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行为型模式-观察者模式

简介: [设计模式]行为型模式-观察者模式

前言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其所有依赖者都会收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在观察者模式中,有两种主要的角色:

  • 观察者(Observer):观察者是一个接口或抽象类,它定义了一个更新的接口,使得被观察者在状态发生变化时可以通知观察者进行更新操作。
  • 被观察者(Subject):被观察者是一个类,它维护了一组观察者对象,并提供了添加、删除和通知观察者的方法。当被观察者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它会通知所有的观察者进行更新操作。

被观察者对象在状态或内容(数据)发生变化时,会通知所有观察者对象,使它们能够做出相应的变化(如自动更新自己的信息)。

工作原理

  1. 观察者通过订阅被观察者,注册自己到被观察者的观察者列表中。
  2. 被观察者维护了一个观察者列表,当自身状态发生变化时,遍历观察者列表,调用每个观察者的更新方法。
  3. 观察者收到通知后,执行相应的更新操作,通常是从被观察者获取最新的状态信息,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优点

  1. 解耦性: 观察者模式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解耦,使得它们可以独立地变化和复用。
  2. 可扩展性: 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地增加和删除观察者,从而实现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3. 通知机制: 观察者模式提供了一种简单的通知机制,使得被观察者可以在状态发生变化时通知所有的观察者。

缺点

  1. 可能引起循环依赖: 如果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存在双向依赖关系,可能会导致循环依赖的问题。这样会使系统变得复杂,难以维护和理解。
  2. 通知顺序不确定: 观察者模式中观察者的通知顺序通常是不确定的,这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多个观察者对同一事件进行响应时。
  3. 可能导致性能问题: 如果被观察者对象频繁地改变状态,会导致大量的通知操作,可能会影响系统的性能。
  4. 可能引发并发问题: 如果在多线程环境下使用观察者模式,可能会引发并发问题,需要额外的同步措施来保证线程安全。
  5. 过多的细粒度对象: 观察者模式可能会导致系统中存在大量的细粒度的观察者对象,这可能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和内存消耗。

示例代码

Go

代码文件: observer/observer.go

package observer
import "fmt"
// 观察者接口
type Observer interface {
  Update(myapp MyAPP)
}
// 被观察者
type MyAPP struct {
  observers []Observer
  serverity int
}
func (m *MyAPP) GetServerity() int {
  return m.serverity
}
func (m *MyAPP) SetServerity(s int) {
  if s < 0 || s > 3 {
    fmt.Println("serverity must be an integer between 0 and 3")
    return
  }
  m.serverity = s
  fmt.Printf("Current severity is %d.\n", m.serverity)
  m.notify()
}
func (m *MyAPP) notify() {
  for _, observer := range m.observers {
    observer.Update(*m)
  }
}
func (m *MyAPP) AddObserver(observer Observer) {
  m.observers = append(m.observers, observer)
}
type Employee struct{}
func (e *Employee) Update(myapp MyAPP) {
  if myapp.GetServerity() == 1 {
    fmt.Println("Employee: I'm notified!")
  }
}
type Manager struct{}
func (m *Manager) Update(myapp MyAPP) {
  if myapp.GetServerity() == 2 {
    fmt.Println("Manager: I'm notified!")
  }
}
type Director struct{}
func (d *Director) Update(myapp MyAPP) {
  if myapp.GetServerity() == 3 {
    fmt.Println("Director: I'm notified!")
  }
}

代码文件: main.go

package main
import (
  "design-pattern-go/observer"
)
func main() {
  myapp := &observer.MyAPP{}
  employee := &observer.Employee{}
  manager := &observer.Manager{}
  director := &observer.Director{}
  myapp.AddObserver(employee)
  myapp.AddObserver(manager)
  myapp.AddObserver(director)
  myapp.SetServerity(0)
  myapp.SetServerity(1)
  myapp.SetServerity(2)
  myapp.SetServerity(3)
  myapp.SetServerity(4)
}

运行结果

$ go run main.go
Current severity is 0.
Current severity is 1.
Employee: I'm notified!
Current severity is 2.
Manager: I'm notified!
Current severity is 3.
Director: I'm notified!
serverity must be an integer between 0 and 3

