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ython旅游景点满意度分析设计与实现

简介: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Python的情感分析系统,旨在通过CNN算法、LDA主题模型和jieba分词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海口市旅游景点的网络评论进行满意度分析,以客观评估和提升游客体验及景点服务质量。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满意度分析成为评估旅游景点质量和提升游客体验的重要手段。海口市作为中国的旅游城市之一,其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然而,如何科学评估和提升海口市旅游景点的满意度,成为当前旅游管理和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传统的满意度分析方法主要依赖于人工调查和统计分析,这种方法存在着调查样本有限、统计结果不够客观等问题。因此,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情感分析成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能够从大量的网络评论中挖掘出游客的情感倾向,对景点的满意度进行客观评估。同时,利用先进的技术如 CNN 算法、LDA 主题模型和 jieba 分词等,结合数据采集工具 requests 和可视化工具 Matplotlib,可以对海口市旅游景点的满意度进行深入分析,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游客反馈和情感倾向,进而提升景点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因此,结合Python编程技术,利用情感分析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海口市旅游景点的满意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不仅能够为海口市旅游景点的管理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以为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旅游满意度分析提供新的方法和实践案例。

1.2.2研究意义

本研究基于Python的海口市旅游景点满意度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首先,通过运用Python编程技术,结合 CNN 算法、LDA 主题模型,本研究为海口市旅游景点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评估方法,使得景点管理者和决策者能够更加客观地了解游客的感受和评价。其次,通过对海口市旅游景点的满意度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发现景点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此外,本研究还为其他类似旅游目的地的满意度分析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最重要的是,通过科学地评估景点的满意度,可以为海口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本研究可促进海口市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景点管理水平。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的旅游满意度分析领域,也有多位专家做出了重要贡献。满意度的研宄最早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Pizam首次提出旅游满意度的概念并奠定了游客满意度研究的理论基础,他认为游客满意度是游客对旅游地的期望和实地旅游体验相比较的结果,若实地旅游体验高于事先的期望值,则游客是满意的;否则游客是不满意的最终得出结论,影响游客满意度的主要原因是海滩、成本、环境、住宿饮食条件、以及景区商业化程度等[9]。Kim识别和评估游客在旅游评论中表达的情感倾向,研究强调了情感分析在理解游客满意度和不满意度方面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其在旅游管理中的潜在应用[10]。此外,AcharyaS等人探讨了旅游评论中情感词汇和否定词对满意度评价的影响,发现不同情感词汇和否定词的使用对最终评价结果有着显著影响,为深入理解旅游评论提供了新的视角[11]。在情感分析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情感分析模型,以提高对游客评论的情感倾向识别准确度和效率。他们的研究为情感分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12]。此外, Chiang-Ming Chen将情感分析与文本挖掘技术相结合,对旅游评论进行了主题建模和情感倾向分析,以揭示游客对不同景点和服务的情感态度和满意度水平[13]。最后,HumagainP提出了IPA模型在旅游满意度分析中的应用,并强调了重视游客对不同景点属性的重要性和实际体验的关联性[14]。这些国外专家的研究为旅游满意度分析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方法,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景点管理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1.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在旅游满意度分析领域已有多位专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背景下,罗俊杰等提出了利用情感分析方法评价旅游者对景点的情感倾向的观点[1]。王国惠指出,情感分析可以帮助理解游客对景点的情感态度,从而为景点管理者提供改进和优化的方向[2]。同时,王雨欣在其研究中强调了情感分析与主题模型的结合应用,以挖掘出游客在旅游评论中所表达的情感倾向和主题特征[3]。此外,孙泽笑,赵邦宏,秦安臣等指出了IPA模型在旅游满意度分析中的重要性,他们提出,通过评估旅游者对景点各项属性的重视程度和实际体验表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景点的优势和不足,为提升景点服务质量提供决策支持[4]。在国内研究中,还有郭峦,巩丽朵,王诗琪,莫宏伟等学者通过情感分析和IPA模型相结合[5]。刘云霞等对景点满意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景点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6]。此外,徐惠娟,刘生敏等,等提出了利用Python进行文本挖掘和情感分析的方法[7]。李经龙,王海桃为旅游满意度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实施路径[8]。综上所述,国内专家们在旅游满意度分析领域的研究中不断探索,提出了多种方法和观点,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景点管理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研究内容

基于Python的海口市旅游景点满意度分析的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1)文本预处理:对海口市旅游景点的评论文本进行清洗和分词处理,去除无关字符和标点符号,利用 jieba 库进行中文分词操作。

