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eanBase数据库clog日志,删前请三思!一不小心可能引发数据灾难,快来了解正确的日志管理之道!

本文涉及的产品
日志服务 SLS,月写入数据量 50GB 1个月
简介: 【8月更文挑战第7天】ModelScope(魔搭)作为开放的模型即服务平台,提供丰富的预训练模型。访问令牌在此类平台中至关重要,用于验证用户身份并授权访问特定模型或服务。本文介绍访问令牌的概念、获取方法及使用示例,强调安全性与有效期内的使用,并简述刷新令牌机制。掌握这些知识可帮助用户安全高效地利用ModelScope的资源。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ModelScope(魔搭)作为一个开放的模型即服务(MaaS)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预训练模型资源和服务。在这样一个平台上,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用户的权限管理至关重要。访问令牌(Access Token)作为一种常用的身份验证和授权机制,在ModelScope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在ModelScope中使用访问令牌,并通过示例代码展示其实际应用。

理解访问令牌

访问令牌是一种临时的有效凭证,用于证明用户或应用程序有权访问特定资源。在ModelScope中,访问令牌被用来验证用户的身份,并确定他们是否有权访问特定的模型或服务。通过使用访问令牌,ModelScope能够确保只有经过认证的用户才能调用模型API,从而保护模型资源的安全。

获取访问令牌

要获取访问令牌,通常需要经过身份验证过程。在ModelScope中,你可以使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或者使用API密钥来获取访问令牌。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展示如何使用Python SDK获取访问令牌。

示例代码

import requests

# ModelScope API端点
api_endpoint = "https://modelscope.cn/api/v1/token"

# 用户名和密码
username = "your_username"
password = "your_password"

# 发送POST请求获取访问令牌
response = requests.post(
    api_endpoint,
    auth=(username, password),
    data={
   "grant_type": "password"}
)

# 检查响应状态码
if response.status_code == 200:
    access_token = response.json()["access_token"]
    print("Access token:", access_token)
else:
    print("Failed to get access token:", response.text)

使用访问令牌

一旦获得了访问令牌,就可以将其用于后续的API调用中,以便验证用户的身份。在ModelScope中,大多数API调用都需要在请求头中包含Authorization字段,其中包含访问令牌。下面是一个示例,展示如何使用访问令牌调用一个模型API。

示例代码

import requests

# ModelScope模型API端点
model_api_endpoint = "https://modelscope.cn/api/v1/models/<model-id>/inference"

# 构建请求头
headers = {
   
    "Authorization": f"Bearer {access_token}",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 构建请求体
payload = {
   
    "input": "Sample input data"
}

# 发送POST请求
response = requests.post(model_api_endpoint, headers=headers, json=payload)

# 检查响应状态码
if response.status_code == 200:
    result = response.json()
    print("Model inference result:", result)
else:
    print("Failed to call model API:", response.text)

注意事项

  1. 安全性:确保访问令牌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不要在公共网络上明文传输令牌,也不要将令牌存储在客户端代码中。
  2. 有效期:访问令牌通常具有有效期。过期后,需要重新获取新的令牌。
  3. 刷新令牌:有些情况下,可以使用刷新令牌(refresh token)来获取新的访问令牌,以避免频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结论

访问令牌是ModelScope中实现安全身份验证和授权的关键机制。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应该已经掌握了如何在ModelScope中获取和使用访问令牌的基本知识。无论你是开发者还是数据科学家,了解这些基础知识都将有助于你更安全地利用ModelScope的强大功能。希望本文能帮助你在ModelScope的旅程中迈出坚实的一步。