Python

from abc import ABCMeta, abstractmethod
class MyApp:
    """被观察者"""
    def __init__(self):
        self.__observers = []
        self.__severity = 0
    def get_severity(self):
        return self.__severity
    def set_severity(self, severity: int):
        if not isinstance(severity, int) or severity < 0 or severity > 3:
            raise ValueError("severity must be an integer between 0 and 3")
        self.__severity = severity
        print(f"current severity: {severity}")
        self.notify()
    def add_observer(self, observer):
        self.__observers.append(observer)
    
    def notify(self):
        """遍历观察者列表, 调用每个观察者的update方法"""
        for o in self.__observers:
            o.update(self)
class Observer(metaclass=ABCMeta):
    """观察者基类"""
    @abstractmethod
    def update(self, myapp: MyApp):
        pass
class Employee(Observer):
    def update(self, myapp: MyApp):
        if myapp.get_severity() == 1:
            print("An employee is notified")
class Manager(Observer):
    def update(self, myapp: MyApp):
        if myapp.get_severity() == 2:
            print("A manager is notified")
class Director(Observer):
    def update(self, myapp: MyApp):
        if myapp.get_severity() == 3:
            print("A director is notified")
if __name__ == "__main__":
    myapp = MyApp()
    employee = Employee()
    manager = Manager()
    director = Director()
    myapp.add_observer(employee)
    myapp.add_observer(manager)
    myapp.add_observer(director)
    myapp.set_severity(1)
    myapp.set_severity(2)
    myapp.set_severity(3)

运行结果:

$ python .\observer.py
current severity: 1
An employee is notified
current severity: 2
A manager is notified
current severity: 3
A director is notified
相关文章
|
2月前
|
设计模式 监控 Java
Kotlin - 改良设计模式 - 观察者模式
Kotlin - 改良设计模式 - 观察者模式
54 3
|
10天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供应链
前端必须掌握的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实现了一种订阅机制。它包含两个角色:**观察者**(订阅消息、接收通知并执行操作)和**被观察者**(维护观察者列表、发送通知)。两者通过一对多的关系实现解耦,当被观察者状态改变时,会通知所有订阅的观察者。例如,商店老板作为被观察者,记录客户的需求并在商品到货时通知他们。前端应用中,如DOM事件注册、MutationObserver等也体现了这一模式。
|
2月前
|
设计模式 监控 Java
Kotlin教程笔记(52) - 改良设计模式 - 观察者模式
Kotlin教程笔记(52) - 改良设计模式 - 观察者模式
|
3月前
|
设计模式 传感器
【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定义 | 特点 | Demo入门讲解)
【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定义 | 特点 | Demo入门讲解)
51 0
|
10天前
|
存储 设计模式 算法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行为型模式篇】11种行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案例实现、优缺点、扩展对比、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行为型模式用于描述程序在运行时复杂的流程控制,即描述多个类或对象之间怎样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单个对象都无法单独完成的任务,它涉及算法与对象间职责的分配。行为型模式分为类行为模式和对象行为模式,前者采用继承机制来在类间分派行为,后者采用组合或聚合在对象间分配行为。由于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比继承关系耦合度低,满足“合成复用原则”,所以对象行为模式比类行为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行为型模式分为: • 模板方法模式 • 策略模式 • 命令模式 • 职责链模式 • 状态模式 • 观察者模式 • 中介者模式 • 迭代器模式 • 访问者模式 • 备忘录模式 • 解释器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行为型模式篇】11种行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案例实现、优缺点、扩展对比、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
2月前
|
设计模式 消息中间件 搜索推荐
Java 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从优衣库不使用新疆棉事件看系统的动态响应
【11月更文挑战第17天】观察者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定义了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使多个观察者对象能直接监听并响应某一主题对象的状态变化。本文介绍了观察者模式的基本概念、商业系统中的应用实例,如优衣库事件中各相关方的动态响应,以及模式的优势和实际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建议,包括事件驱动架构和消息队列的使用。
|
2月前
|
设计模式 监控 Java
Kotlin教程笔记(52) - 改良设计模式 - 观察者模式
Kotlin教程笔记(52) - 改良设计模式 - 观察者模式
39 1
|
2月前
|
设计模式 监控 Java
Kotlin教程笔记(52) - 改良设计模式 - 观察者模式
Kotlin教程笔记(52) - 改良设计模式 - 观察者模式
29 3
|
3月前
|
设计模式 监控 Java
Kotlin教程笔记(52) - 改良设计模式 - 观察者模式
Kotlin教程笔记(52) - 改良设计模式 - 观察者模式
36 9
|
3月前
|
设计模式 监控 Java
Kotlin教程笔记(52) - 改良设计模式 - 观察者模式
Kotlin教程笔记(52) - 改良设计模式 - 观察者模式
3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