(2)构建情感词典:建立海口市旅游景点评论的情感词典,包括积极和消极情感词汇,用于情感分析准确性。

(3)情感分析:利用 CNN 算法对评论文本进行情感分析,识别评论中的情感倾向,判断评论是积极还是消极。

(4)主题分析:运用 LDA 主题模型对评论内容进行主题分析,挖掘评论中的主题信息,帮助理解评论的关键话题。

(5)可视化展示:利用 Matplotlib 进行可视化展示,绘制情感分析结果图表和主题分布图,直观呈现评论情感和主题分析结果。

(6)词云展示:利用 jieba 分词工具提取评论中的积极和消极关键词,制作词云展示,以直观方式展示评论中的关键词信息。

1.3.2技术路线

本次研究拟采用pycharm开发平台,选择python作为编程语言,海口市旅游景点满意度分析的技术路线如下:使用 requests 库进行数据采集,获取海口市旅游景点的评论数据。利用 jieba 库进行文本预处理,包括分词、去除停用词等操作。应用 CNN 算法进行情感分析,识别评论情感倾向。采用 LDA 主题模型进行主题分析,挖掘评论中的主题信息。利用 Matplotlib 进行数据可视化,绘制情感分析结果和主题分布图表。结合 jieba 分词工具,制作消极和积极词云,直观展示评论情感和关键词信息。通过这一技术路线,可以全面分析海口市旅游景点的满意度,为景点管理者提供深入洞察和决策支持。研究拟进行主要步骤如下流程如图 1所示:

1.4 创新之处

本文在海口市旅游景点满意度分析项目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采集创新:利用requests库高效采集网络数据,确保了数据的实时性和完整性。

(2)数据处理创新:LDA主题模型揭示了游客关注的焦点,有助于景点管理。同时,jieba分词配合词云技术,直观呈现了评论中情感色彩,助力于优化服务策略。整体设计实现了数据驱动的精细化运营决策。

(3)模型创新:采用Python的强大支持,结合深度学习的CN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对海量游客评论进行情感挖掘,实现了精准的情感分析,提高了评价理解的深度。

4.基于神经网络CNN算法的情感分析

4.1 模型设计

基于神经网络的情感分析模型设计包括使用嵌入层将文本序列转换为密集向量表示,卷积层用于提取特征,全连接层用于分类。模型使用 Embedding 层将词汇映射到向量空间,通过 Conv1D 层捕获局部特征,MaxPooling1D 层提取最显著特征,Flatten 层将特征展平,Dense 层实现分类,输出层使用 softmax 激活函数。模型框架图如图4.1所示。

4.2 训练

在训练阶段,将处理后的文本数据转换为序列,使用 Tokenizer 对文本进行编码,通过 pad_sequences 填充序列到相同长度。将标签进行独热编码,定义并编译模型,使用 fit 方法进行模型训练,设置 epochs、batch_size 和验证集比例。模型训练完成后,得到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训练过程图如图4.2所示。

4.3 评估

通过模型预测得到分类结果,计算准确率作为性能评估指标。同时,利用 sklearn 提供的函数计算 ROC 曲线和 AUC 值,绘制 ROC 曲线用于评估分类器性能;计算混淆矩阵并绘制热力图,帮助分析模型在不同类别上的分类效果。这些评估指标和可视化结果能够全面评价神经网络情感分析模型的表现。评估结果如图4.3和4.4所示。

4.4 模型训练结果分析

根据提供的训练结果,模型在最后一个epoch(第5个epoch)结束后的验证集上的准确率为92.92%,这表明模型对于给定的数据集能够正确分类92.92%的样本。通过观察训练过程中的指标变化,可以看出损失函数和准确率随着训练步数的增加而变化。初始的损失函数(loss)为0.0321,训练集准确率为98.44%,通过迭代迭代操作,模型的损失函数逐渐下降,而准确率逐渐上升。直到第5个epoch结束后,损失函数为0.0286,训练集准确率为99.12%。这说明模型在训练集上的表现一直在稳步提升。

另外,观察到验证集上的损失函数和准确率(val_loss和val_acc)也随着训练更新而变化。从结果来看,验证集上的损失函数在整个训练过程中一直在上升,而准确率则在逐步下降。由此可见,模型在验证集上存在一定的过拟合现象,即模型在训练集上表现良好,但泛化能力较差。