相关实践学习
【涂鸦即艺术】基于云应用开发平台CAP部署AI实时生图绘板
【涂鸦即艺术】基于云应用开发平台CAP部署AI实时生图绘板
相关文章
|
4月前
|
存储 缓存 Apache
StarRocks+Paimon 落地阿里日志采集:万亿级实时数据秒级查询
本文介绍了阿里集团A+流量分析平台的日志查询优化方案,针对万亿级日志数据的写入与查询挑战,提出基于Flink、Paimon和StarRocks的技术架构。通过Paimon存储日志数据,结合StarRocks高效计算能力,实现秒级查询性能。具体包括分桶表设计、数据缓存优化及文件大小控制等措施,解决高并发、大数据量下的查询效率问题。最终,日志查询耗时从分钟级降至秒级,显著提升业务响应速度,并为未来更低存储成本、更高性能及更多业务场景覆盖奠定基础。
|
20天前
|
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 数据库
【赵渝强老师】PostgreSQL数据库的WAL日志与数据写入的过程
PostgreSQL中的WAL(预写日志)是保证数据完整性的关键技术。在数据修改前,系统会先将日志写入WAL,确保宕机时可通过日志恢复数据。它减少了磁盘I/O,提升了性能,并支持手动切换日志文件。WAL文件默认存储在pg_wal目录下,采用16进制命名规则。此外,PostgreSQL提供pg_waldump工具解析日志内容。
|
21天前
|
数据采集 运维 监控
|
5月前
|
SQL 监控 数据挖掘
SLS 重磅升级:超大规模数据实现完全精确分析
SLS 全新推出的「SQL 完全精确」模式,通过“限”与“换”的策略切换,在快速分析与精确计算之间实现平衡,满足用户对于超大数据规模分析结果精确的刚性需求。标志着其在超大规模日志数据分析领域再次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465 117
|
3月前
|
存储 NoSQL MongoDB
Docker中安装MongoDB并配置数据、日志、配置文件持久化。
现在,你有了一个运行在Docker中的MongoDB,它拥有自己的小空间,对高楼大厦的崩塌视而不见(会话丢失和数据不持久化的问题)。这个MongoDB的数据、日志、配置文件都会妥妥地保存在你为它精心准备的地方,天旋地转,它也不会失去一丁点儿宝贵的记忆(即使在容器重启后)。
301 4
|
4月前
|
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赵渝强老师】OceanBase数据库从零开始:MySQL模式
《OceanBase数据库从零开始:MySQL模式》是一门包含11章的课程,涵盖OceanBase分布式数据库的核心内容。从体系架构、安装部署到租户管理、用户安全,再到数据库对象操作、事务与锁机制,以及应用程序开发、备份恢复、数据迁移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此外,还涉及连接路由管理和监控诊断等高级主题,帮助学员全面掌握OceanBase数据库的使用与管理。
251 5
|
8月前
|
SQL 存储 监控
obdiag:一款OceanBase 数据库诊断的利器
本次分享的主题是obdiag:一款 OceanBase 数据库诊断的利器,由蚂蚁集团 OceanBase 技术专家汤庆分享。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1. OceanBase 概述 2. Obdiag 项目价值 3. Obdiag 设计与实现 4. Obdiag 未来规划
209 14
|
7月前
|
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PolarDB开源数据库进阶课10 计算节点全毁, 灾难恢复
本文介绍了在PolarDB RAC一写多读集群中,当所有计算节点(主机)故障仅剩共享存储时的修复方法。实验基于Docker容器和loop设备模拟共享存储环境。通过重建计算节点、恢复PolarDB实例及配置相关参数,最终成功恢复RW和RO节点的功能,确保数据完整性和集群正常运行。视频回放可在B站和YouTube上查看。
118 0
|
10月前
|
存储 Oracle 关系型数据库
【赵渝强老师】MySQL InnoDB的数据文件与重做日志文件
本文介绍了MySQL InnoDB存储引擎中的数据文件和重做日志文件。数据文件包括`.ibd`和`ibdata`文件,用于存放InnoDB数据和索引。重做日志文件(redo log)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事务的持久性,其大小和路径可由相关参数配置。文章还提供了视频讲解和示例代码。
328 11
【赵渝强老师】MySQL InnoDB的数据文件与重做日志文件

推荐镜像

更多