选项卡,其中“人气精选”包含所有分类的集合,后续分类选项点击会定位到相应分类排行榜;再下面就是每个分类的排行榜。

通过分析产品的功能,也能得出该产品的核心业务流程是从排行榜点击商品进入商品详情页,加购或立即购买后进入订单确认页面,点击并完成订单支付的整个过程,是一个标准的电商购买流程。

第二步:设计埋点方案

完成产品的梳理后,我们开始设计埋点的方案。

1.选择埋点的方式
前端埋点通常有代码埋点和全埋点两种方式,两种埋点各有优劣。代码埋点灵活性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埋点,但是前端开发人力成本高,且需要依赖前端发布;全埋点只要部署了 SDK 就能开始数据采集,且能采集到更多数据,可以获取更多的启发性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但传输数据的量比较大,交互事件无法定义。

我们的建议是如果您的系统用户量不是那么大存储和带宽资源足够的情况下两种方式结合使用能减少很多前期的埋点需求定义和前端代码埋点的工作量。ClkLog 采用了神策的前端开源 SDK,神策 SDK 全埋点数据默认定义了很多事件,ClkLog 也有针对这些默认事件的分析。

但如果您的系统比较复杂,且用户量达到一定的量级,建议还是采用代码埋点的方式,后端的呈现也建议在 ClkLog 提供的基础分析上进行二次开发,呈现更多的您想看到的分析。

2.事件设计

常见的埋点事件有以下几种:

a) 点击事件:记录用户的点击行为
b) 曝光事件:记录页面的加载,包括刷新
c) 页面停留时长:记录用户进入页面到离开页面的时间差

参考【叮咚分类榜单】页面,可以得到以下埋点事件(事件不是最完整的,只是举例说明):
image.png

到这里我们就基本上把这个页面的埋点需求整理出来了,后续只需要根据需求进行埋点的实施就可以看到你想收集到的数据了,通过收集到的这些数据就可以分析 pv,uv,用户轨迹,转化率,留存率等指标。

其实对于页面的事件更多的还是要根据您想要看到什么样的数据来设计。比如运营人员关心的是用户指标、推广数据、推荐数据,那么 Banner 曝光、Banner 点击、分享点击这些数据对运营人员的价值就更高。而产品经理更关心的是功能转化率,用户轨迹、活动效果,因此页面的停留时长、商品点击量、分类点击量等对于产品经理的价值更高。您也可以根据您关心的是什么数据来设计埋点事件,这就需要运营人员和产品经理先出业务指标需求,推导出需要分析指标的数据,再规划埋点事件了。

ClkLog事件分析案例


结束语.png

相关文章
|
移动开发 JavaScript 安全
Vue 应用程序性能优化:代码压缩、加密和混淆配置详解
Vue 应用程序性能优化:代码压缩、加密和混淆配置详解
619 0
|
Java Android开发
Rockchip系列之客制化GPIO接口应用部分(5)
Rockchip系列之客制化GPIO接口应用部分(5)
249 0
|
数据采集 数据可视化 前端开发
深入了解埋点分析:Clklog助你优化用户体验
所谓埋点,就是通过在应用程序或网站中插入代码,针对用户行为或事件进行捕获,以收集用户的各种行为数据,比如用户点击了某个按钮、页面访问时间、功能使用频率等。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数据产品经理或数据分析师能够深入理解用户行为,优化用户体验,并根据埋点数据改进产品功能。
深入了解埋点分析:Clklog助你优化用户体验
|
数据采集 监控 数据挖掘
打造高效用户旅程:埋点分析系统的实操指南
在数字化时代,了解用户如何与我们的产品或服务互动是至关重要的。用户行为,在广义上,指的是用户在网站、应用程序或其他数字界面上的所有动作和反应。这些行为可能包括点击链接、浏览页面、填写表单,甚至是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内容。每一个动作都是用户体验的一部分,并对我们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偏好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在技术层面上,用户行为的跟踪和分析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用户的互动模式,从而指导我们的产品改进和市场战略。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用户旅程中的关键触点,识别用户体验的痛点,以及揭示潜在的优化机会。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还可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打造高效用户旅程:埋点分析系统的实操指南
|
数据库连接 数据库
Entity Framework Core 中的延迟加载与即时加载大揭秘!性能考量全知道,助你高效开发!
【8月更文挑战第31天】Entity Framework Core (EF Core) 是一款强大的对象关系映射(ORM)框架,支持延迟加载与即时加载两种方式。延迟加载即访问关联实体时再加载,适用于减少初始查询负载,但可能导致多次数据库查询;即时加载则在查询主实体时一并加载关联实体,减少数据库访问次数,但可能增加初始查询复杂度。选择加载方式需综合考虑查询复杂性、数据量及数据库连接管理等因素。
323 0
IDEA查看方法继承关系,如何在Idea中查看某个方法被谁调用、当前方法调用了哪些方法
这篇文章介绍了如何在IntelliJ IDEA中查看方法的继承关系和方法调用链,包括使用鼠标操作和快捷键`Ctrl+Alt+h`来查看一个方法被谁调用以及当前方法调用了哪些方法的具体步骤和界面说明。
|
数据采集 数据建模 BI
数据中台实战(05)-如何统一管理纷繁杂乱的数据指标?
数据中台实战(05)-如何统一管理纷繁杂乱的数据指标?
771 1
|
资源调度
Endpoint 的填写方式
Endpoint 的填写方式
887 0
|
存储 自然语言处理 数据可视化
在线知识图谱可视化工具
知识图谱是将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及关系抽象成数学模型,并以这种数学模型来表达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在线知识图谱通过一系列算法,对海量数据进行关联和挖掘,发现其中蕴含的关系和规律,从而形成具有意义的知识结构,通过可视化图形来展示,使得不同类型的用户都能快速理解、理解并学习到数据背后的知识。
|
缓存 前端开发 应用服务中间件
Nginx详细配置指南(下)
Nginx详细配置指南
27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