要对训练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解读,还需要考虑模型的架构、超参数调整等因素。同时,可以使用其他评估指标如精确率、召回率和F1得分等来全面评估模型的性能。另外,考虑到验证集上的过拟合问题,可能需要采取一些正则化、调参或其他改进方法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目录
打赏
0
1
1
0
89
分享
相关文章
从混沌到秩序:Python的依赖管理工具分析
Python 的依赖管理工具一直没有标准化,主要原因包括历史发展的随意性、社区的分散性、多样化的使用场景、向后兼容性的挑战、缺乏统一治理以及生态系统的快速变化。依赖管理工具用于处理项目中的依赖关系,确保不同环境下的依赖项一致性,避免软件故障和兼容性问题。常用的 Python 依赖管理工具如 pip、venv、pip-tools、Pipenv、Poetry 等各有优缺点,选择时需根据项目需求权衡。新工具如 uv 和 Pixi 在性能和功能上有所改进,值得考虑。
131 35
使用Python实现智能食品消费模式分析的深度学习模型
使用Python实现智能食品消费模式分析的深度学习模型
195 70
使用Python实现基于矩阵分解的长期事件(MFLEs)时间序列分析
在现代数据分析中,高维时间序列数据的处理和预测极具挑战性。基于矩阵分解的长期事件(MFLEs)分析技术应运而生,通过降维和时间序列特性结合,有效应对大规模数据。MFLE利用矩阵分解提取潜在特征,降低计算复杂度,过滤噪声,并发现主要模式。相比传统方法如ARIMA和深度学习模型如LSTM,MFLE在多变量处理、计算效率和可解释性上更具优势。通过合理应用MFLE,可在物联网、金融等领域获得良好分析效果。
141 0
使用Python实现基于矩阵分解的长期事件(MFLEs)时间序列分析
金融波动率的多模型建模研究:GARCH族与HAR模型的Python实现与对比分析
本文探讨了金融资产波动率建模中的三种主流方法:GARCH、GJR-GARCH和HAR模型,基于SPY的实际交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GARCH模型捕捉波动率聚类特征,GJR-GARCH引入杠杆效应,HAR整合多时间尺度波动率信息。通过Python实现模型估计与性能比较,展示了各模型在风险管理、衍生品定价等领域的应用优势。
552 66
金融波动率的多模型建模研究:GARCH族与HAR模型的Python实现与对比分析
Python GIL(全局解释器锁)机制对多线程性能影响的深度分析
在Python开发中,GIL(全局解释器锁)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基于CPython解释器,探讨GIL的技术本质及其对程序性能的影响。GIL确保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执行代码,以保护内存管理的安全性,但也限制了多线程并行计算的效率。文章分析了GIL的必要性、局限性,并介绍了多进程、异步编程等替代方案。尽管Python 3.13计划移除GIL,但该特性至少要到2028年才会默认禁用,因此理解GIL仍至关重要。
291 16
Python GIL(全局解释器锁)机制对多线程性能影响的深度分析
Python时间序列分析工具Aeon使用指南
**Aeon** 是一个遵循 scikit-learn API 风格的开源 Python 库,专注于时间序列处理。它提供了分类、回归、聚类、预测建模和数据预处理等功能模块,支持多种算法和自定义距离度量。Aeon 活跃开发并持续更新至2024年,与 pandas 1.4.0 版本兼容,内置可视化工具,适合数据探索和基础分析任务。尽管在高级功能和性能优化方面有提升空间,但其简洁的 API 和完整的基础功能使其成为时间序列分析的有效工具。
153 37
Python时间序列分析工具Aeon使用指南
Python时间序列分析:使用TSFresh进行自动化特征提取
TSFresh 是一个专门用于时间序列数据特征自动提取的框架,支持分类、回归和异常检测等机器学习任务。它通过自动化特征工程流程,处理数百个统计特征(如均值、方差、自相关性等),并通过假设检验筛选显著特征,提升分析效率。TSFresh 支持单变量和多变量时间序列数据,能够与 scikit-learn 等库无缝集成,适用于大规模时间序列数据的特征提取与模型训练。其工作流程包括数据格式转换、特征提取和选择,并提供可视化工具帮助理解特征分布及与目标变量的关系。
161 16
Python时间序列分析:使用TSFresh进行自动化特征提取
使用Python实现智能食品消费习惯分析的深度学习模型
使用Python实现智能食品消费习惯分析的深度学习模型
219 68
AI助理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